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990-2020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50/T 990-2020 Geological Disaster Contro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重庆南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重庆607勘察实业总公司、重庆市羚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峨眉山四零三建设工程公司、重庆市爆破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陈绍清、唐光平、褚庆国、代永生、罗云、蔡颖、张涛、唐永革、靳晓光、叶四桥、范育辉、马飞、江飞、张国斌、宋建合、李洪、蔡灿、王徐、颜茂、唐先泽、龙道选、胡平、冉啟男、杨剑平、谭磊、赵相停、李锦兰、孙玲。
- 出版信息:
- 页数:6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10
P00/09
DB50
重庆市地方标准
DB50/T990-2020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eologicaldisastercontrolengineering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specification
2020-04-10发布2020-06-01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0/T990—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重庆南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大
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重庆607勘察实业总公司、重庆市羚农建设集团有限公
司、四川省峨眉山四零三建设工程公司、重庆市爆破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
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绍清、唐光平、褚庆国、代永生、罗云、蔡颖、张涛、唐永革、靳晓光、叶
四桥、范育辉、马飞、江飞、张国斌、宋建合、李洪、蔡灿、王徐、颜茂、唐先泽、龙道选、胡平、冉
啟男、杨剑平、谭磊、赵相停、李锦兰、孙玲。
I
DB50/T990—2020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基本规定、减载与压脚工程、排水工程、挡土墙工程、
危岩工程、抗滑桩工程、护岸(坡)工程、泥石流工程、注浆加固工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的滑坡、危岩、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塌岸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
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交通、水利、电力、市政和房建等工程施工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86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GB/T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CJJ/T82城市绿化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JGJ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106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TB/T3089铁路沿线斜坡柔性安全防护网
TB/T3449铁路边坡柔性被动防护产品落石冲击试验方法与评价
DBJ/T50-125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进场验收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构配件、成品、半成品和设备等按相关标准进行检验,并对其质量进行确
认的活动。
3.2
1
DB50/T990—2020
检验批
按同一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3.3
检验
对被检验项目中的特征和性能进行量测、检查和试验等,并按规定将结果与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比较,
以确定项目每项性能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3.4
见证取样检测
在监理单位或项目业主单位监督下,由施工单位有关人员现场随机取样,并送至具备相应检测资质
单位所进行测试的活动。
3.5
主控项目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对安全、质量、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3.6
一般项目
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3.7
观感质量
通过观察和必要的测试所反映工程的外在质量。
3.8
返工
在工程质量形成活动中,对不合格的工程部位采取的重新制作、整修、返修、重新施工并执行重新
验收等措施的活动。
3.9
工程竣工质量预验收
单位工程按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要求实施完工后,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参建单位对
工程实体数量、规格和外观进行观察和测量,对工序、分项和分部工程全部过程质量控制记录与检测检
验内容和频次进行评价,对工程档案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进行检查评定的活动。
3.10
工程竣工质量初步验收
工程质量预验收合格后,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验收程序,对工程实体数量、规格和外观进行观察
和抽查测量,对实体施工质量控制材料及档案资料的合规性进行全面核查,形成工程施工质量竣工初步
验收记录或鉴定书的活动。
3.11
2
DB50/T990—2020
工程竣工质量最终验收
工程质量竣工初步验收通过后,在设计工况条件下试运行结束和取得相关测量资料,按地质灾害治
理工程的验收程序,对工程实体进行观察和抽查测量,对参建各方工程档案资料的系统性和追溯性进行
核查,结合工程运行监测报告,形成工程竣工施工质量最终验收鉴定书的活动。
4基本规定
4.1一般规定
4.1.1施工现场应有质量管理体系、现行施工技术规范、质量验收标准和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在施工
前,施工单位按附录A的要求填写《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并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a)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所用主要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进入施工现场时,应进行现场验收。凡
