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956-2015 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规范
DB33/T 956-2015 Highway Major and Medium Repair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5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6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P66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956—2015
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规范
Qualityassessmentspecificationforheavyandintermediatemaintenanceof
expressway
2015-03-01发布2015-03-31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956—2015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工程质量评定......................................................................1
5路基工程..........................................................................4
6路面工程.........................................................................12
7桥梁工程.........................................................................19
8隧道工程.........................................................................31
9交通安全设施.....................................................................35
附录A(规范性附录)单位、分部及分项工程的划分.....................................45
附录B(规范性附录)路面压实度评定.................................................46
附录C(规范性附录)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评定.........................................48
附录D(规范性附录)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49
附录E(规范性附录)半刚性基层材料强度评定.........................................51
附录F(规范性附录)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52
附录G(规范性附录)沥青路面弯沉值测定.............................................53
附录H(规范性附录)水泥砂浆强度评定...............................................54
附录I(规范性附录)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55
I
DB33/T956—2015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浙江省公路管理局、浙江交工高等级公路养
护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志胜、吴安宁、张慧昕、梁平安、杨朝辉、戴晓栋、肖葳、顾森华、万毅宏、
何建明、郭渭军、温腾、韦征、蒋天恩、方剑、张麟。
II
DB33/T956—2015
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中所涉及到的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和交
通安全设施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质量的管理、监控和检验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833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
GB/T23827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
GB/T24718防眩板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TJ23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JT/T208路面标线涂料
JT/T281高速公路波形梁钢护栏
JT/T457公路三波形梁钢护栏
DB33/T888旋转式防撞护栏设置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加铺层overlay
为改善原有路面的路用性能,在其上加铺的沥青混凝土层或水泥混凝土层。
4工程质量评定
4.1一般规定
4.1.1根据大中修任务、施工管理和质量检验评定的需要,应在大中修施工准备阶段按本标准附录A
将大中修项目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和项目业主应按相同
的工程项目划分进行工程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a)单位工程指在大中修项目中,根据签订的合同,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
b)分部工程指在单位工程中,按结构部位、路段长度及施工特点或施工任务划分而成。
1
DB33/T956—2015
