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1987-2024 地理实体数据规范

DB64/T 1987-202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4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4/T 1987-2024
标准类型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2-04
实施日期
2024-05-04
发布单位/组织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4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40

CCSA75

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64/T1987—2024

地理实体数据规范

Geographicentitydataspecification

2024-02-04发布2024-05-04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DB64/T1987—2024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时空基准............................................................................1

空间参照系......................................................................2

时间参照系......................................................................2

5地理实体模型........................................................................2

地理实体数据模型................................................................2

地理实体表达模型................................................................2

时空演变模型....................................................................3

地球空间网格模型................................................................4

业务关系模型....................................................................5

6数据构成............................................................................5

标识信息........................................................................5

空间信息........................................................................5

时间信息........................................................................5

属性信息........................................................................5

关系信息........................................................................5

7数据表达规则........................................................................6

基本规则........................................................................6

标识信息表达....................................................................6

空间信息表达....................................................................7

时间信息表达....................................................................8

属性信息表达....................................................................8

关系信息表达....................................................................8

8数据组织要求........................................................................9

地理实体分类....................................................................9

地理实体分类代码................................................................9

地理实体数据分层...............................................................10

地理实体数据属性...............................................................10

数据交换格式...................................................................12

附录A(规范性)地理实体分类代码...............................................13

附录B(资料性)数据分层.......................................................26

附录C(规范性)数据属性项.....................................................28

I

DB64/T1987—2024

参考文献........................................................................36

II

DB64/T198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院、吉奥时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回族自

治区自然资源成果质量检验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车一鸣、李万民、刘茜、李鹏、张永庭、安明伟、苏赛、吴天全、蔡文婧、张

静静、张云、韩丹、史长斌、刘建华、李强、姚岐、佘伦、马浩、闫明、赵春杰、郭建林、窦晓刚、陈

雪荣、叶立、吴海涛、张茜、段松贺、黄福华、李蕊娟、刘晓东、樊迪。

III

DB64/T1987—2024

地理实体数据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实体数据的时空基准、地理实体模型、数据构成、数据表达规则、数据组织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实体数据的生产、建库、更新与应用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10114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GB/T17693.1—2008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英语

GB/T17798—2007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18030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

GB/T19710—2005地理信息元数据

GB/T23707地理信息空间模式

GB/T40087—2021地球空间网格编码规则

3术语和定义

GB/T1769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地理实体geographicentity

现实世界中占据一定且连续的空间位置、单独具有同一属性或完整功能的自然地物、人工设施及地

理单元。

地名geographicalname

人们对各个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

[来源:GB/T17693.1—2008,2.1]

地址address

具有地名的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位置的结构化描述。

聚落settlement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聚居场所,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泛指所有类型的居民点。

4时空基准

1

DB64/T1987—2024

空间参照系

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

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时间参照系

本文件所有数据的日期和时间表示应符合GB/T7408-2005的规定。

5地理实体模型

地理实体数据模型

地理实体数据模型包括地理对象在时间、空间、语义、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表达。模型集成

地理实体表达模型、时空演变模型、地球空间网格模型、业务关系模型。应以地理实体为对象,基于点、

线、面、体、栅格实现几何表达,基于时空过程实现时间分期,基于地球网格单元实现位置编码,基于

业务建立逻辑关联,准确反映地理实体的时态、位置、数量、状态、关系五位一体的关联信息,实现地

理实体的一体化表达。地理实体数据模型如图1所示。

点地球网格单元属性

-EntityID-EntityID

-EntityID

-二维-位置编码

-基本属性

-三维

+离散化()-专业属性

+编码()-数据管理属性

+解码()

+获取属性()

线+设置属性()

-EntityID

-二维地理实体

-三维状态

-EntityID

-Name-EntityID

-几何表达-在建/建成

面-时间-完整/破坏

-属性-已通行/不可通

-EntityID-状态行

-二维-关系......

