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T 210-2005 中、短波调幅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技术规程

GY/T 210-2005 Short-wave amplitude modulation broadcasting quality open monitor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行业标准-广电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Y/T 210-2005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广电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5-09-30
实施日期
2005-11-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归口单位
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短波调幅广播播出质量的固定或流动开路监测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监测中心
起草人:
陈德泽、王文学、肖武、丁汝平、崔朝阳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GY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

GY/T210—2005

中、短波调幅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openmonitoring

ofMWandSWAMbroadcastingquality

2005-09-30发布2005-11-01实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

GY/T210—2005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3

5中、短波广播频段范围................................................................3

6广播质量开路监测项目................................................................3

7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技术指标............................................................3

8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方法................................................................4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中、短波广播频段范围............................................13

I

GY/T210—2005

前言

为了规范中、短波调幅广播质量开路监测工作,促进中、短波调幅广播播出质量的提高和有效覆盖,

特制定本标准。

中、短波调幅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指在某一特定频率广播服务区或某一特定接收地点,通过专用接收

设备接收空中电波信号,实时对某一播出频率进行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如实反映该频率的信号质量、发

射特性以及发射机运行状况。广播质量监测项目内容有三大类:

1、广播播出声音质量的监测

广播播出声音质量的监测包括噪声、失真、振幅频率特性的监测等。对于失真度、振幅频率特性、

杂音、串音、交流声等技术指标的监测,本标准主要参照GY/T179-2001《广播电视发射台运行维护规

程》的附录F进行主观评价。

2、广播发射特性的监测

广播发射特性的监测包括频率偏差、调幅度、载波电平、发射带宽技术指标等的监测,本标准主要

参照GB/T12572-1990《发射机频率容限》与GB/T12046-1989《无线电发射的标识及必要带宽的确定》

进行监测。

3、广播发射机运行状况的监测

广播发射机运行状况的监测包括停播(含错播、空播、少播、迟播、多播)、劣播等技术指标的监

测,本标准主要参照GY/T179-2001《广播电视发射台运行维护规程》的附录A进行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德泽、王文学、肖武、丁汶平、崔朝阳。

II

GY/T210—2005

中、短波调幅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短波调幅广播播出质量开路监测的项目、指标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短波调幅广播播出质量的固定或流动开路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2046-1989无线电发射的标识及必要带宽的确定

GB/T12572-1990发射机频率容限

GB/T13622-1992无线电管理术语

GY/T82-1989中、短波广播场强测量方法

GY/T176-2001中、短波广播效果监测技术规程

GY/T179-2001广播电视发射台运行维护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监测monitoring

通过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如实地反映广播效果和频谱状况。

3.2

开路监测openmonitoring

在某一特定广播电台服务区或某一特定接收地点,通过专用接收设备接收无线电台发射的空中无线

电波信号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3.3

广播质量开路监测radioqualityopenmonitoring

在某一特定广播电台服务区或某一特定接收地点,对某一播出的无线电台发射频率信号相关参数、

发射特性以及发射机运行状况的监测。

3.4

频率容限frequencytolerance

发射机所占频带的中心频率偏离指配频率,或发射的特征频率偏离参考频率的最大容许偏差,频率

容限以赫兹(Hz)表示。

3.5

指配频率assignedfrequency

指配给一个广播电台发射机发射频带的中心频率。

3.6频率偏差frequencydeflection

发射机所占频带的中心频率偏离指配频率,或发射的特征频率偏离参考频率的值,以赫兹(Hz)表

示。

1

GY/T210—2005

3.7

调幅度amplitudemodulationratio

用单一频率的音频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幅的已调波,其最大或最小瞬时振幅与调幅期间载波振幅的差

值,与调幅期间的载波振幅之比,用百分比表示。

3.8

发射带宽transmittedbandwidth

中、短波调幅广播发射信号在广播频段中所占的频带宽度。

3.9

载波电平carrierlevel

在无调制的情况下,发射机在一个射频周期内供给天线的功率算术平均值,与标准功率参考值之比。

3.10

停播stopdeadradio

在播出运行图规定时间内因各种因素造成没有发射载波;虽有载波但未加调制;广播节目迟播或少

播、节目错播或其效果相当于节目中断。包括错播、空播、迟播、少播。

3.10.1

空播nomodulatedradio

在规定的播出时间内,因广播技术设备发生故障或人为操作不当,出现无调制信号,但载波正常的

异常现象,也称有载波无调制。

3.10.2

错播wrongradio

在广播节目的传输和播出过程中未按广播电台规定的播出节目播出。

3.10.3

迟播delayradio

由于广播技术设备发生故障或人为操作不当,使广播节目迟于播出运行图规定的时间播出。

3.10.4

少播notenoughofradio

由于广播技术设备发生故障或人为操作不当,使广播节目在播出运行图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停止播

