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547-2018 主要林木害虫监测调查技术规程
DB11/T 1547-2018 DB11/T 1547-2018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investigation of major forest pes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547—2018
主要林木害虫监测调查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formonitoringandinvestigationof
mainforestinsectpests
2018-06-15发布2018-10-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1547—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术语和定义..........................................................................1
3主要林木害虫........................................................................1
4监测调查点..........................................................................1
5设备安装及使用......................................................................1
5.1诱虫灯..........................................................................1
5.2诱捕器..........................................................................1
5.3阻隔胶带环......................................................................1
6记录内容............................................................................1
6.1天气、物候......................................................................1
6.2天敌............................................................................2
6.3主要林木害虫....................................................................2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主要林木害虫学名分类地位及主要寄主和分布.........................9
附录B(规范性附录)标准地基本情况调查表............................................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越冬情况调查表..................................................13
附录D(规范性附录)卵期调查表......................................................17
附录E(规范性附录)害虫上树情况调查表..............................................18
附录F(规范性附录)害虫发生量调查表................................................19
附录G(规范性附录)刺吸类害虫发生调查表............................................23
附录H(规范性附录)成虫诱集情况调查表..............................................25
附录I(规范性附录)监测调查注意事项................................................26
参考文献.............................................................................27
I
DB11/T1547—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林业保护站。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北京农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捷四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绿宜生植物养护
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合、朱绍文、潘彦平、周在豹、常恩忠、冯术快、王长民、任颖、屈海学、
胡亚莉、张磊、王峰、薛正、孙福君、张崇岭、刘彪、卢绪利、李杰、王睿琦、李云、崔艮中。
II
DB11/T1547—2018
主要林木害虫监测调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要林木害虫监测的监测调查点设置、设备安装及使用和记录内容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主要林木害虫的监测调查。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诱捕法trappingandcapturemethod
利用灯光、植物产生或人工合成的昆虫趋性物质、昆虫信息素、诱木或色板等诱集昆虫的方法,常
以单日或某一时间段内的诱捕数量作为统计调查单位。
2.2
阻隔法blockingmethod
在害虫活动区域设置障碍物,使害虫不能通过,观察记载障碍物下害虫数量、行为等内容的方法。
3主要林木害虫
主要林木害虫种类、寄主和分布参见附录A。
4监测调查点
根据园林绿化资源现状、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分布特点及传播扩散途径等因素设置监测调查点。监
测调查点所在林地面积应大于100亩,主要寄主树种不应少于500株。
5设备安装及使用
5.1诱虫灯
应安装在四周开阔、无遮挡的地段,与其他诱捕设备的间距不应低于200m,并应设置安全用电标识。
5.2诱捕器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引诱物和作业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诱捕器的高度、方位及方向;诱捕器间
距不应小于100m。每次调查后,及时对诱捕器进行清理和维护。
5.3阻隔胶带环
在距地面50cm~150cm的树干平滑处,用双面胶带缠绕宽20cm以上的阻隔环,如围环处不平滑,应
刮除粗翘树皮或用胶泥等材料涂抹平滑。每次调查后,及时清理围环处阻隔到的虫体和调查标准株周围
的灌木及杂草,并补充粘虫胶。监测结束后及时清理树干胶泥,回收胶带,集中处理。
6记录内容
6.1天气、物候
1
DB11/T1547—2018
记录阴、晴、风、雨、湿度及温度等天气信息,并记录包括寄主本身的2~3种常见植物物候。
6.2天敌
记录天敌种类及捕食、寄生情况等。
6.3主要林木害虫
6.3.1春尺蠖
监测点:4月25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越冬蛹:10月20日~11月10日,调查15株标准株,在树冠投影东南部挖0.5m2(50cm×100cm)、
深60cm样方,用筛子筛土样,将蛹挑选出来,调查蛹数量及死亡情况等,填写附录表C.1。
成虫上树期:选取标准株10株,在树干距地面1.5m(胸径)处围一圈宽度20cm以上的胶带环。
查围环下缘20cm范围内成虫数量。2月15日~4月5日,每隔2d调查1次,填写附录表D.1。
卵期调查:选取标准株10株,在卵块周围涂抹一圈粘虫胶或凡士林膏剂,查卵粒颜色变化、孵化
情况,每株调查卵粒不少于20粒。3月1日~4月10日,每隔2d调查1次,填写附录表E.1。
幼虫期调查:选取标准株10株,从树冠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随机选取长势相近的50cm枝条
各1个作为标准枝,调查幼虫数量,3月20日~5月10日,每隔2d调查1次,填写附录表F.1。
6.3.2国槐尺蠖
监测点:5月20日~6月30日,选取标准株100株,危害盛期调查1次受害情况,填写有虫株率
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蛹期:3月20日和10月30日,分别选取标准株10株,在树冠下方的石块、地表浅土层中,调查
每株树投影范围内的蛹数量,填写附录表C.1。
幼虫期:选取标准株10株,从标准株树冠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随机选取长势相近的50cm
枝条各1个作为标准枝,5月1日~9月30日,每隔2d调查1次幼虫数量,填写附录表F.1。
成虫期:4月1日~8月31日,用诱虫灯监测成虫,每隔2d调查1次,记录成虫数量并填写附录
表H.1。
6.3.3黑胫腮扁叶蜂
监测点:8月10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越冬幼虫:10月20日,在监测点内选取10株标准株,在树冠投影东南部挖取1m2样方,调查深度20cm