-三维

+添加对象()+更新()

+删除对象()

+修改对象()

关系

-EntityID

-EntityID

-三维

-归属

-包含

时空过程事件-附属

-连接

栅格-EntityID-类型-途径

-产生时间-时间-流经

-EntityID-消亡时间-操作-流向

-影像-存续时间

-DEM+监视()+创建()

+事件监听()+发生()+更新()

+加法器()+完成+删除()

图1地理实体数据模型

地理实体表达模型

5.2.1模型要求

2

DB64/T1987—2024

基于统一的空间坐标系统,运用多类地理实体表达建模方法,针对真实世界的地理对象,进行抽象

和全空间表达构建地理实体表达模型,实现客观事物在计算机中的数字化模拟。

5.2.2地理实体三维空间表达

数据以点状、线状、面状、体状进行三维空间表达,其中:

——点状地理实体。当地理实体在具有位置信息的基础上,还具有高程信息时,应采用三维点表

达其几何形态。例如具有高程信息的一棵树可用三维点表示;

——线状地理实体。当地理实体在具有位置信息、长度特性的基础上,还具有高程信息时,应用

三维线表示其几何形态。例如具有高程信息的一条沟渠可用三维线表示;

——面状地理实体。当地理实体在具有位置信息、面积特性的基础上,还具有高程信息时,应用

三维面表示其几何形态。例如山坡上的乔木林地可用三维面表示;

——体状地理实体。在三维空间中,建构筑物、山体、水体、地质体等人工物体和自然资源对象

应采用体模型进行几何表达。根据地上、地下各类地理实体的不同建模需求,应采取主流、

通用的建模方法构建体模型,主要包括基于面元模型构模、基于体元模型构模、基于面-体

混合构模三种模型。

5.2.3地理实体二维空间表达

数据以二维的点、线、面、栅格等方式记录信息的,在二维应用场景下,其表达方式应符合GB/T

23707有关要求,其中:

——点状地理实体。当地理实体具有位置信息,其空间信息记录为单个的带有属性值的经纬度坐

标时,应用二维点表达其几何形态。例如某一钻孔点可用二维点表示;

——线状地理实体。当地理实体具有位置信息与长度特性,其空间信息记录为一系列有序的带有

属性值的经纬度坐标时,应用二维线表示其几何形态。例如某一河流可用二维线表示;

——面状地理实体。当地理实体具有位置信息与面积特性,其空间信息记录为一系列有序的带有

属性值的经纬度坐标时,最后一个点的坐标与第一个点的坐标相同时,应用二维面表示其几

何形态。例如某一灌木林地范围可用二维面表示;

——以栅格表达的地理实体。院落、道路、河流、湖泊、水库、管理单元等地理实体可采用栅格

进行空间信息表达,按照其范围,裁切相应范围的影像(以真正射影像为佳)所构建形成栅

格地理实体。

时空演变模型

5.3.1模型要求

应通过扩展地理实体时间标签,描述地理实体的形态、拓扑和属性随时间流逝而变化或维持原状来

构建时空演变模型,应具备支持现实世界中地理实体对象的连续变化或离散变化的能力,实现地理实体

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

5.3.2构建要求

构建时空演变模型时,应将地理实体视为空间和时态的统一体,应将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空间属性

和专题属性作为地理实体的自身特性,应通过唯一身份码对地理实体进行标识,实现地理实体与时空演

变的紧密关联,并且应支持多尺度、多粒度、多时态地理实体在不同业务、场景的时空演变。

定义地理实体O为:

={,(),(,),,1(,),2(),3()...}·····································(1)

𝑂𝑂𝑈𝑈𝑈𝑈𝑈𝑈𝑆𝑆𝑡𝑡𝑇𝑇𝑇𝑇𝑇𝑇𝑇𝑇𝑇𝑇𝐴𝐴𝑃𝑃𝑇𝑇𝑇𝑇𝑇𝑇𝑇𝑇𝑃𝑃𝑡𝑡𝑃𝑃3

DB64/T1987—2024

式中:

UID——地理实体O的对象标识码,该标识码表示其在应用对象集合中是唯一的;

S(t)——地理实体在特定空间坐标系下随时间变化的空间特性集合;

T(Tb,Te)——地理实体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时间域,其中Tb表示产生时间,Te表示消亡时间;

A——地理实体的行为操作,即对象的时间、空间和属性的运算操作;

P1(Tb,Te),

——地理实体属性特性集合(时间域的、时间点的、事件无关的等)。

P2(t),P3()

5.3.3实现方法

应记录地理实体的产生时间、消亡时间,以及在各时间点的空间形态和属性信息,应可沿时间维动

态展现地理实体从产生到消亡全生命周期的时空演变过程。

例如T1时刻有一耕地地理实体O1,由于O1坡度大于25°被划为退耕还林的范围,土地用途变更

后,在T2时刻原耕地地理实体O1所占空间位置产生了新的林地地理实体O2,原耕地地理实体O1消

亡,其时空演变动态表达过程如图2所示。

间O1:耕地O2:林地

时间

T1T2

图2地理实体生命周期

地球空间网格模型

5.4.1模型要求

地球空间网格模型应基于全球多级网格剖分,将地理实体占据的立体空间统一剖分成不同尺度的

网格单元,建立地理实体与网格关系,创建地理实体全球统一空间编码。应通过空间编码实现地理实体

空间快速定位,地上地下立体关联信息查询、分析。地球空间网格模型可根据应用需求选择构建。

5.4.2网格剖分

5.4.2.1应在GB/T40087-2021的基础上,根据地理实体的具体特性和实际应用需求,确定面向地理

实体的地球空间网格剖分规则。其中,剖分方法、剖分范围、剖分起点、地球参考椭球面网格与高度域

的剖分规则、网格定位及边界面归属依据GB/T40087-2021执行。

5.4.2.2应将地球空间网格分四个网格剖分等级:度网格、分网格、秒网格、秒以下网格。

5.4.2.3地球空间网格编码应在网格剖分的基础上建立,由地球参考椭球面网格编码和高度域编码构

成。编码规则、编码顺序以及编码计算方法按照GB/T40087-2021执行。

4

DB64/T1987—2024

业务关系模型

5.5.1应利用业务关系模型描述地理实体间的业务逻辑关联关系,便于快速搭建不同的业务场景所需

的数据集和业务规则,提升数据快速应用、精准服务价值。

5.5.2应面向业务应用场景,基于地理实体语义信息,如地理实体名称、地址、身份码、权属信息等,

根据业务逻辑与规则,构建地理实体与业务数据间的关联关系。

5.5.3根据应用需要,业务关系模型可进行相应的扩展。

6数据构成

标识信息

地理实体的基本标识信息,包括名称、身份码、位置码、地址等。身份码可以替代地理实体注册或

者登记到其他数据库中,用于对外和其他专题数据关联、融合、计算、分析等;位置码用于空间定位和

空间计算。

空间信息

空间信息描述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包括位置、方位、方向、走向、范围、大小、高度、深度、形

状、分布等。抽象为几何形状时,可用点、线、面、体等几何图形表达,也可用影像、三维模型、场模

型、视频等形式进行表达。

时间信息

时间信息描述地理实体的产生、存续和消亡时间。产生时间指地理实体首次发现、建成、测绘或发

布时间。存续时间指地理实体存续期间的记录时间。消亡时间指地理实体的消亡时间。

属性信息

属性信息描述地理实体区别个体差异的内在本质特征,包括分类、功能、长度、面积、材质、周期

性(如季节周期、潮汐周期)等。

关系信息

6.5.1空间拓扑关系

空间拓扑关系描述地理实体之间有意义的拓扑关系,包括相接/邻接、包含、被包含/在内部等。

6.5.2时间关系

时间关系描述地理实体之间的两种时间关系:之前、之后。

6.5.3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描述地理实体之间的两种组合关系:

——组成关系:由多个同一类型地理实体组合成较大的一类地理实体,如路段组成道路;

——构成关系:由多个不同种类地理实体组合成较大的一类地理实体,如房屋、内部道路、植被

等构成院落。

6.5.4依存关系

5

DB64/T1987—2024

依存关系描述一个地理实体发生改变会影响另一个地理实体。

6.5.5关联关系

关联关系描述除空间拓扑关系、时间关系、组合关系、依存关系之外的其他关联关系。例如河流甲

流入湖泊乙,闸门甲属于河流乙。

7数据表达规则

基本规则

7.1.1地理实体不依赖于空间信息而存在,空间信息只是地理实体的空间表达形式。

7.1.2地理实体应按照对象组织各类空间信息。

7.1.3地理实体的空间信息应真实、全面表达,采集充足、必要的特征性信息。不同种类地理实体空

间范围有重叠时,不应对图形做出避让、压盖、取舍操作。

7.1.4对地理实体空间特征进行抽象表达的图形应能完整的表达该地理实体对象。

7.1.5应记录地理实体生命周期中自身状态发生变化和具有管理意义的重要时间点。

7.1.6应建立、复原和保持各地理实体间关系信息,在地理实体数据生产过程中建立空间拓扑关系和

时间关系,在业务应用过程中建立组合关系、依存关系和关联关系。

7.1.7应采用统一格式的身份码来唯一标识地理实体,同一地理实体的各种空间形态应赋值相同的身

份码。

7.1.8地理实体身份码随地理实体产生而生成,一经确定不应变更。地理实体消亡后身份码不回收。

7.1.9应采集地理实体的高程信息,至少应包括地面高程和地理实体自身高度。

7.1.10地理实体应该记录其状态稳定时刻的空间特征(例如工程竣工)。

标识信息表达

7.2.1标识信息概述

标识信息应包括身份码和位置码,身份码作为地理实体唯一身份标识,位置码作为地理实体空间定

位和空间索引的标识码。

7.2.2身份码编码方式

7.2.2.1身份码共有30位数字,分为五段,其中:

a)第一段由6位数字组成,表示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执行GB/T2260;

b)第二段由6位数字组成,表示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执行GB/T10114。跨行政区划的地理

实体,采用其上级行政区划代码,其余位置用0表示;

c)第三段由6位数字组成,表示地理实体分类代码;

d)第四段由6位数字组成,表示地理实体入库中的日期“年月”;

e)第五段由6位数字组成,表示顺序码,具体代码段为000001-999999,用以区分同一类别并且

是同一行政区的地名并进行排序,如果前24位编码可以确定此地理实体的唯一性,则第五段

代码用000000表示。

7.2.2.2身份码具体格式见表1。

6

DB64/T1987—2024

表1地理实体身份码编码格式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地理实体分类代码时间码顺序码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7.2.3位置码编码方式

按照国家标准GB/T40087-2021对地理实体进行位置码编码。

空间信息表达

7.3.1空间信息概述

应采用点、线、面、体、栅格的形式来描述和表达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如表2所示。每一个地理

实体根据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空间形态及业务特点选择表现形式。

表2空间特征的描述与表达

空间特征描述方式类型码

标识点P1

点状

中心点P2

边界线L1

线状中线L2

中泓线aL3

现状面A1

面状权属面A2

规划面A3

白模T1

体状

精细模型T2

栅格影像R1

a

河流各横断面(过水断面)表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7.3.2点状

7.3.2.1区域地理实体点状图形的地理位置标识应在:

——行政区划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的点位;

——面状区域的重心点点位。

7.3.2.2地物地理实体点状图形的地理位置标识应在:

——标志物中心点的点位;

