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810-2013 蜜蜂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DB41/T 810-2013 Pollination pest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T 810-2013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3-06-04
实施日期
2013-08-04
发布单位/组织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810—2013

蜜蜂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2013-06-04发布2013-07-01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810—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畜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喜兰、王国杰、郭际、江舰艇、李艳玲、赵学召、石彦召。

I

DB41/T810—2013

蜜蜂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蜜蜂病虫害的防治原则、预防要求、防治方法。

本标准适用蜜蜂病虫害防治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19168—2003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

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5134—2008无公害食品蜂蜜

NY5137—2002无公害食品蜂花粉

NY5139—2002无公害食品蜜蜂饲养管理准则

3防治原则

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按地形地貌特征选择场址,制定蜂场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

执行。加强蜂场管理,定期对蜂箱、蜂具消毒,清理蜂场卫生,防止病菌滋生,选用抗病蜂种,提高饲

喂管理水平,维持强势蜂群,提高蜂群抗病能力。蜂病一旦发生,应采取两三种农药轮流交替使用等措

施进行综合防治。

4预防要求

4.1蜂场选择

4.1.1蜂场应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温度适宜、远离噪声、交通方便的地带,应离铁路、公路

主干道、大型公共场所500m以上。

4.1.2定地蜂场周围5000m内,一年中应有面积大、主要蜜源三种以上蜜粉源植物和种类较多花期不

一的辅助蜜粉源植物。

4.1.3应避开藜芦、夹竹桃、毛莨、杜鹃、苦皮藤、曼陀罗等有毒蜜、粉源植物。

4.1.4蜂场应选在远离有污染的化工区、矿区、农药厂库、垃圾处理场及经常喷施农药的果园和菜地,

直线距离在3000m以上。

4.1.5蜂场应距离糖厂及生产含糖量高的食品工厂3000m以上。

4.1.6蜂场应避开路灯、诱虫灯等强光源照射。

4.1.7蜂场附近应有供蜜蜂采集的水源,水质应符合NY5027要求。

4.1.8蜂场周围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中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要求。

1

DB41/T810—2013

4.2蜂场管理

4.2.1蜂场应保持清洁卫生,及时铲除蜂场内的杂草,防止滋生害虫和霉菌,在蜜蜂传染病发生期间,

及时清理蜂尸和杂物,并将清扫物深埋或焚烧,地面撒生石灰消毒。

4.2.2饲喂蜂群的蜂蜜、糖浆、花粉或花粉代用品应经灭菌处理。

4.2.3蜂箱和蜂具应定期进行消毒,及时淘汰霉变、被虫蛀咬和传染病发生后的巢脾。

4.2.4饲喂蜜蜂禁止使用病原体污染后的蜂蜜、蜂花粉喂蜂,蜂蜜、蜂花粉等饲料应符合NY5134-2008

和NY5137—2002要求。

4.2.5蜂场库房墙壁和地面应易于消毒处理,产品和生产工具应分类摆放。

4.2.6蜂场应远离疫病发生区,且不从疫病发生区购蜂。

4.2.7对蜂群做全面检查,清除箱底死蜂、蜡渣、霉变物,保持箱体清洁。

4.2.8建立蜜蜂饲养档案,记录完整养蜂日志。

4.2.9根据地域环境的不同,按照本规范要求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制度。

4.3饲养管理

4.3.1引进和选育抗病蜂种。

4.3.2多造新脾,淘汰老脾。提倡使用塑料巢础,有条件的一年更换一次巢脾,一个巢脾使用最好不

超过2年。

4.3.3夏、秋季蜜粉源较多时,采取强群平分、原箱分群、补强和合并交尾群、三群或多群分出一群

等人工强制分群,无王群介入产卵蜂王或处女王台,同时适当调整蜜粉脾的数量,以达到快速繁殖的目

的。

4.3.4应选择在春季三月中、下旬进行开繁、秋季断仔应在8月底至9月初。

4.3.5繁殖越冬蜂应在9月中、下旬最后一个蜜源前期进行。

4.3.6蜜蜂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加强蜂场防疫消毒,确保饮用水清洁,大流蜜期应贮备部分蜂

