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10/T 122-2020 威海市城市道路人行道建设技术导则
DB3710/T 122-2020 The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edestrian sidewalks in urban roads in Weihai City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威海市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起草人:
- 宋修德、张晓光、王永超、孙永刚、徐士强、曲晓华、刘成英 、徐国栋、白 晶、刘 周、司义德、蒋 斌、张 娟、孔祥川 、方 坤、任 飞、原英东、刘福涛、王永建、周德智、杨志威、 张永晨
- 出版信息:
- 页数:5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3710
威海市地方标准
DB3710/T122—2020
威海市城市道路人行道建设
技术导则
2020-12-30发布2021-02-01实施
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联合发布
威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前言
根据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要求,导则编制组通过对威海市人行道现状进行广
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威海市人行道建设经验,结合威海市人行道建设的实际情况,科
学合理地提出人行道铺装的技术要求,完成了本导则的编制。
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总体要求、设计要求、施工及检验
要求。
本导则未标出强制性条文,对与本导则相关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条
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导则》由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和解释,由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
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青岛市市政工程设
计研究院(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深圳路222号天泰金融广场A座13楼,邮政编码:266061)。
本导则主编单位: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威海市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宋修德张晓光王永超孙永刚徐士强曲晓华
刘成英徐国栋白晶刘周司义德蒋斌
张娟孔祥川方坤任飞原英东刘福涛
王永建周德智杨志威张永晨
本导则主要审查人:宋修德吕仁静梁晓东宋广华许瑛王春慧
李经业陈红运王淑华于正清刘悦兴岳蓬勃
管信江钱京孙哲王海宁刘凯刘岩
刘峦峰孙明傅维秀刘舟孙晓瑜高扬
李晓东郭万庆潘盛南周宗智刘瑶瑶连海宁
徐艺恒王丹李晓彬
目次
1总则..........................................................................................................................................1
2术语..........................................................................................................................................3
3总体要求..................................................................................................................................5
3.1横断面布置.......................................................................................................................5
3.2铺装材料的选择...............................................................................................................5
3.3公共设施的设置...............................................................................................................6
4设计要求..................................................................................................................................7
4.1设计原则...........................................................................................................................7
4.2铺装结构...........................................................................................................................7
