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103-2016 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

DB22/T 5103-2016 Assembly-type Concrete Comprehensive Pipe Tunnel 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吉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2/T 5103-2016
标准类型
吉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08-17
实施日期
2016-08-17
发布单位/组织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9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precastassembled

concreteurbanutilitytunnelengineering

DB22/T5103-2016

代替

DB22/T158-2016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16年08月17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6·长春

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

编者: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责任编辑:崔玉金封面设计:崔楠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长春市人民大街7548号邮政编码:130022

印刷:长春博美图文制作有限公司

开本:850mm×1168mm1/32

印张:3字数:60千字

标准书号:ISBN978-7-206-08367-9

版次:2016年8月第1版印次:2016年8月第1次印刷

印数:1-2000册子定价:35.00元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告

第422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发布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装配式

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为吉

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22/JT158-2016,自发

布之日起实施。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6年8月17日

前言

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

设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5〕38号)文件要求,加快推进装配式

综合管廊试点工作,充分发挥装配式综合管廊标准化设计、工厂化

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由吉林省中盛设计

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

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

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

规划;5材料;6设计;7构件生产;8施工安装;9质量验收;10

运营维护。

本规程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吉林省中

盛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规程具体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

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

长春市民康路519号,邮编130041,Email:jljsbz@126.com),以

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吉林省中盛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吉林省圣翔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吉林省佳和集团

上海同技联合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吉林省乾旭建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王德东罗忠宝张海泉孙其锋

张永楠明臣寇世聪周波

张楸雨李升宇孙广会左群英

张晓艳莫秀丽王毅赵壮

马根华李和光刘全海崔学

束昱史慧飞彭俊杰张庆贺

李明李世禹刘芳白赫

张恩静贾巍王新众刘保平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周毅陶乐然肖力光胡文武

陆丽娟闫红缨孙占文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4

3基本规定.......................................................................................5

4规划...............................................................................................7

4.1一般规定................................................................................7

4.2平面规划................................................................................8

4.3竖向规划................................................................................9

4.4断面........................................................................................9

4.5安全防灾规划.......................................................................10

4.6建设时序...............................................................................10

5材料..............................................................................................11

5.1混凝土...................................................................................11

5.2钢材.......................................................................................13

5.3接缝材料...............................................................................14

5.4其他材料...............................................................................14

6设计..............................................................................................15

6.1一般规定...............................................................................15

6.2作用及作用组合...................................................................15

6.3结构分析...............................................................................17

6.4构造要求...............................................................................20

6.5连接设计...............................................................................21

6.6抗震设计...............................................................................22

6.7防水设计...............................................................................24

7构件生产......................................................................................26

7.1一般规定...............................................................................26

7.2模具.......................................................................................27

7.3钢筋骨架...............................................................................29

7.4混凝土浇筑、脱模...............................................................30

7.5构件养护...............................................................................32

7.6构件检验...............................................................................33

7.7堆放及运输...........................................................................36

8施工安装......................................................................................38

8.1一般规定...............................................................................38

8.2基础工程...............................................................................39

8.3安装准备...............................................................................40

8.4安装与连接...........................................................................40

8.5质量检验...............................................................................42

8.6安全与环境保护...................................................................43

9质量验收......................................................................................45

9.1一般规定...............................................................................45

9.2验收内容...............................................................................47

9.3结构实体检验.......................................................................51

9.4主体结构工程验收...............................................................52

10运营维护....................................................................................54

10.1运营.....................................................................................54

10.2维护.....................................................................................54

本规程用词说明............................................................................56

引用标准名录................................................................................57

附:条文说明................................................................................59

1总则

1.0.1为规范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

在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中充分发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优越性,推进

市政工程建设产业现代化的进程,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

先进、保证质量、便于施工和维护,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

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等。

1.0.3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综合管廊utilitytunnel

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

附属设施。

2.1.2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precastassembledutilitytunnel

