DB33/T 2500-2022 甜柿栽培技术规程
DB33/T 2500-2022 Sweet persimmon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05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2500—2022
甜柿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ofcultivationfornon-astringentpersimmon
(DiospyroskakiThunb.)
2022-06-17发布2022-07-17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2500—20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杭州市富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松阳
县林业技术推广站、海宁市林业管理服务中心、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龚榜初、杨旭、张威、吴开云、徐阳、张骏、楼君、杨清心、胡青素、赵献民、
江锡兵。
I
DB33/T2500—2022
甜柿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甜柿建园、土壤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控制、果实采收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甜柿优质丰产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建园
4.1园地选择
4.1.1环境条件
园地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GB5084、GB15618的要求。
4.1.2气候条件
年均温不低于13℃,年降雨量800毫米~1600毫米;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以上。
4.1.3地形地貌
选择交通便利的平地、避风的阳坡或半阳坡缓坡地、丘陵、山地等,海拔1000米以下,坡度25°
以下为宜。
4.1.4土壤
宜选择土层厚80厘米以上,排水和透气性好的壤土或沙壤土,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pH值5.5~7.5
的中性微酸土壤为宜。地下水位距地面80厘米以上。
1
DB33/T2500—2022
4.2园地规划
因地制宜规划道路系统、种植小区、防护林带、排灌系统、水肥一体化设施、泵房与配套设施管理
用房等。
4.3整地与挖穴
4.3.1平地整地
进行全垦整地,垦覆深度60厘米~80厘米以上;平地起垄高度25厘米以上,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原区
起垄高度40厘米~60厘米,行间设置暗排水沟,垄面宽2米~3米。
4.3.2坡地整地
坡度10°以下的缓坡地整地方式同4.3.1。坡度10°~25°之间的山坡地,沿等高线修建内倾式水
平梯土带;定植行在靠梯土带外缘三分之一处。全面深挖或挖宽×深为100厘米×80厘米以上的撩壕,
抽槽改土,带宽2米以上;沿梯土内侧挖集水沟,比降与梯土一致,支路、主路两侧或一侧要挖排水沟;
定植行在靠梯土外缘三分之一处。
4.3.3挖穴
定植穴长宽深均为80厘米~100厘米,每穴施腐熟的有机肥30千克~50千克,或腐熟的饼肥、生物
菌肥5千克~10千克,底肥与表土混匀后回填,再回填一层20厘米~25厘米厚表土,与垄面基本持平。
4.4栽植
4.4.1品种选择
选择符合市场需求、品质优良、具有较强抗病虫害的甜柿品种,主栽品种及特性参见附录A。砧木
宜选择‘亚林柿砧6号’等适应性强、嫁接亲和性好的砧木。宜无核化栽培,不配置授粉树。
4.4.2栽植时期
裸根苗、土球苗在冬季落叶后至翌年春季苗木萌芽前定植,容器苗常年均可栽植,栽植后如遇干旱
要立即浇水。
4.4.3栽植密度
平地宽行密株,株行距(2米~3米)×(5米~6米);山坡地株行距为(3米~4米)×(4米~5
米),具体行距依梯土带而定。行向宜采取南北向,丘陵山地依等高线定植。
4.4.4栽植方法
定植时剪除嫁接口薄膜,裸根苗木根部蘸泥浆,置于穴中央,舒展根系,苗木根系以不直接接触肥
料为宜。扶正苗木,培土提苗,栽后踏实,回填表土堆成小土堆,做围堰,浇足定根水,适当抬高栽植,
