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312-2009 斜拉桥换索设计与施工规程
DB37/T 1312-2009 Redesigning and Construction Regulations for Scaffo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uspension Bridg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9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4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DDBDBBB37373737/T/T/T/T131213121312----20092009
斜拉桥换索设计与施工规程
DesignandConstructionSpecificationsforCable-Changed
EngineeringofCable-stayedBridge
20092009----070707-07---13131313发布20092009----08080808---0101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由于斜拉桥的拉索构件尺寸纤细,与梁、塔相比刚度较小,又易受腐
蚀和长期疲劳衰减的制约,其设计寿命仅是主梁或桥塔设计基准期的1/4
至1/2。加之环境影响和外力损伤等因素,拉索实际使用寿命比设计寿命还
要短。故在斜拉桥运营期间,必须进行1~2次或更多次拉索更换。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斜拉桥约250余座,跨径大于200m的各类斜拉桥
已近70座。其中建于上世纪近50余座跨径小于400m的斜拉桥已有52%
已全部或部分更换了拉索,预计近5年内还将有数十座斜拉桥须换索。
换索工程涉及结构检测、结构分析、施工控制和换索工艺等技术。为
满足工程需要,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在总结我国首座斜拉桥(济南黄河
公路大桥)换索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又借鉴了国内多座斜拉桥换索工程的
经验,会同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省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制
本规程。
本规程由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负责解释。
换索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和研究还在不断发展,编制过程中难免出
现错误或存在不妥当和不完善的地方,为使本规程更能符合我国桥梁建设
养护的实际情况,请各有关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将出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
函告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黄岗东路5号,邮编:
250031,网站:),以便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参编单位: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要起草人:李怀峰王文涛王笃文王志英梁奎基刘深远
姜福强王宏博孟涛刘波贾云徐召
目次
1总则………………………1
2术语………………………1
3换索前的检测与评定……………………4
3.1检测内容……………4
3.2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查………4
3.3检测程序与基本要求………………5
3.4检算…………………6
3.5检测报告……………6
3.6换索必要性评定……………………7
444换索方案设计……………8
4.1换索目标……………8
4.2换索原则……………8
4.3换索方案比选………8
555换索结构设计……………9
5.1设计依据……………9
5.2计算图式……………9
5.3换索初拉力…………10
5.4结构内力检算………10
5.5索体设计……………11
666换索施工…………………12
6.1换索前的准备………12
6.2换索施工组织设计…………………12
1
6.3卸索…………………12
6.4新索安装……………14
777换索施工监控……………15
7.1监控目的……………15
7.2监控内容……………15
7.3监控手段……………16
7.4调索监控……………16
888换索竣工测试与交工验收………………18
8.1竣工测试目的………18
8.2竣工测试主要内容…………………19
8.3交工验收……………19
本本规程规程用词用语说明………20
附件《《斜拉桥换索设计与施工斜拉桥换索设计与施工规程》》条文说明条文说明…………21
1总则………………………22
2术语………………………25
3换索前的检测与评定……………………25
4换索方案设计……………29
5换索结构设计……………32
6换索施工…………………33
7换索施工监控……………34
8换索竣工测试与交工验收………………36
2
1.总则
1..0000..1为使公路斜拉桥换索工程的设计、施工符合技术先进、安全
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便于养护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混凝土公路斜拉桥的换索工程,其他类型的斜
拉桥可参照使用。