在工厂分节段浇筑成型,现场采用拼装工艺施工成为整体的综

合管廊。以下简称装配式综合管廊。

2.1.3装配整体式综合管廊monolithicprecastassembledutility

tunnel

由仅带纵向拼接接头的预制混凝土管段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

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

整体式综合管廊。

2.1.4装配叠合式综合管廊compositeprecastassembledutility

tunnel

采用叠合构件拼装组成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

2.1.5管段tunnelsection

仅带纵向拼接接头的单个预制构件,管段长度是指综合管廊纵

向长度。

2.1.6构件component

在预制构件厂生产的用于拼装成综合管廊的成品构件。

2.1.7叠合构件compositecomponent

根据预制管段的结构图,将管段结构合理分成各种便于生产、

安装且能保证结构安全的构件。

2.1.8接缝seam

构件和构件的连接缝。

2.1.9接头joint

构件和构件的连接处,有伸缩接头和挠性接头。

2.1.10钢筋套筒灌浆连接rout-filledsleeveconnection

在金属套筒中插入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的钢筋连接方式。

2.1.11预应力钢材prestressedsteel

2

用于施加预应力的高强度钢材。

2.1.12无粘结预应力钢材nonbondedprestressedsteel

为防止与混凝土附着而涂上覆盖材料的的预应力钢材。

2.1.13套管spigot

在后张法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为容纳预应力钢材、在混凝

土中预埋的管道。

2.1.14锚具anchorage

用来将预应力钢材的顶端固定在混凝土上,将预应力传递到部

件上的装置。

2.1.15接缝材料jointmaterial

综合管廊接头处用于止水的材料。

2.1.16预埋件embeddedstructure

为联接或固定某种构件或设备而在混凝土浇捣前埋设的金属

件。

3

2.2符号

2.2.1材料性能

Fpy—预应力筋或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Ec—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HRB400—强度级别为400MPa的普通热轧带肋钢筋;

HPB300—强度级别为300MPa的热轧光圆钢筋;

fck、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tk、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2.2.2作用和作用效应

M—弯矩设计值;

Mj—装配式综合管廊节段横向接缝接头处弯矩设计值;

Mk—装配式综合管廊节段横向接缝接头处弯矩标准值;

Mz—装配式综合管廊节段整浇部位弯矩设计值;

N—轴向力设计值

Nj—装配式综合管廊节段横向接缝接头处轴力设计值;

Nz—装配式综合管廊节段整浇部位轴力设计值。

2.2.3几何参数

A—密封垫沟槽截面面积;

Ao—密封垫截面面积;

Ap—预应力筋或螺栓的截面面积;

h—截面高度;

x—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4

3基本规定

3.0.1装配式综合管廊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

术规范》GB50838的规定。

3.0.2装配式综合管廊构件制作、运输、安装施工的各流程应有健

全的管理制度,并应重视构件生产和施工过程两阶段的质量管理。

3.0.3构件厂、物流运输、施工总承包和相关施工单位的资质应符

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

3.0.4装配式综合管廊在规划和方案设计阶段,建设、入廊管线、

生产企业、施工安装等有关单位应统筹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制定

工程设计方案、构件生产方案及施工安装方案,并应因地制宜地采

用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

3.0.5装配式综合管廊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2宜采用高强混凝土、高强钢筋;

3节点和接缝应受力明确、构造可靠,并应满足承载力、变形、

裂缝、耐久性等要求。

3.0.6预制构件生产前,应加强施工图和预制构件生产图纸的审核,

确认图纸的一致性并编制预制构件制作方案。

3.0.7预制构件出厂前,构件厂应对构件进行质量检查,出具构件

质保资料及出厂合格证。同时预制混凝土构件应在明显部位标明工

程名称、生产单位、构件型号、生产日期和质量验收标志。

3.0.8物流运输单位应制定详细的预制构件运输方案,针对不同类

型构件采取可靠的安全运输措施,确保预制构件运抵现场之前无损

坏。

3.0.9预制构件安装施工前,施工总承包单位应编制预制构件安装

施工方案,对预制构件的现场安装制定专项技术、质量和安全保障

措施。

3.0.10现场安装应由专业化的预制构件施工队伍完成,按照施工工

种划分,选择熟练的技术工人。

3.0.11现场施工前,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现场交底,并要求受交底

人严格按照施工操作规程作业。

3.0.12预制构件安装过程中,应确保各项施工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

5

落实到位,各工序及质量控制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0.13用于构件制作和施工安装的建材和配件应符合相关的材质、

测试和验收等规定。

3.0.14预制构件连接部位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其尺寸和

形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满足管廊使用功能、模数化、标准化要求,并应进行优化

设计,以实现构件少规格、多组合的目的;

2应根据预制构件的功能和安装部位、加工制作及施工精度等

要求,确定合理的公差;