使沉实后嫁接口高于地面5厘米以上。容器苗栽植时,先剪开去除容器袋,容器基质不宜散开。栽植后,
做好树盘、浇足定根水,在树盘上覆盖草、生态防草布等保墒;设立防风杆。
5土肥水管理
5.1土壤管理
2
DB33/T2500—2022
建园后,每年秋冬季结合施有机肥进行深挖扩穴改土。酸性较重的红壤地,每667平方米(亩)撒
施50千克~75千克的石灰改良土壤。幼龄柿园行间宜套种花生、豆类等需肥水少的矮秆农作物或绿肥,
间作物距树干0.8米以上。成龄柿园行间栽植黑麦草、毛叶苕子、紫云英、白三叶草、印度豇豆、宽叶
雀、鼠茅草等进行生草栽培,生长季刈割草2次~3次。树盘内覆盖草、生态防草布等;梯土柿园的外侧
和梯壁配置绿肥植被。全园不宜使用除草剂。
5.2施肥
5.2.1施肥原则
实行平衡施肥,鼓励测土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肥料种类符合NY/T394的要求。盛果期
树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为10∶6∶10。一年施1次基肥,2次~3次追肥(催芽肥、保果肥和壮果肥)。
5.2.2基肥
5.2.2.1施肥时期和方法
在10月中旬至落叶休眠之前施入。以放射状沟施、条状沟施、半环状沟施或穴施方法施入。施肥沟
深30厘米~40厘米,长宽视具体情况而定;或在树冠投影外缘依树体大小用机械钻3个~8个直径20厘米
以上、深40厘米~60厘米的施肥穴。
5.2.2.2施肥量
幼树和初结果期树每株施10千克~20千克有机肥;盛果期树每株施有机肥40千克~60千克,并混合
施入0.5千克~1.0千克过磷酸钙。
5.2.3追肥
5.2.3.1追肥时期
全年追肥2次~3次。第一次催芽肥于芽萌动前(3月中下旬至4月初)施入,以氮肥为主。第二次保
果肥于第一次生理落果前(6月中旬)施用,以钾为主,辅以磷肥,适加少量氮肥。第三次壮果肥在果
实第二次膨大期前一到两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施用,早熟品种应在采收前30天施用,以钾肥为主。
5.2.3.2追肥量
盛果期树年施入量为氮磷钾含量各15%以上的三元复合肥或硫酸钾肥每667平方米(亩)50千克~
100千克。
5.2.3.3叶面追肥
生长季叶面追肥3次~5次。叶面肥宜选用氨基酸肥、腐殖酸肥、稀土微肥、磷酸二氢钾等。
5.3水分管理
甜柿幼树期,遇旱时应灌水。甜柿大树较耐旱,但夏季高温干旱和果实膨大期宜灌水。采用沟灌、
畦灌、树盘灌、滴灌、微喷灌等方式。
5.4水肥一体化
5.4.1可选择微喷灌、滴灌、渗灌等,同时根据地形、土壤质地、水源特点等,设计蓄水池和混肥池
位置、容量、出口、管道、阀门、水泵肥泵等。
3
DB33/T2500—2022
5.4.2根据甜柿营养需求规律,宜选液态或固态冲施肥,沼液或腐殖酸液肥须过滤后使用。施肥时,
先用不含肥的水湿润,再施用肥料溶液灌溉,注入肥液量为灌溉水量的0.1%为宜,施用后再用水清洗
灌溉系统。
6整形修剪
6.1主要树形结构
6.1.1自然开心形
6.1.1.1树体结构
适宜株距3米~4米,行距4米~6米。主干高度50厘米~60厘米,无明显的中心主干,树高2.5米~
3.0米。在树干顶端着生3个~4个生长势相对平衡的主枝,主枝开张角度45°~50°,向斜上方自然生
长,主侧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
6.1.1.2整形方法
定植当年,定干高50厘米~60厘米,从剪口下选出生长势强的新梢3个~4个,培育成主枝,各主枝
间方位错开,保持一定间距,除去其余新梢。待新梢长至70厘米时,实施摘心,促发二次枝培养侧枝或
结果枝组,以后每年继续培养主枝和结果枝组,并对影响主枝生长的枝条进行疏除。
6.1.2Y字形
6.1.2.1树体结构
适宜株距2米~3米,行距5米~6米。干高50厘米~60厘米,每树两主枝,向行间伸展。主枝间开张
角度90°为宜,主枝长度2.0米~2.5米,相邻侧枝均匀错落着生主枝两侧,单侧相邻两侧枝间隔40厘米
为宜。行与行之间主枝不交接,且留1米以上行隙。
6.1.2.2整形方法
定植当年,主干上选留3个~5个饱满芽,萌芽后,选留伸向行间的两个健壮枝,培育成主枝,其余
抹去,待主枝生长至30厘米~50厘米时,把两主枝拉开至90°,用竹竿等进行固定主枝。此后2年~3
年,冬季修剪时,两主枝短截,以延长主枝生长,疏除其他旺枝,在主枝两侧,每单侧间隔40厘米为宜,
交替短截部分二级枝,以培养结果枝组。
6.1.3小冠疏层形
6.1.3.1树体结构
适宜株距3米~4米,行距4米~5米。适于干性较强的树体,干高60厘米~80厘米,中心干通直生长,