1.0.3换索工程必须按照规定的工程建设程序进行。
1.0.4斜拉桥换索前,应按照有关要求及相关规范对其进行详细
检测,做出换索必要性评定,并对建设方案进行社会、经济、技术比较,
以便做出可靠的决策。
1.0.5换索工程应重视技术方案的比选,并应充分利用原结构承载
能力的储备,以降低成本。
1.0.6应积极稳妥推广应用经过验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新设备。
1.0.7换索工程设计与施工除应满足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
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斜拉桥cable-stayedbridge
将斜拉索两端分别锚固在塔和梁或其他载体上,形成塔、梁、索共同
承载的结构体系。
2.0.2斜拉索staycable
承受拉力并支承主梁的构件。
2.0.3索塔pylon
用以锚固或支承斜拉索,并将其索力传递给下部结构的构件。
1
2.0.4主梁girder(beam)
由斜拉索和支座支承,直接承受由桥面传递的交通荷载的构件。
2.0.5斜拉索初拉力initialtensionforceofstaycable
斜拉索安装到梁段上时,对斜拉索施加的张拉力。
2.0.6斜拉索调整力adjustingforceofstaycable
为改善主梁和索塔结构的受力状态而对斜拉索进行调整的索力。
2.0.7漂浮体系floatingsystem
塔墩固结,塔处主梁不设竖向支座,其他墩设不约束纵向移动支座的
结构体系。
2.0.8支承体系supportingsystem
斜拉桥全长范围内的墩上均设支座的结构体系。对所有墩上的支座均
不约束纵向位移的结构体系称为半漂浮体系。
2.0.9塔梁固结体系fixedsystembetweenpylonandgirder
塔梁固结,墩处设支座的结构体系。
2.0.10刚构体系rigidframesystem
塔、梁、墩均固结的结构体系。
2.0.11限位装置limitedmovementbearing
为防止主梁水平位移过大而采用限制水平位移的装置。
2.0.12斜拉索减振装置dampingdevicesofstaycable
减小斜拉索振动的措施或装置。
2.0.13成桥恒载索力cableforceduetodeadloadofcompletedbridge
斜拉桥桥面系施工及索力调整完成后的斜拉索实际索力。
2.0.14合理成桥状态reasonablestateofcompletedbridge
2
斜拉桥成桥时结构受力、斜拉索索力、线形等与设计理想状态基本吻
合的状态。
2.0.15合理施工状态reasonablestateofconstructingbridge
为达到合理成桥状态,按一定的施工流程和方法控制结构应力、线形
误差,使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施工状态。
2.0.16结构耐久性durabilityofstructure
结构在预期作用和预定的维护条件下,能在规定期限内长期维持其设
计性能要求的能力。
2.0.17腐蚀deterioration
材料与环境因素发生物理、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呈现的渐进性损伤与
破坏。对钢材常称锈蚀(corrosion)。
2.0.18使用年限servicelife
结构建造完成后,所有性能均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实际期限。
2.0.19设计基准期designreferenceperiod
在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时,考虑持久设计状况下各项基本变量与时间
关系所采用的基准时间参数。
2.0.20环境作用environmentalattack
能引起结构材料性能劣化或腐蚀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及各种有害
物质等施加于结构上的作用。
2.0.21维护maintenance
在结构使用年限内,为维持其正常使用功能而采取的各种技术和管理
活动。
3
3.换索前的检测与评定
确定换索前,应以桥梁养护单位提供的定期检查报告及特殊检查报告为
基础,对斜拉桥各部件尤其斜拉索及其相关构件进行检测,并对更换拉索
的必要性做出评定。
3.1检测内容
3.1.1斜拉桥主梁线形及桥塔偏位。
3.1.2斜拉索的索力。
3.1.3拉索防护材料破损状况及钢丝锈蚀状况。
斜拉索钢丝(绞线)及锚具锈蚀情况的检查,包括每根拉索截面损失
严重程度(腐蚀或断丝造成截面削弱,或较多钢丝有三、四级腐蚀),损坏
钢丝(绞线)的根数与在索截面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对整桥安全危害情况
的评估。
3.1.4拉索锚固系统及减振装置的检测。
拉索锚固端应进行详细检查,包括钢锚箱和冷铸锚锚杯裂缝开裂情况,
钢套管、锚头、锚垫板、螺栓、钢护筒锈蚀情况,墩头和夹片有无回缩迹
象等。检查拉索内置及外置式阻尼装置是否有效,有无损坏。
3.1.5梁塔裂缝等缺陷和损伤。
3.1.6附属设施等其他构件。
3.2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查
3.2.1收集被检测斜拉桥的设计图纸、计算书、设计变更、施工记
录、材料试验报告、竣工验收资料和养护维修等资料。
3.2.2收集有关拉索有害振动的资料,包括定性或定量的振幅、频
度及发生有害振动时的气象或其它成因条件。
4
3.2.3了解已进行过的历次检测及其评定结果。
3.2.4调查运营期间的维修加固情况、超载车辆过桥的情况。
3.2.5了解自然灾害及意外损伤(火灾、爆炸、化学腐蚀等引起
拉索烧伤、钢丝退火或车辆冲撞使拉索断丝或折断)详情。
3.3检测程序与基本要求
3.3.1检测程序,宜按图3.3.1框图进行。
¡¢
£
¤
¥
¨
¦§
©
!