蜜、花粉为蜂粮,转地放蜂时应在蜂箱内保持2张~3张蜜粉脾。

4.3.7根据蜂场所在地气候特点进行箱内或箱外保温:冬季外界气温降到0℃以后,在蜂箱两侧填充

棉花或草类等保温物,箱上用棉垫覆盖,蜂箱周围堆积杂草或麦秆,保持箱底温度在0℃~4℃,相对

湿度75%左右,天气回暖后,逐步去除保温物;进入夏季后,室外温度达到27.5℃后,蜂箱应放置在通

风阴凉处,搭凉棚、草苫等遮阴降温,不定期对蜂箱四周进行洒水,蜂场内放置充足的喂水装置,饲喂

蜜蜂0.1%食盐水。

4.3.8适时补饲或奖饲,要用优质的成熟蜂蜜和优质白糖配制的糖浆补饲或奖饲,低温阴雨天气要给

蜂群进行巢门喂水。

4.3.9密集群势,保持强群繁殖。

4.3.10蜂箱内应长期稳定在6脾~7脾蜂,大于7脾可按照蜂群状况2箱~3箱蜂分一箱蜂,小于

6脾应进行合并弱群,做到蜂多与脾,确保蜂群有充足的哺育力。

5防治方法

5.1隔离

5.1.1发现传染病应立即将发病蜂群隔离及时隔断病源,防止病害传播蔓延。有病蜂群,彻底换箱换

脾,迁往蜂群活动区以外隔离治疗,重病群或重病脾应考虑烧毁,并消毒与病群接触过的蜂具、巢脾。

同时报告当地动物检疫部门。

2

DB41/T810—2013

5.1.2病群应选择距蜂场3000m以外、不易散播病原体、消毒处理方便的地方隔离治疗,管理病蜂的

蜂具及所产生的蜂产品等不得带回健康蜂场。蜜蜂致病原属国内首次发现的传染病害或烈性传染病,应

予以焚烧,然后进行深埋处理。

5.1.3疑似病群另选距蜂场3000m以上场地进行隔离观察,也可预防性施药。

5.1.4对于假定健康蜂群应进行观察,必要时转移到其它地方。

5.1.5隔离病群在没有病蜂出现、隔离期超过该传染病潜伏期两倍以上的时间后,经全面消毒,解除

隔离,如果经过传染后的蜂群十分衰弱、失去经济价值,又有带菌(毒)危险的应该焚烧,然后进行深

埋处理。

5.2消毒

5.2.1机械消毒方法:清扫铲刮、洗涤和通风等。

5.2.2物理消毒方法:日晒、烘烧、灼烧、煮沸等。

5.2.3化学消毒方法:参见附录A。

5.2.4综合消毒方法:机械消毒、物理消毒和化学药剂消毒配合使用。

5.3传染性病害的治疗

5.3.1按NY5139-2002、GB/T19168-2003的要求使用药物,严格控制药品种类和剂量。

5.3.2大流蜜前一个月停止蜂群用药。

5.3.3使用过药物的蜂群,大流蜜初期应彻底清除巢内存蜜。

5.3.4蜜蜂主要传染病、原虫病及常用药物,参见附录B中的表B.1、表B.2、表B.3。

5.4寄生螨的防治

5.4.1使用国家允许的杀螨剂螨扑、灭螨一号、速杀螨、螨净等,最好几种杀螨剂交替使用。

5.4.2采用化学防治并结合扣王断子、割除雄蜂脾等生物学防治措施综合治螨。

5.4.3为保证螨寄生率常年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下,即花期前螨寄生率为3%(不超过5%),每年用药次

数1次~3次为宜。用药应距离大流蜜期1个月。

5.4.4大、小蜂螨寄生率或寄生密度测定按式(1)和式(2)

有螨蜂数(或有螨蜂房数)

寄生率(%)=×100„„„„„„„„„„„„„(1)

检查蜂数(或检查蜂房数)

大蜂螨总数

寄生密度[螨/蜂(房)]=

检查蜂数(或检查蜂房数)„„„„„„„„(2)

5.4.5大蜂螨防治

5.4.5.1断子期使用杀螨剂1号、绝螨精等水剂,按说明加溶剂稀释,置于手动喷雾器中或两罐雾化

器中喷雾治疗。

5.4.5.2繁殖期施用螨扑(氟胺氰菊酯条、氟氯苯氰菊酯条)或将巢房内的螨与蜂体上的螨分离,分别

防治。

5.4.5.3建筑雄蜂巢脾,引诱蜂螨产卵,抽出雄蜂巢脾集中处理烧毁,以减少蜂螨寄生率。

5.4.6小蜂螨防治

3

DB41/T810—2013

5.4.6.1用升华硫粉均匀涂抹在封盖子脾表面,每隔7d~10d1次,连续2次~3次,也可结合取蜜

进行治疗小蜂螨。

5.4.6.2升华硫和杀螨剂加水混合,刷抹脾面治疗小蜂螨。

5.4.6.3采用幽闭蜂王9d,或更换蜂王,在此期间应用药物治疗,可将蜂螨杀灭。

5.5非传染性病害的防治

5.5.1遗传因子或饲养条件破坏引起的病害。

5.5.1.1遗传因子或饲养条件破坏引起的病害主要有:卵干枯病、僵死幼虫病、佝偻病。

5.5.1.2防治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