3应满足制作、运输、堆放、安装及质量控制要求。

3.0.15预制构件应作为独立的检验批进行质量验收,并纳入工程统

一验收范畴。

6

4规划

4.1一般规定

4.1.1装配式综合管廊的规划,应确保施工安全、经济,同时注意

保护周边环境。

4.1.2装配式综合管廊的规划应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工程管线专

项规划及管线综合规划相衔接。

4.1.3装配式综合管廊规划应坚持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统一规划。

4.1.4装配式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集约利用地下空间,统筹规划综

合管廊内部空间,协调综合管廊与其他地上、地下工程的关系。

4.1.5装配式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包含平面布局、断面、位置、近

期建设计划等内容。

4.1.6装配式综合管廊的规划要考虑道路整体的情况。

4.1.7装配式综合管廊规划前应调查道路地上、地下建(构)造物

的现状及规划情况,与相关机构充分协商并作出一定调整后,再计

划建设装配式综合管廊。

4.1.8装配式综合管廊主体和支护结构的间隔应根据施工性和经济

性而决定。

4.1.9装配式综合管廊的分支口等孔口位置,由于结构复杂不利于

预制构件设计生产的位置,宜采用现浇施工的方式进行。

4.1.10装配式综合管廊穿越铁路、高架道路等设施时,宜考虑装配

式与现浇施工结合的方式。

7

4.2平面规划

4.2.1平面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廊宜设置在道路一侧的人行道和绿化带下,宜与道路中心

线平行,不宜从道路一侧转到另一侧;与铁路公路交叉时宜采用垂

直交叉方式布置;

2根据道路红线,绿化带的绿线和管廊所在位置、外形尺寸等

确定平面黄线控制范围;

3在黄线控制范围内,禁止有危害管廊安全的管线及建构筑物

建设。

4.2.2管廊平面线形应绘制在平面位置图内,并且标注管廊的位置、

沿线道路规划或道路现状布局、主要建构筑物、企事业单位、文物

古迹、立交桥梁及主要相交道路及附属道路系统的关系。

4.2.3管廊平面位置图应标注综合管廊每个舱室人员出入口、逃生

口、吊装口、通风口、管线分支口及与其他管廊、河流、公路、铁

路等建构筑物相交节点。

4.2.4管廊平面位置图范围内应标注现状和规划未入廊管线位置,

数量及规格。与管廊间距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

规划规范》GB50289的要求。

4.2.5管廊平面位置图范围内的管线分支口应标注出入管廊管线的

位置、数量及规格。

4.2.6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装配式综合管廊:

1交通运输繁忙,对于综合管廊施工周期要求较短,需要尽快

恢复使用的道路;

2当地气候条件不利于进行现浇施工的区域。

8

4.3竖向规划

4.3.1管廊覆土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廊竖向空间定位应依据地下空间规划。并结合地下轨道交

通、人防建设、综合体建设等集约利用地下空间;

2应考虑管廊上部绿化种植覆土的要求、管廊与横穿道路各种

管线交叉关系、各种节点要求,并经经济技术论证。

4.3.2管廊竖向线形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绘制管廊顶板、空间、底板纵断并标注主要控制参数(如

顶板覆土深度,空间高度等);

2应标注各种口部(通风口、投料口、引出口)纵向布置情况

及出地面情况;

3应标注管廊与现状及规划地下管线交叉情况;

4应标注管廊与沿线地上地下构造物避让情况。

4.3.3各类地下管线横向穿过管廊时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

划规范》GB50289要求。管廊宜避让重力流管线。

4.3.4管廊与管廊交叉,管廊横穿过铁路、快速路、河流等应绘制

其空间位置详图按相关规范要求标注竖向参数。

4.4断面

4.4.1横断面规划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标注管廊所在位置覆土深度;

2应标注管廊与所在道路红线、绿线及两侧建构造物关系;

3应标注现状和规划未入廊管线的位置关系。

4.4.2标准断面规划图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依据装配式管廊水平300mm为模数,垂直100mm为模数

确定断面尺寸;

9

2根据入廊管线不同,分别规划管廊分舱和标准断面图;

3应标注入廊管线的布置、廊体尺寸及管线类别、规格和安装

净距等;