"#
$%
图3.3.1检测程序框图
3.3.2结构检测应有完备的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应征求委托方的意
见。
3.3.3检测方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原桥工程概况;
(2)检测目的与检测要求;
(3)检测依据,主要包括检测所依据的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等;
(4)检测项目和选用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的数量;
5
(5)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情况;
(6)检测工作进度计划;
(7)所需的相关配合工作(如交通管制);
(8)检测中的安全及环保措施。
3.3.4检测方法应根据检测目的、结构状况和现场条件选用有相应
标准的检测方法;或检测单位自行开发、已经验证或引进的检测方法。
3.3.5检测单位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资质条件要求,检测人员应
有相应的检测资质证书。
3.3.6检测时应确保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标定或校准周期内,并处
于正常状态。仪器设备的精度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
3.3.7现场取样的试件或试样应予以标识并妥善保存。
3.3.8当发生检测数据数量不足或检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补
充检测。
3.3.9结构现场检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修补因检测造成的结构或
构件局部的损伤。修补后的结构构件,应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3.4检算
3.4.1按原设计参数对全桥进行结构检算,并根据实测索力,计算
索力及梁塔的变位与内力等偏离设计值的程度。
3.4.2必要时,做静、动力荷载及结构自振特性试验,量测结构力
学性能参数和结构动力响应,将实测数据与检算或规范值进行比较,并评
价结构力学性能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5检测报告
检测完成后,应及时提出相应检测报告。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
6
容:
(1)委托单位名称;
(2)原桥跨结构现状;
(3)原桥设计、施工、监控及监理单位名称;
(4)检测原因,检测目的,以往检测检查情况概述;
(5)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依据的标准;
(6)检测抽样方案及数量;
(7)检测项目的主要分类、检测数据与分析结果。
(8)拉索及全桥技术状况评估;
(9)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
(10)主检、审核和批准人员签名。
3.6换索必要性评定
根据检测报告的内容与结论,进行换索必要性评定,确定是否换
索及局部或全部换索,并提出换索初步方案,做出换索必要性评定报
告。评定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桥梁技术状况总体评定;
(2)拉索技术状况评定;
(3)目前桥上交通荷载分析;
(4)部分或全部封闭交通的社会影响,分流桥上交通的可能性;
(5)需要维修的拉索数量和分布;
(6)需要更换的拉索数量和分布;
(7)新索材料、性能及换索施工的初步方案;
(8)不同换索方案的经济技术指标比较。
7
(9)换索推荐方案。
4..换索方案设计换索方案设计
4.1换索目标
通过换索,使桥梁结构安全运营,并延长使用寿命。条件容许时,对
原桥的内力及线形进行适当调整,使结构受力状态更趋合理。
4.2换索原则
根据换索前检测报告及换索必要性评定报告提出的要求,对损坏严重
或已超出安全限值的斜拉索进行更换。
4.2.1换索过程应尽量减少损坏原结构。
4.2.2应确保换索实施过程中的结构安全及换索后的结构耐久性。
4.2.3对需要维修加固或改造的斜拉桥结构及构件,应根据整个换
索工程的施工程序,合理安排维修加固的时间。
4.2.4优选高应力幅、使用年限长的拉索和可靠的阻尼装置。
4.2.5通过换索方案的比选,确定合理造价。
4.2.6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使换索工程对交通和社会造成的
