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106-2016 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
DB22/T 5106-2016 Injection core assembly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6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8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regrouted-prefabricatedconcrete
shearwallstructure
DB22/T5106-2016
代替
DB22/T161-2016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2016年11月01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6·长春
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
编者: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责任编辑:崔玉金封面设计:侯慧实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长春市人民大街7548号邮政编码:130022
印刷:长春博美图文制作有限公司
开本:850mm×1168mm1/32
印张:2字数:40千字
标准书号:ISBN978-7-206-07996-2
版次:2016年11月第1版印次:2016年11月第1次印刷
印数:1-2000册子定价:25.00元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告
第426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
力墙结构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为吉林
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统一编号:DB22/JT161-2016,自发布
之日起实施。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6年11月1日
前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4年全省工程建
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标〔2014〕1
号)要求,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组织我省有关单位编制
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结构设计;
5构件制作和运输;6结构施工;7工程验收。
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
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
长春市民康路519号,邮编130041,Email:jljsbz@126.com),以
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本规程参编单位:吉林省中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华建材(吉林)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孟凡林孟祥瑞王福阳郭靳时
杨艳敏仲崇凌潘涛王化龙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周毅尹新生陶乐然张海泉
白赫窦立军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4
3材料.................................................................................................6
3.1混凝土......................................................................................6
3.2钢材..........................................................................................6
3.3连接材料..................................................................................7
3.4其他材料..................................................................................8
4结构设计........................................................................................10
4.1一般规定.................................................................................10
4.2作用及作用组合.....................................................................12
4.3结构分析.................................................................................13
4.4预制构件设计.........................................................................15
4.5结构构造.................................................................................16
5构件制作和运输............................................................................26
5.1一般规定.................................................................................26
5.2制作准备.................................................................................27
5.3构件制作.................................................................................29
5.4脱模与吊装.............................................................................33
5.5质量检验.................................................................................34
5.6存放与运输.............................................................................36
6结构施工........................................................................................38
6.1一般规定.................................................................................38
