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0114.1-2013 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 第1部分:基础通用
GB/T 30114.1-2013 Terminology for spac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Part 1:General
基本信息
本部分适用于空间科学及其应用领域相关标准的制定,技术文件的编制,以及有关的科技交流和工程应用。
发布历史
-
2013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起草人:
- 张玉涵、郭炯、庄逢源、张东和、宋黎明、康琦、曹瑞英、牟伶俐
- 出版信息:
- 页数:26页 | 字数:4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1.040.49________
04O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30114.1—2013
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
第1部分:基础通用
Terminologyforspacescienceandapplication—Par1:General
2013-12-17发布2014-07-15实
GB/T30114.1—2013
目次
刖有I
1范围1
2空间科学学科术语1
3空间科学实验、探测及应用术语7
4空间科学任务工程术语10
索引16
GB/T30114.1—2013
■ir■■i
刖吕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30114«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基础通用;
——第2部分:空间物理;
——第3部分:空间天文;
——第4部分:月球与行星科学;
第5部分:空间牛命科学和牛.物技术;
——第6部分:航天医学;
第7部分:微重力科学;
——第8部分:空间地球科学。
本部分为GB/T30114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全国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
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玉涵、郭炯、庄逢源、张东和、宋黎明、康琦、曹瑞英、牟伶俐。
T
GB/T30114.1—2013
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
第1部分:基础通用
1范围
GB/T30114的本部分界定了空间科学及其应用领域需要统一定义的基础通用术语。
本部分适用于空间科学及其应用领域相关标准的制定,技术文件的编制,以及有关的科技交流和工
程应用。
2空间科学学科术语
2.1
空间科学spacescience
以航天、航空飞行器以及地面工作平台,研究发生在地球、日地空间、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物理、
化学及生命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注:主要领域为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文学、月球和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空间生命科学和微重力科学等。
2.1.1
空间space
太空
地球稠密大气戻以外的区域。
注:在空间科学领域,指地球100km以上,包括中高层大气的区域。
2.1.2
近地空间terrestrialspace
从地球海平面起约100km到约323000km地月系统第一拉格朗日点(L1),地球引力范围的球壳
状区域。
2.1.3
日地空间solar-terrestrialspace
太阳的电磁辐射和粒子流对地球磁场、电离层和气候等方面产生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区域。
2.1.4
行星际空间interplanetaryspace
太阳日球层包含的数百亿千米的围绕太阳和行星的空间区域。
2.2
空间物理学spacephysics
研究发生在日地空间、太阳系及行星际空间的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2.3
日球层物理学heliosphericphysics
研究发生在日球层区域内物理过程的学科。
2.3.1
日球层heliosphere
太阳风等离子体所到达的围绕太阳的空间区域。
1
GB/T30114.1—2013
2.3.2
太阳风solarwind
日冕气体向外膨胀而生成的等离子体流。
2.4
磁层物理学magnetosphericphysics
研究地球内禀磁场在太阳风作用下形成的区域中的物理过程及与电离层和太阳风扰动之间关系的
学科。
2.5
电离层物理学ionosphericphysics
研究离地面约60km~l000km高度上,大气被太阳辐射部分电离,显著影响无线电波传播的区
域的状态、变化规律及其物理过程的学科。
2.6
高层大气物理学aeronomy
