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9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
- 起草人:
- -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5.020
J32
JB/T4201999---1
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技术条件
Technicalrequirementsonprecisionhotforgingsofstraightbevelgear
1999-06-24发布2000-01-01实施
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
JB/T4201----1999
前言
本标准是对JB4201—86《直齿锥齿轮精锻件技术条件》的修订。
本标准与JB4201—86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改变如下:
1)原标准名称为《直齿锥齿轮精锻件技术条件》,更改为《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技术条
件》,正文中也作了相应的更改。
2)标准适用范围增加了冷挤压精锻件。
3)原标准内在质量中,晶粒度及脱碳深度作了适当调整。
4)顶料杆压痕深度改为正负值,见本标准表5。
5)标准格式按要求,增加了第2章“引用标准”和第3章“定义”,原章条作了相应的变更。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4201—86。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齿轮总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歧华、庄建华、沈震耀、殷伟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4201----1999
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技术条件
代替JB4201—86
Technicalrequirementsonprecisionhotforgingsofstraightbevelgear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在热模锻压力机、模锻锤、螺旋压力机等设备上,采用精密热模锻工艺生产的直齿锥
齿轮带齿锻件(以下简称精锻件)。它的轮齿表面不再加工,达到GB/T11365—1989《锥齿轮和准双曲
面齿轮精度》中9~12级精度。
本标准适用于重量小于或等于20kg,最大外径和总厚度均小于或等于250mm的精锻件。
超过上述范围时,对精锻件的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用冷挤压工艺成形的直齿锥齿轮精锻件,可参照采用,但齿形精度应相应提高一级以上按需选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1365—1989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
GB/T12362—1990钢质模锻件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
采用精密热模锻工艺获得的直齿锥齿轮带齿锻件,其轮齿表面不再进行切削加工,精度达到GB/T
11365所规定的12级以上,这类锻件通称为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
4技术要求
4.1原材料
精锻件使用的原材料应为含碳量小于或等于0.65%的碳素结构钢材或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或等于
5.0%的合金结构钢材。
4.2机械加工余量
4.2.1外径的双面加工余量Δa,根据外径D和总厚度H选择,见表1。
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6-24批准2000-01-01实施
1
JB/T4201----1999
表1外径的双面加工余量mm
总厚度H外径D
大于–1018305080120180
大于至至1018305080120180250
双面加工余量Δa
—501.11.21.31.51.61.82.02.3
501001.21.31.41.61.71.92.22.5
1002501.31.41.51.71.92.12.42.8
4.2.2内径的双面加工余量Δb,根据内径d和总厚度H选择,见表2。
表2内径的双面加工余量mm
总厚度内径d
H大于305080120180
至5080120180225
大于至
双面加工余量Δb
—
503.03.43.84.45.0
501003.43.84.45.06.0
1002503.84.45.06.07.0
4.2.3端面的加工余量Δc,根据端面外径D和总厚度H选择,见表3。
表3端面的加工余量mm
总厚度端面内径D
H大于—3050120
至3050120250
大于至
端面加工余量Δc
—180.70.91.11.3
18500.91.01.21.4
501201.11.21.41.7
1202501.31.41.72.0
4.3公差及极限值
4.3.1直径、高度、厚度公差及横向残余毛边、切入锻件深度、错差、顶料杆压痕深度极限值
直径、高度、厚度公差根据下列三要素,从表4和表5中查得:
a)精锻件的最大直径、总高度、总厚度;
b)精锻件的重量;
c)精锻件的形状复杂系数(其计算和分级均按GB/T12362—1990中3.1.2的规定)。
2
JB/T4201----1999
表4和表5的使用方法:
以精锻件重量为起始点,在表中重量栏内选定相应的范围,然后沿水平线向右移,查得直径、高度、
厚度的公差值;向左移,查得横向残余毛边、切入锻件深度、错差极限值及顶料杆压痕深度极限值。
当向右查找直径等公差值时,若形状复杂系数为S1,则按精锻件重量沿水平线向右移至与该直径
等相交的框格即可;如遇形状复杂系数为S2(或S3、S4),则沿倾斜线向下至与S2(或S3、S4)垂线的
交点,再沿水平线向右移至与该直径等相交的框格。框格内数据即为所要查找的公差值。
所有直径、高度、厚度的公差均按精锻件上相应的最大尺寸查得。
机械加工面与非机械加工面(不包括轮齿表面,以下同)的公差值相同。
顶料杆压痕的直径和位置应在锻件图上标注。
横向残余毛边、切入锻件深度、错差及顶料杆压痕深度极限值的应用与任何其它公差无关。在确定
机械加工余量时应加上这些项目的实际偏差值。
3
4
表4直径、高度公差及横向残余毛边、切入锻件深度、错差极限值mm
横向切入外径和高度尺寸
错精锻件重量
残余锻件锻件形状复杂系数大于03080120180
差kg
毛边深度至3080120180250
公差值
极限值大于至
S1S2S3S4
外径高度外径高度外径高度外径高度外径高度
+0.5+0.5+0.6+0.7+0.8
±±±±±
0.3+0.3–0.1500.4–0.20.35–0.30.40–0.30.45–0.30.50–0.40.60
+0.5+0.6+0.7+0.8+0.9
±±±±±
0.4+0.4–0.200.41.0–0.30.40–0.30.45–0.30.50–0.40.60–0.50.70
+0.6+0.7+0.8+0.9+1.1
±±±±±
0.5+0.5–0.251.01.8–0.30.45–0.30.50–0.40.60–0.50.70–0.50.80
+0.7+0.8+0.9+1.1+1.2JB/T4201
±±±±±
0.6+0.6–0.301.83.2–0.30.50–0.40.60–0.50.70–0.50.80–0.60.90
+0.8+0.9+1.1+1.2+1.3
0.7+0.7–0.353.25.0±0.60±0.70±0.80±0.90±1.0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5/T 374-2006 广西甜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06-05-19
- DB45/T 364-2006 中药材 穿心莲生产技术规程 2006-05-19
- DB45/T 379-2006 旅行社服务质量评价 2006-09-22
- DB45/T 335-2006 青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2006-05-19
- DB45/T 337-2006 小水体流水养殖草鱼技术规范 2006-05-19
- DB45/T 361-2006 无籽西瓜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2006-05-19
- DB45/T 347-2006 银合欢生产利用技术规范 2006-05-19
- DB45/T 345-2006 奶水牛养殖小区技术规范 2006-05-19
- DB45/T 355-2006 绿色食品 肉鸡生产技术规程 2006-05-19
- DB45/T 333-2006 锯缘青蟹养殖技术规范 2006-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