4.3面层.................................................................................................................................11
4.4整平层.............................................................................................................................18
4.5基层.................................................................................................................................19
4.6垫层.................................................................................................................................20
4.7土基.................................................................................................................................20
4.8路缘石、界石及树池.....................................................................................................22
4.9无障碍设计.....................................................................................................................24
4.10车挡.................................................................................................................................28
5施工及检验要求....................................................................................................................30
5.1面层.................................................................................................................................30
5.2整平层.............................................................................................................................31
5.3基层.................................................................................................................................31
5.4垫层.................................................................................................................................31
5.5土基.................................................................................................................................32
用词说明......................................................................................................................................33
引用标准名录..............................................................................................................................34
条文说明......................................................................................................................................35
1总则
1.0.1为适应威海市城市人行道建设发展的需要,提高人行道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
统一设计、施工和检验标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威海市行政区域内市政道路人行道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公
园、住宅小区、步行街、校园和广场等区域的人行道设计和施工可参照执行,不适用于
严寒地区、湿陷性黄土、盐渍土、软土、膨胀土、滑坡灾害、水源保护区等特殊地区的
路面。
1.0.3人行道设计应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环保、美观的原则,并适应城市生态发
展的需求。设计应保证铺装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铺装面层平整度和抗滑性功能要
求,并合理设置无障碍设施通道。
1.0.4本导则坚持环境友好、以人为本、精细化建设的原则,合理经济地利用道路资
源,给行人提供安全、顺畅、便利的通行条件。
1.0.5人行道范围内的地下市政管线、地上公共设施及相邻的城市园林绿化应与人行
道同步建设。