c)分项工程指在分部工程中,按不同的施工方法、材料、工序及路段长度等划分而成。
4.1.2工程质量检验评分以分项工程为单元,采用100分制进行。在分项工程评分的基础上,逐级计
算各相应分部工程、单位工程、标段和大中修项目评分值。
4.1.3工程质量评定等级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应按分项、分部、单位工程、标段和大中修项目逐级评
定。
4.1.4施工单位应对各分项工程按本标准所列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和外观鉴定进行自检,按本标准附
录I表I.1“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及相关大中修施工技术规范提交真实、完整的自检资料,对
工程质量进行自我评定。
4.1.5工程监理单位应对各分项工程按规定要求进行工程质量独立抽检,对按本标准附录I表I.1“分
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形成的施工单位检评资料进行签认,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
4.1.6项目业主根据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及平时掌握的情况,对工程监理单位所做的工程质量评分及等
级进行审定。
4.2工程质量评分
4.2.1分项工程质量评分
4.2.1.1分项工程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四个部分。只有
在其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施工工艺符合基本要求的规定,且无严重外观缺陷和质量保证资
料真实并基本齐全时,才能对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评定。
4.2.1.2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实测项目为关键项目(在文中以“△”标识),其合格率不
得低于90%(属于工厂加工制造的桥梁金属构件不低于95%),且检测值不得超过规定极值,否则必须
进行返工处理。
4.2.1.3实测项目的规定极值是指任一单个检测值都不能突破的极限值,不符合要求时该实测项目为
不合格。
4.2.1.4采用附录B至附录H所列方法进行评定的关键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则该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分项工程的评分值满分为100,按实测项目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存在外观缺陷或资料不全时,应
予减分:
[检查项目得分权值]
分项工程得分=
检查项目权值
分项工程评分值=分项工程得分-外观缺陷减分-资料不全减分
a)基本要求检查
分项工程所列基本要求,对施工质量优劣具有关键作用,应按基本要求对工程进行认真检查。
经检查不符合基本要求规定时,不得进行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评定。
b)实测项目计分
对规定检查项目采用现场抽样方法,按照规定频率和下列计分方法对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
进行检测计分。检查项目除按数理统计方法评定的项目以外,均应按单点(组)测定值是否符
合标准要求进行评定,并按合格率计分。
2
DB33/T956—2015
检查合格的点(组)数
检查项目合格率=³100%
该检查项目的全部检查点(组)数
检查项目得分=检查项目合格率³100
c)外观缺陷减分
对工程外表状况应逐项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外观缺陷,应进行减分。对于较严重的外观缺陷,
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进行整修处理。
d)资料不全减分
分项工程的施工资料和图表残缺,缺乏最基本的数据,或有伪造涂改者,不予检验和评定。资
料不全者应予减分,减分可按本标准4.2.4条所列各款逐款检查,视资料不全情况,每款减1-3
分。
4.2.2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分
附录A所列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区分为一般工程和主要(主体)工程,分别给以1和2的权值。进行
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评分时,采用加权平均值计算法确定相应的评分值。
[分项(分部)工程评分值相应权值]
分部(单位)工程评分值=
分项(分部)工程权值
4.2.3标段和大中修项目工程质量评分
单位工程得分单位工程投资额
标段工程评分值=—内业资料扣分
单位工程投资额
标段工程得分标段工程投资额
大中修项目工程评分值=
标段工程投资额
4.2.4质量保证资料
施工单位应有完整的施工记录、试验数据、分项工程自查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
负责提交齐全、真实和系统的施工资料和图表。工程监理单位负责提交齐全、真实和系统的监理资料。
质量保证资料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a)所用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质量检验结果;
b)材料配比、拌和加工控制检验和试验数据;
c)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和大桥维修、隧道维修施工监控资料;
d)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记录和质量检验汇总图表;
e)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量影响分析;
f)施工过程中如发生质量事故,经处理补救后,达到设计要求的认可证明文件。
4.3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4.3.1分项工程
