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1/T 225-2023 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设计规范
DB4401/T 225-2023 Road Municipalization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Design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广州市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 起草人:
- 顾明恩、虞将苗、王蕾、杨永红、林锡标、黄伟、陈页开、邱皓、余晓琳、夏亮生、黄志勇、张书峰、张益华、于华洋、张园、刘星球、田子谦、陈湘华、徐珍明、张雨飞、张温庭、洪仕明、周琴、梁美君、刘康、卢嘉裕、蔡菁、李政伟、黄超、杨月红、杨川陵、冯坤
- 出版信息:
- 页数:15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01
CCSP66
DB4401
广州市地方标准
DB4401/T225—2023
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oftransitionsegmentmodificationfromahighwaytoacity/town
road
2023-08-05发布2023-09-05实施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01/T225—2023
目 次
前 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3
4基本规定............................................................................4
5总体设计............................................................................8
6横断面..............................................................................9
7平面与纵断面.......................................................................17
8路线交叉...........................................................................26
9路基...............................................................................40
10路面..............................................................................60
11桥涵..............................................................................73
12隧道..............................................................................84
13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93
14公共交通服务设施..................................................................97
15交通工程和沿线设施...............................................................100
16管线综合、排水和照明.............................................................107
17绿化、景观及噪声控制工程.........................................................121
18海绵型道路设计...................................................................127
参 考 文 献......................................................................144
I
DB4401/T225—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
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市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顾明恩、虞将苗、王蕾、杨永红、林锡标、黄伟、陈页开、邱皓、余晓琳、
夏亮生、黄志勇、张书峰、张益华、于华洋、张园、刘星球、田子谦、陈湘华、徐珍明、张雨飞、张温
庭、洪仕明、周琴、梁美君、刘康、卢嘉裕、蔡菁、李政伟、黄超、杨月红、杨川陵、冯坤。
III
DB4401/T225—2023
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设计的总体设计、横断面、平面与纵断面、路线交叉、路
基、路面、桥涵、隧道、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公共交通服务设施、交通工程和沿线设施、管线
综合、排水和照明、绿化、景观及噪声控制工程、海绵型道路设计、设计荷载及变形值的规定等
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州市辖区内高速公路、一级、二级和三级公路的市政化改造工程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46.2标准轨距铁路限界第2部分:建筑限界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1033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所有部分)
GB/T1722—1992清漆、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3682.1塑料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的测定
第1部分:标准方法
GB/T8642热喷涂抗拉结合强度的测定
GB/T8923.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
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
GB/T9793热喷涂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锌、铝及其合金
GB/T11836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GB/T12608热喷涂火焰和电弧喷涂用线材、棒材和芯材分类和供货技术条件
GB/T12988无机地面材料耐磨性能试验方法
DB4401
GB/T14684建设用砂
GB14886—2016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GB/T15190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GB/T17721金属覆盖层孔隙率试验铁试剂盒试验
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T21144—2007混凝土实心砖
GB/T24907道路照明用LED灯性能要求