1.0.6人行道的新建与改建宜结合道路或周边区域环境整治同步实施。
1.0.7为贯彻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和国家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政策,对新建、扩建、
改建的人行道,可在综合考虑地形条件、景观要求、荷载状况、施工条件等因素基础上,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铺筑材料,条件具备区域宜采用透水、透气的生态环保铺地形式。
1.0.8为保证砌块类人行道养护维修换板后面层表观一致性,新建人行道时宜根据道
路等级和重要性不同建议按下表要求预留一定比例面层道板材料。
表1.0.8铺装面材预留比例
建议预留比例
道路类型
石材类砌块类
快速路、主干路、广场、商业繁华街道、重要生产区、外事活动及游览路
12%6%
线
市内次干路、支路中的区域集会点、商业街道、市辖区之间联络线、重点
6%3%
企事业单位所在地
其他道路3%2%
1.0.9新建人行道应尽量避免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共板设置,确需共板设置的,需采
取安全隔离措施,防止行人和非机动车出行冲突。
1
1.0.10人行道建设应根据其特点合理设置必要的隔离护栏、隔离墩、车挡等设施,
阻隔车辆进入人行道。
1.0.11人行道建设除应符合本导则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
相关规定。
2
2术语
2.0.1人行道sidewalk
道路中用路缘石、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
2.0.2行人通道walkways
人行道上供行人实际可通行的空间,不包含公共设施带。
2.0.3缘石坡道curbramp
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为避免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行人进
入人行道的一种坡道。
2.0.4无障碍坡道barrier-freeramp
在坡度、宽度、高度、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动障碍者通行的通道。
2.0.5公共设施带publicfacilitiesbelt
人行道上可设置公共设施的区域。
2.0.6整平层levelingcourse
置于基层和面层之间,起整平或粘结上下层的作用。
2.0.7柔性基层flexiblebase
用热拌或冷拌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式碎石、粒料类等材料铺筑的基层。
2.0.8刚性基层rigid-typebase
用普通混凝土、碾压混凝土、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料铺筑
的基层。
2.0.9半刚性基层semi-rigidtypebase
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铺筑的基层。
2.0.10透水铺装permeablepavement
指将透水良好,孔隙率较高的材料应用于铺装结构,在保证一定路面强度和耐久性
的前提下,使雨水能够顺利进入铺装结构内部,并向下渗入土基,从而达到雨水还原地
下水清除地表径流等目的铺装形式。
2.0.11混凝土路面砖concretebrickpavement
以水泥、集料和水为主要原料,经搅拌、成型、养护等工艺在工厂生产的,未配置
钢筋的,主要用于路面和地面铺装的混凝土砖。
3
2.0.12透水路面砖permeablebrickpavement
用作路面铺设的、具有透水性能的表面材料,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块材厚度不小于50mm;
——块材的长与厚的比值不得大于4;
——透水系数大于规定值。
2.0.13透水水泥混凝土permeablecementconcrete
由粗集料及水泥基胶结料经拌合形成的具有连续孔隙结构的。
2.0.14露骨透水水泥混凝土explicitpermeablecementconcrete
粗集料表面包裹的水泥基胶结料在终凝前经水冲洗后,表层粗集料露出本色原型的
透水水泥混凝土。
2.0.15透水沥青混凝土permeableasphaltconcrete
由透水沥青混合料修筑,路表水可进入路面横向排出,或渗入至沥青内部的沥青路
面总称。
2.0.16混凝土路缘石concretecurb
铺设在路面边缘或标定路面界限的预制混凝土边界标石。
2.0.17混凝土平缘石concreteflatcurb
顶面与路面平齐的混凝土路缘石。有标定车行道路面范围或设在人行道与绿化带之
间用以整齐路容、保护路面边缘的作用。
4
3总体要求
3.1横断面布置
3.1.1新建道路行人通道宽度应根据预测人流量计算确定,其中各级道路行人通道最
小有效通行宽度为不小于1.5m。改造道路行人通道宽度应综合考虑人流量、道路情况、
周边环境等因素,合理设置行人通道宽度。
3.1.2确定人行道通行能力,应按其可通行的行人通道实际净宽度计算。人行道宽度
和最大通行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的有
关规定。
3.1.3人行道在净空要求范围内不得设任何障碍物,其净高不应小于2.5m。
3.1.4人行天桥桥下的三角区净空高度小于2.0m时,应安装防护设施,并应在防护
设施外设置提示盲道。
3.1.5人行道设计应充分考虑与道路红线外用地的竖向衔接,避免出现积水。
3.1.6为满足排水要求和保障行人安全,人行道横坡宜采用单面坡,坡度宜为1.0%~
2.0%。
3.1.7在沿线建(构)筑物紧靠行人通道区域,行人通道宜铺设至建(构)筑物外边
缘(有散水构造的,铺设至散水区域边缘);在建筑退界和未建成区域,应按设计要求
铺设。
3.1.8当道路外侧绿化带宽度大于等于8m时,人行道宜结合景观要求与绿化带做一
体化设计。
3.2铺装材料的选择
3.2.1人行道铺装材料应与道路功能定位(现状或近中期规划)相适应。人行道设计
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铺筑材料,条件具备区域宜采用透水、透气的生态环保铺地形式。