分项工程评分值不小于75分为合格,小于75分为不合格;属于工厂加工制造的桥梁金属构件不小
于90分为合格,小于90分者不合格。
3
DB33/T956—2015
评定为不合格的分项工程,经加固、补强或返工、调测,满足设计要求后,可以重新评定其质量
等级,但计算分部工程评分值时按其复评分值的90%计算。
4.3.2分部工程
所属各分项工程全部合格,则该分部工程评为合格;所属任一分项工程不合格,则该分部工程为
不合格。
4.3.3单位工程
所属各分部工程全部合格,则该单位工程评为合格;所属任一分部工程不合格,则该单位工程为
不合格。
4.3.4标段和大中修项目
标段和大中修项目所含单位工程全部合格,其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所属任一单位工程不合格,
则标段和大中修项目为不合格。
5路基工程
5.1一般规定
5.1.1本章规定的实测项目的检查频率,按路基工程单幅或以延米计的最低检查频率。
5.1.2本章第5.12节可用于锥坡、护坡和挡土墙之外的其他砌石工程的检验评定。
5.2边坡
5.2.1基本要求
5.2.1.1边坡坡面应密实、平顺、稳定、平整、无松散、无亏坡、无积水。
5.2.1.2坡脚线应顺直,曲线应圆滑。
5.2.1.3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集料、水和外加剂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按
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5.2.2实测项目
边坡实测项目见表1。
表1边坡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
1平整度(mm)403m直尺:每100m1处³4尺1
2△坡度(%)不陡于设计值坡度尺:每50m测1处3
3检修设施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按附录D检查2
4检修设施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尺量:每100m测1处2
5排水设施断面尺寸不小于设计要求尺量:每200m测8处2
4
DB33/T956—2015
5.2.3外观鉴定
5.2.3.1边坡应稳定,无坍塌、分层、开裂、流槽现象。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1分~3分。
5.2.3.2检修设施应牢固安全。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1分~3分。
5.2.3.3排水设施无明显的凹凸不平或阻水现象。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1分~3分。
5.3抗滑桩
5.3.1基本要求
5.3.1.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集料、水和外加剂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按
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5.3.1.2施工中应核对滑动面位置,如图纸抗滑桩位置与实际滑动面位置有出入,经设计和业主单位
同意,可变更抗滑桩的位置与桩长。
5.3.1.3做好桩区地面截排水及防渗漏,孔口地面上应加筑适当高度的围埂。
5.3.2实测项目
抗滑桩实测项目见表2。
表2抗滑桩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
1△混凝土强度(MPa)不小于设计按附录D检查3
2△桩长(m)不小于设计测绳量:每桩测量2
3△孔径或断面尺寸(mm)不小于设计探孔器:每桩测量2
4桩位(mm)100经纬仪:每桩测量1
竖直度钻孔桩1%桩长,且不大于500测壁仪或吊垂线:每桩检查
51
(mm)挖孔桩0.5%桩长,且不大于200吊垂线:每桩检查
6钢筋骨架底面高程(mm)±50水准仪:测每桩骨架顶面高程后反算1
5.3.3外观鉴定
无破损检测桩的质量有缺陷,但经设计单位确认仍可使用时减3分。
5.4挖方边坡锚喷防护
5.4.1基本要求
5.4.1.1锚杆、钢筋和土工格栅的强度、数量、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
5.4.1.2混凝土及砂浆所用的水泥、集料、水和外加剂,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
比施工。
5.4.1.3边坡坡度、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岩面应无风化、无浮石,喷射前应用水冲洗干净。
5.4.1.4钢筋应清除污锈,钢筋网与锚杆或其他锚固装置连接牢固,喷射时钢筋不得晃动。
5
DB33/T956—2015
5.4.1.5锚孔方向应尽量与边坡坡面垂直,锚杆插入锚孔深度不得小于设计长度的95%,孔内砂浆应
密实、饱满。
5.4.1.6喷射前应做好排水设施,对漏水的空洞、缝隙应采用堵水措施,确保支护质量。
5.4.1.7钢筋、土工格栅或锚杆不得外露,混凝土不得开裂脱落。
5.4.1.8有关预应力锚索的基本要求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规定,锚索非锚固段套管安装位置应符合设
计要求。
5.4.2实测项目
锚喷防护实测项目见表3。
表3锚喷防护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
1△混凝土强度(MPa)不小于设计按附录D检查3
2△砂浆强度(MPa)不小于设计按附录H检查3
3锚孔深度(mm)不小于设计尺量:抽查10%1
4锚杆(索)间距(mm)±100尺量;抽查10%1
拔力平均值≥设计值,最小拔力拔力试验;锚杆数1%,且不少
5△锚杆拔力(KN)3
≥0.9设计值于3根
平均厚≥设计厚,60%检查点的尺量(凿孔)或雷达断面仪;
6喷层厚度(mm)厚度≥设计厚,最小厚度≥0.5每10m检查1个断面,每3m检2
设计厚,且不小于设计规定查1点
7△锚索张拉应力(MPa)符合设计要求油压表:每索由读数反算3
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采
8张拉伸长率(%)尺量:每索2
用±6
每束1根,且每断面不超过钢线
9断丝、滑丝数目测:逐根(束)检查2
总数的1%
注1:实际工程中未涉及的项目不参与评定。
5.4.3外观鉴定