地表层中的幼虫数量及死亡情况等,填写附录表C.1。
成虫期:在监测点内挂10个红色20cm×30cm粘虫板,自6月10日~8月10日,隔2d调查1次,记录粘
虫板上成虫数量,填写附录表F.2。粘虫板宜悬挂在林缘寄主树冠外围,粘虫板之间距离50m,每次调查
后清除成虫。
6.3.4黄连木尺蠖
监测点:8月15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越冬蛹期:11月10日和5月10日各调查1次,在监测点内选取10株标准树,在树冠投影下挖取
1m2的样方,调查深度10cm地表层中的蛹数量,填写附录表C.1。
成虫期:5月20日~8月31日,在监测点内采用灯光诱集,隔2d调查一次,记录成虫数量并填写
附录表H.1。
幼虫期:选取标准株10株,在标准株树冠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随机选取长势相近的50cm
枝条各1个作为标准枝,7月10日~8月31日,每隔2d调查1次,填写附录表F.1。有多个受害植物
时,在备注中说明。
6.3.5黄栌胫跳甲
监测点:4月20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越冬卵:11月10日,在监测点内选取5株标准株,每标准株调查1m长枝组3个,统计卵块数量,
填写附录表C.2。
幼虫、成虫期:选取标准株10株,在标准株树冠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随机选取长势相近的
50cm枝条各1个作为标准枝,3月20日~9月30日,每隔2d调查1次幼虫、成虫数量,填写附录表
F.1。
2
DB11/T1547—2018
6.3.6梨卷叶象
监测点:5月15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越冬成虫:11月10日和4月10日各调查1次。选取标准株20株,在树冠投影下,挖取0.5m2
(50cm×100cm)样方,长边沿枝条生长方向,调查深度10cm地表层中的越冬成虫数量,填写附录表
C.1。
6.3.7栎纷舟蛾
监测点:8月25日,选取100株标准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越冬基数:11月10日和4月15日各调查1次。选取标准株20株,在树冠投影下,挖取0.5m2
样方,调查深度10cm地表层中的越冬蛹数量,填写附录表C.1。
成虫期:自6月10日~8月10日,在监测点内用诱虫灯诱集,每隔2d调查1次,记录成虫数量
并填写附录表H.1。
幼虫期:选取标准株10株,在标准株树冠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随机选取长势相近的50cm
枝条各1个作为标准枝,7月20日~8月30日,每隔2d调查1次,填写附录表F.1。
6.3.8栎掌舟蛾
参照6.3.7执行。
6.3.9柳蜷叶蜂
监测点:5月10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越冬基数:11月10日和2月20日,选取标准株10株,记录树冠半径,在树冠投影下挖取1m2(100cm
×100cm)样方,调查深度6cm地表层中的越冬茧数量,填写附录表C.1。
成虫期:选取标准株10株,在树干胸径部位围20cm宽黄绿色胶带,涂粘虫胶,自3月10日~4月30
日,每隔2d定时调查1次,记录胶带上成虫数量并清除成虫,填写附录表F.2。
6.3.10落叶松腮扁叶蜂
监测点:7月25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越冬基数:10月30日,选取标准株15株,在树冠投影东南部挖取1m2样方,调查深度20cm地表层中
的幼虫数量及死亡情况等,填写附录表C.1。
成虫期:从林缘选取标准株10株,在树冠外围分别悬挂黄绿色(20cm×30cm)粘虫板,粘虫板之间
距离不小于50m,5月10日~6月30日,隔2d调查1次,每次调查后清除成虫,记录粘虫板上成虫数量,填
写附录表F.2。
6.3.11落叶松叶蜂
监测点:7月15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越冬基数:10月30日,在监测点内选取标准株15株,在树冠投影东南部挖取1m2样方,调查深度5cm
地表层中的虫茧数量、幼虫数量及其死亡情况等,填写附录表C.1。
成虫期:选取标准株10株,调查全株成虫数量,5月20日~6月30日,每隔2d调查一次成虫数量,
填写附录表F.2。
幼虫期:选取标准株10株,在标准株树冠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随机选取长势相近的50cm枝条
各1个作为标准枝,6月5日~7月30日,每隔2d调查1次幼虫数量,填写附录表F.1。
6.3.12美国白蛾
