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771-2023 喀斯特山区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
DB52/T 1771-2023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afforestation in Karst mountain area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64
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1771—2023
喀斯特山区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therestorationofdegradedprotectiveforest
inkarstmountainousareas
2023-12-04发布2024-03-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2/T1771—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修复原则...........................................................................2
5修复对象及退化等级.................................................................2
6技术要求...........................................................................2
7生物多样性保护.....................................................................3
8作业设计文件编制...................................................................4
9施工...............................................................................5
10质量评价..........................................................................5
11档案管理..........................................................................5
附录A(规范性)喀斯特山区退化防护林退化等级划分特征.................................7
附录B(规范性)喀斯特山区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措施.....................................8
附录C(规范性)喀斯特山区退化防护林修复小班现状调查及作业设计表.....................9
附录D(资料性)喀斯特山区退化防护林修复作业设计工作流程............................11
附录E(资料性)喀斯特山区分区推荐补植补播树种名录..................................12
参考文献.............................................................................13
I
DB52/T177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提出。
本文件由贵州省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蔡磊、甘桂春、曹霸、周书宇、唐荣逸、许正亮、李明军、简才源、闫国华、
佘鸿武。
II
DB52/T1771—2023
喀斯特山区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喀斯特山区退化防护林的修复原则、修复对象及退化等级、技术要求、生物多样性保
护、作业设计文件编制、施工、质量评价、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喀斯特山区退化防护林的修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4175林木引种
GB/T15163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LY/T1646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喀斯特山区KarstMountainousArea
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山地、丘陵区域。
3.2
退化防护林Degradedprotectiveforest
由于生理衰败、遭受自然灾害、外部环境变化、人为过度干扰等,林分提前或加速进入衰退阶段,
出现枯死、濒死、生长不良等现象,导致结构失调、稳定性降低、功能下降甚至丧失,且难以自然恢复
的防护林。
3.3
枯死木Deadtree
树体整体死亡的林间立木。
3.4
1
DB52/T1771—2023
濒死木Dyingtree
位于林冠下层,树枝稀疏而枯萎,生长极落后的林木。
4修复原则
4.1尊重自然,科学修复
遵循喀斯特山区森林群落演替规律,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科学确定修复方式,提升森林自
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正向演替。
4.2目标导向,系统设计
准确判别森林演替阶段,合理确定目标林相,根据森林退化情况,开展修复设计,充分发挥森林生
态系统多种功能。
4.3因地制宜,因林施策
根据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依据退化类型、程度和成因,合理安排修复措施,提高修复的针对性,提
升作业质量。
4.4加强保护,改善生境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原生植被,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发挥石漠化防治作用,避免生境破碎
化。
5修复对象及退化等级
5.1修复对象
在林分起源上包括退化人工防护林与退化次生防护林,在林分类型上包括乔木林和灌木林。
5.2退化等级
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退化。不同退化等级特征见附录A。
6技术要求
6.1修复模式
6.1.1择伐补植
6.1.1.1适用条件
适用于不同退化等级近熟、成熟和过熟的退化人工防护林。
6.1.1.2技术措施
采取群状择伐、单株择伐等方式进行采伐,根据林分实际情况进行补植补造。
6.1.2抚育修复
2
DB52/T1771—2023
6.1.2.1适用条件
适用于不同退化等级、中龄阶段的退化防护林。
6.1.2.2技术措施
按照去劣留优、去弱留强、间密留匀的原则,采取疏伐、生长伐、卫生伐等方式进行间伐,并根据
林分实际情况进行补植补造、促进复壮等。
6.1.3封育修复
6.1.3.1适用条件
适用于不同退化等级、不同林龄阶段的特殊保护地区的退化防护林,以及其它地区经常遭受人、畜
破坏的退化防护林。
6.1.3.2技术措施
按照生态重要性、生境脆弱性、林分起源状况,以及林分实际情况采取封禁、封补、封调等封育措
施。
6.1.4综合修复
6.1.4.1适用条件
适用于林分结构不尽合理,用单一修复方式难以完全恢复林分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的退化防护林。