GB/T23858—2009检查井盖
GB25280—2016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T5008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50139内河通航标准
1
DB4401/T225—2023
GB50141—200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53—2008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1—2014防洪标准
GB50289—201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50293—2014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3—201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545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688—201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
GB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T51015—2014海堤工程设计规范
GB/T51149—2016城市停车规划规范
GB/T51256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
GB51286—2018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
GB55011—2021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
CJ/T340绿化种植土壤
CJJ11—20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CJJ/T15—2011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4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63—2018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标准
CJJ69—1995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
CJJ7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T135—2009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CJJ136—2010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
CJJ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166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CJJ169—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T190—2012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CJJ194—201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T235—2015城镇桥梁钢结构防腐蚀涂装工程技术规程
CJJ/T253—2016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DL/T5092—1999110~5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GA/T507—2004公交专用车道设置
GA/T850—2021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
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T98—201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T/T860.2—2013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2部分:高粘度添加剂
JTG2112—2021城镇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T2231—0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3420—202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3430—202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5120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2
DB4401/T225—2023
JTG/T5521—2019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5—01—2013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
JTG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H10—2009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TD21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
JTGD6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TH2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TJ21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JTG/T3360—01—2018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JTG/T3360—02—2020公路桥梁抗撞设计规范
JTG3370.1—2018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
JTJ073.1—200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S180—3海轮航道通航标准
DB4401/T36园林种植土
DBJ440100/T160—2013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路市政化改造transitionsegmentmodificationfromahighwaytoacity/townroad
在城市建成区、规划区或规划影响区,现有的公路按城市服务功能需求进行市政化改造。
3.2
人行道sidewalk
DB4401
公路市政化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专供行人通行的铺面或空间。
3.3
非机动车道non—motorizedvehiclelane
公路市政化道路一侧或两侧,专供非机动车行驶的铺面或空间。
3.4
拼接splicing
公路市政化改造道路构造物或其构件的加宽新建部分与既有部分进行连接。
3.5
海绵城市spongecity
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