监测点:10月10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越冬基数:11月10日和3月10日各调查1次。在监测点内选取30株标准株,在树冠投影下石块、瓦片、
树洞、墙缝及树皮缝等处,调查越冬蛹数量,填写附录表C.1。
成虫期:在监测点挂用诱捕器或诱虫灯诱集成虫,3月20日~10月20日,每隔2d调查1次,诱捕器诱
集成虫数量填写附录表H.2,诱虫灯诱集填写附录表H.1。
幼虫期:4月25日~10月20日,选取标准株100株,每隔2d调查1次,记录网幕数量并填写附录表F.3。
6.3.13舞毒蛾
监测点:5月30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3
DB11/T1547—2018
越冬基数:选取标准株15株,调查树干、房前屋后、涵洞及石块等场所,3月15日和8月5日各调查1
次,记录越冬场所、卵块数量、调查面积等,填写附录表C.3。
幼虫孵化期:在监测点内,选取10块卵,卵块周围涂抹一圈粘虫胶或凡士林膏剂,4月1日~4月30
日调查幼虫孵化数量,每隔2d调查1次,首次发现幼虫孵化后每日调查,每次调查结束后清除幼虫,填
写附录表E.2。
成虫期:6月1日~7月30日,在监测点内安装5套性诱剂诱捕器或诱虫灯诱集成虫,每隔2d调查1次,
诱捕器诱集成虫填写附录表H.2,诱虫灯诱集成虫填写附录表H.1。
6.3.14延庆腮扁叶蜂
监测点:8月15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受害情况,填写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
表B.1。
越冬基数:11月10日,选取标准株15株,在树冠投影东南部挖取1m2样方,调查深度20cm地表层中
的幼虫数量及其死亡情况等,填写附录表C.1。
成虫期:5月15日~7月10日,在监测点内挂10个红色20cm×30cm粘虫板,粘虫板之间距离50m,每
隔2d调查1次,记录粘虫板上成虫数量,填写附录表F.2。粘虫板悬挂在林缘树冠处,每次调查后清除成
虫。
6.3.15杨潜叶跳象
监测点:5月15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越冬成虫:11月10日和3月15日各调查1次。选取标准株20株,在树冠投影下,选取0.5m2
(50cm×100cm)样方,长边沿枝条生长方向,调查10cm地表层中的越冬成虫数量,填写附录表C.1。
6.3.16杨扇舟蛾
监测点:9月25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成虫期:3月20日~9月20日,在监测点内用诱虫灯诱集,每隔2d调查1次,记录成虫数量并填写附
录表H.1。
幼虫期:4月10日~10月10日,选取标准株10株,在标准株树冠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随机选
取长势相近的50cm枝条各1个作为标准枝,每隔2d调查1次幼虫数量,填写附录表F.1。有多个受害植物
时,在备注中说明。
6.3.17杨小舟蛾
监测点:8月30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成虫期:3月20日~9月20日,在监测点内用诱虫灯诱集,每隔2d调查1次,记录成虫数量并填写附
录表H.1。
幼虫期:4月10日~10月10日,选取标准株10株,在标准株树冠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随机选
取长势相近的50cm枝条各1个作为标准枝,每隔2d调查1次幼虫数量,填写附录表F.1。有多个受害植物
时,在备注中说明。
6.3.18杨雪毒蛾
监测点:8月20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越冬基数:11月10日、3月15日各调查1次,在调查点内选取10株标准株,调查树洞、树皮裂缝、树
冠投影下的枯枝落叶内的越冬幼虫情况,填写附录表C.4。
幼虫上树期:选取标准株10株,4月10日~5月10日,采用阻隔法,每隔2d调查1次幼虫数量,调查
后清除幼虫,填写附录表D.2。
成虫期:5月20日~9月30日,在监测点内用诱虫灯诱集,每隔2d天调查1次,记录成虫数量并填写
附录表H.1。
6.3.19油松毛虫
监测点:5月20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越冬基数:11月10日、2月20日各调查1次,选取标准株30株,调查松树根颈及树干半径50cm周围内
地表、翘皮、树洞等处越冬幼虫总数,记录幼虫数量,填写附录表C.5。
幼虫上树期:选取标准株10株,采用阻隔法调查,3月1日~4月20日,隔2d调查1次幼虫数量,填写
附录表D.2。
4
DB11/T1547—2018
成虫期:6月15日~9月20日,在监测点内设置5套诱捕器,每隔2d调查1次,记录成虫数量并填写附
录表H.2。
6.3.20榆蓝叶甲