3.2.2无障碍坡道、盲道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
的有关规定,材质和颜色应与人行道铺装样式及周边环境相协调。
3.2.3透水路面的设计、施工应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气候环境等条件,并结合雨
水排放规划和雨洪利用要求,协调相关附属设施。
5
3.2.4透水砖路面的设计应满足当地2年一遇的暴雨强度下,持续降雨60min,表面
不应该产生径流的透(排)水要求。合理使用年限宜为8~10年。
3.2.5透水铺装材料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规范和标准的有关规定。
3.3公共设施的设置
3.3.1公共设施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和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的有关规定。
3.3.2人行道范围内公共设施基础处理需结合基础埋深情况,若设施基础埋深满足铺
装需求,人行道面层铺装需结合周边铺装形式覆盖基础混凝土外露面;若埋深不满足其
铺装需求,混凝土外露面宜采用水刷石或彩色混凝土等材料修饰。
3.3.3公共设施的设置应保证行人及行车顺畅,且不影响行人及行车通行安全;人行
通道周边未规范设置且影响行人通行的公共设施应及时采取防护、迁移、恢复、拆除等
措施。
3.3.4公共设施应安装牢固,安装后地面应平整,基础部分不得裸露出路面,基础埋
设于人行道板下时,覆土深度不得小于0.2m,基础埋设于绿化带时,覆土深度不得小
于0.5m。
3.3.5宽度大于2m且小于或等于3m的人行道,除交通标志杆(信号灯杆)、路名
牌、环卫箱、消防栓、电杆、路灯杆等占地宽度小于0.5m的必要的设施外不得设置其
他设施。
3.3.6宽度不大于2m的人行道,确需设置交通标志杆(信号灯杆)、路名牌、公交
候车站(亭)、环卫箱、消防栓、电杆、路灯杆的,应按相关的规定保证最小通道净宽。
3.3.7以路缘石转弯切点为界的交叉口范围内,距人行天桥、人行地道梯道起点处及
地铁站点出入口处10m范围内的行人通道上不得设置公共服务性设施。
6
4设计要求
4.1设计原则
4.1.1功能性原则:铺装设计应满足行人行走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避免使用釉面和磨
光面铺装材料。
4.1.2区域性原则:铺装材料及铺砌形式的选择应从实际出发,在保证其景观效果的
前提下,宜根据其铺装位置及周边环境的不同进行设计,突出威海的城市特色。
4.1.3景观性原则:铺装材料主色调以贴近自然的色系为主,并与城市风格相协调;
铺砌形式简洁大气,符合城区整体景观定位。
4.1.4实用性原则:对于景观要求较高的道路,其铺装材料应结合地形条件、景观要
求、荷载状况、施工条件等因素基础上,合理选择和应用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的环保性、
透水性铺装材料。
4.2铺装结构
4.2.1结构层次
1人行道铺装设计分土基与铺装结构两部分。铺装结构自上而下一般可分为面层、
整平层、基层、垫层等。垫层可根据土基的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基层材料特点按需设置。
2人行道铺装层结构要求如下:
a)面层直接承受荷载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应坚实、平整、抗滑、耐久。面层分
整体铺筑和砌块铺设两类。
b)整平层起调平或粘结的作用。对于铺砌式面层,在基层与面层之间应设置整
平层。
c)基层主要承受面层传下来的竖向荷载,并扩散至土基。基层应具有一定的强
度和稳定性。基层分柔性基层、刚性基层及半刚性基层三类。
d)垫层应有利于排水,改善水文条件,提高基层的稳定性。
4.2.2结构组合
1人行道主要供行人使用,应结合人行道的功能定位、周边环境及施工条件等因
素选择相应的结构组合。
2人行道铺装常用结构组合如表4.2.2所示,可参照选用。
7
表4.2.2各类结构层的组合形式
铺装材料类型
结构层类型石混凝土路面烧结路面透水路面透水地水泥混凝
材砖砖砖坪土
面层√√√√√√
整平层√√√√—
柔性基层级配碎石或砂砾———△
水泥混凝土√△√—△——△
刚性基层
无砂大孔混凝土—△—√—
水泥稳定碎石—△—△—
半刚性基
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碎△△△
石———
△△△
垫层级配碎石或砂砾√√
注:√表示必须,表示可选,—表示△不用。△△△
4.2.3厚度和△强度要求
1人行道铺装各结构层的适宜厚度及强度要求如表4.2.3所示,可供参考使用。
表4.2.3各类结构层的适宜厚度和强度要求
结构层结构层类型适宜厚度(mm)强度要求
石材30~60抗压强度≥100MPa,抗折强度≥8MPa
混凝土面砖60~80抗压强度≥40MPa,抗折强度≥4.0MPa
面层烧结路面砖40~60抗压强度≥55MPa,抗折强度≥3.5MPa
透水路面砖50~60抗压强度≥40MPa,抗折强度≥5MPa
透水混凝土面层30~50、100~150抗压强度(28d)≥20.0,弯拉强度(28d)≥2.5
水泥砂浆20~30-
整平层干硬性水泥砂浆20~30
砂、石屑30~50
柔性基层级配碎石或砂砾100~200压碎值≤35%
水泥混凝土100~200C20~C30
刚性基层
透水混凝土基层100~200≥C20,压碎值≤26%
水泥稳定类100~1507d无侧限抗压强度≥1.5MPa
半刚性基
石灰粉煤灰稳定
层150~2007d无侧限抗压强度≥0.6MPa
类
垫层级配碎石或砂砾100~150压碎值≤35%
注:混凝土面砖公称长度与公称厚度的比值小于或等于4的以抗压强度控制;公称长度与公称厚度
的比值大于4的,以抗折强度控制;透水混凝土面层的面层厚度为30~50mm或100~150mm,须根
据工程情况,选择相应的结构形式,进而明确面层厚度。
8
2人行道各结构厚度应根据使用要求确定各结构层厚度。
3人行道单位出入口坡道铺装,一般宜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
混凝土预制板、石材和广场砖不宜使用。