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
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环境的破坏,使城市
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本文件公路
海绵设施包括透水铺装、渗井、植草沟、雨水湿地、湿塘、蓄水池、雨水罐、蒸发池、绿色屋顶、
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人工土壤渗滤设施和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3
DB4401/T225—2023
3.6
透水铺装porouspavement
采用嵌草砖、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透水材料替代传统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铺设广
场、停车场及人行道等硬化地面,使其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前提下,提高雨水下渗能力,减小下垫
面径流系数的雨水控制设施。
3.7
轻荷载道路lightloadroad
供轴载40kN以下车辆行驶的城镇道路。
3.8
道路景观roadlandscape
道路线形、构造物、绿化与周围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所构成的图景(场景)。
3.9
高速公路(快速路)freeway(expressway)
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为具有城市快速路功能的城市道路。
3.10
一级公路(快速路)firstclasshighway(expressway)
一级公路市政化改造为具有城市快速路功能的城市道路。
3.11
一级公路(主干路)firstclasshighway(arterialroad)
一级公路市政化改造为具有城市主干路功能的城市道路。
3.12
二级公路(主干路)secondclasshighway(arterialroad)
二级公路市政化改造为具有城市主干路功能的城市道路。
3.13
二级公路(次干路)secondclasshighway(secondarytrunkroad)
二级公路市政化改造为具有城市次干路功能的城市道路。
3.14
三级公路(次干路)thirdclasshighway(secondarytrunkroad)
三级公路市政化改造为具有城市次干路功能的城市道路。
3.15
三级公路(支路)thirdclasshighway(branchroad)
三级公路市政化改造为具有城市支路功能的城市道路。
4基本规定
4.1道路分级与设计速度
4.1.1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应根据公路及改造后道路的功能与技术等级,结合沿线规划、路网、
经济等因素,将改造道路分为高速公路(快速路)、一级公路(快速路)、一级公路(主干路)、
二级公路(主干路)、二级公路(次干路)、三级公路(次干路)和三级公路(支路)七个等级。
规定阶段确定的道路等级,当遇特殊情况需变更时,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应报相关审批部门
批准。
4.1.2各级道路的设计速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道路分级及设计速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三级公路
道路等级
(快速路)(快速路)(主干路)(主干路)(次干路)(次干路)(支路)
代号G—KSI—KSI—ZGII—ZGII—CGIII—CGIII—ZL
设计速度/
10080100806060506050405040304030403020
(km/h)
4
DB4401/T225—2023
4.2设计车辆
4.2.1机动车设计车辆及其外轮廓尺寸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机动车设计车辆及其外部轮廓
单位为m
车辆类型总长总宽总高前悬轴距后悬
小客车61.820.83.81.4
大型客车13.72.5542.66.5+1.53.1
铰接客车182.541.75.8+6.73.8
载重汽车122.541.56.54
铰接列车18.12.5541.53.3+112.3
注1:总长:车辆前保险杠至后保险杠的距离。
注2:总宽:车厢宽度(不包括后视镜)。
注3:总高:车厢顶或装载顶至地面的高度。
注4:前悬:车辆前保险杠至前轴轴中线的距离。
注5:轴距:双轴车时,为从前轴轴中线到后轴轴中线的距离;铰接车时分别为前轴轴中线至中轴轴中线、
中轴轴中线至后轴轴中线的距离。
注6:后悬:车辆后保险杠至后轴轴中线的距离。
注7:铰接列车的轴距“3.3+11”中的“3.3m”为第一轴至铰接点的距离,“11m”为铰接点至最后轴的距
离。
4.2.2非机动车设计车辆及其外轮廓尺寸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机动车设计车辆及其外部轮廓
单位为m
车辆类型总长总宽总高
自行车1.930.602.25
三轮车3.401.252.25
助动车1.800.802.00
注1:总长:自行车为前轮前缘至后轮后缘的距离;三轮车为前轮前缘至车厢后缘的距离;助动车为前轮前
缘至后轮后缘的距离。
注2:总宽:自行车为车把宽度;三轮车为车厢宽度;助动车为车把宽度。
注3:总高:自行车和助动车为骑车人骑在车上时,头顶至地面的高度;三轮车为载物顶至地面的高度。
4.3道路设施
DB4401
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中道路设施应满足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要求,同时设置完善
的排水、照明、交通管理及安全设施,并满足管线布设、绿化、景观的总体布置要求。
4.4道路建筑限界
4.4.1道路建筑限界内不应有任何物体侵入,应符合图1及下列规定:
a)道路建筑限界应为道路上净高线和道路两侧侧向净宽边线组成的空间界线。顶角抹角宽
度E不应大于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道的侧向净宽,侧向净宽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侧向净宽最小宽度
类别中间带两侧带
设计速度(km/h)≥60<60≥60<60
侧向净宽机动车道0.750.500.750.50
Wl(m)非机动车道——0.500.50
注:非机动车速度较低,可不考虑安全带宽度,非机动车道两侧带侧向净宽最小值仅考虑路缘带宽度。
5
DB4401/T225—2023
b)道路最小净高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机动车设计车辆及其外部轮廓
单位为m
道路种类行驶车辆类型最小净高
载重汽车、铰接列车5.0
机动车道大型客车、铰接客车4.5
小客车3.5
非机动车道自行车、三轮车、助动车2.5
人行道行人2.5
a)无中间分隔带
b)有中间分隔带
c)无中间分隔带
标引序号说明:
E——建筑限界顶角宽度;
Hp——人行道或检修道净空高度;
Hc——机动车道净空高度;
Hb——非机动车道净空高度;
Wp——人行道或检修道宽度;
Wpb——非机动车道宽度;
Wpc——机动车道或机非混行车道的路面宽度;
Wc——主路机动车道宽度;
Wf——设施带宽度;
Wdb——两侧分隔带宽度;
Wdm——中间分隔带宽度;
Wl——侧向净宽。
图1道路建筑界限
6
DB4401/T225—2023
4.4.2对通行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双层客车等其他特种车辆的道路,最小净高应满足车辆通行
的要求。