监测点:5月20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成虫期:4月1日~9月10日随机选取10株,每隔2d天调查1次,每株随机调查一个50cm长枝条上成虫
数量,填写附录表F.4。
幼虫期:4月10日~6月10日,选取标准株10株,在标准株树冠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随机选取
长势相近的50cm枝条各1个作为标准枝,每隔2d调查1次幼虫数量,填写附录表F.1。
蛹期:选取标准株10株,调查树干第一分支(包括第一分支)下的群集化蛹的幼虫,5月25日~8
月20日,每隔2d调查1次,记录幼虫、蛹、成虫数量,填写附录表F.5。
6.3.21榆黄叶甲
参照6.3.20执行。
6.3.22榆紫叶甲
参照6.3.20执行。
6.3.23白蜡窄吉丁
监测点:5月25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成虫期:选取树势偏弱受害树10株,在主干1.0m~1.5m处检查成虫出孔情况,自4月20日~6月30
日,每隔2d,在9~11时调查1次,首次调查羽化孔基数并用记号笔标记,之后每次调查虫孔数量并标记,
调查树干和树冠视野内成虫数量,填写附录表F.6。特殊情况2h内报告相关部门。
6.3.24臭椿沟眶象
监测点:4月15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成虫期:选取标准株10株,自根颈处至树干150cm处缠昆虫捕获网,3月20日~10月10日,每
隔2d调查1次两种成虫数量,填写附录表H.2。
6.3.25沟眶象
参照6.3.24执行。
6.3.26柏肤小蠹
监测点:10月25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成虫期:在监测点内挂5个诱捕器,在3月25日~8月30日,每隔2d调查1次,记录成虫数量并填写附
录表H.2。
危害情况:7月15日,选取标准株10株,调查所有新梢,记录新梢被害率并填写附录表F.7。
6.3.27多毛切梢小蠹
监测点:10月25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成虫期:在监测点内挂5个诱捕器,在3月20日~5月20日及6月10日~7月30日,每隔2d调查1次,记
录成虫数量并填写附录表H.2。
危害情况:5月15日,选取标准株10株,调查所有新梢,记录新梢被害率并填写附录表F.7。
6.3.28横坑切梢小蠹
参照6.3.27执行。
6.3.29纵坑切梢小蠹
参照6.3.27执行。
6.3.30热河梢小蠹
参照6.3.27执行。
6.3.31油松梢小蠹
参照6.3.27执行。
6.3.32品穴星坑小蠹
参照6.3.27执行。
5
DB11/T1547—2018
6.3.33八齿小蠹
参照6.3.27执行。
6.3.34松十二齿小蠹
参照6.3.27执行。
6.3.35光肩星天牛
监测点:5月20日,在监测点内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
录表B.1。
成虫、幼虫期:选取10株标准株,5月20日~8月30日,每隔2d调查1次,调查新鲜排粪孔数
量、成虫数量,填写附录表F.8。
6.3.36国槐小卷蛾
监测点:8月15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越冬基数:11月10日、3月15日各调查1次,选取标准株10株,每株选取10个豆荚,调查豆荚
中幼虫的越冬情况,记录活幼虫数量,填写附录表C.6。
成虫期:在监测点内挂5个诱捕器,5月1日~10月10日,每隔2d调查1次,记录成虫数量,查
完后清除成虫,填写附录表H.2。
6.3.37红脂大小蠹
监测点:选取标准株100株,11月10日,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成虫期:在监测点林缘选取非油松、白皮松等寄主树木5株,每株悬挂1套诱捕器,集虫桶底部距
地面10cm~20cm;3月20日~9月30日,每隔2d调查一次,记录成虫数量并填写附录表H.2。发现新
情况应在2h内报告相关部门。
6.3.38双条杉天牛
监测点:6月25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成虫期:在监测点内设置5套诱捕器或诱木,在林缘悬挂诱捕器或堆放诱木,集虫桶底部距地面30cm。
2月20日~5月20日,每隔2d调查1次,记录成虫数量并填写附录表H.2。
6.3.39松墨天牛
监测点:记录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成虫期:5月1日~9月30日,在监测点内设置5套诱捕器,集虫桶底部距地面50cm~80cm。诱捕器应
悬挂在林缘,非油松等寄主植物上。每隔2d调查1次,记录成虫数量并填写附录表H.2。发现天牛应在2h
内报告相关部门,并在备注中说明。
6.3.40松梢螟