混凝土表面密实,不得有突变;与原表面结合紧密,不应起鼓。不符合要求时减1分~3分。
5.5柔性防护网
5.5.1基本要求
5.5.1.1所用钢丝绳、钢柱、钢丝网、减压环的强度、规格和热镀锌等级等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的
要求。
5.5.1.2编网用两根钢丝绳交叉联结点处的固定件应采用钢质卡扣,并经电镀锌处理;接头处应采用
铝质接头套管闭合压接,其连接能力不应低于所连接钢丝绳的最小破断拉力,不应出现遗漏,卡扣和
套管表面应无破裂和明显损伤。
6
DB33/T956—2015
5.5.1.3编制成网的钢丝绳不应有断丝、脱丝现象,网的形状平整,网绳无打结和明显扭曲现象。
5.5.1.4单张钢丝绳网不应采用三根以上的钢丝绳编制。
5.5.1.5高强度钢丝格栅端头应至少扭结一次,扭结处不应有裂纹,钢丝不应有明显机械损伤和锈蚀
现象。
5.5.1.6环形网盘结成环后的钢丝不应有明显的松脱、分离现象,钢丝不应有明显机械损伤和锈蚀
现象。
5.5.1.7被动网支撑绳应在一端制作挂环并带有相应规格和数量的减压环,缝合绳应按钢丝绳网规格
预先切断;主动网支撑绳和缝合绳不预先切断,根据需要的总长度现场配置。
5.5.1.8减压环变形过程中环管不应发生褶屈和破裂,未伸出段应始终保持为原视圆形形状。
5.5.1.9柔性防护网以每座边坡计,宜以1000m2为一个分项工程(面积可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
进行具体调整)。
5.5.2实测项目
柔性防护网实测项目见表4。
表4柔性防护网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
1锚孔深度(mm)不小于设计要求尺量:抽查10%1
拔力平均值≥设计值,最小拔力拔力试验;锚杆数1%,且不
2△锚杆拔力(KN)3
≥0.9设计值少于3根
3△砂浆强度(MPa)不小于设计按附录H检查3
4△混凝土强度(MPa)不小于设计按附录D检查3
与受喷岩面的间隙
5不大于30尺量:每20m检查10点2
(mm)
5.5.3外观鉴定
5.5.3.1混凝土表面密实,不得有突变;与原表面结合紧密,不应空鼓。不符合要求时减1分~3分。
5.5.3.2柔性防护网轮廓线顺直美观,不符合要求时减1分~2分。
5.5.3.3锚杆与防护网接头无锈蚀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1分~3分。
5.6锥坡、护坡
5.6.1基本要求
5.6.1.1锥坡、护坡基础埋置深度及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5.6.1.2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的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的规定。
5.6.1.3砂浆所用材料、配合比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应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5.6.1.4砌体应咬扣紧密,坐浆、嵌缝饱满密实。
5.6.1.5锥坡、护坡土体应密实,填土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5.6.2实测项目
锥坡、护坡实测项目见表5。
7
DB33/T956—2015
表5锥坡、护坡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
1△砂浆强度(MPa)不小于设计按附录H检查3
2顶面高程(mm)±50水准仪:每50m检查3点,不足50m时至少2点1
3表面平整度(mm)303m直尺:锥坡检查3处,护坡每50m检查3处1
4坡度(%)不陡于设计坡度尺:每50m量3处1
5厚度(mm)不小于设计尺量:每100m检查3处2
6底面高程(mm)±50水准仪:每50m检查3点1
5.6.3外观鉴定
5.6.3.1表面应平整,无垂直通缝。不符合要求时减1分~3分。
5.6.3.2勾缝应平顺,无脱落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1分~3分。
5.7浆砌挡土墙
5.7.1基本要求
5.7.1.1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的规格、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5.7.1.2砂浆所用的水泥、砂、水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5.7.1.3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5.7.1.4砌筑应分层错缝,浆砌时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洞。
5.7.1.5沉降缝、泄水孔、反滤层的设置位置、质量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5.7.2实测项目
浆砌挡土墙实测项目见表6。
表6浆砌挡土墙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
1△砂浆强度(MPa)不小于设计按附录H检查3
2平面位置(mm)50经纬仪:每20m检查墙顶外边线3点1
3顶面高程(mm)±20水准仪:每20m检查1点1
4竖直度或坡度(%)0.5吊垂线:每20m检查2点1
5△断面尺寸(mm)不小于设计尺量:每20m量2个断面3
6底面高程(mm)±50水准仪:每20m检查1点1
块石20
表面平
2m直尺:每20m检查3处,每处检查
7整度片石301
竖直和墙长两个方向
(mm)
混凝土块、料石10
8
DB33/T956—2015
5.7.3外观鉴定
5.7.3.1砌体坚实牢固、表面平整,砌缝完好、无开裂现象,勾缝应平顺、无脱落现象。不符合要求
时减1分~3分。
5.7.3.2泄水孔落水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并减1分~3分。
5.7.3.3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并减1分~3分。
5.8片石混凝土挡土墙
5.8.1基本要求