4.4.3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设计中应做好与公路以及不同净高要求的道路间的衔接过渡,同时设
置必要的指示、诱导标志及防撞等设施。
4.5设计年限
4.5.1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交通量的预测年限应按照新建城市道路确定:G—KS、I—ZG、II—ZG
应为20年;II—CG、III—CG应为15年;III—ZL应为10年~15年。
4.5.2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根据道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等因素确定,各种类型路面结
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表6的规定,老路路面应按照新建路面设计使用年限补强加铺。
表6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单位为年
路面结构类型
道路等级
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砌块路面
G—KS、I—KS1530—
I—ZG、II—ZG1530—
II—CG、III—CG1520—
III—ZL102010(20)
注:砌块路面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时,设计年限为10年;采用石材时,设计年限为20年。
4.5.3桥梁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表7的规定,老桥结构的加固方案应符合下列规定:
a)桥梁加固后,其结构性能、承载标准以及加固技术的耐久性应能达到使用要求;
b)桥梁下部结构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以满足上部结构加固后桥梁自重和通行荷载增加对
基础的要求。如基础承载能力不足,则应采取措施首先加固下部结构;
c)加固可节省材料、费用和时间,比改建新桥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在分析经济效益时,应
包含改建或加固中断交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一般情况下,可认为加固比改建节省费用
60%以上才是有价值的。
表7桥梁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单位为年
类别设计使用年限
特大桥、大桥、重要中桥DB4401100
中桥、重要小桥50
小桥30
注1:对有特殊要求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可在上述规定基础上经技术论证后予以调整。
注2:表中所列特大、大、中桥等系按本文件中单孔跨径定义确定,对多跨不等桥梁,以其中最大跨径为准;
冠以“重要”的小桥、挡土墙系指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及交通特别繁忙的城市次干路上的桥梁、挡土墙。
4.6荷载标准
4.6.1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应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对有特殊荷载使用要求的道路,
应根据具体车辆确定路面结构计算荷载。
4.6.2桥涵的设计荷载应符合GB55011—2021附录B及CJJ11—2011第10章的规定。考虑公
路桥梁荷载标准。
4.7防灾标准
4.7.1道路应根据GB18306规定的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7
DB4401/T225—2023
4.7.2道路应避开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塌陷、地震断裂活动带等自然灾害易发区,
当不能避开时,应提出工程和管理措施,保证道路的安全运行。
4.7.3市政化改造道路应根据环境条件进行耐久性设计;道路工程的主要结构及构筑物应明确设
计使用年限;当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遭遇重大灾害后,应进行技术鉴定,确定满足使用要求后方
可继续使用。
5总体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公路市政化项目应充分论证现有公路的技术特点、现状条件、交通需求、服务对象等要素,
按照市政化道路的具体要求进行总体设计。
5.1.2总体设计应论证确定市政化改造道路功能定位、技术标准、建设规模及建设方案,应符合
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及城市路网规划的要求,满足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增长的需要,并应符合现行国
家与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5.1.3总体设计应贯穿于设计的各个阶段,应协调好各专业间的相互关系,明确相关工作界面,
并应协调好工程总体布局与社会各相关利益方的关系。
5.1.4道路总体设计应合理设置各类出入口、交叉和构造物,结合城市交通特点,合理布置非机
动车道、人行道及公交停靠站等设施,满足交通流组织要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原
则。
5.2总体设计要点
5.2.1应调查分析现有公路的结构物设施、改造范围和交通运行状况。
5.2.2应符合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土地
利用规划、路网规划、预测交通流特性,合理确定道路功能定位及服务对象。
5.2.3应明确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区域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与工程建
设的关系,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5.2.4应综合考虑城市道路与公路差异,结合市政化改造地区特点,合理论证道路等级、设计速
度、设计荷载、服务水平等主要技术指标,并应结合道路用地、预测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确定横
断面布置和车道数。
5.2.5根据实际情况并经技术经济论证,项目可分期实施,应在满足远期技术方案基础上,预留
远期条件。
5.2.6应减小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既有公路设施及废旧材料,并根据沿线筑路材料、
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协调的情况等因素,做好路基防护、排水、取土、弃
土等设计,确定道路建设方案。
5.2.7应明确路线起终点、走向和主要控制点,路线走向应符合区域路网规划、城市规划,符合
区域内的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现状与规划,与沿线道路、铁路和管线等大型构造物的交叉
方式应综合考虑区域现状后确定,正确处理与相关路网、交通节点关系。
5.2.8横断面布置应根据道路等级、道路用地、交通量、服务水平、交通组织和建设条件等因素,
合理确定车行道、路肩、中间带等宽度。非机动车和行人密集路段应布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同时合理设置设施带及分隔带、公交停靠站。在需要设置地下管线路段,应结合管线规划合理布
置。
