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847-2013 黄缘阿扁叶蜂防治技术规程
DB34/T 1847-2013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Yellow-margined Leaf Be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3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 起草人:
- 蒋丽雅、张国庆、张宏、孙倩、胡德松、汪波、郭树林、戴胜红。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847—2013
黄缘阿扁叶蜂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controllingAcantholydaflavomarginataMaa
2013-04-07发布2013-04-07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1847—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安徽省潜山县林业局、铜陵市林业局、舒城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怀
宁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丽雅、张国庆、张宏、孙倩、胡德松、汪波、郭树林、戴胜红。
I
DB34/T1847—2013
黄缘阿扁叶蜂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缘阿扁叶蜂(AcantholydaflavomarginataMaa)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确立了防
治对策,给出了虫情监测、预测预报方法和防治措施,以及防治效果检查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黄缘阿扁叶蜂的监测与防治,其他松叶蜂的防治,也可以参照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黄缘阿扁叶蜂AcantholydaflavomarginataMaa
属膜翅目(Hymenoptera)广腰亚目(Symphyta)扁叶蜂科(Pamphiliidae)阿扁叶蜂属(Acantholyda)。
主要寄主是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Franch、华山松Pinus
armandiFranch、台湾五针松PinusmorrisonicolaHayata、黄山松PinustaiwanensisHayata
等。以幼虫取食松针,严重时可把松针全部取食光。其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A。
3.2
天敌naturalenemy
指对黄缘阿扁叶蜂种群有一定控制作用的生物,包括拟寄生生物、寄生生物、捕食性生物和病原体。
4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
按LY/T1681相关规定执行。
4.1发生程度
黄缘阿扁叶蜂发生程度分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详见附录B。
4.2成灾标准
达到以下指标之一,即为成灾:
1
DB34/T1847—2013
——失叶率≥50%;
——植株死亡率≥6%。
5虫情监测
5.1线路踏查
沿林班线、林道、公路、铁路等线路调查,目测发生范围、危害状况,发现虫情或灾情应立即详查。
5.2标准地调查
5.2.1确定调查区
在线路踏查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区;重点调查虫源地、常发区或易发区(上一年发生地的边缘地带)。
5.2.2调查方法
每个调查区设1个~3个标准地详查,标准地面积一般为0.2hm2(50m40m)。在标准地内采
用棋盘式或Z字式抽样法,抽取20株样株详查。调查发生地点、面积、虫口密度、有虫株率、虫态、
植株被害程度、气温和林分因子,填写附录C的表C.1。
5.2.3幼虫调查
高度在2m以上的植株采用标准枝推算法调查幼虫数量;高度在2m以下植株采取全株清点法清
点幼虫数量。
5.2.4发育进度调查
在标准地内设立5株~10株观察标准株,每1d观察一次,检查记录卵、幼虫发育情况和幼虫
死亡、被捕食、被雨水冲刷等情况。至幼虫老熟下树时,在选择10株~20株老熟幼虫较多的标准株
用于观察化蛹情况。在化蛹前,每周依次检查1株标准株下土内黄缘阿扁叶蜂的化蛹情况,检查时刨
除树脚下表土,仔细观察化蛹比率,填写附录C的表C.2。
6预测预报
6.1发生期预测
6.1.1期距法
根据积累的黄缘阿扁叶蜂历史资料,计算出各虫态或世代之间的生长发育所经历的天数,即为期距。
各地气温有差异,不同区域的黄缘阿扁叶蜂发育速率不同,黄缘阿扁叶蜂的发育历期因此也不尽相同。
相邻县或同一地区的可相互借鉴或参考。
预测虫态出现日期=起始虫态实测出现日期+(期距值期距值对应的标准差)。如:
成虫高峰期=化蛹高峰期+蛹历期。
卵孵化高峰期=成虫高峰期+产卵前期+卵期。
6.1.2有效积温法
根据黄缘阿扁叶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当地近期的平均气温预测值,预测下一虫态
的发生期。
2
DB34/T1847—2013
有效积温标准差有效积温
d)发育天数(..............(1)
(发育起点温度日均温-发育起点温度标准差)
6.2发生量预测
采用有效虫口基数法预测。根据黄缘阿扁叶蜂前一世代(或前一虫态)的有效虫口基数推测下一世
代(或虫态)的发生量(繁殖量)。
n
f....................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TMAC 149-2025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用电动压缩机技术要求 2025-05-30
- T/CIECCPA 075-2025 电化学储能电站智能管理平台建设与运维技术规范 2025-06-05
- T/CITS 435-2025 聚变堆水冷固态包层部件制造和检测规范 2025-05-26
- T/JSEPA 042-2025 光伏电站设备检修安全工作规范 2025-06-09
- T/JSEPA 043-2025 火电机组国产化工业控制系统培训评价规范 2025-06-09
- T/CAPS 026-2025 绿色低碳产品评价规范 氢燃料电池 2025-05-26
- T/EJCCCSE 276-2025 不锈钢内翅片冷凝器技术规范 2025-05-28
- T/JSEPA 044-2025 中速磨煤机直吹系统防爆技术导则 2025-06-09
- T/CITS 434-2025 磁约束核聚变装置偏滤器用CuCrZr合金无缝管材 2025-05-26
- T/JSEPA 045-2025 单燃气轮机简单循环运行操作导则 202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