6.2安装准备.................................................................................39
6.3安装施工.................................................................................40
7工程验收........................................................................................42
7.1一般规定.................................................................................42
7.2主控项目.................................................................................43
7.3一般项目.................................................................................44
本规程用词说明................................................................................46
引用标准名录....................................................................................47
附:条文说明..................................................................................48
1总则
1.0.1为了规范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构件制作、
施工和验收工作,做到确保结构安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
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下地区。
1.0.3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构件制作、施工及质
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coregrouted-prefabricated
shearwallstructure
大部分混凝土剪力墙的墙身和少部分边缘构件由预制混凝土
空心剪力墙构成,部分边缘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墙身竖向分布
钢筋在空心孔中实现连接,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采用现浇混凝土
节点进行连接,对空心剪力墙部分的空心孔洞进行灌芯,使结构构
件形成整体。
2.1.2抗滑移键槽anti-slidingkeyway
采用加工模具形成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凹凸交替的表面,简称抗
滑移键槽。
2.1.3预制混凝土空心剪力墙hollowshearwallcomponent
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预制构件中设置竖向空心孔洞,墙身水平
和竖向分布钢筋以及部分边缘构件的箍筋预制在其中。
2.1.4灌芯混凝土coregroutedconcrete
灌填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孔洞中的混凝土。
2.1.5暗梁hiddenbeam
隐藏在板类构件或者混凝土墙类构件中的梁构件。
2.1.6可调钢支撑adjustablesteelsupport
用于竖向构件吊装时临时固定、竖向构件校正以及预制楼板
临时支撑的可多向调节的钢制支撑。
2.1.7预制非承重墙板precastnon-bearingwallboard
结构中非承重墙部分,在构件制作过程中预制,统一安装。
2.1.8后浇混凝土post-pouringconcrete
2
用于预制构件间连接,现场浇筑的混凝土。
2.1.9接缝joint
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连接的交界面,接缝可分为结合面和
叠合面。
2.1.10结合面jointsurface
预制混凝土构件与现浇混凝土连接处的表面。
2.1.11叠合面laminatedsurface
在预制混凝土叠合构件上后浇混凝土的承托面。
2.1.12非紧贴搭接non-clinglap
预制剪力墙构件在连接时搭接钢筋间不接触,留有一定距离的
搭接方式。
2.1.13存放架stackingstand
预制混凝土构件存放和运输时,用于支撑和固定构件的工具式
架子。
2.1.14起吊架drop-hangerframe
为保证构件在起吊过程中保持平衡和稳定所使用的专用吊架。
3
2.2符号
2.2.1材料性能
混凝土弹性模量;
Ec—
钢材、钢筋弹性模量;
Es—
C30—立方体强度标准值为30N/mm2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
fck,fc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
ftk,ft
fy—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
fy—普通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
2.2.2作用、作用效应及承载力
N—轴向力设计值;
M—弯矩设计值;
V—剪力设计值;
VuE—剪力墙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M]—抗倾覆力矩,由竖向荷载对房屋基础边缘取矩所得的总
力矩。
2.2.3几何参数
Asd—垂直穿过结合面的抗剪钢筋面积;
ll—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
—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la
—地震作用下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laE
d—纵筋直径;
h—建筑层高;
4
Ac—剪切面面积;
As—穿过水平缝的竖向钢筋总面积;
bw—剪力墙截面宽度;
hw—墙肢的长度;
b—梁宽;
t1—预制板厚;
t2—叠合板厚;
lc—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K—抗倾覆安全系数;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γRE—接缝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Δμ—楼层层间最大位移。
5
3材料
3.1混凝土
3.1.1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和耐久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混
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规定。
3.1.2预制承重墙体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非承重
墙体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3.1.3后浇连接节点及灌芯部分混凝土应采用自密实、补偿收缩混
凝土浇筑,其各项指标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
术规程》JGJ/T283和《混凝土砌块(砖)砌体用灌孔混凝土》JC861
