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737-2020 大豆品种耐旱性与耐热性评价体系技术规程
DB34/T 3737-2020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ng the drought resistance and heat tolerance of soybean varieti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15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737—2020
大豆品种耐旱性与耐热性评价价体系
技术规程
TechnicalProcedureofEvaluationSystemofDroughtandHeatToleranceof
SoybeanGermplasms
2020-11-27发布2020-12-27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737—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合肥市农业经济技术监督管理
总站、淮北双收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永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佳佳、王晓波、邱丽娟、李英慧、刘章雄、张俊、张文明、汪明华、赵敬会、
邵文韬、程安东、黄岩、赵德军。
I
DB34/T3737—2020
大豆品种耐旱性与耐热性评价体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豆品种耐旱性与耐热性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干旱胁迫和热胁迫处理条件、处理
时间、主要指标选择、响应干旱和热胁迫的综合值公式及其定义以及耐旱性与耐热性分级标准等技术内
容。
本文件适用于大豆品种耐旱性与耐热性的鉴定和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352大豆
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干旱胁迫
土壤中可利用水的缺乏,使植物根系呼吸困难,引起植物的生理、形态、生化和分子性状的变化,
称为干旱胁迫。
3.2
热胁迫
高于植物最适生长温度上限的温度环境对植物造成的危害,称为热胁迫。
4耐旱性和耐热性鉴定方法
4.1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按GB4404.2的规定执行。
4.2幼苗培育
以田间条件下的自然正常供水和温度为对照,以大棚盆栽试验作处理,盆钵高25cm、直径29cm,
每盆装土和沙8kg~9kg。播前用1%次氯酸钠浸泡大豆种子1min~2min,纯水冲洗3~5次,于
穴盘中萌发3d,挑选长势基本一致的健壮幼苗移栽,每盆保留3株大豆植株。
4.3处理方法
1
DB34/T3737—2020
4.3.1干旱处理
处理前按正常田间管理,于大豆始花期(R1期)开始处理至成熟期(R8期)间不浇水,干旱胁迫
后的土壤含水量范围为15.0%~20.0%,以形成有效的干旱胁迫效应,对照土壤含水量控制在
75.0%~85.0%。
4.3.2热处理
处理前按正常田间管理,于大豆始花期(R1期)每天上午10:00至下午16:00连续7天塑料大
棚覆膜进行热(高温)处理,通过温湿度记录仪(RC-4HC,Elitech)实时监测棚内温度,高温设定范
围为40.0℃~45.0℃(通过升降塑料薄膜的覆盖高度调控处理温度),棚内湿度控制在50.0%~75.0%
范围内,使其能够形成有效的热胁迫处理效应。
5耐旱性和耐热性指标检测
5.1渗透调节物质
5.1.1相对电导率(RC)
采集胁迫处理与对照植株上部第3、4复叶为实验材料,利用浸泡法检测其相对电导率(参见附录
A)。
5.1.2相对含水量(RWC)
采集胁迫处理与对照植株上部第3、4复叶为实验材料,测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参见附录B)。
5.2保护酶活性
5.2.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利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化还原法检测分析(参见附录C)。
5.2.2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利用邻甲氧基苯酚(愈创木酚)显色法检测分析(参见附录D)。
5.2.3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利用紫外吸收法检测分析(参见附录E)。
5.3产量性状
大豆收获期间,每种材料(处理和对照)考察10个单株的株高(cm)、单株荚数(个)、单株粒
数(粒)、单株粒重(g)、百粒重(g)、籽粒饱满度(饱满/皱缩)等产量组分及性状。
该类性状部分指标检测按GB1352的规定执行。
5.4花粉萌发率
利用挂线标记大豆幼小花芽,于热胁迫处理后的第二天早上采集处理与对照植株上的标记花芽(已
露白/紫但尚未开放),检测分析其花粉萌发率。
5.5花粉活力
2
DB34/T3737—2020
花芽标记方法同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2/T 1422-2009 西瓜病虫害防治规程 2009-07-16
- DB35/T 912-2009 竹浆原料林 栽培技术规范 2009-03-11
- DB32/T 1421-2009 黄瓜病虫害防治规程 2009-07-16
- DB32/T 1433-2009 扬饲麦3号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2009-07-16
- DB32/T 1411-2009 梨包装技术规范 2009-07-16
- DB35/T 905-2009 金观音乌龙茶综合标准 加工技术规范 2009-03-11
- DB35/T 904-2009 金观音乌龙茶综合标准 栽培技术规范 2009-03-11
- DB35/T 899-2009 地理标志产品 云霄枇杷 2009-03-11
- DB32/T 1420-2009 辣椒病虫害防治规程 2009-07-16
- DB32/T 1425-2009 豇豆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0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