涉及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按有关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检验,并应经监理工
程师和项目业主单位现场代表检查确认;
b)各工序应按相关施工技术规范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隐蔽工程检查、检测和
验收,并完善档案资料;
c)各专业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
d)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由专职质检员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e)重要工序、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必须经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1.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
a)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
b)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相应规定的专业资格;
c)现场施工质量的验收活动均在施工单位完成自查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d)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
e)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
f)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4.1.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类。
4.2验收单元的划分
4.2.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验收单元应划分为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和单位(子单位)
工程。
4.2.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单元现场划分应按以下原则进行确定:
a)根据是否具备独立施工条件、独立经济核算、施工总承包或多项目合并承包等工程条件,结合
治理项目签订的合同划分单位工程;可将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或不同地域的,或不同结构
形式的、或不同施工工艺的组成工程划分为子单位工程;
b)根据工程部位、结构形式、专业性质、施工特点和施工任务等进行分部工程划分,可以是
基础、主体或相关的附属工程;
c)根据工程的施工方法、材料、工序和工艺等进行分项工程划分。分项工程由一个或若干个检验
批组成。
4.2.3检验批可根据施工条件、质量控制、专业验收和施工需要按施工段、施工部位或变形缝等进行
划分,检验结果应有代表性。
4.2.4滑坡、危岩、不稳定斜坡体、泥石流、塌岸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分部(子分部)工
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划分按附录B~附录F执行。
3
DB50/T990—2020
4.3质量验收
4.3.1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主控项目的质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
b)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除有专门要求外,一般项目的合格率应
达到90%及以上,且超限差点的最大偏差值在允许偏差值的1.5倍范围内;
c)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施工记录(包括测量、文字、素描、图片和影像等资料)和质量检
查记录。
4.3.2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a)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均应验收合格;
b)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资料完整。
4.3.3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a)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b)施工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齐备;
c)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4.3.4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a)所含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b)施工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齐备;
c)实体量测的抽查结果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d)分部工程观感质量验收符合要求。
4.3.5工程质量竣工初步(预)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a)单位工程所含子单位工程的质量均验收合格;
b)主要结构质量的抽查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c)施工质量控制资料完整齐备;
d)工程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4.3.6工程竣工质量最终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完成所有单位工程质量验收;
b)单位工程质量竣工初步验收中提出的整改项目已整改完成,并验收合格;
c)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抽查符合相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d)工程试运行结束、资料完善,符合设计要求;
e)完成保修期的约定任务。
4.3.7检验批施工质量验收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a)经返工、返修、修补和加固,并重新进行验收;
b)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应予以验收;
c)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
用功能的,可予以验收。
4.3.8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分部工程,虽然改变外形尺寸但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可按技术