的规定。后浇连接节点及灌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比预制混凝土构
件强度等级高一级。
3.2钢材
3.2.1普通受力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规定,纵向受力钢筋宜优先选用HRB400级钢筋,也
可选用HRB500、HRBF500、HRBF400、HRB335、HRBF335级钢
筋;箍筋宜选用HPB300、HRB335级钢筋,其质量标准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1591的规定。
3.2.2采用的钢筋焊接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
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的规定。
3.2.3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钢筋的抗震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
3.2.4钢板宜选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
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T3274的Q235钢和Q345钢。
3.2.5预制构件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300钢筋制作。预制
构件吊装用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及配套的吊具,应根据相应的
产品标准和应用技术规定选用。
3.3连接材料
3.3.1机械连接宜用于直径不小于16mm受力钢筋的连接;焊接宜
用于直径不大于28mm受力钢筋的连接。
3.3.2钢材以及钢材与钢筋之间的焊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手工焊接用焊条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非合金钢及
细晶粒钢焊条》GB/T5117或《热强钢焊条》GB/T5118的规定,
选用的焊条型号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匹配;
2自动焊接或半自动焊接采用的焊丝和焊剂,应与主体金属强
度相适应,焊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
的规定;
3锚筋与锚板之间的连接,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
应用技术规程》JGJ256的规定。
3.3.3钢材螺栓连接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普通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A和B级》GB
5782和《六角头螺栓-C级》GB5780的规定;
2锚栓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规定的
Q235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规定的Q345钢;
3高强度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高强度大六角头螺
栓、大六角螺母、垫圈与技术条件》GB/T1228~1231或《钢结构
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GB/T3632~3633的规定;
4螺栓连接的强度设计值、高强度螺栓的设计预拉力值、高强
度螺栓连接的钢材摩擦面抗滑移系数值等,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
7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采用。
3.3.4抗剪粗糙面形成时,宜采用专用的混凝土露骨料药剂,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露骨料药剂不得含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磷酸根离子,PH
值应在6~8之间;
2露骨料药剂不应腐蚀混凝土骨料,也不应影响混凝土的性
能;
3露骨料药剂不应含有影响人体健康的成分;
4露骨料药剂应附有产品使用说明书,注明药剂的类型、适用
的露骨料深度、使用方法、储存条件、推荐用量、注意事项等内容,
并与包装上的参数相同。
3.3.5夹心外墙板中内网墙板的拉结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金属及非金属材料拉结件均应具有规定的承载力、变形和耐
久性能,并应经过试验验证;
2拉结件应满足夹心外墙板的节能设计要求。
3.4其他材料
3.4.1预制混凝土外墙板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密封胶应与混凝土具有相容性,以及规定的抗剪切和伸缩变
形能力;密封胶尚应具有防霉、防水、防火、耐候等性能;
2硅酮、聚氨酯、聚硫建筑密封胶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
酮建筑密封胶》GB/T14683,《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T482、《聚
硫建筑密封胶》JC/T483的规定;
3夹心外墙板接缝处填充用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满足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中A级的要求。
3.4.2预制保温构件的保温材料,宜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板(XPS)、
硬泡聚氨酯(PU)等轻质高效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8
3.4.3预制混凝土外墙板可采用涂料饰面,也可采用面砖或石材饰
面。当采用石材饰面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
技术规范》JGJ133等的有关规定,厚度25mm以上的石材宜对石
材背面进行处理,并安装不锈钢挂件;直径不应小于4mm;挂件
宜采用竖向梅花形布置,挂件的规格、位置、数量应根据计算确定,
挂件计算时应考虑构件吊装动力系数。
9
4结构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在结构设计阶段,应协调建设、设计、制作、施工各方之间
的关系,并应加强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专业之间的配合。
4.1.2结构的整体作用(荷载)效应计算可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的
计算方法。
4.1.3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4.1.4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符合表
4.1.4的要求。
表4.1.4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m)
设防烈度6(0.05g)7(0.10g)7(0.15g)8(0.20g)
灌芯装配式混凝
1201009080
适用的土剪力墙结构
最大高部分框支灌芯装
度(m)配式混凝土剪力100807060
墙结构
注: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考虑局部突出屋顶的