5.2.9交叉口设计应满足交通功能需求,保障交通安全,合理确定建设规模,节约用地,符合非
机动车和行人过街需求,符合行车舒适、排水通畅和美观要求。交叉口形式应根据路网规划、相
交道路等级与功能、设计交通量、周围控制条件及环境因素等确定。
5.2.10应综合拟定立体交叉、公交停靠站、收费站等重要设施的位置、规模和间距,以符合功
能、安全和服务所需的合理距离。
5.2.11路基工程设计应符合安全适用、技术经济合理的要求,应根据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综
合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8
DB4401/T225—2023
5.2.12道路路面设计各结构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根据道路状况进行路基路面整体结
构综合设计,因地制宜,保证安全性、舒适性、环保性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5.2.13跨江、跨河桥梁应满足航道或水利部门提出的通航、排洪等控制要求,跨越的相交道路
或铁路应满足规定的建筑限界要求,应合理进行总体布置。
5.2.14隧道设计应满足道路功能,符合安全适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要求,结
合隧道所处的地形、地质、地下构筑物、管线、施工、交通、营运、管理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5.2.15应完善市政化改造工程所在区域路网交通组织设计,并应分别对工程沿线各路段、交叉
口、出入口等进行交通组织设计。
5.2.16交通工程及沿线附属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协调,并同步实施。道路安全设施设计应充分体
现“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指导思想。道路管理及服务设施设计应体现智能交通设计及管理的指
导思想。
5.2.17应根据水文条件、区域排水管网规划,合理确定排水模式。管线工程与道路工程应同步
规划、同步设计,应按规划要求预埋过路管道,过路管道规模宜适当并留有余地。
5.2.18照明设施应安全、节能、美观,给驾驶人员及行人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达到保障交通
安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满足治安防范需求的目的。
5.2.19应结合海绵城市道路建设需求,体现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合理调蓄雨水资源,同时防止
雨水下渗对路基强度和稳定性造成破坏,促进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5.2.20应结合精细化、品质化、低碳化设计理念,积极稳妥地采用经济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
新设备、新工艺。
6横断面
6.1一般规定
6.1.1横断面设计应按道路等级、服务功能、交通特性、交通量,结合各种控制条件,节约用地,
并应符合区域交通专项规划,在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合理布设。
6.1.2市政化改造道路横断面布设应根据已有的地形地物条件,宜利用构筑物和设施,不应简单
套用路幅形式。
6.1.3横断面设计应统筹安排设计年限内的各种交通出行需求,满足远期交通功能需求。市政化
改造道路不宜分期修建,经论证需分期修建时,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
成部分,并预留远期工程实施条件。
6.1.4横断面设计应与所处区域城市设计相适应,综合考虑道路通行能力、交通安全、交叉口渠
化、公交停靠站、市政管网、道路景观及海绵城市等因素,以保障车辆、非机动车和行人安全畅
通。DB4401
6.1.5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
通安全。
6.2横断面布置
6.2.1横断面布置应结合道路功能定位、技术等级、用地布局等因素综合确定,可分为单幅路、
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及特殊形式的断面,横断面布置见图2所示。
9
DB4401/T225—2023
a)单幅路
b)双幅路
c)三幅路
d)四幅路
图2横断面形式
10
DB4401/T225—2023
6.2.2G—KS、I—KS、I—ZG宜采用双幅路或四幅路;II—ZG、II—CG、III—CG宜采用单幅路
或三幅路;III—ZL宜采用单幅路。
6.2.3在道路规划红线受限地区或城郊地区进行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道路断面的布置宜将硬路
肩适当加宽,同时宜设置隔离设施与机动车道分隔,加宽硬路肩的断面形式见图3。
图3加宽硬路肩的断面形式
6.2.4G—KS、I—KS、I—ZG、II—ZG横断面应根据沿线规划和城镇建设情况,以集约土地为原
则,结合地方道路的布置,可选用路基式、高架式、路堑式和隧道式横断面形式;其他等级道路
宜为路基式横断面形式,局部节点结合立交形式,经论证可采用高架式、隧道式横断面形式。
6.2.5高架路横断面可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布置形式,见图4所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DB4401
a)整体式高架路
b)分离式高架路
图4高架路横断面
11
DB4401/T225—2023
a)整体式高架路,其主路上下行车道间应设置中间防撞设施;辅路宜布置在高架路下两侧;
b)分离式高架路,其地面辅路的布置宜与高架路或周围地形相适应,上下行两幅桥梁桥墩
分开,地面道路宜设在桥墩两侧。
6.2.6路堑式和隧道式横断面布置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a)路堑式横断面见图5所示,其中的地面以下路堑部分应为主路,可在地面两侧或一侧设
置辅路;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7/T 1102-2008 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法 2009-01-08
- DB37/T 1098-2008 酱牛肉通用技术条件 2009-01-08
- DB37/T 1104-2008 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法 2009-01-08
- DB37/T 1105-2008 水果、蔬菜中噻苯咪唑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009-01-08
- DB37/T 1101-2008 食品中多菌灵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009-01-08
- DB37/T 1103-2008 食品中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2009-01-08
- DB37/T 1097-2008 冰淇淋通用技术条件 2009-01-08
- DB37/T 1116-2008 会议与展览服务规范 2009-01-06
- DB37/T 1100-2008 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09-01-08
- DB37/T 1099-2008 卤猪头肉通用技术条件 200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