5.8.1.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集料、水和外加剂,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5.8.1.2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5.8.1.3片石应选用质地坚硬、密实、耐久、无裂纹和无风化的石料,片石的抗压强度等级、最大尺
寸、厚度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5.8.1.4片石掺入比例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
5.8.1.5片石填放前应清洗干净并完全饱水,应在浇筑时的混凝土中埋入一半左右,当气温低于0℃
时,不得埋放片石。
5.8.1.6片石应均匀分布,安放稳妥,片石间净距、片石边缘与结构侧面和顶面净距应不小于设计和
有关规范要求,片石不得触及构造钢筋和预埋件。片石混凝土施工时,应分层浇筑、分层振捣。
5.8.1.7沉降缝、泄水孔的设置位置、质量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5.8.2实测项目
片石混凝土挡土墙实测项目见表7。
表7片石混凝土挡土墙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
1△混凝土强度(MPa)不小于设计按附录D检查3
2平面位置(mm)30经纬仪:每20m检查3点1
3顶面高程(mm)±10水准仪:每20m检查1点1
4竖直度或坡度(%)0.3吊垂线:每20m检查2点1
5断面尺寸(mm)不小于设计尺量:每20m检查2个断面2
6底面高程(mm)±30水准仪:每20m检查1点1
2m直尺:每20m检查2处,每处检查竖直
7表面平整度(mm)51
和墙长两个方向
5.8.3外观鉴定
5.8.3.1混凝土施工缝平顺。不符合要求时减1分~2分。
5.8.3.2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受检墙面面积的0.5%。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0.5%减3分;深度
超过10mm的必须处理。
5.8.3.3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受力裂缝,减1~3分。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0.15mm
必须处理。
9
DB33/T956—2015
5.8.3.4泄水孔落水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并减1分~3分。
5.8.3.5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并减1分~3分。
5.9浆砌排水沟
5.9.1基本要求
5.9.1.1砌体砂浆配合比准确,砌缝内砂浆均匀饱满,勾缝密实。
5.9.1.2浆砌片(块)石、混凝土预制块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5.9.1.3基础中缩缝应与墙身缩缝对齐。
5.9.1.4砌体抹面应平整、压光、直顺,不得有裂缝、空鼓现象。
5.9.2实测项目
浆砌排水沟实测项目见表8。
表8浆砌排水沟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
1△砂浆强度(Mpa)不小于设计按附录H检查3
2轴线偏位(mm)50经纬仪或尺量:每200m测8处1
3沟底高程(mm)±15水准仪:每200m测8点2
4墙面直顺度(mm)或坡度30或符合设计要求20m拉线、坡度尺:每200m测4处1
5断面尺寸(mm)±30尺量:每200m测4处2
6铺砌厚度(mm)不小于设计尺量:每200m测4处1
7基础垫层宽、厚度(mm)不小于设计尺量:每200m测4处1
5.9.3外观鉴定
5.9.3.1砌体内侧及沟底应平顺。不符合要求时减1分~2分。
5.9.3.2沟底无杂物、无阻水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1分~2分。
5.10混凝土预制块排水沟
5.10.1基本要求
5.10.1.1混凝土及砂浆所用的水泥、集料、水和外加剂,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
施工。
5.10.1.2混凝土预制块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5.10.1.3预制块应坚实牢固,安装整齐美观,勾缝平顺,无脱落。
5.10.1.4沟底应平整,排水通畅,无阻水现象。
5.10.2实测项目
混凝土预制块排水沟实测项目见表9。
10
DB33/T956—2015
表9混凝土预制块排水沟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
1△混凝土强度(Mpa)不小于设计按附录D检查3
2△砂浆强度(Mpa)不小于设计按附录H检查3
3轴线偏位(mm)50经纬仪或尺量:每200m测8处1
4沟底高程(mm)±15水准仪:每200m测8点2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B/T 35082-2016 水电工程陡边坡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2016-08-16
- NB/T 42070-2016 螺杆膨胀机 与被驱动件机械连接尺寸 2016-08-16
- NB/T 10026-2016 煤层气丛式井钻井技术规程 2016-08-16
- NB/T 25056-2016 核电厂常规压力容器焊接修复技术规程 2016-08-16
- NB/T 42068-2016 螺杆膨胀机 主机、转子超声波探伤 2016-08-16
- NB/T 10027-2016 煤层气地面工程方案编制规范 2016-08-16
- NB/T 34034-2016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搪瓷储热水箱 2016-08-16
- NB/T 25058-2016 核电厂常规岛阀门焊接修复技术规程 2016-08-16
- NB/T 42077-2016 电动汽车模式2充电的缆上控制与保护装置(IC-CPD) 2016-08-16
- NB/T 42082-2016 全钒液流电池 电极测试方法 201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