a)对于以大型载重车辆为主的,如工矿企业出入口坡道铺装,应按照机动车道路
面结构计算方法确定;
b)对于以小型车辆为主的单位出入口坡道铺装,也可以采用表4.2.3中的上限值组
合。
4.2.4人行道铺装常用结构类型可采用下列分类方式:
1透水路面砖I型(图4.2.4.1):城市主干道、人流量较大的次干道等人行区域;
图4.2.4.1透水路面砖I型结构示意图
1—透水路面砖;2—整平层;3—透水混凝土基层;4—级配碎石垫层;5—路基
2透水路面砖Ⅱ型(图4.2.4.2):城市支道、人流量较小人行区域;
图4.2.4.2透水路面砖Ⅱ型结构示意图
1—透水路面砖;2—整平层;3—级配碎石垫层;4—路基
3透水混凝土I型(图4.2.4.3):城市主干道、人流量较大的次干道等人行区域;
图4.2.4.3透水混凝土I型结构示意图
1—透明或着色硅氟固化剂;2—透水混凝土面层;3—透水混凝土基层;4—级配碎石垫层;5—路基
9
4透水混凝土Ⅱ型(图4.2.4-3):城市支道、人流量较小人行区域;
图4.2.4.4透水混凝土Ⅱ型结构示意图
1—透水混凝土面层;2—级配碎石垫层;3—路基
5非透水路面砖和路面板I型(图4.2.4.5):城市主干道、人流量较大的次干路
等人行区域;
图4.2.4.5非透水路面砖和路面板I型结构示意图
1—非透水路面砖和路面板;2—整平层;3—混凝土基层;4—级配碎石垫层;5—路基
6非透水路面砖和路面板Ⅱ型(图4.2.4.6):城市支道、人流量较小人行区域;
图4.2.4.6非透水路面砖和路面板Ⅱ型结构示意图
1—非透水路面砖和路面板;2—整平层;3—混凝土基层;4—路基
7水泥混凝土I型(图4.2.4.7):城市支道、人流量较小人行区域。
图4.2.4.7水泥混凝土I型结构示意图
1—水泥混凝土面层;2—级配碎石垫层;3—路基
10
4.3面层
4.3.1一般要求
1人行道铺面设计应达到平整、坚实、抗滑、耐磨、耐久和美观,并与周边景观
协调。
2人行道铺装面层设计可选用石材、混凝土面砖、烧结路面砖、透水路面砖、透
水混凝土、混凝土面层等,选材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无停车人行道面层防滑指标(BPN)不应小于65;有停车人行道面层防滑指标
(BPN)不应小于70;商业区步行街、学校、医院、车站、广场等人流密集区人行道
人行道面层防滑指标(BPN)不应小于75。
4在人行道铺装面层与路缘石衔接处,接缝宽度不应大于3mm,且面层应与路缘
石齐平,以利于排水及行人安全。
5行人通道范围内井盖宜采用内圆外方的明式盖板,接缝宽度不应大于5mm,且
面层应与井盖相接处等高,以利行人安全;同时应注意养护,井盖如有破损或丢失应及
时处理,保证行人出行安全。当检查井设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时,井盖标高以车行道
为准,路缘石根据井口平面布置为曲线形。井盖上方人行道平面内应设置覆盖装置,顶
面标高与人行道相同,保证行走平顺、无障碍。覆盖装置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计,应便
于拆装和检查井检修,并考虑美观性和耐久性要求。
6不同材质或不同样式的相交道路人行道铺装衔接处,需结合其各自特点进行设
计,以保证人行道铺装的整体景观效果;曲线段人行道铺装尤其是交叉路口铺装,需根
据其各自铺装样式进行排版设计,并结合曲线段半径情况,合理选择按弧加工铺装面层。
7人行道面层宜结合工程情况增设提示或引导牌性铺装样式。
4.3.2石材
1石材面层系指采用天然的、经过加工的半成品铺设的面层,石材质量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GB/T18601的有关规定,石材表面宜采用火爆或
锯拉杠等增大摩擦的方法进行防滑处理。
2石材铺面应根据使用要求和现场条件对板块尺寸、厚度、形状、色差搭配拼接
等进行设计。板块厚度不宜小于3cm。石材接缝应控制在1~3mm之间。若有景观要求,
勾缝缝宽可控制在6~8mm之间。
3石材面层图形设计时,不同尺寸面板的厚度应相同;在坡道、转角等变换地点,
面板形状应顺势转换,过渡自然。
11
4石材面层应采用刚性基层。根据面层长度与线型,水泥混凝土基层与石材面层
应设置上下贯通的胀缝,胀缝间距宜为20~50m。在纵、横坡变化处,应设置变形缝。
5石材的铺装图案应与沿线建筑物协调。图案中应避免出现小于1/4边长的石材。
4.3.3混凝土路面砖
1混凝土路面砖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路面砖》GB28635的有关规
定。
2混凝土路面砖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4.3.3.1的规定。
表4.3.3.1外观质量
序号项目要求
1铺装面粘皮或缺损的最大投影尺寸(mm)≤5
2铺装面缺棱或掉角的最大投影尺寸(mm)≤5
3铺装面裂纹不允许
4色差、杂色不明显
5平整度(mm)≤2.0
6垂直度(mm)≤2.0
3混凝土路面砖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3.3.2的规定。
表4.3.3.2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5/T 3606-2024 黑土地施用有机肥培肥技术规程 2024-07-22
- DB15/T 3604-2024 黑土地作物秸秆覆盖与播前处理技术规程 2024-07-22
- DB15/T 3600-2024 黑土地质量等级划分技术规范 2024-07-22
- DB15/T 3609-2024 黑土地土壤微生物肥力评价规范 2024-07-22
- DB15/T 3610-2024 黑土区耕地产能评估技术规程 2024-07-22
- DB15/T 3605-2024 黑土地秸秆还田技术规程 2024-07-22
- DB15/T 3601-2024 黑土地轮作轮耕养地技术规程 2024-07-22
- DB15/T 3607-2024 退化黑土地绿肥种植和翻压还田培肥技术规程 2024-07-22
- DB15/T 3608-2024 黑土地玉米连作秸秆还田技术规程 2024-07-22
- DB15/T 3602-2024 黑土区坡耕地玉米大豆轮作免耕保土减蚀技术规程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