4应标注入廊管线支撑(或支墩)形式、检修通道、排水形式

的相对位置等。

4.4.3为实现预制最大化,应集约化设计标准构件和特殊构件。

4.5安全防灾规划

4.5.1装配式综合管廊出入口、吊装口、通风口等都应设置在地势

相对较高的位置,所有孔口标高应高于室外地面,并满足当地防洪

要求。

4.5.2抗震设防区的装配式综合管廊要严格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规

划,设防标准应不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等级的要求,重点或特

殊工程应进行抗震专项论证。

4.5.3装配式综合管廊应设可靠的消防设施,火灾报警系统应具有

可靠性、稳定性、技术先进、组网灵活、经济合理、易于维护保养,

并应有扩展功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性。如特殊工程应进行消

防专项论证。

4.5.4装配式综合管廊应设安保系统。对各种人员能进入口部安装

可靠监控防入侵报警装置。内部空间应有全面时时显示现场的电子

画面,同时能传送到监控中心专用安保计算机并报警。

4.5.5装配式综合管廊工程选址应避开灾害性地质区域(如滑坡、

崩塌、冲沟、地震带等),如无法避让时,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4.6建设时序

4.6.1应结合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道路新(改、扩)建等因素规

划管廊建设时序,管廊建设时序还应考虑建设区域内给水、排水、

电力、通信、广电、燃气、供热等工程规划和新(改、扩)建计划,

分析项目同步实施的可行性,确定入廊的时序。

10

5材料

5.1混凝土

5.1.1装配式综合管廊主要材料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在地下水对钢

筋有腐蚀作用的地区宜采用纤维塑料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并满足现

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中对于环

境作用的要求。

5.1.2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5.1.3用于混凝土的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MPa的硅酸盐水泥、普通

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水泥性能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

748的规定;

2进场水泥应有水泥生产厂提供的标注有生产许可证编号的

质量合格证书或质量检验报告;

3使用袋装水泥时,应按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生产日期

分别堆放整齐,不应混垛,堆放层数不宜超过12层。仓库内应有

防潮措施;

4使用散装水泥时,不同厂商、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

泥应分仓储存,不应混仓;

5水泥要先到先用,存放期不应超过3个月,过期或对质量有

怀疑时,应复验其强度等级、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体积安

定性;

6水泥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06%,碱含量不得超过

0.60%。

5.1.4用于混凝土的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1

1细骨料宜选用细度模量为2.3~3.3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

2%,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和现行

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

定;冬期施工时,搅拌混凝土用细骨料不应混有冰块;进厂时应按

标准规定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检验项目至少包括含泥土量

和颗粒级配;

2粗骨料宜选用5mm~25mm连续粒级的碎石,最大粒径不

宜大于壁厚1/3和钢筋净间距的3/4;泵送时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

输送管径的1/4;吸水率不应大于1.5%;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其

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和现行行业标

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碎

石进厂时应按标准规定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检验项目至少

包括含泥土量、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和颗粒级配。

5.1.5混凝土外加剂品种应通过试验室进行试配后确定,外加剂进

场应有质保书,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

的规定。

5.1.6在拌制混凝土时可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混凝土

掺合料,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

灰》GB1596的规定。磨细矿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

中的粒化高炉矿渣》GB/T18046的规定。其他掺合料应符合相关

标准要求。

5.1.7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

5.1.8在冻土地区,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一定量的引气剂、减水

剂使混凝土抵抗冻融破坏的能力提高,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耐久

性。其用量与品种经试验确定。

5.1.9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1.9的规定。

12

表5.1.9材料每批计量允许偏差值

原材料允许偏差(%)

水泥、掺合料±2

骨科±3

水、外加剂±2

5.2钢材

5.2.1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选用相应型号、级别、直径的钢

筋。所用钢筋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要求。

5.2.2宜采用冷轧带肋钢筋、热轧带肋钢筋和热轧光圆钢筋,钢筋

的性能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钢

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

筋》GB1499.1的规定。

5.2.3钢筋进厂时应按规定进行检验。检验项目至少包括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如采用闪光对焊焊接钢筋,应按照现行行业标

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进行验收。

5.2.4钢筋应按进厂批次的级别、品种、直径和外形分类码放,妥

善保管,且挂标识牌注明产地、规格、品种和质量检验状态等。

5.2.5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构件达到抗震

设防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

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以下规定: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3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5.2.6采用顶进施工技术的构件的钢承口环钢板应根据设计要求选

