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3339-1991 质量成本管理导则

GB/T 13339-1991 Guide to management of quality related cost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废止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3339-1991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1991-12-29
实施日期
1992-10-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陈志田、余美芬、姜秀林、李铁男、王久珍、刘中和、刘良荣、徐有刚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2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339-91

质量成本管理导则

Guidetomanagementofqualityrelatedcosts

1991-12-29发布1992-10-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339-91

质量成本管理导则

Guidetomanagementofqualityrelatedcosts

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是为了不断提高质量保证能力,以适宜的质量满足社会

对产品的需求,降低产品总成本,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并为评定质量体系的有效

性、评价质量管理效果、进行质量奖励和企业考核提供依据。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预测与计划、核算与分析、控制与

考核以及质量成本报告的内容和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部门、企业对质量成本的管理,各部门、企业可参照本标准的

规定,制定适合本部门、本企业的具体实施办法。

2引用标准

GB6583.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第一部分

GB/T10300.5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

3术语

3.1质量quality

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总和。

3.2质量成本qualityrelatedcost

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所需的费用。它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

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特殊情况下,还需增加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3.2.1预防成本preventioncost

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等所支付的费用。

3.2.2鉴定成本appraisalcost

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

3.2.3内部损失成本internalfailurecost

产品交货前因不满足规定要求所损失的费用。

3.2.4外部损失成本externalfailurecost

产品交货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

所损失的费用。

3.2.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externalqualityassurancecost

为提供用户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它包括特殊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

施、程序、数据、证试验和评定的费用(如由认的独立试验机构对特殊的安

全性能进行试验的费用)。

3.3显见质量成本和隐含质量成本

按质量成本的存在形式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显见成本和隐含质量成本。

3.3.1显见质量成本explicitqualitycosts

据国家现行成本核算制度规定列入成本开支范围内的质量费用,以及由专用

基金开支的质量费用。

3.3.2隐含质量成本implicitqualitycosts

未列入国家现行成本核算制度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也未列入专用基金,通常

不是际支出的费用,而是反映际收益的减少,如产品降级、降价、停工损失

等。

4总则

4.1质量成本属于质量经济学范畴,它包括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时所发生的费

用,以及未达到满意的质量时所造成的损失。

4.2质量成本核算工作由国家有关部门、企业财务部门归口管理,在不违背现行

成本核算制度的前提下,采用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主辅的办法,与现行成本

核算制度的规定相互协调配套。

4.3显见质量成本按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进行核算,隐含质量成本由有关部

门分别统计。

5质量成本管理

5.1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原则

5.1.1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应以寻求适宜的产品质量成本为手段,提高质量管理

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

5.1.2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必须使预测、计划、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等环节

相互协调,互为依据。做到核算准确,数据靠,分析透彻,控制有效,考核真

实。

5.1.3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质量职能,以达到适宜的产品

质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2组织结构

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应建立管理体系,负责组织、协调、落实质量成本工作和质量

改进计划,应配有专职(兼职)质量成本核算和管理人员,负责质量成本信息的

收集、分析和处理。

5.2.1厂长对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5.2.2总工程师对质量成本的综合分析和改进负责。

5.2.3总工程师对质量成本预测、计划、核算、经济分析和质量成本数据的真

性和准确性负责。

5.2.4总经济师对质量成本指标的下达、控制、考核有其产生的效益负责。

5.3职责范围

5.3.1财务部门

A、制订年度质量成本计划;

B、制定质量费用科目;

C、组织收集质量成本经济分析,并进行统计、核算;

D、组织质量成本经济分析,定期向领导和质量管理部门提供质量成本经济分

析报告和有关资料;

E、编制并提供质量成本数据收集、统计、核算及经济分析所需报表;

5.3.2质量部门

A、组织落实、监督、考核质量

B、负责质量成本的综合分析工作,定期向领导提供质量成本报告;

C、据质量成本综合分析结果,制订相应的质量改进计划,并协调各部门组织

落实;

D、对有争议的质量成本责任作出仲裁。

5.3.3其他部门

A、组织落实本部门质量成本计划;

B、收集、核算并提供本部门质量成本数据,按期上报;

C、提供本部门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5.4质量成本管理实施程序

5.4.1应以职工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知识教育,对质量成本管理有关人员如财务人

员、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质量成本管理业务培训。

5.4.2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明确职责,为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5.4.3结合本部门、本企业的际情况制定质量成本管理办法,使质量成本管理

有章循。

5.4.4据质量成本目标制订质量成本计划。

5.4.5定期对质量成本的各项费用进行核算和分析。

5.4.6定期对质量成本进行考核。

5.4.7据质量成本分析编写质量成本报告,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5.4.8据质量成本报告,结合具体情况,确定质量改进目标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并组织落实。调整本部门、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重点,发挥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6质量成本预测与计划

6.1确定比较基期和比较基数

企业应依据际情况确定比较基期和比较基数。基期一般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

某一时期。基期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所选定的比较基数应从不同角度说

明企业的经营状况、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并随情况变化对其作出相应调整。比

较基数一般有以下几种:

A、工时基数,如定额工时等;

B、成本基数,如产品成本、质量成本等;

C、销售额基数,如商品产品销售额等;

D、产量基数,如总产量、工业总产值等。

6.2质量成本指标体系

A、预防成本率(%)=(预防成本/质量成本)×100(1)

B、鉴定成本率(%)=(鉴定成本/质量成本)×100(2)

、内部损失成本率内部损失成本质量成本×

C(%)=(/)100(3)

D、外部损失成本率(%)=(外部损失成本/质量成本)×100(4)

E、质量损失率(%)=((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工业总产值)×100(5)

F、产品成本内部质量损失率(%)=(内部质量损失成本/产品产量)×100(6)

G、单位产品质量成本(元/单位产品)=(产品质量成本/产品产量)(7)

在进行质量成本的预测、计划、分析、与考核时,应结合部门、企业特点以及分

析、考核对象和当前的工作重点,使用不同的比较基数构成相应的质量成本指标,

对上述指标适当增删,建立适合本部门、本企业的质量成本指标体系。

6.3质量成本预测

质量成本预测是制定质量成本计划的主要依据,是通过分析各种质量要素与质

量成本的依存关系,对一定时期的质量成本目标,作出长期、中期、短期预测。

质量成本预测的主要依据:

A、企业的历史资料;

B、企业的方针目标;

C、国内外同行业的质量成本资料;

D、产品生产的技术条件及产品质量要求;

E、用户的特殊要求。

6.4质量成本计划

制定质量成本计划应与企业综合经营计划、质量计划和产品成本计划相协调。

6.4.1应依据质量成本预测结果,制订质量成本计划。

6.4.2质量成本计划一般包括:

A、单位产品质量成本计划;

B、总质量成本计划;

C、质量成本构成比例计划;

D、质量改进措施和费用计划。

6.4.3质量成本计划应规定:

A、达成的质量成本目标;

B、为完成质量成本计划的采取的措施;

C、检查与考核质量成本指标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