研究地球中高层的大气结构、成分和动力学等物理过程的学科。
2.7
日地物理学solar-terrestrialphysics
研究太阳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在日地空间的传输和对地球空间产生影响的学科。
2.8
空间环境科学spaceenvironmenscience
研究空间自然、非自然状态和变化规律,以及日地空间状态对航天器的影响、对地球人类活动影响
的学科。
注:200km到数T千米的地球外层空间是航天、载人航天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其高层大气成分与密度、空间辐射环
境、日地物理现象、地磁活动、地球辐射带,以及流星、微流星利空间碎片等宇宙物质分布和航天飞行器运动所
产生的物理、化学现象等是空间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
2.9
空间天气学spaceweather
把太阳大气、行星际和地球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作为一个系统,研究发生在这个系统内的,影
响空间、地面技术系统的运行和可靠性,以及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空间灾害性事件过程、变化规律和
效应现象的学科。
2.10
太阳物理学solarphysics
研究太阳的化学组成、结构、物理状态以及起源和演化的学科。
注:主要研究方向是根据太阳质量、半径、光度、光谱来推算它的表面温度、内部结构、能源机制等;通过太阳表面细
节、微小的光度变异,得到太阳磁场分布,观测研究太阳黑子、日珥、耀斑等日面活动的物理状态及其变化;直接
观测太阳风的影响,获得日冕和行星际物质信息。
2.11
宇宙线物理学cosmicrayphysics
研究宇宙线的成分、能谱、强度分布、空间分布和时变规律,及其起源、加速、传播过程等的学科。
2.12
宇宙学cosmology
从整体上研究宇宙的起源、结构、组成、演化的天文学分支学科。
示例:观测宁宙学(ObservationalCosmology)侧重于发现宇宙大尺度观测特征;理论宇宙学(Theoretical
Cosmology)侧重于研究宇宙的运动学、动力学以建立宇宙模型。
2
GB/T30114.1—2013
2.13
空间天文学spaceastronomy
利用空间平台,在空间进行宇宙天体观测和研究天体的形态、结构、组成、运动物理性质、演化规律
的学科。
注1:空间天文观测排除了地球大气层的干扰,可实现金波段观测。
注2:空间天文学观测可采用高空飞机、平流层气球、探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行星际探测器、载人航天器等进行。
2.14
空间射电天文学spaceradioastronomy
利用空间平台接收源自天体的波长约1mm以上的无线电波,研究天体现象的天文学分支学科。
2.15
空间亚毫米波天文spacesubmillimeterwaveastronomy
利用空间平台接收源自天体的波长约为0.1mm~lmm的无线电波,研究天体现象的射电天文学
分支。
2.16
空间红外天文spaceinfraredastronomy
利用空间飞行器,通过探测宇宙天体红外波段(1pm〜1mm)电磁波辐射,研究天体的天文学分支
学科。
2.17
空间光学天文spaceopticalastronomy
利用空间平台,通过探测来自天体的波长0.3(um~l卩m光学波段的电磁波辐射,开展天体研究的
天文学分支学科。
2.18
空间紫外天文spaceultra-violeastronomy
利用空间飞行器,通过探测宇宙天体波长10nm~0.38的紫外线辐射,研究天体的天文学分支
学科。
注:对太阳系外天体的紫外观测会受到星际气体吸收影响,目前研究范围只限于约91nm〜0.38之间。
2.19
空间X射线天文spaceX-rayastronomy
利用空间飞行器,通过探测宇宙天体波长0.01nm~10nm(能量约0.1keV〜1D0l<eV)的X射线
辐射,研究天体的天文学分支学科。
注:宁宙中辐射X射线的天体包括:吸积双星、脉冲星、伽玛射线暴、超新星遗迹、活动星系核、太阳活动区,以及星
系团周围的高温气体等。X射线射线天文学中以电子伏特(eV)表示光子的能量,0.1keV-10keV称为软X
射线,10keV-100keV称为硬X射线。
2.20
空间丫射线天文spacey-rayastronomy
利用空间飞行器,通过探测宇宙天体的波长短于0.01nm(能量高于约100keV)的丫射线辐射,研
究天体现象的天文学分支学科。
2.21
空间中微子天文spaceneutrinoastronomy
利用空间平台,通过探测天体发射的中微子获得有关天体内部的信息,研究天体上可能发生的中微
子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天体结构和演化的作用的天文学分支学科。
注: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静止质量接近于零、与物质相互作用很弱的基本粒子。
3
GB/T30114.1—2013
2.22
银河系天文学galacticastronomy
研究银河系内的恒星、星团、星云、星际物质等的形态、结构、组成、运动、物理性质、演化规律的天文
学分支学科。
2.23
河外天文学extragalacticastronomy
研究银河系外星系、星系团、星系际空间等的形态、结构、组成、运动、物理性质和演化规律等的天文
