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5751-2025 增材制造 工艺分类和编码

GB/T 45751-2025 Additive manufacturing—Process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即将实施 页数:2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5751-2025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即将实施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25-05-30
实施日期
2025-12-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62)
适用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增材制造工艺的分类要素和方法及编码原则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对增材制造工艺进行分类和编码。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广东汉邦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深圳大学、共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中煤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深圳市金石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增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杭州易加三维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数造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检验检测认证研究院、国营芜湖机械厂、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德迪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中机研标准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起草人:
于君、林鑫、郭文华、刘建业、薛莲、王应、兰红波、张银、孙玉成、李骁、钱婷婷、折洁、李洋、周春平、段绪星、栗晓飞、陈张伟、刘轶、包冬生、樊恩想、江泽星、吴丽珍、梁晨霄、冯云龙、赵毅、尹云彤、谢隋杰、于清晓、应华、王迪、胡凡
出版信息:
页数:24页 | 字数:3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5030

CCSJ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5751—2025

增材制造工艺分类和编码

Additivemanufacturing—Processclassificationandcoding

2025-05-30发布2025-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5751—2025

目次

前言

…………………………Ⅲ

范围

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术语和定义

3………………1

工艺分类要素和方法

4……………………2

工艺分类要素

4.1………………………2

工艺分类方法

4.2………………………3

工艺编码原则和方法

5……………………10

工艺编码原则

5.1………………………10

工艺编码方法

5.2………………………10

附录资料性增材制造工艺编码库示例

A()……………14

GB/T45751—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GB/T1.1—2020《1:》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SAC/TC562)。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北工业大学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广东汉邦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西安

:、、、

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潍柴动

、、、、

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航空综

、、、

合技术研究所深圳大学共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中煤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

、、、、

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深圳市金石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增

、、、

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杭州易加三维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数造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

()、、、

市检验检测认证研究院国营芜湖机械厂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德迪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中机研标准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君林鑫郭文华刘建业薛莲王应兰红波张银孙玉成李骁钱婷婷

:、、、、、、、、、、、

折洁李洋周春平段绪星栗晓飞陈张伟刘轶包冬生樊恩想江泽星吴丽珍梁晨霄冯云龙

、、、、、、、、、、、、、

赵毅尹云彤谢隋杰于清晓应华王迪胡凡

、、、、、、。

GB/T45751—2025

增材制造工艺分类和编码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增材制造工艺的分类要素和方法及编码原则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对增材制造工艺进行分类和编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

本文件

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GB/T10113—2003

增材制造术语

GB/T35351

3术语和定义

和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B/T10113—2003GB/T35351。

31

.

编码coding

给事物或概念赋予代码的过程

来源

[:GB/T10113—2003,2.2.1]

32

.

分类码段classificationsegment

分类对象的代码中的每个组成部分

33

.

线分类法methodoflinearclassification

将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逐次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

(),,。

注同一分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

:,。

来源有修改

[:GB/T10113—2003,2.1.5,]

34

.

面分类法methodofareaclassification

选定分类对象的若干属性或特征将分类对象按每一属性或特征划分为一组独立的类目每一

(),(),

组类目构成一个面再按一定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使用时根据需要将有关面中的相应类目

“”。“”,“”

按面的指定排列顺序组配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复合类目

“”,。

来源

[:GB/T10113—2003,2.1.6]

35

.

混合分类法methodofcompositeclassification

将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组合使用以其中一种分类法为主另一种做补充的信息分类方法

,,。

来源

[:GB/T10113—2003,2.1.7]

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