用。钢板的性能和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和低

13

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T3274和《碳素结构钢》GB/T

700等标准的要求。

5.3接缝材料

5.3.1装配式综合管廊接缝所用的防水密封材料应选用耐候性密封

胶,密封胶应与混凝土具有相容性,并具有低温柔性、防霉性及耐

水性等性能。

5.3.2弹性橡胶密封圈材质宜采用氯丁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弹性

橡胶密圈的主要性能指标有硬度、拉伸强度(MPa)、扯断伸长率

(%)、压缩永久变形,应符合设计图纸和现行国家标准《橡胶密

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GB/T21873

的有关规定。

5.3.3遇水膨胀橡胶圈宜采用氯丁橡胶或丁基橡胶;遇水膨胀橡胶

圈的主要性能指标有体积膨胀倍率(%)、拉伸强度(MPa)、扯断

伸长率(%)、硬度,应符合设计图纸和现行国家标准《高分子防

水材料第3部分遇水膨胀橡胶》GB/T18173.3的有关规定。

5.4其他材料

5.4.1灌浆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

范》GB/T50448的有关规定。

5.4.2不发火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50209的有关规定。

5.4.3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渗

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的有关规定。

14

6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装配式综合管廊应在综合评价综合管廊的目的、周边环境、

施工条件和经济性等因素后确定构造形式。

6.1.2装配式综合管廊纵向节段的长度应根据节段吊装、运输等施

工过程的限制条件综合确定。

6.1.3装配式综合管廊管段的连接应确保构造上的安全性和防水效

果。

6.1.4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构件应设置接头。

6.1.5装配式综合管廊的连接部位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

具体连接方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的规定。

6.1.6装配式综合管廊的结构安全等级应为一级,结构中各类构件

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

6.1.7装配式综合管廊构件节点及接缝处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

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6.1.8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进行耐

久性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50476的有关规定。

6.2作用及作用组合

6.2.1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上的作用,按性质可分为永久作用和可

变作用。

6.2.2结构设计时,对不同的作用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永久作用

15

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可变作用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

组合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作用的标准值应为设计采用的基本

代表值。

6.2.3当结构承受两种或两种以上可变作用时,在承载力极限状态

设计或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短期效应标准值设计时,对可变作用应

取标准值和组合值作为代表值。

6.2.4当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长期效应准永久组合设计时,对可变

作用应采用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6.2.5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上的作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

规定,并应考虑结构内各种管线运行时所产生的作用。

6.2.6预应力综合管廊结构上的预应力标准值,应为预应力钢筋的

张拉控制应力值扣除各项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预应力值。张拉控制

应力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

有关规定。

6.2.7制作、运输、堆放、安装等短暂状况下的预制构件验算,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有关

规定。

6.2.8预制构件在翻转、运输、吊运、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施

工验算,应将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作为等效静力荷载标

准值。构件运输、吊运时,动力系数宜取1.5;构件翻转及安装过

程中就位、临时固定时,动力系数可取1.2。

6.2.9预制构件进行脱模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应取构件自

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与脱模吸附力之和,且不宜小于构件自重标

准值的1.5倍。动力系数与脱模吸附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动力系数不宜小于1.2;

2脱模吸附力应根据构件和模具的实际状况取用,且不宜小于

1.5kN/㎡。

16

6.3结构分析

6.3.1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方法进

行结构分析,地震设计状况下宜对现浇抗侧力在地震作用下的弯矩

和剪力进行适当放大。

6.3.2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的作用效应可采用弹性分析法。

6.3.3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上宜采用预应力筋连接接头、螺栓连接

接头或承插式接头。当有可靠依据时,也可采用其它能够保证装配

式综合管廊结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接头构造。

6.3.4仅带纵向接缝接头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的截面内力计算模

型宜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相同的闭合框架模型。

6.3.5带纵、横向接缝接头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截面内力计算模型

应考虑接缝接头的影响,接缝接头影响宜采用K-ξ法(旋转弹簧

-ξ法)计算,构件的截面内力分配按下式计算:

M=Kθ(6.3.5-1)

Mj=(1-ξ)M,Nj=N(6.3.5-2)

Mz=(1+ξ)M,Nz=N(6.3.5-3)

式中:

K——旋转弹簧常数,25000kNm/rad≤K≤50000/kNm/rad;

M——按照旋转弹簧模型计算得到的带纵、横向接缝接头的装

配式综合管廊截面内各构件的弯矩设计值(kN·m);

Mj——装配式综合管廊节段横向接缝接头处弯矩设计值

(kN·m);

Mz——装配式综合管廊节段整浇部位弯矩设计值(kN·m);

N——按照旋转弹簧模型计算得到的带纵、横向接缝接头的

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截面内各构件的轴力设计值(kN);

Nj——装配式综合管廊节段横向接缝接头处轴力设计值

(kN);

17

Nz——装配式综合管廊节段整浇部位轴力设计值(kN·m);

θ——装配式综合管廊接缝相对转角(rad);

ξ——接缝接头弯矩影响系数。当采用拼装时取ξ=0,应采用

横向错缝拼装时取0.3<ξ<0.6。

K、ξ的取值受接缝构造、拼装方式和拼装预应力大小等多方

面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应通过试验确定。

6.3.6带纵、横向接缝接头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应按荷载效应的

标准组合,并应考虑长期作用影响对接缝接头的外缘张开量进行验

算,且应符合下式要求:

△=Mk/K.h≤△max(6.3.6)

式中:

△—装配式综合管廊接缝外缘张开量(mm);

△max—接缝外缘最大张开量限值,一般取2mm;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