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085-2014 建筑物灾后应急鉴定技术规程(震灾、洪灾部分)
DB22/T 5085-2014 Building Disaster Emergency Appraisal Technical Regulations (Earthquake, Flood Disaster Part)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4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建筑物灾后应急鉴定技术规程
(震灾、洪灾部分)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building’s
post-disasteremergencyappraisal
(earthquakeandwaterfloodpart)
DB22/T5085-2014
代替
DB22/JT125-2014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2014年04月23日
吉林出版社
2014·长春
建筑物灾后应急鉴定技术规程(震灾、洪灾部分)
编者: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责任编辑:崔玉金封面设计:徐艳彬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长春市人民大街7548号邮政编码:130022
印刷:长春鑫海印务有限公司
开本:850mm×1168mm1/32
印张:1字数:20千字
标准书号:ISBN978-7-206-08160-6
版次:2014年4月第1版印次:2014年4月第1次印刷
印数:1-2000册定价:12.00元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告
第303号
关于发布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建筑物灾后应急鉴定技术规程
(震灾、洪灾部分)》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物灾后应急鉴定技术规程(震灾、洪灾部分)》
为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统一编号为:DB22/JT125-2014,自
发布之日起实施。特此公告。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4年04月23日
前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2年全省工程建设
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办[2012]20号文
件要求,由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编制《建筑物灾后应急鉴定
技术规程(震灾、洪灾部分)》。
编制组相关人员经大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依据国
家及各地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震灾
应急鉴定;5洪灾应急鉴定。
本规程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吉林省建筑
科学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吉林省建设标准
化管理办公室(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民康路519号,邮编:130041,
联系电话:0431-88931938),供修订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本规程参编单位:吉林省抗震防灾办公室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彭慧君吕耀鹏刘红卫卢强白明伟
高云超卢涛冯伟王野吴琼
张久慧孙长吉徐艳彬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陶乐然周毅黄文波
崔明峰杨红卫张海泉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震灾应急鉴定.......................................................................................4
4.1一般规定..................................................................................4
4.2分区、分级原则......................................................................4
4.3鉴定程序..................................................................................5
4.4等级划分...................................................................................7
5洪灾应急鉴定..................................................................................15
5.1一般规定................................................................................15
5.2应急鉴定...................................................................................17
5.3等级划分...................................................................................18
附录A灾后建筑应急鉴定报告表......................................................20
附录B三色标识牌样式.......................................................................21
本规程用词说明.......................................................................................22
引用标准名录............................................................................................23
附:条文说明..........................................................................................24
·1·
y
1总则
1.0.1为在震灾或洪灾发生后,能迅速地对受灾建筑进行科学、有
效的评估,减少次生灾害的损失,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工业、民用建筑等既有建筑的应急鉴定。