出。

3.11

劣播broadcastingaccident

凡因广播技术设备发生故障或人为操作使用不当,造成收听质量下降,但未达到停播界限。

3.12

多播excessiveradio

指发射机的实际播出时间超出运行图规定的节目时间。

3.13

振幅频率特性amplitude-frequencycharacteristic

发射机用振幅恒定的音频信号调制时,其调幅度随不同频率而变化的特性。

3.14

谐波失真harmonicdistortion

发射机的单音频调幅包络波信号失真。

3.15

串音cross-talk

在正常播出节目中因设备原因或人为操作使用不当,串入了其它信号。

2

GY/T210—2005

3.16

播出运行状况broadcastingoperationsituation

广播节目制作、播出、传输和发射整个系统按照规定的广播节目运行图和相关技术标准的实际执行

结果。

3.17

可听度overallrating

综合考虑欲收信号强度、干扰、噪声等因素,主观评价收听效果和质量。一般用五分制表示。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D(AnalogtoDigital)由模拟向数字转换

AM(AmplitudeModulation)幅度调制

CW(CarrierWave)载波

FAX(FastnessAvigation)固定航空导航电台(电信符号)

FFT(Fast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氏变换

FM(FrequencyModulation)频率调制

FSK(Frequency-ShiftKeying)频移键控法

ISB(IndependentSideBand)独立边带

LSB(LowSideBand)下边带

MW(MediumWave)中波

RTTY(RadioTeletype)无线电报

SW(ShortWave)短波

USB(UpSideBand)上边带

5中、短波广播频段范围

中、短波广播频段范围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1年11月12日发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编制的。

中、短波广播频段范围参见附录A。

5.1中波广播频段范围

中波广播频段范围参见附录A.1。

5.2短波广播频段范围

短波广播频段范围参见附录A.2。

6广播质量开路监测项目

6.1广播播出声音质量的监测

包括噪声、失真、振幅频率特性等技术指标的监测。

6.2广播发射特性的监测

包括频率偏差、调幅度、载波电平、发射带宽等技术指标的监测。

6.3广播发射机运行状况的监测

包括停播(含错播、空播、少播、迟播)、劣播等技术指标的监测。

7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技术指标

7.1广播播出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等级

广播播出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等级见表1。

3

GY/T210—2005

表1广播播出声音质量监测主观评价等级

序号等级声音质量

15分(优)质量极佳,十分满意

24分(良)质量好,基本觉察不出噪声或失真

33分(中)质量一般,有明显的噪声或失真

42分(差)质量差,噪声或失真较为严重

51分(劣)质量低劣,噪声或失真十分严重

7.2广播发射特性监测指标

广播发射特性监测指标要求见表2。

表2广播发射特性监测指标要求

序号项目技术指标测量误差

语言类节目在1min测量时间内,有6s以上(含6s)时间≥70%

1调幅度±5%

音乐类节目在1min测量时间内,有6s以上(含6s)时间≥30%

中波同步≤0.015Hz——

中波≤10Hz

频率短波(>10kW)≤10Hz

2

偏差-6

载波频率fc为2.3MHz~4.0MHzfc×20×10Hz±1Hz

-6

短波(≤10kW)载波频率fc为4.0MHz~5.95MHzfc×15×10Hz

-6

载波频率fc为5.95MHz~26.1MHzfc×10×10Hz

载波

3中波、短波(在调幅度正常情况下)≥50%——

电平

发射中波9kHz

4±5%

带宽短波9kHz

7.3广播发射机运行状况停播、劣播的界限

广播发射机运行状况停播、劣播的界限见表3。

表3广播发射机运行状况停播、劣播的界限

序号项目停播劣播

1调幅度正常,载波电平与指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