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44-2004 农田栽培西洋参生产技术规程
DB11/T 244-2004 Planting and Production Procedures for Rehmannia in Farmland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4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38
备案号:15853-2004DB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244—2004
农田栽培西洋参操作技术规程
2004-09-06发布2004-10-3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244—2004
前言
为了更好地发展西洋参产业,特制定本标准以指导西洋参的规范化种植,提高西洋参产品质量。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天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农业局粮经处,怀柔区种植业服务中心,怀
柔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顺利、高福顺、魏怀强、禇伯华、张雪松、冯楠、朱淑霞、杨立国、郭建刚。
I
DB11/T244—2004
农田栽培西洋参操作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西洋参产地环境、选地、播种、移栽、生长期管理、采收、产品质量及运输、包装、
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农田栽培西洋参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7356.1—1998西洋参加工产品分等质量标准
GB/T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防治指标(经济阈值)
病虫草等有害生物为害后所造成的损失达到防治费用时的种群密度的数值。
3.2
防治适期
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生长过程中,最适合进行防治的时期。
3.3
固定帘参棚
搭置棚架时,遮荫材料固定,不能按需要调整透光度的参棚。
3.4
活动帘参棚
搭置棚架时,遮荫材料相对不固定,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按需要调整透光度的参棚。
3.5
定点
根据棚架设计所需要的株行距来确定棚架支撑物位置的过程。
3.6
地锚
为了固定棚架拉线,埋入地下一定深度的特定固定物。
3.7
苇帘
以芦苇为原材料编织的遮荫物。
1
DB11/T244—2004
3.8
晒床
为提高床面温度、降低土壤湿度而采取的增加土表光照强度的措施。
3.9
清园
为降低参园内病、虫害基数而将各种病杂物清除所采取的措施。
4产地环境要求
4.1总体要求
西洋参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农业生产区域。
4.2气候要求
适宜种植西洋参的地区在北纬35°~43°的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型气候带,冬季日平均气温低于5
°C的天数不少于60天的地区。年降雨量为300mm~1200mm,无霜期应为120天~210天。
4.3空气、水质、土壤要求
西洋参产地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土壤质量等环境要求应符合GB/T18407.1—2001。
5参地的选择
5.1地理位置要求
5.1.1交通方便,运输便利。
5.1.2有配套的水、电设施。
5.1.3排水条件好,不积水。
5.1.4远离污染源。
5.2土壤肥力要求
要求土壤的理化性状好,疏松、透气、透水、及保肥保水性能好,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含有一定腐
殖质的轻度粘质壤土、壤土、砂质壤土,土壤层次排列上虚下实(蒙金土),不宜选择重粘土、沙土及
盐碱土。土壤容重为0.8g/cm3~1.2g/cm3;土壤pH值在5.5~7.8;有机质含量大于0.8%。
5.3前茬作物要求
前茬作物宜选择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如大麦、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牧草等;不宜选择蔬菜、
果树、马铃薯、棉花、甘薯、花生、麻、烟草等作物的地块。
6参地的准备
6.1休闲
土壤休闲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
6.2整地
选择适宜的地块后进行整地和翻晒。整个休闲期间应结合施用有机肥共翻耕、旋耕8次~10次,
深度为15cm~20cm。
6.3施肥
6.3.17月中旬前施用优质有机肥作为基肥(可用作基肥的种类参见附录A),育苗地每667m2用肥量
7m3~10m3,移栽地每亩用肥量为15m3~20m3。
6.3.2土壤有机质含量需达到1.5%以上。
6.4施药杀虫
在秋季9月中下旬地下害虫活动高峰期,均匀施用辛硫磷6.5kg/667m2于耕作层土壤中(其他可替
代种类和禁止使用的杀虫剂详见附录B)。
2
DB11/T244—2004
7搭建参棚
7.1搭建固定帘参棚
7.1.1定点、栽杆
7.1.1.1定点
