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480-1997 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GB/T 3480-1997 Calculation methods of load capacity for involute cylindrical gear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废止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3480.1-2019 | 页数:8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480-1997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1997-12-30
实施日期
1998-07-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全国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机械工业部郑州机械研究所
起草人:
唐定国、鄂中凯、朱孝禄、刘忠明、李钊刚、袁和相、池叔航、高红梅、陈谌闻、孟惠荣、张元国、陈良玉、卢霞
出版信息:
页数:84页 | 字数:16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21.200

JICS17

暑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cB/T3480一1997

eqvISO6336-1一6336-3:1996

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Calculationmethodsofloadcapacity

forinvolutecylindricalgears

1997一12一30发布1998一07一01实施

国家技刁险监督局发布

GB/T3480一1997

目次

前言·············································································································……

1范围

2引用标准··································································································……

3概述·······························...·································································,······一·

3.1可靠性与安全系数········,···············。············································……’····……

3.2主要代号····,·····················································

3.3系数的分类和计算顺序

4基本计算公式

4.1齿面接触强度核算

4.2轮齿弯曲强度核算

5名义切向力F

6修正载荷的系数和轮齿刚度

6.1使用系数KN9

6.2动载系数K01

6.3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Ho,KFP61

6,4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Ha,KFo邪

6.5轮齿刚度c,cr······················,·······························································……92

7修正计算应力的系数31

7.1计算接触应力的系数······································,,······································……3l

7.2计算弯曲应力的系数37

8轮齿疲劳强度及其修正系数55

8.1试验齿轮的疲劳极限‘r-aFfm···········……55

8.2寿命系数ZNT,YNT65

8.3润滑油膜影响系数ZI,IZv,ZR86

8.4齿面工作硬化系数Zw7l

8.5尺寸系数Z.,Y,27

8.6相对齿根圆角敏感系数Y-137

8.7相对齿根表面状况系数Y,二,T57

9轮齿静强度核算67

91适用范围67

9.2载荷及其修正系数····························································……二‘二‘“··‘’二‘二‘二‘67

9.3静强度核算公式··················。····················································……“’‘·’二‘’二67

附录A(标准的附录)最小安全系数参考值·····················,··································,···……87

附录B(提示的附录)在变动载荷下工作的齿轮强度核算·········································……87

附录c(提示的附录)轮缘系数YH80

I

GB/T3480一1997

前台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6336-1^-6336-3:1996(((渐开线)圆柱直齿轮和斜齿轮承载能力计

算》,用以代替1983年发布的国家标准GB3480-83.

和GB3480-83相比,本标准主要在下列几个方面作了修改:

a)强调弯曲强度的重要性并在附录A给出了较大的最小弯曲强度安全系数参考值,同时对最小接

触强度安全系数给出了参考的取值范围,并在附录B给出了在变动载荷下工作的齿轮强度核算方法,

在附录C中给出了薄轮缘齿轮弯曲应力计算的参考方法;

b)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Key仍采用ISO方法,但对个别系数经分析后作了订正,并对GB348。一

83中的非对称布置和悬臂支承布置的简化公式作局部改进,撤销了9级精度的简化公式;

c)在材料接触及弯曲疲劳极限一节中用MX,ME,MQ,ML四条取值线代替GB3480-83的方框

图,并根据十年来国产材料试验结果强调了选取材料弯曲疲劳极限时应注意事项;

d)在编写格式上明确地将系数分成修“正载荷”、修“正计算应力”和修“正许用应力”三大部分,将

GB3480-83中的第3章内容分解为四章,同时把静强度核算单列成章。

对于一些个别系数、数据、公式和图表,按ISO6336:1996也作了相应修改。先前本标准在送审和报

批两稿中已对ISO6336:1993版本中一些明显的不妥之处作出相应订正。后又按1996年6月颁布的

ISO6336:1996正式标准版本校订,结果证明了所作订正的正确性。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3年,修订后本标准自1998年7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3480-83.