负面影响最小。尽量不中断交通,或尽量减少交通中断时间。
4.3换索方案比选
4.3.1影响换索方案的因素主要有:
(1)原结构检算评价;
(2)需要维修加固的结构部位及数量;
(3)荷载标准的确定;
(4)新索体、锚具及减振阻尼装置的选定;
8
(5)施工方案及施工环境影响;
(6)工期控制及交通影响;
(7)工程经济技术指标。
4.3.2方案设计主要内容
(1)确定新索结构类型。
(2)确定全部或部分更换拉索。
(3)确定中断交通实施换索,还是局部中断交通或不中断交通
换索方案。
(4)拟采用的施工方案(如加临时索、梁下搭设支架等)。
(5)确定斜拉索拆卸、安装及张拉方案。
(6)确定原结构需要维修加固的内容和实施方案。
5..换索换索结构设计
5.1设计依据
(1)设计项目委托书。
(2)检测报告及换索必要性评定报告。
(3)荷载标准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4)竣工图纸及运营期间维修加固资料。
(5)换索方案设计审查、批复及相关会议纪要。
(6)委托方的特殊要求。
(7)换索现场环境作用资料。
(8)新索体及阻尼装置的技术标准。
5.2计算图式
9
按照拟定的合理成桥状态,选择合理的结构计算图式,并按结构分析
深度的要求,采用平面或空间结构计算程序进行结构分析。
5.3换索初拉力((张拉力张拉力)
按照拟定的合理成桥状态,参考原设计索力、竣工及运营期间的实测
索力、换索前实测索力,确定换索过程中各新索的张拉力。
5.4结构内力检算
5.4.1应以原设计采用的截面几何特征、结构材料特性、边界条件
及荷载标准等进行换索前的结构计算,尽可能使其与现有桥梁的实际状态
基本接近,为优化换索步骤和控制指标提供相对准确的依据。各施工阶段
及换索后的结构内力及变形应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
5.4.2检算内容
(1)换索前后及各施工阶段的拉索索力。
(2)换索前后及各施工阶段主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值。
(3)换索前后及各施工阶段主梁挠度值。
(4)确定换索顺序,并对索力进行优化。
为保证在换索过程中结构安全和寻求合理工期,应对拟定的不同换索
顺序进行仿真计算,计算下列各施工阶段拉索索力、主梁应力及挠度变化
值:
①换索前状态;
②凿除桥面铺装及附属设施(如若需要);
③卸载、拆除某号原拉索;
④更换某号新拉索并张拉,直至换索完毕;
⑤新桥面铺装及附属设施安装完毕。
10
(5)检算新拉索在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安全系数。
运营状态斜拉索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即:
[σ]≤0.4fpk
式中:[σ]——斜拉索的容许应力(MPa);
fpk——斜拉索的抗拉标准强度(MPa)。
(6)对全部拉索更换的情况,应进行换索后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及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5.5索体设计
5.5.1拉索应选用复合防腐型索体。
平行钢丝斜拉索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斜拉桥热挤聚乙烯高强钢
丝拉索技术条件》(GB/T18365)的要求。钢绞线斜拉索应满足现行《预应
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及《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GB/T14370)的要求。
5.5.2确定新拉索基本参数(包括换索编号、根数、丝数、钢丝截
面积、拉索直径、质量、恒载索力、张拉伸长值、无应力索长、钢丝总重),
及相应配套锚具类型、规格、数量。
5.5.3确定新索设计使用年限并提出索体防腐蚀、耐久性能指标。
必要时须进行静载试验或疲劳荷载试验及防腐性能试验。试验方法和结果
应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
5.5.4采用新型锚具时,必须经过耐疲劳及强度试验,以及锚固性
能参数检验,证明其可靠性,保证使用中不会出现滑丝等锚固失效现象。
11
6..换索换索施工
斜拉桥在换索过程中受力复杂,换索施工必须按照换索结构设计的方
案和要求进行。
6.1换索前的准备
6.1.1施工设备的准备。
6.1.2择时进行施工前全部索力测定。
6.1.3设置高程点,对全桥进行高程测量。
6.1.4换索前主要构件的维修加固。
根据换索前检测报告的结果与分析,对主要承重构件(梁塔等)
