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224-2018 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

WS/T 224-2018

行业标准-卫生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WS/T 224-2018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卫生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4-27
实施日期
2018-11-01
发布单位/组织
卫生健康委员会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020

C50

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224—2018

代替WS/T224—2002

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

Performanceverificationofvacuumtubesforvenousbloodspecimen

2018-04-27发布201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WS/T224—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WS/T224-2002《真空采血管及其添加剂》。

与WS/T224-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

——增加了真空采血管的临床评价指标(见4.4~4.6和4.8);

——删除了原标准中部分由生产厂商测试的内容(2002年版4~7和9-13);

——修改了管体强度标准,将相对离心力提高到3000g(见4.3,2002年版8.1)。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

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邹伟民、李红玉、林勇平、万海英、邓冠华。

I

WS/T224—2018

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真空采血管性能要求及验证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在正式使用新采血管前对其进行性能验证。对正在使用的采血管的检测结

果有疑问、查找原因可能与采血管相关时,也可采用本标准对采血管进行性能验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添加剂additive

在一个标本采集管中,添加的任何促进一个预定功能(如防止凝血或糖酵解)的试剂。

注:尽管容器盖不被认为是一种添加剂,但它可能含有或涂覆添加剂,若它们进入标本中接触,应被认为是添加剂。

3.2

促凝剂clotactivator

用于激发凝血机制的试剂。

3.3

抗凝剂anticoagulant

用于防止血液或血液制品凝固的试剂。

3.4

偏倚bias

检测结果的预期值与可接受值之间的差异。

3.5

管盖tubeclosure

1

WS/T224—2018

密闭容器的组件。

注:管盖的作用使采血后容器的口部与外界形成隔离以确保安全,一般管盖内部还有一个能与容器口部形成密封的

塞体以保护血样,本标准称其为管盖而不称其为塞子,目的是突出其安全作用。

3.6

公称液体容量nominalliquidcapacity,NLC

采血管用于容纳样品及添加剂的体积。

3.7

重量测定分析法gravimetricanalysis

通过称重和校正液体的质量密度测定液体体积的方法。

注:本文件中,以1000mL水的质量为1000g。

3.8

抽吸量drawvolume,DV

从静脉穿刺处负压吸至真空采血管中的血液的体积。

注:在标准条件(温度18℃~25℃,标准大气压)下,真空采血管采水到平衡时的总重量。

3.9

真空采血管vacuumtube

带有附加物、添加剂和管盖的用于装血液样品的真空器皿。

3.10

采血管附加物receptacleaccessory

生产者放于采血管内部,以有助于采集、混合或分离样品的部件。

示例:放入血清或血浆采血管中的小型塑料惰性球(或分离胶),用于离心后从血液中分离血清或血浆。

3.11

样本sample

研究中实际观测或调查的一部分个体。通过检查、研究和分析样本的特征来反映总体情况。

3.12

验证verification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满足的认定。

注:终端用户(临床实验室)有责任验证制造商生产的器械性能。

4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

4.1外观

2

WS/T224—2018

试管应透明,无异物;试管无变形和破损;标识应清晰(真空采血管标签及管盖颜色国际通用标准

参见附录A);管盖无脱落;采血管内的分离胶的胶体应呈凝胶状。

4.2抽吸量

4.2.1要求

抽吸量应准确,抽吸量与公称液体容量的相对偏倚应在-10%~10%之间。

4.2.2验证方法

4.2.2.1试剂

水,符合GB/T6682的三级水的要求,温度在18℃~25℃。

4.2.2.2仪器

500mL烧杯;考察管;滤纸;分析天平;20G(内径38mm)标准双向软连接采血针。

4.2.2.3取样

采用一次抽样方案取样,随机抽取30支,按照标准操作进行采水,记录相关数据。

4.2.2.4步骤(重量测定分析法)

a)将500mL的烧杯装满水;

b)将1~30支管进行编号且称重,这为采血管的初始重量,记为Wi1,其中i为1~30;

c)将采血针的静脉穿刺针(穿透一个纯胶塞)浸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另一端的管塞穿刺针刺穿真

空采血管的胶塞进行采水,保持采血管的高度与水液面的高度大致一致,采水达到平衡时拔管;

d)依次将编号为1~30的采血管进行采水,注意烧杯内水的液面高度与采血管的液面高度保持在

同一水平线上;

e)采水完毕,用滤纸吸取胶塞表面可能残留的水分;

f)然后将采水后编号为1~30的采血管进行称重,这是真空采血管采水后的重量,记为Wi2,其

中i为1~30;

g)抽吸量的计算见式(1):

NN

DV=(-)/N.................................(1)

Wi2Wi1

i1i1

式中:

Wi1----采血管的初始重量,单位为克(g);

Wi2----采血管采水后的重量,单位为克(g);

i----自然数编号,范围为1~30;

DV----抽吸量,单位为克(g);

N----检测对象的总量,即N=30。

注:本标准中,以1000mL水的质量为1000g。

h)抽吸量与公称液体容量之间的相对偏差(relativedeviation,简写为RD),其计算见式(2):

3

WS/T224—2018

RD=(DV-NLC)/NLC×100%.................................(2)

式中:

RD----相对偏差;

DV----抽吸量,单位为克(g);

NLC----公称液体容量,单位为毫升(mL)。

4.3管体强度

4.3.1要求

采血管在水平式离心机下应能承受3000g的相对离心力,即测试采血管在充装水至刻度线的条件

下,用水平式离心机采用3000g的相对离心力,离心10min而不发生破裂或泄露。

4.3.2验证方法

4.3.2.1试剂

水,符合GB/T6682的三级水的要求,温度在18℃~25℃。

4.3.2.2仪器

500mL烧杯;水平离心机,最大能提供5000g相对离心力。

4.3.2.3步骤

a)随机抽取30支采血管充装水至刻度线,并保持采血管外观干净,无液体;

b)将30支采血管放入水平离心机中,注意离心机的平衡;

c)设置离心参数,当转速稳定时的最大相对离心力为3000g,离心时间为10min(例:离心半径

为17cm,转速为4000r/min,离心10min);

d)离心机停止后,小心取出采血管;

e)观察采血管外壁是否有液体渗漏。

4.4血清分离管纤维蛋白挂壁

4.4.1要求

按照4.4.2.2的步骤进行测试,血清分离管离心后不应出现纤维蛋白挂壁。

注:若采用分离胶促凝管进行测试时,可以增加评估分离胶的性能。

4.4.2验证方法

4.4.2.1仪器

考察管;采血针;医用消毒用具;40个静脉血标本;水平离心机;试管架。

4.4.2.2步骤

a)试验条件:温度为18℃~25℃,压力为当地的环境大气压;

b)将采血管进行编号,考察管依次为1~40;

c)按照标准的采血操作流程进行采血,每个人采1支管,采血后立刻进行摇匀(按照制造商规定

的摇匀次数),然后竖直放置在试管架上静置;

4

WS/T224—2018

d)当全部40个人采完血后,开始记时;

e)30min后将40支管一次全部放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操作;

f)离心参数参考产品说明书中制造商的要求;

g)离心完毕,取出40支管观察并记录有无纤维蛋白挂壁现象。

4.5溶血情况

4.5.1要求

按照4.4.2.2的步骤进行测试,采血管采血后进行离心,不应出现溶血(排除临床原因)。

4.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