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2390.6-2008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 第6部分:换流站暂态故障录波装置

GB/T 22390.6-2008 Control and protection equipment of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Part 6:Substation transient fault oscillograph device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2390.6-200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8-09-24
实施日期
2009-08-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高压直流输电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33)
适用范围
GB/T 22390的本部分规定了±500 kV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站暂态故障录波装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贮存、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供货的成套性及质量保证等。 本部分适用于±500 kV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站暂态故障录波装置(以下简称装置)。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北京网联直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昌继电器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起草人:
韩伟、李岩、李志勇、王明新、张民
出版信息:
页数:18页 | 字数:3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9.240.01

K45

蝠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同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

第6部分:换流站暂态故障录波装置

current

Controlandofdirect

high—voltage

protectionequipment

transientfault

6:Substation

(HVDC)transmission

system--Part

device

oscillograph

2009—08—0

2008—09—24发布1实施

丰瞀粥鬻瓣譬糌瞥鐾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2390.6—2008

GB/T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0

4技术要求……………·0

5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7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

8包装、运输、贮存………

9供货的成套性…………

10质量保证……………m他¨¨坫¨

22390.6—2008

GB/T

刖菁

根据国家科技部2003年度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重点项目《直流输变电系统核心技术与基础标准

研究》(项目编号为2003DIA7J034)的要求,特制定标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

GB/T

22390{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分为六个部分:

一第1部分:运行人员控制系统;

第2部分:交直流系统站控设备;

~第3部分:直流系统极控设备;

一第4部分:直流系统保护设备;

第5部分:直流线路故障定位装置;

一第6部分:换流站暂态故障录波装置。

本部分为GB/T22390的第6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共同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高压直流输电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3)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网联直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

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昌继电器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韩伟、李岩、李志勇、王明新、张民。

本部分首次发布。

22390.6—2008

GB/T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

第6部分:换流站暂态故障录波装置

1范围

GB/T22390的本部分规定了±500kV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站暂态故障录波装置的技术要

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贮存、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供货的成套性及质量保证等。

本部分适用于土500kV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站暂态故障录波装置(以下简称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239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

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2900.49电工术语电力系统保护(GB/T2900.49—2004,IEC

GBIEC

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eqv60529:1989)

GB/T7261—2000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9361--19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

9969.1~199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

IEC6025521

试验第l篇:振动试验(正弦)(idt1:1988)

GB/T13498高压直流输电术语(GB/T13498--2007,IEC60633:1998,IDT)

GB/TIEC60255212:1988)

14537--199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idt

2002

GB/T14598,16电气继电器第2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磁发射试验

60255

(IEC25:2000,IDT)

GB16836

200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安全设计的一般要求

2006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EC61000—4—2:

2001。IDT)

1998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idtIEC61000—4—3:1995)

1998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idtIEC6i000—4—4:1995)

1999

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6i000

(idtIEC4—5:199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17626.6-1998

6i000

(idtIEC4—6:1996)

17626.82006

GB/T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IEC61000—4—8:2000,

IDT)

IEC61000—4—9:

GB/T17626.9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idt

22390.6—2008

GB/T

1993)

GB/T17626.101998IEC61000—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idt

4—10:1993)

17626.11

GB/T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IEC61000—4一11:1994)

试验(idt

17626.121998IEC61000—4—12:

GB/T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idt

1995)

5531994220kV~500

DL/T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技术准则

663220

DL/T1999kV,--500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装置检测要求

667

DL/T1999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

60870

套标准(idtIEC5—103:1997)

713

DL/Z2000500kV变电所保护和控制设备抗扰度要求

873

DL/T2004微机型发电机变压器组动态记录装置技术准则

IEC

60255—24:2001

电气继电器第24部分: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的(COMTRADE)通用格式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49和GB/T13498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4技术要求

4.1环境条件

4.1.1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0℃~+45℃、一10℃~+55℃;

b)kPa~110

大气压力:80kPa;

c)相对湿度:5%~95%(装置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

4.1.2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15℃~+35℃;

kPa~106

b)大气压力:86kPa;

c)相对湿度:45%~75%。

4.1.3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20℃土2℃;

kPa~106

b)大气压力:86kPa;

c)相对湿度:45%~75%。

4.1.4使用环境的其他要求

4.1.4.1使用环境不应有超过本部分规定的振动和冲击。

4.1.4.2使用环境不应有腐蚀、破坏绝缘的气体及导电介质,对于使用环境内有火灾、爆炸危险的介

质、装置应有防爆措施。

4.1.4.3户内装置的使用环境应有防御雨、雪、风、沙的设施。

936128872000

4.1.4.4场地安全要求应符合GB/T1988中B类的规定,接地电阻应符合GB/T

中4.4的规定。

4.1.5环境温度的极端范围极限值

装置的环境温度的极限值为--25℃和+70℃。在运输、贮存和安装条件下,不施加激励量的装置

应能耐受此范围内的温度而不出现不可逆变化的损坏。

注:对于不能耐受此条件的装置,由制造厂与用户协商。

2

22390.6—2008

GB/T

4.2电源

4.2.1交流电源

a)额定电压:220V,允许偏差一15%~+15%;

b)频率:50Hz,允许偏差±1Hz;

c)波形:正弦,畸变因数不大于5%。

4.2.2直流电源

a)额定电压:220V、110V,允许偏差一20%~+15%;

b)纹波系数:不大于5%。

4.3装置的功能

4.3.1录波范围

换流站暂态故障录波装置包括交流和直流暂态故障录波装置。交流故障录波装置记录交流场及交

流滤波器场的电流、电压、开关状态及相关的保护动作、故障信息等;直流故障录波装置记录直流开关场

的电流、电压、开关状态及相关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信号。

4.3.2一般要求

a)应采用微机型装置,并带有打印机,需要时可打印出所记录的信息。

b)换流站暂态故障录波装置应符合DL/T873—2004的有关规定。

c)应能记录因故障、振荡等大扰动引起的系统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系统频率全过程