本标准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附录B和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郑州机械研究所负责起草,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

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东方汽轮机厂、南京高速齿轮箱厂和福州市能源利用研究所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定国、鄂中凯、朱孝禄、刘忠明、李钊刚、袁和相、池叔航、高红梅、陈湛闻、孟惠

荣、张元国、陈良玉、卢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GB/T3480一1997

eqvISO6336-1-6336-3:1996

Calculationmethodsofloadcapacity

代替GB3480-83

forinvolutecylindricalgears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钢、铸铁制造的,基本齿廓符合GB1356-87的内、外啮合直齿、斜齿和人字齿(双斜

齿)圆柱齿轮传动。基本齿廓与GB1356-87相类似,但个别齿形参数值略有差异的齿轮,亦可参照本

标准计算其承载能力。

本标准包括齿面接触强度和轮齿弯曲强度两种校核计算方法。

本标准规定相对应的齿轮精度标准为GB10095-88。对于采用其他精度标准的齿轮,当采用本标

准的简化方法计算有关载荷系数时,应折算成规定标准的相应精度等级。

本标准是各部门和行业制定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标准和规范的基础。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356-87渐开线圆柱齿轮基本齿廓

GB/T3374-92齿轮基本术语

GB8539-87齿轮材料热处理质量检验的一般规定

GB10095-8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3概述

3.1可靠性与安全系数

不同的使用场合对齿轮有不同的可靠度要求。齿轮工作的可靠性要求是根据其重要程度、工作要求

和维修难易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决定的。一般可分为下述几类情况:

a)低可靠度要求齿轮设计寿命不长,对可靠度要求不高的易于更换的不重要齿轮,或齿轮设计

寿命虽不短,但对可靠性要求不高。这类齿轮可靠度可取为90%,

b)一般可靠度要求通用齿轮和多数的工业应用齿轮,其设计寿命和可靠性均有一定要求。这类

齿轮工作可靠度一般不大于99000

C)较高可靠度要求要求长期连续运转和较长的维修间隔,或设计寿命虽不很长但可靠性要求较

高的高参数齿轮,一旦失效可能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或安全事故,其可靠度要求高达99.9%。

d)高可靠度要求特殊工作条件下要求可靠度很高的齿轮,其可靠度要求甚至高达99.99%以上。

目前,可靠性理论虽已开始用于一些机械设计,且已表明只用强度安全系数并不能完全反映可靠性

水平,但是在齿轮设计中将各参数作为随机变量处理尚缺乏足够数据。所以,本标准仍将设计参数作为

确定值处理,仍然用强度安全系数或许用应力作为判据,而通过选取适当的安全系数来近似控制传动装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一12一30发布1998-07一01实施

GB/'r3480一1997

置的工作可靠度要求。考虑到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有一定偏差,为保证所要求的可靠性,必须使计算允

许的承载能力有必要的安全裕量。显然,所取的原始数据越准确,计算方法越精确,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

偏差就越小,所需的安全裕量就可以越小,经济性和可靠性就更加统一。

具体选择安全系数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a)本标准所推荐的齿轮材料疲劳极限(见8-1)是在失效概率为1%时得到的。可靠度要求高时,安

全系数应取大些;反之,则可取小些。

b)一般情况下弯曲安全系数应大于接触安全系数,同时断齿比点蚀的后果更为严重,也要求弯曲

强度的安全裕量应大于接触强度安全裕量。

c)不同的设计方法推荐的最小安全系数不尽相同,设计者应根据实际使用经验或适合的资料选

定。如无可用资料时,可参考附录A(标准的附录)选取

d)对特定工作条件下可靠度要求较高的齿轮安全系数取值,设计者应作详细分析,并且通常应由

设计制造部门与用户商定。

3.2主要代号

本标准的主要代号及其意义和单位见表1,

表1主要代号

代号意义单位

中心距,标准齿轮及高度变位齿轮的中心距

:角度变位齿轮的中心距二二

齿宽

:ca.计算齿宽mmmm

C节点;系数

C.齿顶修缘量pm

C.由跑合产生的齿顶修缘量pn1

‘了轮齿单位齿宽总刚度平均值(咕合刚度)N/(mm·pm)

cl一对轮齿的单位齿宽的最大刚度(单对齿刚度)N/(mm·pm)

d直径m,n

dd,小轮、大轮的分度圆直径mm

d.,,d.,小轮、大轮的齿顶圆直径rnlll

dn,.d,x小轮、大轮的基圆直径rnlll

d.d小轮、大轮的齿根圆直径n1TI】

弹性模量(杨氏模量)N/mm'

E辅助量

F,法面内基圆周上的名义切向力N

F,端面内基圆周上的名义切向力N

F端面内分度圆周上的名义切向力N

FB齿向公差IA.