监测点:5月15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记录受害情况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成虫期:5月20日~8月30日,在监测点内设置5套诱捕器,诱捕器间隔100m以上悬挂,每隔2d调查1
次,记录成虫数量并填写附录表H.2。查完后清除成虫。
6.3.41果梢斑螟
参照6.3.40执行。
6.3.42小线角木蠹蛾
监测点:7月15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成虫期:5月20日~9月20日,在监测点内安装5套诱捕器或诱虫灯诱集成虫,每隔2d调查1次,记录
成虫数量填写附录表H.2,诱虫灯诱集填写附录表H.1。
6.3.43斑衣蜡蝉
监测点:4月5日,选取标准株100株,根据树干卵块情况调查有虫株率和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
附录表B.1。
若虫孵化期:在监测点内,选取10块卵,卵块周围涂抹一圈粘虫胶或凡士林膏剂,4月5日~5月20
日调查若虫孵化数量,每隔2d调查1次,首次发现若虫孵化后每日调查,每次调查结束后清除若虫,填
写附录表E.2。
6
DB11/T1547—2018
若虫、成虫期:选取10株标准株,从标准株树冠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随机选取长势相近的
50cm枝条各1个作为标准枝,5月20日~10月30日,每隔2d调查1次若虫、成虫数量,填写附录表
F.1。
6.3.44草履蚧
监测点:4月15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若虫、成虫期:选取3株标准株,采取阻隔法调查。自12月20日~翌年3月31日,每隔2d调查
1次胶环的若虫数量,记录后清除若虫,填写附录表D.3;4月1日后,重新选取标准株3株,在其树
冠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随机选取长势相近的20cm枝条各10个作为标准枝,调查标准枝上的虫总
量,每隔2d调查1次,调查至6月20日止,填写附录表F.9。
6.3.45梨网蝽
监测点:9月20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越冬基数:在监测点内选取树干粗翘皮、地表枯枝落叶等场所15处,3月15日和11月10日各调
查1次,记录调查场所、成虫数量、调查面积等,填写附录表C.7。
发生量:4月1日~10月15日,选取标准株5株,在标准株树冠的东、南、西、北四方位随机选
取叶片各5片,每隔2d调查1次叶片上成虫、若虫数量,填写附录表F.10。
6.3.46膜肩网蝽
监测点:9月20日,选取标准株100株,根据叶片受害情况,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
附录表B.1。
越冬基数:在监测点内选取树干粗翘皮、地表下枯枝落叶等场所15处,3月15日和11月10日各调查1
次,记录调查场所、成虫数量、调查面积等,填写附录表C.7。
发生量:4月1日~10月10日,选取标准株5株,在标准株树冠的东、南、西、北四方位随机各选取
叶片5片,每隔2d调查1次叶片上成虫、若虫数量,填写附录表F.10。
6.3.47悬铃木方翅网蝽
监测点:9月10日,在监测点内选取标准株100株,根据叶片受害情况,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
资料,填写附录表B.1。
越冬基数:在监测点内选取15株树,调查树干粗翘皮、地表枯枝落叶等场所,3月15日和11月10日
各调查1次,记录调查场所、成虫数量、调查面积等,填写附录表C.7。
发生量:4月1日~10月20日,在监测点内选取5株标准株,在标准株树冠的每株树从东、南、西、
北四方位选取各叶片10片,每隔2d调查1次叶片上成虫、若虫数量,填写附录表F.10。
6.3.48栾多态毛蚜
监测点:第一次调查时,填写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活动虫量:选取标准株10株,每株选取叶片(复叶植物选取小叶)10个,调查危害情况。4月1日~
6月30日,8月20日~10月15日,每隔2d调查1次,填写附录表G.2。有多个危害部位时,在备注中应加以
说明。
6.3.49白毛蚜
参照6.3.48执行。
6.3.50白杨毛蚜
参照6.3.48执行。
6.3.51库多态毛蚜
参照6.3.48执行。
6.3.52柳黑毛蚜
参照6.3.48执行。
6.3.53刺槐蚜
监测点:第一次调查时,填写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活动虫量:选取标准株10株,每株选取嫩梢10个(距梢顶部10cm),调查危害情况。4月1日~
6月30日,8月20日~10月15日,每隔2d调查1次,填写附录表G.2。有多个危害部位时,在备注
7
DB11/T1547—2018
中应加以说明。
6.3.54槐蚜
参照6.3.53执行。
6.3.55洋白蜡卷叶绵蚜
