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2526-1990 远程光电测距规范

GB 12526-1990 Specifications for long range electro-optical distance measurement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3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2526-199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1990-12-06
实施日期
1991-08-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国家测绘局第一测绘大队
起草人:
李洪运、杨汉明
出版信息:
页数:30页 | 字数:5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远程光电测距规范GB12526-90

Specificationsforlongrange

electro-opticaldistancemeasurement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士(5(mm+1ppm.D),测程不短于15km的光电测距仪进行国

家一、二等大地控制网中边长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仪器的检验项目。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大地控制网中的一、二等锁(网)边及起始边和一、二等导线边的测量工作,其他

相应精度的边长测量可参照采用。

2引用标准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国家测绘总局,1974年6月制定。

3仪器的检验

3.1测距仪的检验

3.1.1新购置的测距仪在进行下列各项视验后,还需进行3.1.2条规定检验。

外观视验;

b.检查仪器的配件和附件是否齐全;

检查仪器的光学零件上是否干净无损;

d.仪器的连接机构应稳定可靠,活动部位移动平稳,制动机构应灵活有效;

e.检查仪器操作键和旋钮使用是否灵活,数字显示是否清晰;

f.按仪器说明书的使用步骤,通电检查仪器的功能;

9.按附录A补(充件)的方法进行距离观测值离散度的检验。

3.1.2已用于生产的或经过修理后的测距仪,应按下列规定项目进行检验。

3.1.2.1精测频率的检验

a.紧接每个作业期的前后必须进行频率的检验。在仪器精测尺频率不稳定的情况下,还应增加作

业期中的检验。

b.测频仪器的标准频率源准确度应优于被检频率的一个数量级以上,其秒级稳定度应优于被检

频率三倍以上。

测频仪器每年应按期由上一级计量部门检定;也可采用直接接收中央电视台彩色电视传送的

0.e133钟标频与测频仪器比对频率的方法来检验。

d.检验前对测频仪器按规定预热;对被检测距仪应预热30min,

检验中,测距仪的闸门时间应选择10S,每隔2min读记频率一次,每五次为一组,共测五组。取五

组检验结果的中数作为被检测距仪的实际频率值。检出实际频率值应符合式(1)要求: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一12一06批准1991一08一01实施

GB12526一90

}Af!_,

}子}<1ppm······························。···········……(1)

}九{一rr-\工,

式中:Af—实际频率值与标称频率值之差,Hz;

fo—测距仪标称频率值,Hz,

若检验结果超出上式规定时,应对被检测距仪频率进行调校,调校后再重新检验。

同一作业期相邻两次检验结果比较,应符合式2()规定:

】AfI}_,

}子-}<7ppm··········································……(2)

}fo}一rr---、‘,

式中:叮—‘相邻两次测出的实际频率值之差,Hz;

fo-测距仪标称频率值,Hz,

若相邻两次检验结果超出上述规定时,则此区间所测距离观测值不能采用。

检验方法参照附录E(参考件)进行。

3.1.2.2测距仪加常数的测定

加常数应在测前和测后各进行一次测定。两次测定值互差不得超出士6mm。其测定方法按附录B

(1<卜充件)规定进行。

3.1.2.3周期误差测定

本项测定为测距仪使用或维修提供技术依据,而距离观测值不加此项修正。周期误差应每隔一年测

定一次,测出的振幅值A的绝对值应小于5mm,否则应送有关部门检修。周期误差测定方法与计算方法

可参照附录F参(考件)进行。

3.1.2.4光学对中器的检验

测距仪经过运输后应进行光学对中器检验,经校正后方可使用。其检验方法按附录c补(充件)进

行。

3.1.2.5在作业过程中若发现测距仪某部分技术性能有异常时,应及时进行有关项目的检验和测试。

3.2气象仪表的检验

3.2.1技术要求与检验周期

a.距离测量所使用的气象用通风干湿表和空盒气压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D补(充件)的规

定。

b.气象用通风干湿表每隔三年送检验部门检验一次;空盒气压表应每年送检验部门检验一次。

c.所有经过检验的气象仪表都必须取得由检验单位签署的检验证书,每期作业完后随测距成果

一起上交。

3.2.2在迁站后的第一条边的边长测量前,应对气象仪表进行野外比较。

a.参加比较的气象用通风干湿表不得少于3套。比较时按规定要求读取两组读数,两组读数的时

间间隔为5-,-10min。任两支温度表的示值经修正后,两组读数的中数互差不得超过士0.4℃。记录及计

算实例见附录D中表D1,

b.参加比较的空盒气压表不得少于5个。比较时应把全部空盒气压表放在同一高度位置上,每个

气压表读取三组读数,同一气压表组与组之间读数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3hPa,超过该值者,舍去重读。

各气压表三组读数加匕各项修正值后的中数互差绝对值不得大于2.6hPa。记录及计算实例见附录D

中表D3o

3.2.3作业前,应到附近气象台站(),将所用的空盒气压表与气象台站()的水银气压表进行比较。比较

时读取三组读数,组与组的时间间隔为10-v15min,三组读数加入修正值后取中数,并与加入修正值后

Gs12526一90

的水银气压表读数比较,其互差绝对值不得大于2.6hPa。记录及计算实例见附录D中表D2.