F,初始啮合齿向误差pm

F*跑合后的啮合齿向误差尸m

为齿形公差p.

几。基节极限偏差产m

G切变模量N/mm'

Gs/T3480一1997

表1(续)

代号单位

HB布氏硬度

HRC洛氏硬度

HV1F=9.8N时的维氏硬度

HV10F=98.1N时的维氏硬度

h齿高

he.载荷作用于齿顶时的弯曲力臂

he.载荷作用于单对齿啮合区外界点时的弯曲力臂n)n、

h.齿顶高

h.,,h,P刀具基本齿廓齿顶高和齿根高

Kn使用系数

Kr.弯曲强度计算的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Krp弯曲强度计算的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Ku.接触强度计算的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Kua接触强度计算的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K动载系数

ML-长度一恙

弯矩

摸致;当量质量mm;kg/mm

低法向模数mm

咖诱导质量kg/mm

呱端面模数n、tn

-

K临界转速比;指数

从应力循环次数

刀1,月2小轮、大轮的转速r/min

枷小轮的临界转速r/min

-尸功率kW

氏法向基节n〕n飞

凡端面基节mm

辅助系数

单位齿宽柔度um·mm/N

9.齿根圆角参数

R.轮廓表面算术平均伯差

R表面微观不平度10点高度

r半径,分度圆半径

Sp弯曲强度的计算安全系数

Srm,.弯曲强度的最小安全系数

S.接触强度的计算安全系数

Sxmi.接触强度的最小安全系数

污齿厚;尺寸n】nl

危险截面上的齿厚】1飞nl

TT,小轮、大轮的名义转矩N·m

齿数比a=zi/z,>1

cs/T3480一1997

表1(续)

代号意义单位

刁线速度.分度圆回周速度m/5

1口印单位齿宽平均载荷N/mm

t口m.x单位齿宽最大载荷N/mm

了,,了,小轮、大轮的法向变位系数

Yt.载荷作用于单对齿啮合区外界点时的齿形系数

YF,载荷作用于齿顶时的齿形系数

Ynr弯曲强度计算的寿命系数

Yx,x丁相对齿根表面状况系数

Ys载荷作用于单对齿啮合区外界点时的应力修正系数

y,载荷作用于齿顶时的应力修正系数

Ysr试验齿轮的应力修正系数

Yx弯曲强度计算的尺寸系数

Yy弯曲强度计算的螺旋角系数

Y;“丁相对齿根圆角敏感系数

y弯曲强度计算的重合度系数

Y=齿廓跑合量

Y口齿向跑合量:二

Zx.Zn小轮、大轮单对齿啮合系数

ZE弹性系数

了N/mm

Z“节点区域系数

Zl润滑剂系数

Z.r接触强度计算的寿命系数

Zk粗糙度系数

Z速度系数

Zw齿面工作硬化系数

Zx接触强度计算的尺寸系数

Za接触强度计算的螺旋角系数

Z接触强度计算的重合度系数

21,之2小轮、大轮的齿数

之n斜齿轮的当量齿数

口叭n齿顶法向载荷作用角。.rad

aF们齿顶端面载荷作用角',ad

口「呢”单对齿啮合区外界点处法向载荷作用角0,rad

口F内单对齿啮合区外界点处端面载荷作用角。,rad

风”齿顶法向压力角。,rad

风,齿顶端面压力角。,rad

气。单对齿啮合区外界点处的法向压力角。rad

气.单对齿啮合区外界点处的端面压力角0,rad

dn法向分度圆压力角0,rad

a.端面分度圆压力角0,rad

a片端面分度圆啮合角0,rad

GB/T3480一1997

表1(完)

代号意义单位

R分度圆螺旋角0,rad

风基圆螺旋角0,rad

/t.单对齿啮合区外界点处螺旋角0,rad

)辅助角0,rad

Ee端面重合度

Ep纵向重合度

〔了总重合度

8-小轮、大轮的转动惯量kg·Mm'