部分)。
4.1.5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高宽比不宜大于6,8度设防
烈度时不宜大于5。
4.1.6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
类别、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
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应
按表4.1.6确定。
10
表4.1.6丙类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
设防烈度678
>24>24>
高度(m)≤70>70≤24且>70≤24且
≤70≤7070
灌芯装
配式混
凝土剪剪力墙四三四三二三二一
力墙结
构
抗现浇框二二二二一一一
震支框架
等部分框
支灌芯底部加
级强部位
装配式三二三二一二一
混凝土现浇剪
剪力墙力墙
其他区
结构
域剪力四三四三二三二
墙
4.1.7高层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居住建筑底部加强部位和
电梯井筒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地下室部分、框支灌芯装配式混凝土
剪力墙结构的底部框架部分及相邻上一层应采用现浇混凝土。
4.1.8乙类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
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4.1.9部分框支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底部框架部分不应
超过2层。
4.1.10高层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构件厚度变化时,应保证上下
层构件中心一致。
4.1.11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应重视概念设计,不应采用特别不规则
的结构,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应保证构件的连续性、整体性和结构
的整体稳固性。
4.1.12预制混凝土空心剪力墙构件竖向分布钢筋连接采用非紧贴
搭接连接,边缘构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等方式连
接。
4.1.13采用墙端部孔内穿孔钢筋形成边缘构件方式的剪力墙构件
计算时,其构件的抗弯承载力全部由孔内穿孔钢筋承担,不考虑墙
11
体钢筋作用。
4.1.14结构构件应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
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等有关规定,分
别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和验算:
1结构、构件以及节点拼缝均应进行承载力计算,在必要时尚
应进行结构的倾覆验算;
2根据使用条件需控制变形值的结构及构件,应验算变形;
3根据使用条件不允许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混凝土
拉应力验算;对使用上需限制裂缝宽度的构件,应进行裂缝宽度验
算;对叠合式受弯构件,尚应进行钢筋拉应力验算;
4预制构件尚应对其脱模、起吊和运输安装等施工阶段进行承
载力、变形及裂缝控制验算,并应对安装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受
力工况进行验算。
4.2作用及作用组合
4.2.1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作用及作用组合应根据国家
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
工规范》GB50666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等确
定。
4.2.2预制构件在加工运输过程中,荷载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承载力(包括失稳)计算时,应采用荷载基本组合;
2变形、抗裂验算时,应采用荷载标准组合。
4.2.3预制构件在翻转、运输、吊运、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施
工验算,应将构件的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作为等效静力荷载
标准值。构件运输、吊运时,动力系数宜取1.5;构件翻转及安装
12
过程中就位、临时固定时,动力系数可取1.2。
4.2.4预制构件进行脱模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应取构件自
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与脱模吸附力之和,且不宜小于构件自重
标准值的1.5倍。动力系数与脱模吸附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动力系数不宜小于1.2;
2脱模吸附力应根据构件与模具的实际状况取用,且不宜小于
1.5kN/m2。
4.3结构分析
4.3.1结构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作用效应分析
可采用考虑多遇地震作用组合的弹性计算方法。
4.3.2按照弹性计算的风荷载和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
最大位移Δμ与层高h之比的限值应按表4.3.2采用。
表4.3.2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结构类型Δμ/h限值
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1/1000
多层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1/1200
注:多层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指层数少于10层或房屋高度不大于
28m的住宅建筑和房屋高度不大于24m的其他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
4.3.3按照弹塑性计算的罕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位
移Δμ与层高h之比的限值应按1/120采用。
4.3.4在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时,对现浇楼盖和叠合楼盖,均可假
定楼盖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楼面梁的刚度可计入翼缘作用
予以增大;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近似取为1.3~2.0。
4.3.5内力和变形计算时,应考虑预制填充墙对结构固有周期的影
响。周期折减系数宜取0.8~1.0。当刚性外围护墙和内隔墙与主体
结构柔性连接时,结构整体计算时周期可不折减。
4.3.6使用阶段的计算应包括结构、构件以及节点的承载力计算和
13
对使用上需控制变形值的结构及构件的变形计算,以及对使用上需
限制裂缝宽度的构件的裂缝宽度验算。
4.3.7多遇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计算与变形验算,应
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高层建筑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