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定点,行距为2.2m~2.3m,杆距为2.5m~3.0m。
7.1.1.2支撑物要求
选用木杆或水泥杆。选用木杆,要求杆长2.3m~2.5m,小头直径不小于5cm(去皮后直径);选用
水泥杆,要求规格为8cm×8cm×250cm(或230cm)。
7.1.1.3挖坑、栽杆
在定点位置上,挖坑深度为50cm~60cm,栽杆要求横平竖直,顶部保持水平一致。
7.1.2修建排水沟
7.1.2.1建一级排水沟
在行间位置,向下挖30cm~40cm深,形成上宽为50cm,下宽为30cm的一级排水沟,将清出的土
散放在两边参床上,初步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拱形参床。
7.1.2.2建二级排水沟
二级排水沟比一级排水沟低5cm~10cm,上口宽60cm~80cm。如果地块的长度在30m左右时,参地的
两头修建垂直于一级排水沟的二级排水沟。如果地块的长度大于50m时,除参地的两头修建垂直于一级
排水沟的二级排水沟外,可在中间增加若干二级排水沟。
7.1.2.3建三级排水沟
在参园外围挖出三级排水沟,比二级排水沟深30cm~50cm,宽度据参地大小而定。
7.1.3确立主线
7.1.3.1地锚制作与掩埋
因地制宜选用砖、石块、硬杂木段、水泥段等做地锚,地锚长度为60cm~80cm,以易取、结实的
材质为最好,用双股8#新铅丝,捆好地锚放入坑内,地锚坑的位置应选择在每行木杆延长线距离边杆
1.7m处,地锚坑上限(放入地锚后)距离地表70cm~80cm,地锚线的长度应保证在掩埋后,外部留存
8cm~10cm,随填随踏实。
7.1.3.2栽边杆
栽边杆时,应选择粗壮木杆,并向外倾斜30°为适宜,将边杆和地锚用双股8#新铅丝拉紧备用。
7.1.3.3拉铅丝
拉铅丝时,沿纵横两向拉8#铅丝,用紧线器拉紧。如用木杆,应选用8cm长铁钉,钉在木杆顶端,
外留2cm,将其压弯以压住铅丝,每根杆顶端钉2根铁钉形成“十”字压线;如用水泥杆,可选用12#
铅丝固定在杆顶部。根据需要在行间再拉2根~3根铅丝。
7.1.4上遮荫物
7.1.4.1规格
一般选用苇帘作遮荫物,苇帘规格为宽2.5m,长4m~6m(或按具体情况而决定),透光度18%~20%。
7.1.4.2上苇帘
从参床的一头开始,每块苇帘的宽度正好遮住参床的宽度,每隔两床空出一床,依次上完后,再上
空出床上面的苇帘。苇帘在一级排水沟的连接处上边用细竹竿,下边用铅丝夹住苇帘,每隔50cm~60cm
用22#双股铅丝固定。参床上边的苇帘接合处也用22#双股铅丝捆紧。
7.1.4.3围棚
参棚四周用苇帘围起来,将苇帘上端固定,下端自由下垂,排水沟相对的地方留活帘。
7.1.4.4换帘
直播参地每2年需更换遮荫物一次,操作同7.1.4.2的要求。此过程在参床封冻后进行。
3
DB11/T244—2004
7.2搭建活动帘参棚
活动帘参棚采取宽窄行方式,定点时,宽行为2.5m,窄行为2.1m,杆距3m。
挖坑、栽杆、埋地锚、建立排水沟与7.1相同。
7.2.1拉铅丝
先将木杆顶端的纵横两向主铅丝拉直,再在宽行上拉三根副线(两边的副线距离主线为30cm,第
三根线居行中)。在窄行中间拉一根副线用于支撑固定苇帘。
7.2.2做铁环
活动帘参棚需要铁环来连接苇帘和副线,制作铁环的材料可选用10#铅丝,铁环直径一般为2cm。
7.2.3搭建棚架
活动帘参棚的搭建一般采用隔行活动方式,窄行遮荫物固定,宽行遮荫物活动,活动帘利用支撑铅
丝作滑道。苇帘的一端或中间固定在主线上,穿过滑道的铁环与苇帘的连接处需要用细竹竿加固。
7.2.4参棚调光
在前三年,只在早春晒床(如果遇到特殊天气应及时关闭参棚)时使用。使用方法为:在参地出苗
少于30%时,活动棚可以全天打开;出苗大于30%时,每日下午光照减弱后(北京平原地区16:00~
17:00)打开参棚,次日上午可视具体情况在光照强度较大(北京平原地区10:00)之前将参棚关闭;
出苗量达到95%左右时,即可将参棚全天关闭。第四年除早春晒床外,为增加光照,可在花期结束后
(在7月中旬)进行晒床。根据光照强度等具体情况,在经过一周左右的炼苗后,每日下午光照减弱后
(一般18:00)将参棚打开,次日上午光照强度较大(一般8:30)之前将参棚关闭。冬季为防止降雪
压坏参棚,应在10月底将其打开,并将打开的苇帘固定在主线上。
8播种
8.1播前苗床准备
8.1.1苗床补墒
参棚内的土壤解冻后(解冻10c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N/T 0967-2000 进出口一次性使用输液、输血器皿检验规程 2000-09-15
- SN/T 0964-2000 进出口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检验规程 2000-09-15
- SY 6506-2000 含硫气田干气输送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2000-12-12
- SY 6503-2000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使用规范 2000-12-12
- SN/T 0934-2000 进出口砂带机检验规程 2000-09-15
- JT/T 433-2000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户开业条件 2000-12-25
- SN/T 0933-2000 进出口可移动式电动工具- 型材切割机检验规程 2000-09-15
- SN/T 0947-2000 进出口童鞋检验规程 2000-09-15
- SN/T 0942-2000 进出口三层革服装检验规程 2000-09-15
- SN/T 0938-2000 进出口不锈钢餐具检验规程 200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