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树高3.5米为宜,第一层主枝3个~4个,第二层主枝2个。每层主枝间距20厘米~
30厘米,主枝开张角度50°~60°,主枝上着生背斜侧结果枝组,下层主枝较大,上层主枝渐小,树冠
成圆锥形或半椭圆形。
6.1.3.2整形方法
定植当年选垂直向上生长的一个一年生强枝为中心干,留60厘米~70厘米短截;在中心干上选位置
(上下相聚20厘米~30厘米)、方向(相互开角120°)适当,生长强旺的3个一年生枝为第一层主枝,
4
DB33/T2500—2022
留长50厘米~60厘米短截;其余多余一年生枝为辅养枝。第二、三年,在继续培养中心干直立向上生长,
在第一层主枝上方80厘米~100厘米的中心干上选2个一年生强枝为第二层主枝,要求上下两层插空排列,
避免重叠。第一层每主枝配置2个~3个侧枝,间距保持40厘米~50厘米。
6.2修剪
冬季修剪时疏除衰弱枝、过旺的徒长枝,回缩结过果的下垂枝,重短截结果母枝促发更新枝;根据
目标产量合理选留健壮枝作为结果母枝,并选留健壮的发育枝作为下年的结果母枝,每树留25个~40
个健壮结果母枝。夏季修剪时,抹除多余芽、背上芽,对于直立旺长枝进行拉枝或扭梢,对有生长空间
的旺枝,通过摘心促发分枝。
7花果管理
7.1保花保果
花期叶面喷施0.15%的农用稀土微肥,落花后喷施磷、钾肥,生长季节叶面喷施1次~2次0.3%~0.5%
的磷酸二氢钾。
7.2疏花疏果
疏花疏果分2次~3次进行,第1次在开花前至初花期进行疏蕾疏花,预留结果枝基部向上第2朵~4
朵花,其他花疏去;第2次在生理落果(7月上中旬)后,疏去发育不良的小果、萼片受伤果、畸形果、
病虫果、向上着生的果,选留不易受日光直射的侧生果或侧下生果,大而深绿色、果形匀称、萼片大的
果,全树留果较均匀分布。强壮枝留果1个~2个,弱枝留果0个~1个,控制产量每667平方米(亩)2000
千克~3000千克。
7.3果实套袋
果实近转色时套袋。套袋前于晴天对着果实喷一次广谱性杀虫剂和杀菌剂,药剂干后套白色单层果
袋,确保喷药后3天~5天内套完袋子。如面积较大,应分批次喷药套袋。
7.4避雨保果
冬季休眠期搭建钢架,8月下旬铺设塑料薄膜。避雨棚多用中柱式,立柱与柿树行在一直线上,立
柱间距4.0米,高3.5米,顶端焊接弧形拱顶,由横梁相连形成棚顶。可在立柱上焊接向行间伸展的2根
钢管,钢管间分枝角90°~120°,与Y字树形整形相结合。棚四周开放通风,相邻棚顶间留适当空隙。
7.5防鸟保果
鸟害轻的地区,安置驱鸟器、铺反光膜、挂废旧光盘、反光彩带等防鸟驱鸟;鸟害严重的地区,搭
建防鸟网。
8病虫害控制
果实采收前用药严格按照药剂的安全间隔期执行;农药使用按GB/T8321、NY/T393执行。主要病
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参见附录B。
9果实采收
5
DB33/T2500—2022
9.1采收时期
果实达到该品种生理成熟色泽时采收,具体采收期依品种特性而定。
9.2采收和包装
9.2.1采收
宜在晴天,无露水时进行。采收时依成熟度分批进行,操作时应带手套,用采果剪从果枝上剪下果
实,再将果蒂剪平,保持萼片完好,采收过程中避免擦去果粉、划伤、碰伤果实。
9.2.2包装
散去田间热后包装,宜用无毒环保泡沫网套罩柿果,放入包装盒固定隔间,避免柿果相互挤压,盒
体应能抵抗外部压力,运输途中防止颠簸。
10模式图
甜柿栽培标准化技术模式图参见附录C。
6
DB33/T2500—2022
A
A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64/T 268-2003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规程 2003-07-04
- DB64/ 265-2006 外墙外保温系统及专用材料质量检验标准 2003-05-14
- DB64/T 269-2003 零售商场(店)服务质量规范 2003-07-04
- DB50/ 119-2003 玉米杂交种 万单14 2003-07-23
- DB51/T 381-2003 文书档案著录细则与机读目录数据交换格式 2003-09-01
- DB50/ 111-2003 杂交水稻品种 K优88 2003-07-23
- DB64/T 267-2003 日光温室菜菇立体栽培技术规程 2003-07-04
- DB50/ 118-2003 特用杂交玉米 农大高油115 2003-07-23
- DB50/ 112-2003 杂交水稻品种 K优130 2003-07-23
- DB50/ 124-2003 杂交玉米种 蠡玉五号 200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