4.3.8楼面梁不宜与剪力墙平面外单侧连接。当楼面梁与剪力墙平
面外单侧连接时,应采用铰接,对应梁搭接位置应设置暗柱,暗柱
配筋应计算确定,同时应满足边缘构件最小配筋率。
4.3.9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剪力墙墙肢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
下的轴压比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确定,抗震等级为四级的剪力墙墙肢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
的轴压比限值不应大于0.7。
4.3.10构件及节点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等的有关规定。
4.3.11应进行整体结构抗倾覆验算。抗倾覆验算应满足下列计算公
式要求:
M≤[M]/K(4.3.11)
式中:
M—倾覆力矩,由风荷载或地震作用的基础顶面处的最大
覆力矩,应考虑两者的不利组合;
[M]—抗倾覆力矩,由竖向荷载对房屋基础边缘取矩所得的总
力矩,计算时楼层活荷载取50%,恒荷载取100%;
K—抗倾覆安全系数,当建筑高宽比大于4时,取3.0;当
建筑高宽比小于或等于4时,取2.3。
4.3.12施工阶段抗裂及变形验算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预制构件应进行正截面抗裂验算。正截面抗裂验算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进行,并按一
14
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验算;
2预制构件应进行挠度验算,挠度验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执行,预制构件挠度验算可
不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取构件短期刚度进行验算,构件挠度
限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执行,并按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进行取值;
3预制构件应按施工阶段实际的受力情况和边界条件,选取合
理的计算简图以及荷载组合进行正截面抗裂以及挠度验算,安装阶
段应考虑临时支撑的有利作用。
4.4预制构件设计
4.4.1预制构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持久设计状况,应对构件进行承载力、变形、裂缝控制验
算;
2对地震设计状况,应对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
3对制作、运输和堆放、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构件验算,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有
关规定。
4.4.2当预制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4.4.3预制构件应进行平面内的斜截面受剪、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
承载力计算,平面外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还应进行水平拼缝截面
部位的受剪、平面内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平面外偏心受压等承载
力计算。
4.4.4用于固定连接件的预埋件和预埋吊件、临时支撑用预埋件等
不宜兼用;当兼用时,应同时满足各种设计工况要求。预制构件中
预埋件的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
15
范》GB50666等的有关规定。
4.5结构构造
4.5.1预制剪力墙构件的连接节点设计应满足结构承载力和抗震性
能要求,宜构造简单、受力明确和方便施工。
4.5.2预制剪力墙构件的连接应采用标准化方法,以提高构件连接
的可靠性、制作安装效率和连接质量。
4.5.3预制剪力墙构件设计与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剪力墙构件可采用一字形、L形、T形或U形,墙板高
度不宜大于层高高度,开洞预制剪力墙板洞口宜居中布置,洞口一
侧的墙板宽度不宜小于300mm,洞口上方连梁高度不宜小于
250mm;
2预制剪力墙构件水平结合面宜做成粗糙面或键槽,竖向结合
面宜做成键槽,当设置键槽时,键槽深度不宜小于20mm,宽度不
应小于3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键槽长度应大于构件截面厚
度的0.8倍,键槽长度方向不应平行于主剪力方向,见图4.5.3-1;
≥2
0
图4.5.3-1剪力墙结合面抗剪连接构造
1-水平结合面;2-竖向结合面;3-主剪力方向
16
3预制剪力墙构件的连梁部位不宜开洞,当必须开洞时,洞口
位置宜布置在跨中及截面高度中间1/3范围内,洞口上、下的截面
有效高度不宜小于200mm,被洞口削弱的连梁截面应进行承载力
验算,洞口处应配置补强纵向钢筋和箍筋,补强纵向钢筋的直径不
应小于12mm,箍筋应加密;
4预制剪力墙构件开设高度和宽度均不大于300mm的洞口时,
钢筋可绕过洞口;洞口高度和宽度均小于800mm时,应沿洞口周
边设置加强钢筋,补强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截面面积不应小
于同方向被洞口截断的钢筋面积,该钢筋自孔洞边角算起伸入墙内
的长度不应小于或,见图4.5.3-2;洞口高度或宽度大于800mm
lalaE
时,洞口两侧应设置暗柱,洞口上下应设置连梁,应按设计计算为
准;
图4.5.3-2墙板洞口构造配筋
1-洞口加强钢筋,当抗震设计时应取为
lalaE
5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竖向钢筋连接区域,水平分布钢筋应加
密,加密区加密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其间距不宜大于100mm,
竖向钢筋连接区域为预制墙板底面至非紧贴搭接钢筋顶部,且不应
小于400mm,见图4.5.3-3;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8026.4-1999 机床夹具零件及部件 调节支承 1999-08-06
- JB/T 8234-1999 看谱镜 1999-08-06
- HB 3346-1981 9 弧齿锥齿轮单面盘铣刀(试行) 1981-11-02
- JB/T 8377-1996 电热远红外型 芯烘干炉 技术条件 1996-04-22
- HB 4152-1988 加工高温合金、钛合金通孔用带后引导的硬质合金直柄机用阶梯铰刀 d=6.0~9.5mm 1988-04-09
- SJ 3183-1989 双卡套式管接头系列 1989-02-10
- GB/T 4325.1-1984 钼化学分析方法 方波极谱法连续测定铅、镉量 1984-04-12
- YB/T 5335-2006 五氧化二钒化学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氧化钾和氧化钠量 2006-07-27
- QJ 20040.3-2011 不锈钢螺钉垫圈组合件 第3部分:十字槽凹穴六角头螺栓、弹簧垫圈和平垫圈 2011-07-19
- HB 7068.4-1994 射频无反射室用聚氨酯泡沫吸波材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明火燃烧和热幅射产生毒性气体试验 199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