监测点:8月15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受害情况,填写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
表B.1。
危害情况:4月15日~9月30日,选取标准株10株,在标准株树冠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随机选
取长势相近的50cm枝条各1个作为标准枝,每隔2d调查1次(成蚜和若蚜)数量,每隔2d调查1次,填写
附录表G.2。
6.3.56白皮松长足大蚜
参照6.3.55执行。
6.3.57柏长足大蚜
参照6.3.55执行。
6.3.58柳瘤大蚜
参照6.3.55执行。
6.3.59秋四脉绵蚜
参照6.3.55执行。
6.3.60松大蚜
参照6.3.55执行。
6.3.61雪松长足大蚜
参照6.3.55执行。
6.3.62截形叶螨
监测点:8月20日,选取标准株100株,调查有虫株率和监测点基础资料,填写附录表B.1。
活动螨量和卵量:选取标准株5株,从东、南、西、北四方位各选取叶片5片,调查活动螨量和卵量,
4月1日~8月30日,每隔2d调查1次,填写附录表G.1。
6.3.63二斑叶螨
参照6.3.62执行。
6.3.64山楂叶螨
参照6.3.62执行。
6.3.65榆全爪螨
参照6.3.62执行。
8
DB11/T1547—20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主要林木害虫基本情况表
表A.1给出了主要林木害虫的基本情况表。
表A.1主要林木害虫基本情况表
序号名称俗名学名分类地位主要寄主分布
Apocheimacinerarius(Erschoff),
1春尺蠖杨尺蠖、沙枣尺蠖异名YalapyricolaChu,Apocheima鳞翅目,尺蠖科杨树、柳全市
cinerariuspyriYang
Chiasmiacinerearia(Bremeret
2国槐尺蠖槐尺蠖、吊死鬼、鳞翅目,尺蠖科国槐、龙爪槐全市
Grey)
3黑胫腮扁叶蜂CephalcianigrotibialisWei膜翅目,扁叶蜂科油松延庆
黄连木尺蠖、木橑尺蠖、木Bistonpanterinaria(Bremeret刺槐、核桃、蒙古栎、板栗、
4黄连木尺蠖鳞翅目,尺蠖科全市
橑尺蠖、核桃棍虫Grey)杨树
黄点直缘跳甲、黄斑直缘跳
5黄栌胫跳甲Ophridaxanthospilota(Baly)鞘翅目,叶甲科黄栌全市
甲
6栎纷舟蛾栎粉舟蛾Fentoniaocypete(Bremer)鳞翅目,舟蛾科栓皮栎、蒙古栎、板栗全市
7梨卷叶象Byctiscusbetulae(Linnaeus)鞘翅目,象虫科杨树延庆
栗舟蛾、栎黄掌舟蛾、肖黄
8栎掌舟蛾Phaleraassimilis(BremeretGrey)鳞翅目,舟蛾科栓皮栎、板栗全市
掌舟蛾
9柳蜷叶蜂柳蜷叶叶蜂AmauronematussaliciphagusWu膜翅目,叶蜂科柳树大兴、平谷、昌平
10落叶松腮扁叶蜂Cephalcialariciphila(Wachtl)膜翅目,扁叶蜂科华北落叶松门头沟、
11落叶松叶蜂落叶松红腹叶蜂Pristiphoraerichsonii(Hartig)膜翅目,叶蜂科华北落叶松房山、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51/T 1920-2014 胶粘剂中卤代烃的检测 电子捕获法 2014-12-22
- DB51/T 1918-2014 化妆品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 2014-12-22
- DB51/T 1921-2014 指甲油中甲苯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14-12-22
- DB51/T 1916.6-2014 芳纶Ⅲ纤维试验方法 第6部分: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模量 2014-12-22
- DB51/T 1916.2-2014 芳纶Ⅲ纤维试验方法 第2部分:单丝直径 2014-12-22
- DB51/T 1924-2014 工业明胶中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014-12-22
- DB51/T 1925-2014 汽油中碳酸二甲酯的测定 红外光谱法 2014-12-22
- DB51/T 1916.1-2014 芳纶Ⅲ纤维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线密度及密度 2014-12-22
- DB51/T 1922-2014 汽油中甲苯含量的测定 红外光谱法 2014-12-22
- DB51/T 1916.3-2014 芳纶Ⅲ纤维试验方法 第3部分:水分含量 201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