润滑油运动枯度mm'/s(cSt)

泊桑比

p密度kg/mm'

pw基本齿条齿根过渡圆角半径m们1

PF危险截面处齿根圆角半径们tm

几抗拉伸强度N/mm'

介计算齿根应力N/mm'

IF.计算齿根应力基本值N/mm'

口P许用齿根应力N/mm'

IFr.试验齿轮的弯曲疲劳极限N/mm'

ox计算接触应力N/mm'

自0‘计算接触应力基本值N/mm'

口P许用接触应力N/mm'

丙IL口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N/mm'

3.3系数的分类和计算顺序

本标准中涉及的影响系数就其对象来说有修正载荷、修正计算应力和修正许用应力三大部分。这些

系数可分为两类:

a)由几何关系或常规方法确定的系数,如修正计算应力的系数。这些系数按标准提供的公式计算

确定。

b)受多种因素影响但被独立处理的系数。这些因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关的,但目前尚难作精

确的定量计算。例如,修正载荷的系数KA,K0,KO(K动,K0(KF0)以及修正许用应力的诸系数。

对于修正载荷的诸系数,最理想的方法是通过精密实测或对传动系统作全面的力学分析得到,也可

从大量的现场经验确定。这时,应对所采用方法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加以论证,并要明确其前提条件。

当由于技术或经济上的原因使上述方法难以实现时,可选取本标准提供的两种方法(即一般方法和

简化方法)之一来确定K-KP(K动和Kx0(KF0)0简化方法主要用于总体方案设计和非重要齿轮的核

算。在对计算结果有争议时,以一般方法为准。对于要求计算精确度较高的齿轮,各系数应优先采用一

般方法或更精确的其他方法计算

各修正载荷的系数与其相应的端面内分度圆上切向力有关,需按以下顺序计算:

a)用F,KA求K;

b)用F,KAK、求Ka(KFO);

c)用F,KpK,K。求Keo(Keo);

对于修正许用应力的诸系数,本标准对每个系数的诸影响因素均按独立变量处理;在取值上除个别

某些系数(如三个润滑油膜影响系数Zl,,Z.,Za)外,均只提供一个公式或经验数据

GB/T3480一1997

4基本计算公式

4.1齿面接触强度核算

本标准把赫兹应力作为齿面接触应力的计算基础,并用来评价接触强度。赫兹应力是齿面间应力的

主要指标,但不是产生点蚀的唯一原因。例如在应力计算中未考虑滑动的大小和方向、摩擦系数及润滑

状态等,这些都会影响齿面的实际接触应力。

齿面接触强度核算时,取节点和单对齿啮合区内界点的接触应力中的较大值,小轮和大轮的许用接

触应力口要分别计算。下列公式适用于端面重合度‘<2.5的齿轮副。

在任何啮合瞬间,大、小齿轮的接触应力总是相等的。分析计算表明,齿面最大接触应力一般出现在

小轮单对齿啮合区内界点B、节点C及大轮单对齿啮合区内界点D这三个特征点之一处上(B,C,D三

点可参见图12)。实际使用和实验均表明,由于上述除赫兹应力外的其他因素影响,产生点蚀的危险的

实际接触应力通常出现在C,D点或其间(对大齿轮),或在C,B点或其间(对小齿轮)’〕。式(5)是基于节

点区域系数ZH计算得节点C处接触应力基本值aHo,当单对齿啮合区内界点处的应力超过节点处的应

力时,即ZB或Z。大于1.0时,在确定大、小齿轮计算应力CH时应乘以几,ZB予以修正;当ZB或Z不

大于1.0时,取其值为1.0。

对于斜齿轮,当纵向重合度Epj1时,一般地节点接触应力较大;当纵向重合度Ep<1时,接触应力

由与斜齿轮齿数相同的直齿轮的aH和,-1的斜齿轮的aH按,作线性插值确定。

4.1.,强度条件

大、小轮在节点和单对齿啮合区内界点处的计算接触应力中的较大值。,均应不大于其相应的许

用接触应力aw,即:

CH<a·······”····························.,······……(1)

或接触强度的计算安全系数SH均应不小于其相应的最小安全系数SHm,.,即

S.)s-·························。·············,··……(2)

上述两式中:OH齿轮的计算接触应力,N/mm',见4.1.2;

9-—齿轮的许用接触应力,N/mm',见4.1.3;

SH—接触强度的计算安全系数,见4.1.4;

SHmm—接触强度的最小安全系数,见3.1及附录A。

4.1-2计算接触应力aH

小轮和大轮的计算接触应力CHI16H,分别按下述两式确定:

6111-ZHOH6

aH2-ZOaHO

上述两式中:K—使用系数,见6.1;

K,—动载系数,见6.2;

KHa—接触强度计算的齿向载荷分布系数,见6.3;

KHu—接触强度计算的齿间载荷分配系数,见6.4;

ZB,ZD—小轮及大轮单对齿啮合系数,见7.1.5;

aHo—节点处计算接触应力的基本值,N/mm2,用下式计算:

采用说明:

11这段订正回避了ISO6336的处理中可能出现大、小轮的最大接触应力不相等的问题。

GB/T3480一1997

、。一:HZEZ,ZO丫d,b平(5)

式中:F,-端面内分度圆上的名义切向力,N,见第5章;

b—工作齿宽,mm,指一对齿轮中的较小齿宽;

d,—小齿轮分度圆直径,mm;

u—齿数比,u=Za/ZzZZ分别为小轮和大轮的齿数;

ZH—节点区域系数,见7.1.1;

ZE—弹性系数,、匆不nm},见7.1.2;

2。—重合度系数,见7.1.3;

Zo螺旋角系数,见7.1.4.

式((5)中的“+”号用于外啮合传动厂一”号用于内啮合传动。

4.1.3许用接触应力6HP

4.1.3.1一般方法

口HG

CHp=SHmni””’’‘.””””’‘“’..‘”‘”””‘””‘””‘”””’(6)

QHG-aHI,.ZNTZLZ.ZRZW乙(7)

式中:6H.—计算齿轮的接触极限应力,N/mm';

aHIt.—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N/mm',见8.1;

ZN7—接触强度计算的寿命系数,见8.2.1;

ZL润滑剂系数,见8.3.1;

Z}—速度系数,见8.3.1;

ZR—粗糙度系数,见8.3.1;

Zw—工作硬化系数,见8.4;

Z,—接触强度计算的尺寸系数,见8.5.1,

4.1.3.2简化方法

由式((7)计算a、时,系数ZL,Z-ZR按简化方式确定。

4.1.4接触强度的计算安全系数SH

aHG6H1.iZNTZI,ZvZRZWZx

SH(8)

a.aH

式中的各参数对一般方法和简化方法应分别确定。大、小轮的SH应分别计算。不同使用场合对安全系

数的考虑参见3.1,axG和aH计算分别按式((7)和式(3),

4.2轮齿弯曲强度核算

作为判据的齿根应力,原则上可用任何适宜的方法(如有限元法、积分法、保角变换法)或实际测量

(如光弹测量、应变测量)来确定。在考虑了同时啮合的各对轮齿间载荷分配后,用上述方法之一来确定

产生最大齿根应力的载荷作用位置及其相应的最大齿根应力是较理想的方法。

本标准以载荷作用侧的齿廓根部的最大拉应力作为名义弯曲应力,并经相应的系数修正后作为计

算齿根应力。

考虑到使用条件、要求及尺寸的不同,本标准将修正后的试件弯曲疲劳极限作为许用齿根应力。

本标准的轮齿弯曲强度计算式适用于齿根以内轮缘厚度不小于3.5m。的圆柱齿轮。对于不符合前

述条件的薄轮缘齿轮,应作进一步应力分析、实验或根据经验数据确定其齿根应力的增大率。在无法采

用上述方法时,可参考附录C近似确定幻。

采用说明:

21ISO6336未给出轮缘厚度小于3.5m。时的处理方法。

GB/T3480一1997

4-2.1强度条件

计算齿根应力6F应不大于许用齿根应力aFP,即:

aF<aFP(9)