学分支学科。
2.24
高能天体物理highenergyastrophysics
研究天体和其他宇宙物质的高能现象和高能过程的天文学分支学科。
2.25
天体物理学astrophysics
研究天体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等物理特性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2.26
恒星物理学stellarphysics
研究恒星的性质、结构、物理状况、化学组成、起源和演化等的天体物理学分支学科。
2.27
行星物理学planetaryphysics
研究太阳系内行星及其卫星的物理状态、地质化学性质的学科。
注:主要研究内容是测定行星及其卫星的各种物理参数;行星及其卫星表面构造、表面覆盖物特性、表面温度及其
周期变化;具有大气的行星和卫星的大气构造、物理状态和化学组成;行星内部结构;行星的磁场、磁层以及太
阳风与行星的相互作用等。
2.28
天体测量学astrometry
研究和测定天体的位置和运动、建立基本参考系和确定天体坐标的学科。
2.29
生物天文学bioastronomy
通过天文观测,探索和研究有居住条件的行星、宇宙生命迹象和化学进化形成的有机化合物的生命
科学和天文学交叉学科。
2.30
空间地球科学spaceearthscience
利用空间平台和技术手段,探测与研究地球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岩石圈、生物圈及其相互关系,以
及人类活动影响等地球整体行为的学科。
2.31
地球系统科学earthsystemscience
把地球作为一个由陆圈(地核、地幔、岩石圈)、水圈、冰冻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社会等组成的有
机整体,研究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及过程与演化的科学。
2.32
空间大地测量学space-geodesy
利用空间技术测定地球表面重力场分布、地物几何形状、地面点坐标等信息,及研究它们随时间变
化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4
GB/T30114.1—2013
2.33
卫星气象学satellitemeteorology
利用空间平台的遥感能力探测大气各种气象要素以及探测资料应用于大气科学,研究其探测原理、
应用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学科。
2.33.1
大气遥感atmosphereremotesensing
利用遥感手段,获取来自特定方向和距离上的信息,定量反演获得大气的成分、物理要素和运动参
量等要素特征的路径分布或路径总量的技术科学。
2.34
卫星海洋学satelliteoceanography
利用空间平台的遥感能力,探测海洋态势和海洋要素的图像或数据资料,开展探测原理、方法及其
在海洋科学研究中应用的学科。
2.35
航天测绘技术spacemappingtechnique
利用航天遥感器,进行地貌二维、三维测量,提供大范围高精度定位地理信息的研究学科。
2.36
月球与行星科学lunarandplanetaryscience
研究月球与行星、行星的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各层次天体的特征、形成与演化过程的
学科。
2.37
比较行星学comparativeplanetology
以地球为基础,对比研究太阳系各行星(特别是类地行星)及其卫星的地形地貌、物质组成、地质构
造、表面与空间坏境、物理场与内部构造、起源与演化历史的共性和特性的学科。
2.38
空间化学spacechemistry
研究太阳系各层次天体与行星际空间物质组成和化学演化规律的学科。
2.39
陨石学meteoritics
研究从行星际空间坠落到地球上的各类陨石的元素与同位素组成、有机分子、矿物与岩石学特征、
结构构造、形成和演化过程,及太阳星云的分憾、凝聚与太阳系形成演化的学科。
2.40
行星地质学planetarygeology
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太阳系各个行星及其卫星的地形地貌、物
质组成、地质构造、物埋场与内部构造、起源与演化历史的学科。
2.41
月球地质学geologyoftheMoon;lunargeology
月质学selenogeology
运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质组成、地质构造、物理场与内部构造、起源与
演化历史的学科。
2.42
月貌学selenomorphology
研究月表形态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5
GB/T30114.1—2013
2.43
空间生命科学spacelifescience
研究生命在宇宙中的起源、进化和分布,地球生物在空间环境中的生物学规律的学科。
2.44
空间生物学spacebiology
在空间和地面模拟空间坏境中研究地球生物对空间环境响应的生物学问题的学科。
2.45
空间生理学spacephysiology
研究在空间坏境中,在微重力环境下,动物、植物各类生命体,特别是哺乳动物和人从生物大分子、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个体上生理活动的适应性变化的学科。