6.1.4.2技术措施
综合运用择伐、间伐、复壮、补植、封育等技术措施,改善林分生境,恢复林分的正常生长,形成
复层、异龄、多树种混交林。
6.2修复措施
6.2.1修复技术措施
分为单株择伐、群状择伐、补植补播、间伐、促进复壮、封禁、封补等7种修复技术措施。具体措
施见附录B。
6.2.2补植补播树种选择
6.2.2.1针对不同的区域,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适合的补植补播树种,形成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
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乔木和灌木等多种类型的树种搭配。
6.2.2.2喀斯特山区分区推荐补植补播树种名录见附录E。
7生物多样性保护
7.1野生植物保护
7.1.1退化次生防护林的修复应以补植为主,注重对天然林木的保留。
7.1.2保留国家、地方重点保护以及列入珍稀濒危植物名录的树种和植物种类。
7.1.3皆伐更新应保留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特殊作用,并能与更新树种形成混交的树种。
7.1.4避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陡坡地段限制清林,应充分保留原生植被,禁止炼山。
3
DB52/T1771—2023
7.2野生动物保护
7.2.1注重保留修复区内树冠有鸟巢的林木。
7.2.2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周围预留宽度大于30m的缓冲带,缓冲带内以封山育林、自然恢复为
主。
7.2.3保护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生活和迁移廊道,根据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生活习性,合理安排修复时间,
减少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惊扰。
7.2.4严格限制妨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发现修复区内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时,应对
其活动范围内的修复小班采用惊扰程度小的修复方式开展修复。
7.3外来物种控制
7.3.1优先选择优良乡土树种造林或补植补播,培育混交林。
7.3.2慎用外来树种,需要引进树种时,应选择符合GB/T14175规定的引种试验树种。
7.4有害生物防控
7.4.1采取生物、物理防治措施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7.4.2严格控制林业有害生物传播途径。伴生树种应与主要树种不存在共同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做好
补植补播的苗木(种子)检疫;按规定和相关技术标准处理修复区内采伐的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木。
8作业设计文件编制
8.1设计要求
8.1.1设计总体和单元
作业设计以县、乡或林场为设计总体,以小班为基本单元编制。
8.1.2设计时限
作业设计的期限是一个作业年度,在批复后至次年底间实施有效。
8.2设计内容
包括基本情况(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森林资源历史情况与演替变化)、设计原则和依据、防
护林现状调查与评价(退化面积、退化程度、退化原因)、修复范围与布局、修复方式与技术措施(包
括采伐作业设计、造林作业设计、林地基础设施设计)、施工安排与人员组织、管护措施、工程量与投
资概算、效益评价、保障措施等。设计深度应达到满足施工作业的要求。
8.3设计文件组成
8.3.1作业设计说明书
对8.2设计内容逐一说明。
8.3.2附表
4
DB52/T1771—2023
包括土地利用状况表、修复小班现状调查表(见附录C.1)、小班作业设计表(见附录C.2)、小班
现状调查汇总表和作业设计汇总表、林地基础设施设计表、投资概算表等。
8.3.3附图
8.3.3.1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系统、高斯-克吕格投影、1:10000或1:50000比例尺标准
分幅图,以地形图或优于1米分辨率遥感影像为底图的修复区森林资源现状图、退化防护林修复布局图、
退化防护林修复小班作业设计图;以及造林模式示意图、林地基础设施施工设计图等必要附图。
8.3.3.2修复区森林资源现状图(1:10000或1:50000),以不同颜色区分其中的防护林;退化防护林
修复布局图(1:10000或1:50000),以不同颜色区分退化等级;退化防护林修复小班作业设计图
(1:10000),包括采伐作业设计图和更新与补植作业设计图等,反映修复方式、采伐、造林等方面的
作业设计。
8.3.4数据库
应提供作业设计地理信息数据库。
9施工
9.1施工准备
9.1.1根据作业设计核实作业小班、修复措施的要求,准备施工设施和材料等。
9.1.2开展施工员上岗培训。
9.1.3涉及采伐的作业小班,应按照作业设计和采伐要求逐一标记采伐木。
9.2施工要求
9.2.1严格按作业设计施工。
9.2.2更新造林、补植等施工按GB/T15776执行,采伐施工按LY/T1646执行。
9.2.3保护作业区内的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保留有鸟巢的林木,以及动物巢穴和隐蔽地周围的林木。
9.2.4施工清除的带病虫源林木、树桩、枝桠,应及时就近除害处理。
9.2.5做好林地保护,创造有利于保留木和幼苗幼树的生长环境。
9.2.6施工作业应全过程现场监管,并符合护林防火与施工安全相关要求。
10质量评价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为修复合格小班:
a)按作业设计施工;
b)符合6.1-6.2规定的技术要求;
c)符合9.2规定的施工要求。
11档案管理
5
DB52/T1771—2023
11.1档案内容
包括作业设计成果和批复文件,施工、检查验收、监测评价文件,财务报表、工作报告等相关文档,
修复前和修复后的影像资料。
11.2管理体系
各森林经营单位和林业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建档、归档,落实专人管理。
6
DB52/T1771—2023
A
A
附录A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4/T 1769-2015 电动汽车用电子设备可靠性试验方法 2015-12-18
- DB44/T 1783-2015 红豆树栽培技术规程 2015-12-23
- DB44/T 1790-2015 黄花倒水莲栽培技术规程 2015-12-23
- DB44/T 1784-2015 木本园林植物修剪技术规程 2015-12-23
- DB44/T 1787-2015 千层金栽培技术规程 2015-12-23
- DB44/T 1777-2015 电动商用车用锂离子蓄电池模块通用要求及评价方法 2015-12-18
- DB44/T 1780-2015 电动汽车充电器效率试验方法 2015-12-18
- DB44/T 1775-2015 纯电动汽车轻量化设计通用技术条件 2015-12-18
- DB44/T 1792-2015 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技术规范 2015-12-23
- DB44/T 1766-2015 电动汽车储能充电站设计规范 201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