——自然地物的概略中心点或标志点。

7.3.3线状

7.3.3.1线状、带状或需要用线标识特征的一些地理实体应采用线状图形表达。

7

DB64/T1987—2024

7.3.3.2水系、交通地理实体抽象表达为线状图形时,除起点、终点处,其它一律用连续线表示。例

如,道路遇到桥梁时,也应保持道路完整连续。

7.3.3.3水系、交通地理实体抽象表达为线状图形时,应保持水网、路网的连通性。例如,河流或道

路应提取线状图形,并与相接的河流或道路构成连通网络。

7.3.3.4正确处理地理实体间的空间关系,保证其空间关系的合理与逻辑一致。

7.3.4面状

7.3.4.1表达范围、轮廓、边界的地理实体应采用面状图形表达。

7.3.4.2政区、院落、房屋等地理实体抽象表达为面状图形时,应保证面状图形的闭合。

7.3.5体状

以体元素表达的地理实体应保证体元素表面的完整性和封闭性。

7.3.6栅格

院落、道路、河流、湖泊、水库、管理单元等地理实体可根据其二维地理实体范围对影像数据进行

单体化切割,形成单个地理实体的独立栅格表达形式。

时间信息表达

7.4.1地理实体的生命周期应由产生时间、存续时间和消亡时间组成。

7.4.2所有地理实体均应明确标示其产生和消亡时间,其中:

——产生时间记录实际产生时间,如规划审批日期、竣工日期、形成时间等,若条件不具备,可

记录为首次采集数据的时间,或首次获取影像的时间,或首次建库的时间;

——消亡时间记录实际消亡时间,如拆除日期、消失日期等,若条件不具备,可记录首次发现消

亡的时间,或首次获取消亡影像的时间;

——地理实体消亡后,地理实体数据在数据库中继续保留,不执行删除操作,作为历史信息存

在。

7.4.3地理实体形成和更新时应记录存续时间,其中:

——使用审批日期作为产生时间的地理实体,存续时间在地理实体建成前置空,将竣工时间记录

为首次存续时间;

——地理实体存续时间内的每次更新,应持续刷新地理实体的存续时间。

属性信息表达

地理实体数据的属性信息应包括分类、管理者等基本属性项。

关系信息表达

7.6.1地理实体的关系信息与空间信息应分开记录,具体应用所需的关系应在应用中构建和描述。

7.6.2空间拓扑关系应记录地理实体之间相接/邻接、包含、被包含/在内部等关系。例如,“甲与乙

相连”或“甲在乙内”等;

7.6.3时间关系应记录同一位置或区域中不同时期的地理实体之间的时间关系。例如,“在甲地理实

体之前存在的是乙地理实体”或“乙地理实体在甲地理实体之后建成”等;

7.6.4组合关系应记录地理实体之间的不同类型的组合关系。例如,“甲、乙组成丙”等;

7.6.5依存关系应记录地理实体之间的依存关系。已记录组合关系的地理实体之间不再记录依存关系;

7.6.6关联关系应记录地理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甲流入乙”或“甲属于乙”或“甲是乙的

8

DB64/T1987—2024

附属物”等。

8数据组织要求

地理实体分类

8.1.1数据分类

8.1.1.1地理实体分为自然地理实体、人工地理实体和管理地理实体三大类。

8.1.1.2自然地理实体一级类包括山体、水系、陆地地理单元、海洋、植被与土质等。各一级类按照

地理实体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二级类和三级类。

8.1.1.3人工地理实体一级类包括水利、交通、聚落、管线等。各一级类按照地理实体特点和相互之

间的内在联系划分二级类和三级类。

8.1.1.4管理地理实体一级类包括管理单元等。各一级类按照地理实体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划