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4.3.9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4.4验收程序和组织
4.4.1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和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单位应在自检合格
后,方可向监理单位提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申请。
4
DB50/T990—2020
4.4.2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和项目业主单
位现场代表等进行验收,记录表内容见附录G和附录H的规定。
4.4.3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业主、勘查、设计等单位技术质量负责人
员进行验收,记录表内容见附录I的规定。
4.4.4子单位工程应由业主组织总监理工程师、勘查设计项目负责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负责人进行验
收,在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形成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记录表内容见附录J的规定。
4.4.5单位工程质量竣工初步(预)验收应由项目业主单位负责组织勘查、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单位及
专家,成立验收组,在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形成工程施工质量竣工初步验收鉴定书,记录表内容见
附录K的规定。
4.4.6单位工程竣工质量最终验收在治理工程项目经过规定的效果监测周期结束后由项目业主组织勘
查、设计、监理、施工、监测等单位及行业专家组成验收组,形成工程竣工施工质量最终验收鉴定书,
记录表内容见附录L的规定。
4.5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
4.5.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用钢筋、型钢、钢绞线、锚具、连接套、水泥、粗细骨料和外加剂等材料为
质量的主控项目,进入施工现场后,应由监理单位组织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按附录M规
定的数量和批次要求,开展进场材料的见证取样送检,施工现场严禁堆存和使用不合格材料。
4.5.2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钢筋工程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a)钢筋的焊接及验收应符合JGJ18的规定;
b)钢筋机械连接的检查及验收应符合JGJ107的规定;
c)钢筋加工的形状和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频率
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频率
1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长(mm)±40
2弯起(含架立)钢筋各部分尺寸(mm)±20钢尺,按每工作日同一类型钢筋、同
3箍筋(含螺旋筋)间距尺寸(mm)±15一加工设备加工件,抽检3件
4加强(密)筋间距尺寸(mm)±10
d)钢筋安装时,应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国家和行业现行规范的要求,对其规格、品种、级别、
数量、位置和形状等进行检查,且主筋、箍筋、加密筋、螺旋筋、钢筋网、衬筋、加强筋、预
埋(留)筋等安装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主筋、箍筋、加强筋、架立筋及钢筋网等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频率
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间距(mm)±20
集束筋钢尺,每桩检查至少5个断面
排距(mm)±20
抗滑桩
间距(mm)±10
受力主单根筋钢尺,每桩检查至少3个断面
1排距(mm)±5
筋间距
钢尺,每个变形缝内,或每个构件检查3
基础梁、板、承台(座)(mm)±10
个断面
挡土墙扶壁式肋(mm)±10钢尺,每个肋柱检查3个横断面
5
DB50/T990—2020
(板、坝)板(mm)±10钢尺,每个变形缝内检查3个横断面
柱(mm)±10钢尺,每个肋柱检查3个横断面
悬壁式
板(mm)±5钢尺,每个变形缝内检查3个断面
重力式(mm)±20钢尺,每个变形缝内检查3个断面
肋柱、横(腰)梁、支撑柱(墩、台)(mm)±15钢尺,每个变形缝内或每个构件检查3
沟槽(井、渠)边墙、盖板(mm)±10个断面
拱顶、拱腰(mm)±15
排水廓道二
边墙(mm)±10钢尺,每10.0m检查3个断面
衬(纵、环向)
底板(mm)±20
钢尺,每构件且每10延长米内检查不少
2箍筋间距(mm)±15
于3处,每处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3加强(劲)箍筋间距(mm)-10,+5钢尺,每构件检查3个间距
4弯起(架立)筋间距(mm)±20钢尺,每构件检查3处
高(长)(mm)±50
5骨架总尺寸钢尺,检查每个构件
宽、长(高),直径(mm)±10
保护层厚度埋(嵌)地构件(mm)-5,+10
6钢尺,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5处
(★)暴露在空气中构件(mm)±10
网片的长、宽(mm)-20钢尺,全部
7网眼尺寸(mm)±10钢尺,每50㎡检查3个网眼
钢筋网片
对角线差(mm)±15钢尺,每50㎡检查3个网眼对角线
8双层网片间距(mm)±10钢尺,每50㎡检查3处
注★:锚杆、锚桩的保护层厚度按居中架高度计算确定
4.5.3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混凝土工程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a)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计量、加工拌制、运输和浇注施工应符合GB50204的规定;
b)混凝土试块制作、取样和抗压强度的评定应按附录N的规定执行;
c)当混凝土试件强度评定不合格时,可采用非破损(或钻芯法)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按国家现
行有关规范的规定对结构构件中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推定,并作为处理的依据;
d)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构件外观质量判别应按附录P的规定执行,对已出现的外
观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设计单位确认后进行处理。对经重新处理的部
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4.5.4水泥砂浆试块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取样数量及强度评定方法按附录Q的规定执行。
4.6地基条件检查和验收
4.6.1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中截水沟、排水沟、排水廊道、挡土墙、抗滑桩、锚杆、锚索、肋梁、板柱、
