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1312-2024 城市智慧供热技术规范

DB12/T 1312-2024 Urban Smart Heating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天津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2/T 1312-2024
标准类型
天津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4-09
实施日期
2024-06-10
发布单位/组织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天津市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天津市供热燃气管理事务中心、天津市供热协会、天津市丰源燃气热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市城安热电有限公司、天津市热力有限公司、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天津泰达热电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天津天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滨海供热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同力自控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起草人:
张威、丁鑫、曾宪钢、郑晓彤、陈颖、张浩、付国英、张玉、赵璐、董深博、李昀、刘俊丽、逢金龙、卢文、尚进、由世俊、阎刚、郝小可、师硕、邓瑞华、杨亚龙、范文强、王成文、孙韬、王雅然、郑晓菲、阮传侠、石峰、徐英捷、刘露、温斌、杨弘、李岩松、韦连起、苏元伟、贾瑞良、耿超、党海峰、马景岗、张祎、王佳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40.10

CCSP46

12

天津市地方标准

DB12/T1312—2024

城市智慧供热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ityintelligentheatingtechnology

2024-04-09发布2024-06-10实施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DB12/T131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天津市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天津市供热燃气管理事务

中心、天津市供热协会、天津市丰源燃气热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市城安热电有限

公司、天津市热力有限公司、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天津泰

达热电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天津天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滨海供热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同力自控

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威、丁鑫、曾宪钢、郑晓彤、陈颖、张浩、付国英、张玉、赵璐、董深博、

李昀、刘俊丽、逢金龙、卢文、尚进、由世俊、阎刚、郝小可、师硕、邓瑞华、杨亚龙、范文强、王成

文、孙韬、王雅然、郑晓菲、阮传侠、石峰、徐英捷、刘露、温斌、杨弘、李岩松、韦连起、苏元伟、

贾瑞良、耿超、党海峰、马景岗、张祎、王佳。

I

DB12/T1312—2024

城市智慧供热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智慧供热的基本规定、系统要求及组成、热源本地监控系统、热力站、隔压站本

地监控系统、中继泵站本地监控系统、末端调控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节能、系统验收以及运行与维

护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智慧供热系统的设计、建设、验收、运行及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3283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用检测仪表和显示仪表精确度等级

GB/T14394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GB50041锅炉房设计标准

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9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CJJ/T3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

CJJ138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

CJ/T188用户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

CJJ/T241城镇供热检测与调控系统技术规程

HG/T20507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

HG/T20511信号报警及联锁设计规范

HG/T20700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HG/T20573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DB12/15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12/T816中低温地热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DB12/T1053地热资源动态监测规程

DB/T29-26天津市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慧供热intelligentheating

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仿真系统及物联网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对供热系统的热源、热网、

热力站、隔压站、中继泵站、用户终端的生产和调度运行一体化管理,对系统内重要设施设备和运行参

数实时监控,对系统进行负荷预测、生产运行分析和策略优化,实现按需供热和精准供热。

1

DB12/T1312—2024

3.2

智慧供热系统intelligentheatingsystem

具备自主感知调节、分析决策能力的,数字化、智慧化的供热系统,物理形态上涵盖物理设备层、

数据传输层、智慧决策层三个部分。

3.3

智慧供热平台intelligentheatingplatform

在传统供热信息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叠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海量异构数据汇聚与建

模分析、供热知识软件化与模块化、创新应用开发与运行,支持供热智能决策、智能调度、智能调节、

智能控制、智能诊断、智能维护、智能管理及智能服务的软件集合。

3.4

城市级智慧供热管理系统intelligentheatingmanagementsystemofthecity

城市供热管理部门通过供热数据信息采集、供热保障动态分析以及供热质量监测评价,实现市级供

热高效监管服务的智能信息系统。

3.5

企业级智慧监控系统intelligentheatingmonitorsystemofenterprise

供热企业通过供热数据信息采集、数据挖掘、预测分析、智能决策、远程调控,实现供热系统优化

运行以及热用户管理与服务的智能监控系统。

3.6

本地监控系统localsupervisoryandcontrolsystem

实现对热源、热力站、隔压站、中继泵站、末端调控系统的主要参数和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数据采

集、监视控制、自动调节的本地软件系统及硬件设施。

4基本要求

4.1智慧供热系统应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以及城市其他相关规划、政策文件相衔接。

4.2智慧供热系统应具备自主感知调节、分析决策、数据可视化等能力,应实现以下目标:

a)保障供热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b)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成本;

c)提升供热企业的运行管理水平,节约人力资源;

d)提高热用户的舒适度和用热满意度;

e)实现供热数据的统一监控,供热资源的统筹配置。

4.3智慧供热系统的设计应结合实际条件及预期目标进行统一规划,可分步实施。

4.4智慧供热系统应具备前瞻性,可实现多种数据采集、信息传输技术协议,宜支持系统扩容及产品

升级能力。

4.5新建供热工程的智慧供热系统宜与供热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运行。

4.6智慧供热系统的权限设置宜细化到每个功能模块,并采用分组权限管理模式。

4.7智慧供热系统开发应符合GB/T14394的有关规定,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功能性、可靠

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和可移植性的要求。

4.8智慧供热系统应具备实时性,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供热信息的采集分析并对智慧供热指令具有快

速响应的能力。

4.9智慧供热系统宜具备“源-网-荷-储”一体互交、多热源融合、综合调控的功能,充分发挥安全、

经济、节能、低碳、稳定的作用。

2

DB12/T1312—2024

4.10本地监控系统应能独立完成自动运行,并具备实时数据上传、远程调控、参数越限及设备故障报

警、联锁保护、视频监视及执行智慧供热系统指令的功能。

4.11本地监控系统应提供通讯接口与智慧供热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4.12本地监控系统的软、硬件宜满足HG/T20505、HG/T20507、HG/T20700、HG/T20573、GB50093

的相关规定。

4.13本地监控系统应采用UPS供电,后备工作时间不应小于30分钟,并应留有20%裕量,且备用电

源启动信号应上传至中心监控系统。

4.14本地监控系统的仪器仪表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根据工艺流程、测量介质、安装环境、防护等级、压力等级、测量范围及仪表特性等因素综

合确定;

b)防护、防爆等级符合GB50058的相关规定;

c)精度符合GB/T13283的相关规定。

5系统要求及组成

5.1智慧供热系统的建设应包括物理设备层、数据传输层、智慧决策层的建设,其架构图参见附录A。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物理设备层应由供热设备、智能仪表及本地监控系统等部分组成;

b)数据传输层应由数据通讯模块、通讯协议转换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及数据处理模块等部分组

成;

c)智慧决策层应由数据分析模块、供热智能调控模块、故障分析模块及数据可视化模块等部分

组成。

5.2物理设备层应满足以下要求:

a)供热设备配置合理、设计科学、响应及时、运行可靠;

b)热源、热网、热力站、隔压站及热用户各关键节点的采集、监测、调节设备配置齐全,满足

智慧供热系统建设及运行的需要;

c)本地监控系统具备独立实现自动运行的能力,安全可靠、及时快速,并能与智慧决策层无缝

对接。

5.3数据传输层应满足以下要求: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