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3/T 414-2023 多功能智能杆系统接地与防雷技术规范

DB4403/T 414-2023 Multifunctional intelligent pole system grounding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广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403/T 414-2023
标准类型
广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2-19
实施日期
2024-01-01
发布单位/组织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新建及改建多功能智能杆的防雷与接地的设计、施工与安装、检测与验收和管理与维护,包括具有独立设备仓的多功能智能杆。其它类似雷电防护系统及设施可参照使用。本文件不适用于多功能智能杆集中供电系统。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深圳市智慧杆产业促进会、深圳科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能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安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远征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英飞拓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深圳)、深圳市联诚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灯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安邦智慧杆产业标准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科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真如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斯贝达电子有限公司、广东双王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清科优能(深圳)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分公司、深圳市天盾雷电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汇源通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专鑫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安邦科技有限公司、安邦咨询规划设计研究(深圳)有限公司、安邦智慧产业研究(深圳)有限公司。
起草人:
张文平、温标荣、游柳锋、陈铎航、陈政浩、胡智勇、黄正育、丛培玉、王海龙、郭丰明、郭浩、陈柯、唐斌、柳志江、王庆晓、郭殷壮、林洺锋、信怀鸿、许海平、陈晓宁、马龙彪、彭林艳、王先峰、周罗红、李小叶、龙平芳、谢诗漫、白莹杰、王如、曹小兵、谭胜淋、徐春明、李新军、刘波、徐涛、钱江、钟海、赵福江、杨栋、舒畅、李烨、廖强、周少雄、韩芳志、李婵、胡绪桢、姜国栋、杨武、孙剑非、朱志安、张杰。
出版信息:
页数:3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

CCSL70

DB4403

深圳市地方标准

DB4403/T414—2023

多功能智能杆系统接地与防雷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arthingandlightningprotectionof

multi-functionintelligentpolesystem

2023-12-19发布2024-01-01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03/T414—2023

目  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雷电防护等级划分...................................................................2

4.1防雷分类.......................................................................2

4.2一级防雷.......................................................................2

4.3二级防雷.......................................................................2

5设计要求...........................................................................2

5.1一般要求.......................................................................2

5.2系统组成及防护措施.............................................................3

5.3直击雷防护要求.................................................................5

5.4屏蔽及等电位连接...............................................................6

5.5雷击过电压防护防雷装置监测系统要求.............................................8

5.6防雷装置监测系统要求..........................................................12

6施工与安装要求....................................................................13

6.1一般要求......................................................................13

6.2接地装置施工要求..............................................................13

6.3接地引入线及接地排施工........................................................14

6.4接闪器和引下线施工............................................................14

6.5等电位连接施工................................................................14

6.6电涌保护器的安装..............................................................15

7检测与验收要求....................................................................15

7.1一般要求......................................................................15

7.2防雷系统检验流程..............................................................15

7.3文件检查......................................................................15

7.4接地装置检测..................................................................16

7.5接闪器检查....................................................................16

7.6引下线检查....................................................................16

7.7等电位连接及屏蔽检查..........................................................16

7.8雷电过电压防护检验............................................................16

7.9防雷装置监测系统的检查........................................................17

7.10验收.........................................................................17

8管理与维护要求....................................................................17

8.1一般要求......................................................................17

I

DB4403/T414—2023

8.2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17

8.3电涌保护器的维护..............................................................17

8.4利用防雷装置监测系统进行维护..................................................17

8.5利用第三方机构检测结果进行维护................................................17

附录A(规范性)雷电防护划分........................................................18

附录B(资料性)验收检测记录表......................................................20

参考文献.............................................................................27

II

DB4403/T414—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智慧杆产业促进会、深圳科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洲明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能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安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远征技术有限公

司、深圳英飞拓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

(中国·深圳)、深圳市联诚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灯智慧科技

(深圳)有限公司、安邦智慧杆产业标准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科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真

如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斯贝达电子有限公司、

广东双王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清科优能(深圳)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

司分公司、深圳市天盾雷电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汇源通信建设监理有

限公司、专鑫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安邦科技有限公司、安邦咨询规划设计研究(深圳)有限公

司、安邦智慧产业研究(深圳)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文平、温标荣、游柳锋、陈铎航、陈政浩、胡智勇、黄正育、丛培玉、王海

龙、郭丰明、郭浩、陈柯、唐斌、柳志江、王庆晓、郭殷壮、林洺锋、信怀鸿、许海平、陈晓宁、马龙

彪、彭林艳、王先峰、周罗红、李小叶、龙平芳、谢诗漫、白莹杰、王如、曹小兵、谭胜淋、徐春明、

李新军、刘波、徐涛、钱江、钟海、赵福江、杨栋、舒畅、李烨、廖强、周少雄、韩芳志、李婵、胡绪

桢、姜国栋、杨武、孙剑非、朱志安、张杰。

III

DB4403/T414—2023

多功能智能杆系统接地与防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多功能智能杆接地与防雷的雷电防护等级划分、设计要求、施工与安装要求、检测与