2.46
重力生物学gravitationalbiology
研究在不同重力环境下对生物影响规律的学科。
2.47
空间辐射生物学spaceradiationbiology
研究空间辐射对生命物质和生命现象的影响,及其损伤机理和修复方法的学科。
2.48
空间生物技术spacebiotechnology
利用空间条件,应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对生物或生物的成分进行改造和利用的技术。
注:空间生物技术综合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免疫学、化学、物理学、信息学、计算机
等多学科技术和利用空间条件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
2.49
空间制药spacepharmaceuticalproduction
利用空间生物技术研制开发应用于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的试剂和药品。
2.50
航天医学spacemedicine
研究航天飞行中影响航天员安全、健康和工作效率等医学问题的综合性理论与应用学科。
2.51
航天医学工程学spacemedico-engineering
研究载人航天活动对人的影响及其特征规律,探索载人航天人-机(航天器)-环境系统T程理论与
技术,保障航天员的安全、健康和高效工作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2.52
地外生物学exobiology
研究地球以外空间中生命的起源、进化、分布及其特征的学科。
2.53
微重力科学microgravityscience
研究物质在微重力环境中的运动、变化、现象与规律的学科。
示例: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中研究基本物理规律,流体运动规律及燃烧特征,材料相变、结晶,生物、生命现象变化规
律等。
2.54
微重力流体物理学microgravityfluidphysics
研究微重力环境中液体、气体以及分散体系等物质的流体形态及其物理运动规律和机理的学科。
注:其研究为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航天医学及基础物理学等研究提供相关流体理论指导;为
航天盎工程设计提供(热)流体管理、动力推进等理论支持。
6
GB/T30114.1—2013
2.55
微重力燃烧科学microgravitycombustionscience
研究微重力环境中物质燃烧的现象、过程与规律的学科。
2.56
空间材料科学materialsscienceinspace
在微重力、空间辐射和高真空等空间环境条件下,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变化及制备过程的规律,
以及材料物理、化学性能变化和使役行为的学科。
注:以微重力因素为主要研究条件时,也称为微重力材料科学。
2.57
空间基础物理学spacefundamentalphysics
研究空间环境中物质的物理运动规律的学科。
注: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检验物理基本定律、寻找新的相互作用,以及探寻量子规律的新物理规律等范唏。
3空间科学实验、探测及应用术语
3.1
空间探测spaceexploration
对地球大气层圈和外层空间的物理、天文、化学及生命等客观状态、物质、自然现象及其变化等所进
行的以观测为依据的科学研究活动。
注: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空间进行的间接或直接探测;二是指探测对象是空间。
3.1.1
月球探测lunarexploration
借助绕月或登月的探测器对月球的物质组成、表面特征、物理场、内部构造、起源与演化历史等进行
的观测与采样研究活动。
3.1.2
行星探测planetaryexploration
对太阳系内除地球以外的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与彗星以及行星际空间的探测与采样
推荐标准
- DB5331/T 47.1-2023 德宏小粒种咖啡综合技术规程第1部分:品种 2023-06-25
- DB6540/T 011-2023 瑞阳苹果栽培技术规程 2023-05-30
- DB6540/T 015-2023 新梅1号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23-05-30
- DB6540/T 014-2023 秦脆苹果栽培技术规程 2023-05-30
- DB5331/T 47.3-2023 德宏小粒种咖啡综合技术规程第3部分:育苗 2023-06-25
- DB6540/T 010-2023 树上干杏壁蜂授粉技术规程 2023-05-30
- DB6540/T 016-2023 夏黑葡萄栽培技术规程 2023-05-30
- DB5331/T 47.2-2023 德宏小粒种咖啡综合技术规程第2部分:种子 2023-06-25
- DB6540/T 013-2023 苹果“青砧”苗木繁育技术规程 2023-05-30
- DB6540/T 012-2023 苹果郁闭果园改造技术规程 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