3.2.4上述3.2.2条和3.2.3条规定的比较检查,应有现场完整的记录,作为气象仪表检验资料之一。比

较后,若发现有超出限差者,则该气象仪表不能使用,应再送检验部门重新检验。

3.5经纬仪的检验

作业前应作下列各项检验:

a.望远镜光学性能的检验,按《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附录48的规定进行。

b.照准部旋转正确性的检验,按《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附录49的规定进行。

c.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正确性的检验,按《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附录55的规定进行。

d.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测定,按《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附录59的规定进

行。

4距离测量和计算

4.1距离测量的准备工作

4.1.1归心元素的测定和要求

a.当偏心距小于0.3m时,归心元素的测定方法和要求,按《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第86条的规定执行。

b.当偏心距大于0.3m小于lom时,应用钢卷尺的不同起点直接丈量两次,当互差小于2mm时

取中数采用,超过时应重新丈量。

c.当进行偏心距大于lom的特殊观测时,须用检定过的钢尺加适当的引张力进行丈量,共丈量

五次,其互差应小于5mm,取中数采用。

d.在偏心距大于lom的偏心站上要用经纬仪观测偏心角及至中心标石面的垂直角。水平角用经

纬仪观测一测回,垂直角用中丝法观测两测回或三丝法观测一测回,取至分。

e.测站或镜站在8m以下的规标上作业时,应在测前和测后各投影一次,因故中断观测超过十夭

时,要进行测中投影,相邻两次投影的归心修正值之差,不超过5mm时,取中数采用。否则应重测该时间

段的观测成果。

测站或镜站在8m以上的规标上作业时,应在每时间段的测前投影一次,各次投影修正之差小于

5mm时取中数采用;在5^-10mm之间时,采用每次测前的投影值进行修正;大于10mm时,且各次投影

修正值互差大于5mm,应重测差值较大的那个时间段的观测成果。

4.1.2测站和镜站高程的测定

在不同的野外条件下,应认真选择高程测定的方法。

a.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测站和镜站的高程时,两端点高差不受限制。其测定精度不低于国

家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并由国家等级水准点起进行联测。联测时应采用往返测或单程双线的观测

方法。当联测支线超过20km时,应按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观测。

b.在采用几何水准测量联测有困难的地区,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测定两端点的高差,但其

高差不得超过式3()规定的限值:

8s__,

h毯岑X103··········································……(3)

~T

式中:h—测距边两端点的高差,m;

T测距边要求的相对中误差的分母值;

S一一实测边长,mo

c.垂直角应对向观测,用中丝法六测回或用三丝法三测回。

Gs12526一90

d.测距仪、反光棱镜中心和经纬仪水平轴至标石面的高度,均应用钢尺丈量,从钢尺的不同起始

读数量取两次,量取至厘米。其较差应小于5cm,

4.2距离测量

4.2.1距离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距离测量的技术要求

布一一

注:①表中一等包括一、二等起始边,一等三边网。二等包括二等三边网,一、二等导线边。

②一测回:自动显示距离的仪器每照准目标一次,读数四次为一测回。

③时间段:每一上午或下午的最佳观测时间为一个时间段。

4.2.2测距边选择的要求:

a.选择测距边时,应顾及所用测距仪的最佳测程,一般测线长度不得超出测距仪的有效测程。在

特别困难地区,上述要求无法实现时,表1中的二等边可按《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的有关