验收要求、管理与维护要求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新建及改建多功能智能杆的防雷与接地的设计、施工与安装、检测与验收和管

理与维护,包括具有独立设备仓的多功能智能杆。其它类似雷电防护系统及设施可参照使用。

本文件不适用于多功能智能杆集中供电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8802.11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11部分:低压电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性能要求和试验

方法

GB/T18802.21低压电涌保护器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性能要求和试

验方法

GB/T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DL/T1918电力工程接地用铝铜合金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多功能智能杆防雷系统multi-functionsmartpole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

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屏蔽及等电位连接和电涌保护器等组成的,用于降低或避免多功能

智能杆系统因雷电引起故障的系统。

3.2

接地装置earthingdevice

由接地排、接地引入线、人工接地体以及地基钢筋等导体相互电气连接,为雷电电流提供泄放通路

的装置。

注:人工接地体包括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

3.3

联合接地commonearthing

将各类设备的工作地、保护地、屏蔽地、防静电地及信息设备逻辑地等连接在一起,并与接地装置

1

DB4403/T414—2023

(3.2)可靠连接的接地方式。

注:联合接地不包含防雷接地。

3.4

接地引入线earthingconnection

接地体连接至接地排(3.5)之间的连接导体。

3.5

接地排earthingbar

与接地引入线(3.4)连接并为各类设备的接地线(3.8)提供等电位连接的端子排。

注:接地排分为防雷接地排(3.6)和联合接地排(3.7)。

3.6

防雷接地排lightningprotectionearthingbar

用于引下线和电涌保护器接地的接地排(3.6)。

3.7

联合接地排protectiveearthingbar

用于联合接地(3.3)的接地排(3.6)。

3.8

接地线earthingwire

接地排(3.5)连接至各类设备的接地端子,在正常情况下不载流的导体。

3.9

防雷装置监测系统lightningprotectiondevicemonitoringsystem

通过软硬件实现对多功能智能杆防雷装置的工作状态实时监测功能的系统。

4雷电防护等级划分

4.1防雷分类

多功能智能杆按照应用环境和挂载设备的重要性划分为一级防雷和二级防雷。

4.2一级防雷

4.2.1安装在处于空旷地区(如山地、河边、湖边、山谷风口处、高速公路、桥梁上、公园)、孤立

状态或未受到直击雷防护的多功能智能杆。

4.2.2安装在重点场所(如大型广场、运动场、大型车站)、人员聚集区域的多功能智能杆。

4.2.3临近爆炸或火灾危险场所(如加油站、油气站)5 m周边范围内的多功能智能杆。

4.2.4挂载设备价值高,易发生雷电事故且损坏后果严重的多功能智能杆。

4.3二级防雷

4.3.1位于城区道路、街道等受周边高大建筑物直击雷防护的多功能智能杆。

4.3.2其它不属于一级防雷环境的多功能智能杆。

5设计要求

5.1一般要求

2

DB4403/T414—2023

5.1.1应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和维修方便的原则。

5.1.2多功能智能杆应按照第4章的规定确定雷电防护等级划分,并进行相应的设计与施工。

5.1.3选用的电涌保护器应符合GB/T18802.11、GB/T18802.21的要求。当挂载设备对电涌保护器有

特定要求的,应由该挂载设备满足其要求。

5.1.4多功能智能杆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文件规定外,还应符合GB/T21431、GB50057、

GB50343和GB50689的相关规定。

5.1.5新建多功能智能杆防雷设计应收集以下材料:

a)多功能智能杆所处位置地形、地物状况、气象条件情况;

b)多功能智能杆安装位置及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基本情况;

c)多功能智能杆及其挂载设备类型、功能、性能、耐受冲击电压水平以及数量等参数;

d)供电线路、信号线路进入杆体内的方式;

e)电源系统接地方式。

5.1.6改建多功能智能杆防雷设计除收集5.1.5规定的资料外,还应收集以下资料:

a)现有防雷系统运行情况及曾经遭受雷击灾害的记录;

b)现有多功能智能杆杆体材质和接闪器及专设引下线情况;

c)接地装置现状,包括接地极材质以及接地电阻值。

5.1.7多功能智能杆按照附录A的规定进行雷电防护分区划分。多功能智能杆的电子信息设备应按照

GB50343—2012中第4章的要求进行雷电防护等级进行划分。

5.1.8隐蔽工程的金属导体间应采用焊接连接,焊接点处应做防腐蚀处理。

注:焊接方式是电焊或放热焊。

5.1.9多功能智能杆防雷系统接地导体采用栓接时,应采取防松动措施。

5.2系统组成及防护措施

5.2.1系统组成

多功能智能杆防雷系统组成示意图见图1。

3

DB4403/T414—2023

标引序号说明:

(1)——挂载设备;

(2)——设备仓;

(3)——接闪器;

(4)——引下线;

(5)——金属屏蔽管;

(6)——基础地基;

(7)——土壤;

(8)——防雷接地排;

(9)——接地引入线;

(10)——垂直接地体;

(11)——联合接地排;

(12)——地基钢筋;

(13)——仓内设备;

(14)——电涌保护器;

(15)——穿线金属管。

图1多功能智能杆防雷系统组成示意图

5.2.2多功能智能杆雷电防护措施

多功能智能杆雷电防护措施包括:

4

DB4403/T414—2023

a)直击雷防护;

b)屏蔽及等电位连接;

c)雷击过电压防护;

d)对防雷装置监测系统进行监控。

5.3直击雷防护要求

5.3.1概述

采用外部防雷装置对直击雷进行防护。外部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5.3.2接闪器

5.3.2.1一级防雷的多功能智能杆,应采用专设接闪器进行直击雷防护,接闪器应与杆体绝缘安装,

杆体不应做接闪器使用。

5.3.2.2二级防雷的多功能智能杆,接闪器可与杆体整体设计。

5.3.2.3接闪器符合以下要求:

a)挂载设备应处于接闪器直击雷保护范围之内;接闪器保护范围应按照GB50057—2010中附录

D规定的计算;

b)接闪器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GB50057—2010中表5.2.1的要求。当接闪杆采用热

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时,热镀锌圆钢的直径不应小于20mm,热镀锌钢管的直径不应小于40mm;

c)抗风能力应与杆体一致;

d)接闪器与引下线应采用焊接或栓接;

e)不应采用提前放电式接闪器。

5.3.3引下线

5.3.3.1一级防雷的多功能智能杆,应采用专设引下线连接接闪器进行直击雷防护,杆体不应作为引

下线使用。

5.3.3.2二级防雷的多功能智能杆,可采用金属杆体作为引下线。

5.3.3.3专设引下线符合以下要求:

a)专设引下线应连接至防雷接地排或直接连接至接地体;

b)当引下线敷设在杆体内部时,应对引下线采取电磁屏蔽;可采用镀锌钢管穿管对引下线进行屏

蔽;

c)引下线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GB50057—2010中表5.2.1的要求;当采用多芯软铜

2

导体电缆作为引下线时,其截面积不应小于50 mm。

5.3.4接地装置

5.3.4.1多功能智能杆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排、接地引入线、人工接地体以及地基钢筋。

5.3.4.2单根多功能智能杆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Ω;当具有道路照明功能的多根多功

能智能杆组成联合地网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 Ω。当挂载设备的接地电阻要求小于前述规定时,

应按照挂载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接地电阻。

5.3.4.3多功能智能杆宜优先利用杆体地基钢筋及附近其它埋地金属设施等自然接地体接地,用作自

然接地体的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6mm。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不能满足5.3.4.2要求时,应增设水平

接地体和/或垂直接地体等人工接地体降阻。依据所处的环境条件和位置,选择以下方式敷设人工接地

体:

5

DB4403/T414—2023

a)按照GB50689—2011中7.2.2的规定敷设地网,从地网上引出接地引入线;

b)在地基周围设置水平接地体,并与多功能智能杆地基钢筋连接。水平接地体的埋设深度不宜小

于0.5 m。应从水平接地体或地基钢筋上引出接地引入线;

c)在地基周围设置垂直接地体,并采用扁钢与地基钢筋焊接连接。应从垂直接地体或地基钢筋上

引出接地引入线;

d)在允许的情况下,地基钢筋应与附近具有接地条件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等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构

成联合地网。应从地基钢筋或联合地网上引出接地引入线。

5.3.4.4人工接地体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多功能智能杆一致。人工接地体的材料、结构和最小尺寸应

符合GB50057—2010中表5.4.1的规定,防腐蚀性能应符合人工接地体接地装置设计寿命年限要求,

宜采用热浸镀锌、铜覆钢、铝铜合金等耐腐蚀的材料,当采用铝铜合金材料时还应符合DL/T1918的规

定。

5.3.4.5接地排通过接地引入线接地。接地排分为防雷接地排和联合接地排。接地排应采用铜材,其

截面积不应小于3mm×30mm,表面应采取防腐措施,其中:

a)防雷接地排应单独连接接地体。防雷接地排与联合接地排在接地装置上的接地点间距应大于

0.5 m;

注:防雷接地排与联合接地排在接地装置上的接地点设置间距,减小地电位反击对信号系统的影响。

b)具有独立设备仓的多功能智能杆,联合接地排宜设置在独立设备仓内,防雷接地排宜设置在杆

体底部。

5.3.4.6多功能智能杆位于人行道、公共活动区域或主要出入口等人员活动密集区时,不宜具备充电

桩功能,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a)水平接地体应敷设成水平网格,间距不大于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