分二级类和三级类。

8.1.2数据分类扩展原则

新增地理实体分类应遵循如下原则:

a)大类、一级类不应进行重新定义和扩充;

b)二级类、三级类不应进行重新定义,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充;

c)新增的三级类应归入相应二级类中,新增的二级类应归入相应一级类中,同时在相关分类信息

数据中进行说明。

地理实体分类代码

8.2.1编码方案

8.2.1.1地理实体分类代码采用6位十进制数字码,分别为按顺序排列的大类码、一级类码、二级类

码和三级类码,其中:

a)第一位为大类码,其中1为自然地理实体,2为人工地理实体,3为管理地理实体;

b)第二位为一级类码,标识在大类基础上细分后对应的一级类地理实体,为1~9的数字码;

c)第三、四位为二级类码,标识在一级类基础上细分后对应的二级类地理实体,为01~99的数

字码,若一级类无对应的二级类,则赋码00;

d)第五、六位为三级类码,标识在二级类基础上细分后对应的三级类地理实体,为01~99的数

字码,若二级类无对应的三级类,则赋码00。

8.2.1.2地理实体分类代码具体格式见表3。

表3地理实体编码规则

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第六位

大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

8.2.1.3地理实体分类代码按附录A规定执行。

8.2.2分类代码扩展原则

9

DB64/T1987—2024

分类代码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不应重新定义,但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充。新增的分类,其代码应在

原有分类代码体系的基础上续编。

地理实体数据分层

8.3.1地理实体以数据集形式对数据进行组织,依据地理实体大类进行数据集划分。

8.3.2地理实体数据英文层名为三段式结构,采用分隔符“_”分开,其中:

a)第一段为地理实体大类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

b)第二段为中文层名中地理实体类别的汉语拼音,大于8个字符时采用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

c)第三段表达几何类型,包括:“P”,代表点;“L”,代表线;“A”,代表面。

8.3.3地理实体数据分层和命名详见附录B。

地理实体数据属性

8.4.1地理实体属性组成

8.4.1.1地理实体数据属性由地理实体数据基本属性项、地理实体几何图形基本属性信息和各类地理

实体数据属性项组成。

8.4.1.2地理实体属性表结构、属性项的内容名称及值域等相关描述详见附录C。

8.4.1.3属性项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展。扩展属性项不能与已有属性项存在重复或冲突,扩展属性项的

命名应简洁准确,并保持唯一。

8.4.2地理实体基本属性项

8.4.2.1地理实体名称

地理实体名称字段描述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字段属性定义如下:

a)字段名称:地理实体名称。

b)字段英文名称:NAME。

c)字段含义:地名。

d)字段数据类型:字符。

e)字段约束:有明确名称的地理实体必填,其他选填。

f)字段值域范围:汉字、字母和数字组合,汉字字符集遵循GB18030规定。

8.4.2.2身份码

身份码的字段属性定义如下:

a)字段名称:身份码。

b)字段英文名称:ENTIID。

c)字段含义:地理实体唯一标识。

d)字段数据类型:字符。

e)字段约束:必填。

f)字段值域范围:数字。

8.4.2.3位置码

位置码的字段属性定义如下:

a)字段名称:位置码。

b)字段英文名称:LOCATIONENCODEDING。

10

DB64/T1987—2024

c)字段含义:地理实体位置标识。

d)字段数据类型:字符。

e)字段约束:必填。

f)字段值域范围:字母和数字组合。

8.4.2.4地理实体分类代码

地理实体分类代码的字段属性定义如下:

a)字段名称:地理实体分类代码。

b)字段英文名称:ENTICLASSID。

c)字段含义:地理实体数据分类代码。

d)字段数据类型:字符。

e)字段约束:必填。

f)字段值域范围:数字。

8.4.2.5地理实体分类名称

地理实体分类名称的字段属性定义如下:

a)字段名称:地理实体分类名称。

b)字段英文名称:ENTICLASSIDNAME。

c)字段含义:地理实体数据分类名称。

d)字段数据类型:字符。

e)字段约束:必填。

f)字段值域范围:汉字字符集,遵循GB18030规定。

8.4.2.6产生时间

产生时间的字段属性定义如下:

a)字段名称:产生时间。

b)字段英文名称:BORNTIME。

c)字段含义:地理实体产生的时间。

d)字段数据类型:时间。

e)字段约束:必填。

f)字段值域范围:遵循GB/T7408-2005规定。

8.4.2.7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