规定进行分段观测。

b.测线应高出地面或远离障碍物,一等边为6m,二等边为2m,

c.测线应避免通过热气流变化较大的城市,大工厂及火力发电厂的上空或烟雾地带,确实无法避

免时,可缩短测距边或升高测线的高度。

d.测线与35kV以上的高压输电线平行时,测线应远离高压输电线50m以外。测站不应设在有磁

场影响的范围内。

4.2.3观测时间的选择

a.光电测距的最佳观测时间与大气稳定度、空气中的能见度、地形条件、地面覆盖物、气象因素等

有关,一般最佳观测时间段为日落前2h至0.5h,或日出后1h至2.'5h;

b.全阴天可放宽观测时间,一般连续观测时间上午不超过2h,下午不超过3h;

c、在气温突变及恶劣天气时,应停止观测。

4.2.4气象元素的测定

4.2.4.1气象仪表的安置

a.在每时间段工作开始前半小时,将所用气象仪表安置好,空盒气压表应平稳的安置在通风处,

气象用通风干湿表应挂在背阴通风处,其底部要高出地面1.5m以上;在高标上测边时,空盒气压表可

安置在基板上,气象用通风干湿表要挂在迎风一侧,略高于仪器。

b.仪器安置完毕立即打开空盒气压表,并给湿温表的纱布加水通风。

4.2-4.2气象元素的测定

。.在每测回的观测前一分钟内读取干温、湿温、气压和空盒气压表上附属温度表之值,各项读数

Gs12526一90

要求见表20

b.每测回观测工作结束后的一分钟以内,再测定干温值一次。

c.读数前三分钟,要给湿温表加水,加水后必须保持纱布与金属套筒不接触,也无水珠相连接。禁

止使用含有矿物质的水,湿温表上的纱布要保持清洁,经常更换。

d.通风后2^-3min方可读数,此时人要面对风向,果断迅速读取数据,禁止用手触摸球部或护套

管。

e.测温时,若有五级以上的风速时,要在受风面加防风罩。

f.空盒气压表最后气压值按式4()计算:

P=Po+OPM+aot+4P4F·································……(4)

式中:P—最后气压值,hPa;

Po—空盒气压表的直接读数,hPa;

4PM—空盒气压表的刻度订正值,由检定曲线或刻度订正表中查取,hPa;

ao—空盒气压表的温度系数,由检定证书上查取;

t—附属温度表上的读数,℃;

4P补—空盒气压表的补充订正值,采用最近一次的比较值,hPao

S.动槽式水银气压表最后气压值按式5()计算:

P=P。十4k十4t+4o+OH······························……(5)

式中:P—最后气压值,hPa;

Po—水银气压表读数,hPa;

4k—刻划订正值,由检定表查得,hPa;

4t—温度订正值,用式6()计算:

2.178t·10-'

八t=一尸。,二乡共兰一于丁二斗二=·································……(6)

一“‘”1+1.818·10-4

式中:Po—水银气压表读数,hPa;

t—附属温度,其值零度以上时为正,零度以下时为负;

4o—纬度重力订正值,用式7()计算:

Ao=一0.00265P,cos2p····································……(7)

式中:P,—经温度订正后水银气压表读数值,hPa;

99测定地的纬度;

4H—高度重力订正值,用式8()计算:

JH=一1.96hP,·······································……(8)

式中:P,—经温度订正后的水银气压表读数值,hPa;

h测定地的高程。

GB1252690

4.2.5常用远程光电测距仪的作业方法,参照附录c参(考件)执行。

4.3A测成果的记录

一切原始观测值和文字记载必须真实、清晰、美观和规格统一。

b.原始数据人工记载时要用铅笔,在手簿中禁止涂擦。凡更正错误,均应将错误数字、文字整齐划

去,在其上方填写正确的数字或文字。

对超限划去的成果,须注明原因和重测结果的所在页数。野外观测成果的记录和计算须经过

200%的详查后方可迁站。

d.在有条件时,可采用电子计算机记录。

e.各项读数、计算的取位按表2要求进行。

表2读数、计算取位表

一一

4.4观测成果超限的处理

观测成果超出表L的限差规定时,应进行重测。因超限而重新观测的完整测回称为重测。因读

错、记错、中途发现仪器未调整好、气象突变等原因而重测的不完整测回,不计入重测测回数。

b.读数及气象元素在作业现场发现读记错误或超限时,应立即重测,作废数据要用斜线划去,并

注明原因。

c.若同一时间段中有1/3的测回超限,应重测该时间段所有各测回的观测成果。

4.5观测成果的计算

4.5.1各项修正值的计算

a.测距仪加常数修正值C,

仪器加常数在作业前后均要测定,其差值不超过士6mm时,取中数采用。

b。气象修正值=1b",

t__80.94P一11.27e、

AS。二IN。一二=未后下万止舟厂一】X10-1·S··················……(9)

、一“273.16+t)“’-一

式中:S—观测斜距,m;

P—气压读数,hPa;

一水蒸气压力,hPa;用下式进行计算:

e=E一0.000662"P"(t一tr)

75f

一般状态:E,水二4.58X102373+t'

GB12526一90

95C

结冰状态:EMc一4.58X102655+e

t—干温读数,℃;

No=(n。一1)X10-6····································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