格构、墩和支撑墙等结构的基坑、基槽、基面、廊道洞身、桩孔和钻孔的地质条件为质量主控项目,应
由业主单位组织勘查、设计、监理、施工和检测等单位的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现场检查验收。
4.6.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地质编录内容应完善,土层应描述地层类型,土的颜色、颗粒形状、组成、
密实度、湿度、结构和取土样部位等内容;岩石地层应描述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风化程度、完整性
和采取岩样位置。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应记录滑面(带)的位置和特征。
4.6.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地质条件检查和验收应按DBJ50/T-125的规定执行,对于检查数量的控制
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6
DB50/T990—2020
a)线状或条形状工程应按每条变形缝段检查1组,当变形缝段内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检查数量
应至少增加1组,且每类岩性不小于3组、单位工程不小于6组;
b)线状或条形状工程每条变形缝段内必须测绘至少2条典型地质剖面;
c)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除有地质测绘外,还应拍摄主滑面(带)的影像资料;
d)锚杆(索)钻孔的锚固段设计控制岩体,在稳定岩层、同一场地、同一类地层抽检不少于3组;
e)抗滑桩(基)孔的嵌固段岩体,在同一地层和同一岩土性质的抽检不少3组,且不少于桩总数量
的5%。
5减载与压脚工程
5.1一般规定
5.1.1减载与压脚工程包括滑坡体或不稳定斜坡体的削方减载、滑坡或不稳定斜坡体的土石压脚。
5.1.2削方减载和土石压脚后场地的坡面应与紧邻的自然地貌平顺相接,无反坡、无坑(槽)和无松石。
5.2削方减载
5.2.1主控项目应符合以下要求:
削方减载的体积和马道(平台)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a)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b)检验方法:检查土石方量计算测量成果,实测地形图和剖面图,图片。
5.2.2削方减载后形成的坡面角度、马道(平台)宽度和高程等一般项目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削方减载后的坡面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频率
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频率
检查测量成果资料;每10.0~15.0m测量1
1坡面的坡度(mm)±150个纵向边坡的地形剖面图,每条剖面、每级
坡中或凹凸位置加测一个点
2马道(平台)、切坡起点位置(mm)±150
3马道(平台)的高程(mm)±100检查测量成果资料;每10.0~15.0m测量1
4马道(平台)的宽度(mm)±200个纵向边坡的地形剖面图
5削方边界范围(mm)±500
6削方减载体积(m3)-3%根据测量成果资料计算
5.3土石压脚
5.3.1主控项目应符合以下要求:
a)回填压脚材料的规格、种类、密度、级配、含水量和有害物含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1)检查数量:同一产地、每5000m3至少抽检1次,不足5000m3也按一批次处理。
7
DB50/T990—2020
2)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
b)填方的分层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1)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应对每压实层且不超过1000m2随机抽检不少于1处;有资质的检测
单位进行现场实验的数量不少于检测总数的10%。抛填反压施工时,每抛填5000m3或每层
每1000m2至少检查1处。
2)检验方法:可采用灌砂法或灌水法检测,查土工试验报告。抛填施工时,用观察法即可。
5.3.2一般项目应符合以下要求:
a)土石压脚的体积和范围应符合设计规定。
1)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2)检验方法:检查土石方测量成果、施工前后实测地形图、剖面图和照片。
b)回填反压后的坡面角度、马道(平台)宽度和高程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回填反压坡面地形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频率
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频率
1回填的平面范围边界(mm)0,+500
检查测量成果资料;沿边坡纵向每10.0m~15.0m
2马道(平台)的高程(mm)±100
测量1个地形剖面图,且不少于3条剖面
3马道(平台)的宽度(mm)±200
检查测量成果资料;沿边坡纵向每10.0m~15.0m
4马道(平台)的位置(mm)±150测量1个地形剖面图,且不少于3条剖面,每条
剖面、每级坡中或凹凸位置加测一个点
检查测量成果资料;沿边坡纵向每10.0m~15.0m
5坡面的坡度(mm)-100,+150测量1个地形剖面图,且不少于3条剖面,检查
平台内坡脚点
6排水工程
6.1一般规定
6.1.1排水工程主要包括地面截水沟、排水沟、储水井、集水池、支撑盲沟、排水廊道等工程。
6.1.2排水工程涉及到钢筋、混凝土和砂浆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应按第4.5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6.1.3排水沟基槽底和边帮与自然地坪连接平顺、平整、无危石和无坑洞。基槽开挖成型允许偏差,
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基槽开挖成型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频率
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频率
1底板长度、宽度(㎜)±50钢尺,基坑:长、宽边各2点;基槽:每变形缝段,测3点
2边帮坡度(%)±0.1钢尺,每变形缝,测3个断面
8
DB50/T990—2020
3沟底纵坡(%)±0.5全站仪,纵、横各测量2点
4轴线位置(㎜)±50全站仪,纵、横各测量2点
5基底高程(㎜)0,-50钢尺,每10.0m测1个断面,每个断面不少于3处
6台阶尺寸(㎜)±100钢尺,每台阶测3点
6.2截排水沟
6.2.1主控项目应符合以下要求:
a)截排水沟基础、底板和沟墙采用石料时,其规格、种类和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检查数量: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品种的石材,不超过400m3应检查3组;
2)检验方法:检查石料的检测试验报告。
b)变形缝的宽度及填塞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1)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2)检验方法:钢尺测量,查材料质量报告。