或弯曲强度的计算安全系数SF应不小于弯曲强度的最小安全系数SF二二,即

SF->SFmri···················,·····················……(10)

上述两式中:OF—齿轮的计算齿根应力,N/mm2,见4.2.2;

aFP—齿轮的许用齿根应力,N/mm',见4.2.3;

品—弯曲强度的计算安全系数,,见4.2.4;

SFm.-弯曲强度的最小安全系数,见3.1及附录A,

4.2.2计算齿根应力aF

计算齿根应力uF由下式确定:

aF-jFOKAKvKFBKF(11)

式中:KA,K—见4.1.2说明;

KFa弯曲强度计算的齿向载荷分布系数,见6.3.4;

KF.弯曲强度计算的齿间载荷分配系数,见6.4;

aF0—齿根应力的基本值,N/mm',对于大、小齿轮应分别确定。

本标准提供下列两种确定齿根应力基本值aF。的计算方法。对于计算精确度要求较高的齿轮,应优

先采用方法一。在对计算结果有争议时,以方法一为准。

a)方法一:本法是以载荷作用于单对齿啮合区外界点为基础进行计算的”。齿根应力基本值可按下

式确定:

,。一蠢YFYsyp(12)

式中:F,端面内分度圆上的名义切向力,N;

b—工作齿宽(齿根圆处),mm。若大、小齿轮宽度不同时,最多把窄齿轮的齿宽加上一个模数

作为宽齿轮的工作齿宽;对于双斜齿或人字齿轮b=阮X2,b。为单个斜齿轮宽度;轮齿如有齿端修薄或

鼓形修整,b应取比实际齿宽较小的值;

m。—法向模数,mm;

Y,-载荷作用于单对齿啮合区外界点时的齿形系数,见7.2.1;

Ys载荷作用于单对齿啮合区外界点时的应力修正系数,见7.2.2;

b—螺旋角系数,见7.2,4,

b)方法二:本法是以载荷作用于齿顶为基础进行计算的,仅适用于‘<2的齿轮传动。齿根应力基

本值可按下式确定:

。。一蠢YFuY}Y,YP(13)

式中:YFu—载荷作用于齿顶时的齿形系数,见7.2.1;

Y}—载荷作用于齿顶时的应力修正系数,见7.2.2;

Y,弯曲强度计算的重合度系数,见7.2.3,

Fb,m。和Y。的意义同式(12)的说明。

4-2.3许用齿根应力FP,,

1)对于2簇se<3的高精度齿轮亦可用式(12)计算,不过此时应以双对齿啮合区外界点作为载荷作用点。结果偏安

全。

Gs/T3480一1997

大、小齿轮的许用齿根应力要分别确定。在采用以试验齿轮的强度为依据所得到的数据时,其许用

齿根应力可按下式确定z>

。一煮·······································一·(14)

aFG=aFl;.YSTYNTY-]TYRrelTY.······························……(15)

式中:aFG—计算齿轮的弯曲极限应力,N/mm';

CFGm—试验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极限,N/mm',见8.1.3;

Y-—试验齿轮的应力修正系数,如用本标准所给,IT二值计算时,取

YsT=2.0(16)

Y--弯曲强度计算的寿命系数,见8.2.2;

弯曲强度的最小安全系数,见3.1及附录A;

_SF一

Yx}T相对齿根圆角敏感系数,见8.6;

儿reiT—相对齿根表面状况系数,见8.7;

Y.-弯曲强度计算的尺寸系数,见8.5-2.

4.2.4弯曲强度的计算安全系数SF

SF一QFG一aFUmYSTYNTYt,e]TYare,Ty.(17)

外口FO入A八v入FO八Fe

式中符号的说明见4.2.2及4.2.3。大小齿轮的安全系数应分别计算。不同使用场合对安全系数的考虑

参见3.1,aFG和of计算分别按式(15)和式(11).

5名义切向力F,

一般齿轮传动的名义切向力由齿轮传递的名义功率或转矩确定。名义切向力作用于端面内并切于

分度圆,可按下式计算:

2NOT

F=(18)

d

式中:F,—名义切向力,N;

d—齿轮分度圆直径,mm;

T—名义转矩,N"m,

当传递的名义功率尸以kW计时,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