1.0.3灾后应急鉴定除应遵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既有建筑availablebuildings
除古建筑、在建建筑、危险建筑以外,迄今仍在使用的建筑。
2.0.2抗震鉴定seismicappraisal
通过检查既有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
防要求,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2.0.3安全鉴定safeappraisal
通过检查既有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安全承
载和构造要求,对其在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2.0.4地震灾害earthquakecalamity
因地震带来对建筑物的破坏影响,简称震灾。
2.0.5洪水灾害waterfloodcalamity
因洪水带来对建筑物的破坏影响,简称洪灾。
2.0.6应急鉴定emergencyappraisal
对受到震灾、洪灾的建筑物按照本规程,迅速组织现场勘查,
现场给出鉴定结论,以红、黄、绿三色标牌明确建筑物的三种受灾
损坏状态和安全程度。
·2·
3基本规定
3.0.1震灾、洪灾发生后,对受灾害影响建筑应首先开展应急
鉴定。
3.0.2将灾区内各受灾城、镇、区(或乡、街道)按其建筑群体的
宏观受损程度划分为极严重受损区、严重受损区和轻微受损区。
3.0.3灾后建筑物应急鉴定结果,应根据受灾程度分为三个等级:
基本完好(I级)、中等破坏(Ⅱ级)、严重破坏(Ⅲ级)。
3.0.4震灾、洪灾后建筑物的应急鉴定结果,以绿(I级)、黄
(Ⅱ级)、红(Ⅲ级)三色标识牌的方式代表建筑物的三种破坏等
级,现场鉴定后将标识牌固定在建筑物明显位置。
3.0.5可参与鉴定的鉴定机构包括设计单位和检测单位,均应具备
相应的设计资质和检测资质;
3.0.6由政府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形成鉴定组,每个鉴定组专家不应
少于2人。鉴定专家应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具有结构、岩土专业
十年以上技术工作经历。
3.0.7鉴定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建筑物概况;
2鉴定的目的、内容、范围及依据;
3检查、分析、鉴定的结果;
4结论与建议;
5附件。
·3·
4震灾应急鉴定
4.1一般规定
4.1.1震后应急鉴定阶段对建筑受损状况的检测、评估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应立即对震灾区域的建筑进行紧急的宏观勘查,并根据勘查
结果划分为不同受损区;
2应对受地震影响建筑现有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进行应急鉴
定,根据应急鉴定结果划分建筑的破坏等级并标识。
4.1.2鉴定结果为I级的建筑可观察使用;鉴定结果为Ⅱ级的建筑
应暂停使用;鉴定结果为Ⅲ级的建筑应立即停止使用,所有人员不
得靠近。
4.2分区、分级原则
4.2.1地震发生后,应根据下列原则分区,地震区域内按其建筑群
体的宏观受损程度划分为极严重受损区、严重受损区和轻微受损区:
1极严重受损区:该区建筑大多数倒塌;尚存的建筑破坏严
重,已无修复价值;评估为需要重建或迁址重建的区域。遭遇的地
震烈度超过其设防烈度2度以上,且不低于9度的区域。
2严重受损区:该区建筑部分倒塌;尚存的建筑仅少数无修复
价值,可考虑拆除;多数通过加固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评估为可
修复的区域。遭遇的地震烈度超过其设防烈度1~2度,且介于7度
与9度之间。
·4·
3轻微受损区:该区建筑基本完好或完好;少数虽有损伤,但
易修复;评估为可以正常运行的区域。遭遇的地震烈度达到或低于
其设防烈度,且介于6度与7度之间。
4.2.2单体建筑应急鉴定应以建筑结构体系中每一结构单元为对象
进行。
4.2.3鉴定应以目测建筑损坏情况和经验判断为主,鉴定尚应采用
统一编制的检测报告、记录等。
4.2.4鉴定的结果,应以统一划分的建筑地震破坏等级表示。对严
重受损区及轻微受损区的单独建筑物按下列原则划分为三级:
1基本完好(I级)。其宏观表征为:地基基础保持稳定,个
别承重构件或抗侧向作用构件出现轻微裂缝,个别部位的结构构造
及连接存在轻度损伤,尚不影响结构共同工作和构件受力,个别非
承重构件存在明显损坏,结构未发生影响使用安全的倾斜或变形,
附属构配件或其固定、连接件存在不同程度损坏。不需修理或经一
般修理后即可继续使用。
2·中等破坏(Ⅱ级)。其宏观表征为:地基基础尚保持稳定,
多数承重构件或抗侧向作用构件出现裂缝,部分存在明显裂缝,较
多部位构造的连接受到损伤,部分非承重构件严重破坏。经采取临
时加固措施后,可以有条件地使用。
3严重破坏(Ⅲ级)。其宏观表征为:地基基础出现震害,多
数承重构件严重破坏,结构构造及连接受到严重损坏,结构整体性
受到威胁,局部结构濒临坍塌,无法保证建筑物安全,一般情况下
应予以拆除。若该建筑有保留需求,则应立即采取排险措施,并封
闭现场,为日后全面加固保持现状。
4.3鉴定程序
4.3.1鉴定时,现场勘查的顺序宜为先建筑外部,后建筑内部。破
·5·
坏程度严重或濒危的建筑,若其破坏状态显而易见,也可不再对建
筑内部进行检查。
4.3.2建筑场地及地基基础检查时,应根据震灾对建筑物的影响,
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建造于不利
地段及地基基础未产生严重破坏的建筑物,应限制使用;对建造于
危险地段或地基基础已产生严重破坏的建筑物,应禁止使用。
4.3.3建筑外部检查:
1建筑结构体系及其高度和层数;
2建筑倾斜、变形情况;
3建筑外观损伤和破坏情况;
4建筑附属物设置情况及其损伤与破坏现状;
5建筑疏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T 2667.14-2020 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第14部分:剑麻 2020-11-12
- NY/T 3751-2020 高粱品种纯度鉴定 SSR分子标记法 2020-11-12
- NY/T 2667.17-2020 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第17部分:毛叶枣 2020-11-12
- NY/T 2668.16-2020 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第16部分: 橄榄 2020-11-12
- NY/T 3750-2020 玉米品种纯度鉴定 SSR分子标记法 2020-11-12
- NY/T 2668.15-2020 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第15部分:槟榔 2020-11-12
- NY/T 2667.16-2020 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第16部分:橄榄 2020-11-12
- NY/T 2668.17-2020 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第17部分:毛叶枣 2020-11-12
- NY/T 3748-2020 水稻品种纯度鉴定 SSR分子标记法 2020-11-12
- NY/T 3749-2020 普通小麦品种纯度鉴定 SSR分子标记法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