6.2.2截排水沟一般项目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截排水沟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频率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序号检查项目检验方法和频率
混凝土砌体
1轴线偏差(㎜)±50
2消力(能)墩(桩)位移偏差(㎜)±100仪器测量,每一缝段测2点
3沟底(含消能坎)纵坡(%)±1
4沟底高程(㎜)±20±50水准仪,每一缝段测3点
5沟底厚度(㎜)±10±20
钢尺,每一缝段测3个断面,每个断面不少
6侧墙厚度(㎜)±15±100
于3处
7净空偏差(㎜)±10±15
8侧墙表面平整度(㎜)±30±30直尺,靠尺量。每一缝段内测3点
9变形缝位置(㎜)±20±50钢尺。每一缝段测1次
10底板和侧墙外观无通缝,平顺观察,全数检查
6.3支撑盲沟
6.3.1主控项目应符合以下要求:
9
DB50/T990—2020
a)土工合成反滤层材料的品种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1)检查数量:同一生产厂、同一规格、同一品种,每1000㎡检验应不少于3组,不足1000
㎡时也应检查1组;
2)检验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及检测试验报告。
b)滤水层中石料的粒径和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1)检查数量: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品种的石料检验应不少于3组;
2)检验方法:检查检测试验报告。
c)土工布铺设范围大于沟槽和边帮,块(段)间无漏缝、无破损:
1)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2)检验方法:查施工记录。
6.3.2支撑盲沟一般项目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支撑盲沟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频率
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频率
1轴线位移(㎜)±100仪器测量,每10.0m检查1处
2牙石凸榫的间距(mm)±300钢尺,每10.0m测1个点
3垫层厚度(㎜)±30钢尺,每10.0m测1个点
4沟底纵坡(%)±1仪器测量,每10.0m检查1处
5沟底高程(㎜)±30
测量仪器。每10.0m测1个断面,每个断面
6渗滤层厚度(㎜)±100
不少于3处
7渗滤层断面尺寸(㎜)±100
8土工布搭接长度(㎜)0,+20钢尺,沿缝长度方向每10.0m检查1个处
9支撑盲沟填筑后的外观平整、无坑、无鼓胀观察,全数检查
6.4集水坑
6.4.1主控项目应符合以下要求:
a)集(蓄)水井、储水池、沉砂井(池、凼)、拦山堰的平面布置应能与截水、排水工程的地形地
貌环境适相应,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并符合设计要求:
1)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2)检验方法:观察、查施工记录。
b)盖板及井框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平稳:
1)检查数量:检查总的数量的3%,且不少于3个;
2)检验方法:检查检测试验报告。
c)爬梯的规格、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
10
DB50/T990—2020
1)检查数量:同一生产厂、同一规格、同一品种,抽检应不少于1组;
2)检验方法:检查检测试验报告。
6.4.2集水坑(池)一般项目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集水坑(池)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频率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序号检查项目检验方法和频率
混凝土砌体
1轴线位置(㎜)±200全站仪测,每坑(池)检查1点
2坑底高程(㎜)-30,0钢尺,每坑(池)检查2处
3内空尺寸(㎜)±15±20钢尺,竖向,每2.0m测1个点
4底板厚度(㎜)±10±20钢尺,每坑(池)检查2处
5坑(池)壁厚度(㎜)±10±20钢尺,竖向,每2.0m测1个点
6垂直度(%)<1钢尺,吊线锤辅助。竖向,每边测1次
7爬梯间距(㎜)±30钢尺,每2.0m测1次
6.5排水孔
6.5.1主控项目应符合以下要求:
a)导(引)水金属或非金属管材料的规格、型号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1)检查数量:同一生产厂、同一规格、同一品种,抽检应不少于1组;
2)检验方法:检查检测试验报告。
b)导(引)水滤芯材的规格、型号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1)检查数量:同一生产厂、同一规格、同一品种,抽检应不少于1组;
2)检验方法:检查检测试验报告。
c)排水钻孔应有地质编录资料:
1)检查数量:根据施工技术方案确定代表性的钻孔,其数量不应少于排水孔总数的5%,且
不少于3个;
2)检验方法:检查钻孔柱状图及编录资料。
6.5.2排水孔一般项目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排水孔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频率
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频率
1排水孔直径(mm)±10钢尺量钻头直径,抽查排水孔总数的30%
2孔深度(mm)0,+200尺量钻具钻杆长度,每孔终孔时检查1次
3倾斜度(%)<1罗盘测量钻机立轴倾角或钻孔测斜仪。每孔终孔时检查1次
1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D/T 2378-2020 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 2020-04-16
- YD/T 3702-2020 铁路专用GSM-R系统基站设备射频指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2020-04-16
- YD/T 3697-2020 基于LTE的邻近通信安全技术要求 2020-04-16
- YD/T 3694-2020 移动通信终端无障碍测试方法 2020-04-16
- YD/T 1644.1-2020 手持和身体佩戴的无线通信设备对人体的电磁照射的评估规程 第1部分:靠近耳朵使用的设备(频率范围300MHz~6GHz) 2020-04-16
- YD/T 2343-2020 通信用前置端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2020-04-16
- YD/T 3701-2020 1.8GHz无线接入系统终端设备射频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2020-04-16
- YD/T 3693-2020 通信240V/336V供电系统用直流断路器 2020-04-16
- YD/T 3698.1-2020 无线通信基站及其辅助设备对人体的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2020-04-16
- YD/T 3320.3-2020 通信高热密度机房用温控设备 第3部分:顶置式空调 20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