的变化波形。

记录的故障数据有足够的安全性,不应因装置连续多次启动、供电电源中断等偶然因素丢失。

曲o应有足够的启动元件,在系统发生故障或振荡时能可靠启动。

D应能同时由内部启动元件和外部启动元件启动,并可通过面板整定或远方整定。

D应保证各装置之间能联和启动,其中一台装置启动,其他装置均应能同时启动。

D暂态故障数据采集单元应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满足规定的电气量线性测量范围,记录的数据

应真实、可靠、不失真,应能清晰记录50次谐波内的换流站特征谐波的波形。

Dms。

事件量记录元件的分辨率不大于1.0

p装置宜具备在外部电源短时中断后继续进行数据记录的能力。每路外部电源的输入都应设置

独立的保险,具有失电报警功能。

D装置应具有必要的自动检测功能。当装置元器件损坏时,应能发出装置异常信号,并能指出

有关装置发生异常的部位。

D装置应具有自复位功能。当软件工作不正常时应能通过自复位电路自动恢复正常工作。装置

对自复位命令应进行记录。

应具有足够的信号指示灯,告警信号及事件记录输出接点等。

应具有记录动作次数的计数器。

应具备定时检测及正常运行手动试验设备。

n曲∞∞应有指示年、月、日、小时、分钟、秒的计时功能,并在记录纸上按手动或自动方式记下上述时

间值。

q)故障测距的测量误差应小于线路全长的3%。测出的距离值应有显示。

r)故障录波采集单元应能通过电缆或光缆与中心处理单元单独组网。

s)换流站故障录波装置应配备必要的分析软件,以对各故障录波数据进行分析。

4.3.3功能要求

4.3.3.1数据采集

装置应收集和记录全部的故障模拟量数据和直接改变系统状态的保护跳闸命令、安全自动装置的

操作命令。开关量采用无源接点方式,主设备模拟量采用交流采样,从相关直流控制保护系统采样的模

3

22390.6—2008

GB/T

mA~20

拟量原则上采用4mA直流电流模拟量方式,但对于有些高频信号,可采用其他控制设备的合

理输出方式(如10V或5V电压信号,具体方式根据工程要求确定),且应能对此类高频信号进行采集。

装置应有足够的冗余度或方便扩展的接口。

4.3.3.2数据缓存

数据缓存单元应具有足够的容量,将采集的数据存储在缓存区中,一旦装置启动,则按照预先设定

的录波时间将故障波形存储下来,并发送到存储单元。

数据缓存单元的容量应能将所有连续故障的波形存储下来,并发送到存储单元。

4.3.3.3装置启动

装置应能自动启动,也能手动启动,并应实现联合启动。在设备和保护故障录波信息管理子站上,

运行人员应能对装置进行手动启动;通过保护故障录波信息管理子站,应能在远方调度中心实现对装置

的手动启动。

运行人员应能任意选择自动启动的参量。启动精度应满足越限启动误差不大于5%,突变量启动

误差不大于30%。任一信号启动,装置应对所有通道进行记录。

4.3.3.4波形记录

a)装置应能连续监视电力装置,任一启动元件动作,即开始记录,故障消除或系统振荡平息后,启

动元件返回,在经预先整定的时间后停止记录;

b)若系统发生振荡,应记录振荡的周期;

s并开始增长时,应延长其记录

c)在系统动态过程及系统长过程的记录中,当振荡周期大于0.3

时问,直到平息;

d)当记录时间大于3S或所有的启动量全部复归时,应自动停止记录;

e)应可恢复、存储及清除任何记录。应能记录两次连续故障的波形;

ms到启动量复归后200ms的电气量波形。

f)记录时问应可调,应能记录和保存从故障前200

4.3.3.5故障数据存储

装置应有足够大的容量,当系统发生大扰动时,应能无遗漏地记录每次系统大扰动发生后的全过程

数据,连续记录数据次数不应少于3次。

60255—24:2001的COMTRADE格式。

数据的记录和存储格式应符合IEC

4.3.3.6故障分析

装置内应配置必要的分析软件,对故障进行综合分析。

4.3.3.7信息传输

应具有远传功能,分析软件并配备完整的主站功能,可将录波信息送往调度端;应能根据设定的条

件自动向调度端上传有关数据和分析报告,并满足调度端对通信规约的要求;应能向保护故障录波信息

667—1999。

管理子站传送故障录波信息,通信方式应符合DL/T

4.3.4信号要求

4.3.4.1装置应能接收交流电流、电压,直流模拟量、开关量信号。

4.3.4.2交流电流包括交流断路器、交流线路、交流母线、大M/d,组交流滤波器、交流滤波器各电阻电

抗支路、交流并联电抗/电容器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