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721-2020 水生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DB11/T 1721-2020 DB11/T 1721-2020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quatic Biological Survey Methods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1721-2020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3-25
实施日期
2020-07-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水务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01

Z01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721—2020

水生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Technologicalregulationsforhydrobiologicalinvestigation

2020-03-25发布2020-07-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1721—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水生生物调查程序.......................................................................................................................................2

5水生生物调查点、频率和记录...................................................................................................................3

6浮游植物调查...............................................................................................................................................4

7浮游动物调查...............................................................................................................................................7

8大型底栖动物调查.......................................................................................................................................9

9大型水生植物调查.....................................................................................................................................11

10着生藻类、着生原生动物调查...............................................................................................................13

11鱼类调查...................................................................................................................................................16

12两栖、爬行动物调查...............................................................................................................................18

13湿地鸟类调查...........................................................................................................................................19

14水生生物调查质量控制...........................................................................................................................20

参考文献...........................................................................................................................................................22

I

DB11/T1721—2020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水文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振芳、吴玉梅、刘波、王浩、吕喆、杜桂森、陈卫平、徐宗学、郭伟、秦斌、

王玉璠、王飞、赵凯、刘芳、赵红磊、薛新娟、付鑫磊、焦振寰。

II

DB11/T1721—2020

水生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生生物调查的对象、方法、项目及数据统计方法等内容,并对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湿地鸟类的调查技术予以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域的水生生物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L219水环境监测规范

SL733-2016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悬浮于水中生活的微小藻类,亦称浮游藻类。通常包括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隐藻门、甲藻门、

金藻门、黄藻门、裸藻门等,不包括细菌和其它植物。

3.2

浮游动物zooplankton

悬浮于水中的微小动物,没有游泳能力,或仅有微弱的游泳能力。通常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

类和桡足类等几大类。

3.3

大型底栖动物macrobenthos

生活史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体长大于0.5mm的水生无脊椎动物,肉眼可见。栖息的

方式多为固着于岩石等坚硬物体的表面或埋没于泥沙等较松软的表层沉积物中,以及附着于植物或其它

动物体表。淡水大型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水生寡毛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幼虫等。

3.4

两栖动物amphibian

1

DB11/T1721—2020

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还离不开水。

主要的特征是:体温不恒定;卵生,幼体在水中生活,经变态发育后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用肺呼吸;

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和毛发等皮肤衍生物,粘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功能。

3.5

爬行动物reptile

属于脊椎动物门、四足总纲的羊膜动物,是对蜥形纲及合弓纲除鸟类及哺乳类以外所有物种的通称,

包括了龟、蛇、蜥蜴、鳄等。

3.6

大型水生植物macrophyte

生态学范畴上的类群,包括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中的水生类群以及藻类植物中可以假根

着生的大型藻类。通过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形态,一般可将其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

水植物。

3.7

着生藻类periphyton

又称周从藻类、附生藻、底栖藻类,附着在长期浸没于水中的各种基质(植物、动物、石头、人工

基质等)表面的微藻。淡水中主要由硅藻、绿藻和蓝藻等组成。

3.8

着生原生动物adherentprotozoa

附着在长期浸没于水中的各种基质(植物、动物、石头、人工基质等)表面上的原生动物,是身体

由单个细胞构成最简单、原始的动物。

4水生生物调查程序

水生生物调查程序见图1。

2

DB11/T1721—2020

图1水生生物调查程序

5水生生物调查点、频率和记录

5.1水生生物调查点

水生生物调查点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

——应在对所调查水体进行现场考察的基础上,根据水体的环境条件、水文特征和具体的工作需要

布设。

——宜结合现有的水质、水文监测断面布设。若水质、水文监测断面位于河流的闸坝、支流、排污

口上游,调查点布设范围应为监测断面至上游500m以内水域;若水质、水文监测断面位于河

流的闸坝、支流、排污口下游,布设范围应为监测断面至下游500m以内水域。

——湖泊、水库应兼顾在近岸和中心布设,应在湖泊、水库的进水口、出水口、中心区、沿岸浅水

区等处布设调查点。

5.2调查频率

具体要求如下:

——宜在春、夏、秋季各调查一次。

——湿地鸟类调查可分为繁殖季(一般为5月~7月)、越冬季(一般为12月~来年2月)和迁

徙季(春季、秋季)。

5.3调查记录表

应在现场按表1所列内容做好现场记录。现场测定项目水深、水温、透明度、pH、溶解氧的测定按

SL219的规定进行。

3

DB11/T1721—2020

表1水生生物调查现场记录表

调查断面经纬度水深水温透明度溶解氧水体感

序号水体名称pH

/站点经度纬度(m)(℃)(m)(mg/L)官状况

1

2

3

6浮游植物调查

6.1调查时间和水深

具体要求如下:

——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应在一天中的8:00~17:00之间进行。

——应依调查水体的水深和调查目的而定。水深<5m,可只取表层(0.5m);水深5m~10m,

应取表层(0.5m)和底层(距水底0.5m);水深>10m,应取表层、中层和底层。

6.2试剂和器具

6.2.1试剂

具体要求如下:

——甲醛:分子式:HCHO,化学纯;

——鲁哥氏液:称取碘化钾60g溶于100mL蒸馏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40g碘,摇动至碘完

全溶解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然后存储于磨口棕色试剂瓶中备用。

6.2.2主要器具

具体要求如下:

——采水器:规格为5L;

——25#浮游生物网:网孔直径为0.064mm;

——水样瓶:规格为1500mL;

——浓缩样品瓶:规格为50mL或60mL;

——量筒:量程为1000mL;

——虹吸管;

——沉淀瓶:规格为1000mL;

——光学显微镜:放大倍率为40~1000倍;

——计数框:容积为0.1mL;

——微量移液器:量程为100µL。

6.3定性样品的采集和鉴定

6.3.1样品采集

将25#浮游生物网系于竹竿或绳索上,网口向前,在各调查点水面下绕“8”字拖动3分钟~5分钟,

然后从水中缓慢提出,使水样集中到网底收集管内,打开收集管活塞,将样品注入浓缩样品瓶中,加入

4

DB11/T1721—2020

约占水样0.5%(v/v)的甲醛固定。所有样品应及时加贴标签,写明时间、地点等内容。样品带回实验

室,在冰箱(4℃)内保存,一个月内完成鉴定。

6.3.2样品鉴定

借助显微镜和淡水藻类分类工具书,一个月内完成种类鉴定,鉴定到种。浮游植物优势种群的确定,

应在定量测定完成后进行,采用优势度(Y)表示,按照公式(1)计算。当某种浮游植物的Y值大于0.02

时,即为优势种群

YfP

=↔ii....................................(1)

式中:

Y——优势度;

fi——为i种浮游植物在所有样品中出现的频率;

Pi——为i种浮游植物数量占总量的比率。

6.4定量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计算

6.4.1样品采集

定量样品采集应在定性样品采集之前进行。根据水深用采水器在目标水样层采水,每个样品采水大

于1L,立即加入占水样量1%~1.5%(v/v)的鲁哥氏液固定。应采集平行样品,平行样品数量应为采集

样品总数的10%~20%,每批次应不少于1个。

6.4.2样品处理

将水样带回实验室,摇匀后用量筒量取1000mL,倒入沉淀瓶内,静置24小时~36小时。用虹吸管

(插入水中的一端应用25#筛绢封盖)缓慢吸去上层清液,保留瓶底部的沉淀浓缩液50mL左右,倒入浓

缩样品瓶(每瓶标记30mL刻度),用少量蒸馏水冲洗沉淀瓶的内壁和底部2次~3次,冲洗液均倒入浓

缩样品瓶中,将浓缩样品瓶继续静置沉淀24小时以上,最后虹吸、定容到30mL。

6.4.3密度计算

采用视野计数法。用0.1mL计数框,在显微镜视野下进行浮游植物的鉴定和计数,视野均匀的分布

在计数框内,按公式(2)计算浮游植物密度。每个样品计数2片,每片计数的视野数根据浮游植物的密

度大小而定,见表2,应选取2片的平均值作为有效值(误差需要控制在±15%)。

表2浮游植物密度计数视野表

计数视野(个)浮游植物密度(个/平均视野)

200~300或全片1~2

1003~5

70~806~9

5010

20~30>10

浮游植物细胞(个体)密度按照公式(2)计算:

5

DB11/T1721—2020

CsV

NP=↔↔n...............................(2)

Fsn↔FU

式中:

N——1L水样中浮游植物细胞(或个体)密度,单位:cells/L;

2

Cs——计数框面积,单位:mm;

2

Fs——视野面积,单位:mm;

Fn——计数过的视野数,单位:个;

V——1L水样经沉淀浓缩后的样品体积,单位:mL;

U——计数框体积,单位:mL;

Pn——每片计数出的浮游植物细胞(或个体)数,单位:cells。

注:视野面积的计算:用物镜测微尺(台微尺)测定一定倍数下的视野直径(通常为×400或×600),按圆面积公

式πr2计算。

6.5生物量计算

常用单位体积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湿重)作为定量单位。由于浮游植物体积太小,无法直接称重,

但大多数种类的细胞较为规则,可按最近似的几何图形在显微镜下测定所需数据(长度、高度、直径等),

按求积公式计算体积;对于形状不规则的浮游植物,可将其分为几个规则的部分,分别测量计算体积,

然后求和得到浮游植物体积。

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每个种类至少随机测定30个~50个,然后求平均值计算体积,根据“109μm3≈1mg

鲜藻重的换算关系”把浮游植物的体积换算为生物量(mg/L,湿重)。

其他非优势种可根据已有的资料查得相应浮游植物的体积,或参照SL733-2016附录D,求得生物量。

6.6调查成果表

样品密度和生物量计算完成后,应按表3所列内容做好统计。

表3浮游植物调查统计表

调查水体:密度单位:104cells/L生物量单位:mg/L

浮游植物类别调查点名称:调查点名称:

平均

所属门#月#日#月#日#月#日#月#日

蓝藻门密度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