及控制构件(锚箱等)进行维修加固。
6.2换索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施工队伍的选择及施工组织机构的确定;
(2)施工工期计划,特别是放索、挂索的时间安排;
(3)施工方案的确定,包括确定塔端或梁端张拉、合理的换索牵引
方式、卸索及挂索的方法与设备、新旧索体的保护措施等。应根据索长、
索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放张设备。
(4)交通开放与管制措施;
(5)施工安全与质量的保证措施。
6.3卸索
6.3.1平行钢丝拉索工艺要点
(1)拆除上下锚头外端的防护罩,对上下锚管、锚垫板进行清理,
必要时对锚管进行矫正、修补加固。拆除防水罩、减振器,进行维修保
12
养,妥善存放备用。
(2)利用专用工具,以实测索力为依据,进行拉索松张。当大螺母
稍有松动时为启动索力。每根拉索需进行两次松张,当启动索力接近时,
方可进行卸索。
(3)卸索时须严格控制松张力,宜按双塔反对称、单塔双向对称同
步进行分级松张(松张程序见图6.3.1)。
3
&)-.)48
121
+,
'(/0(0
*
567
*
=
=
<
=
<
<
88
00
3min93min3min
**
:67
67
8
8
0
>
0
;
67*
*
67
图6.3.1松张控制程序图
(4)拉索松张前后,须密切量测松张索号相邻前后4~5组(根)
索的索力变化,以及相对应梁段桥面高程的变化,并保证索塔纵、横桥
向受力平衡。
(5)利用千斤顶行程及接力螺母逐步放索,待拉索张力小于松索时
卷扬机的牵引力时,即可将拉索放下,同时在下锚固端锚管出口处切割
索体或卸掉下锚头上的大螺母,将下锚头从锚管中拉出,卷至索盘上运
出现场。
(6)为保证塔梁的受力均衡,放索时应成对、对称同步进行。
(7)在卸索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缓慢放松,防止拉索突然下降,造
成安全事故。
(8)卸索松张应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填写施工记录。
13
6.3.2钢绞线拉索工艺要点
(1)索股之间无粘结时,松张过程为安装时拉索张拉的逆过程。
索股之间有粘结时,只能整体松张,不能整体松张、更换。
(2)根据锚头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松张措施和设备。对墩头锚
与夹片锚的组合锚具,应先整体部分松张,再单束松张。对纯夹片锚的拉
索,可以直接进行单束松张。
6.4新索安装
6.4.1新索安装的准备工作及挂索工艺,除与新建桥挂索工艺要求
相同外,尚须根据换索结构设计规定的要求,增加张拉设备数量。
6.4.2平行钢丝拉索张拉工艺要点
(1)拉索张拉的顺序、分级及量值应按设计规定执行。张拉应采用
张拉力与延伸值双控的方法进行。
(2)为避免索塔单向受力过大,要求每组(根)同索号拉索双塔反
对称、单塔双向对称同步进行张拉。
(3)每组新索张拉后,均须进行高程测量,并应密切注意主梁控制
截面的高程变化,以便为换索全过程提供验证依据。
(4)全桥拉索更换完后,须进行一次索力量测,以确定是否调索。
(5)新索张拉须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填写施工记录。
6.4.3钢绞线拉索张拉工艺要点
(1)应将1或2根钢绞线随HDPE护管一起起吊安装,并张拉到规
定应力。
(2)钢绞线拉索的张拉分两个阶段。先逐根安装,逐根张拉,再整
体张拉到位。
14
(3)应保证张拉过程中各根钢绞线的应力均匀性。对先张拉的钢绞
线可适当补拉。
(4)单根张拉过程中,同一塔相应中跨和边跨各索钢绞线根数差不
不于设计规定。
(5)单根钢绞线全部张拉完成后,对所有锚固夹片进行顶压,保证
工作夹片的平整度及锚固的可靠性。
(6)整体张拉应按设计要求分级进行。
(7)张拉完成后,切除多余钢绞线时,应预留以后换索时所需的工
作长度。
7换索施工监控
7.1监控目的
换索施工监控的目的是修正施工过程中各种影响成桥目标的参数误
差,使成桥后结构受力和线形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换索过程中的结构安
全。
7.2监控内容
7.2.1应变(应力)增量的监测。在主梁、桥塔的控制截面布置应
变测点,以跟踪观察这些控制截面的应力变化与应力增量的分布情况。
7.2.2索力的监测。索力的测定可采用千斤顶油压表法与频谱分析
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按照指定测量时间,跟踪量测被换索号相邻前后4~
5组(根)拉索的索力,确保结构受力状态符合监控目标和设计目标的期
望值。
7.2.3主梁变形及主塔偏位的监测。主要包括主梁各索位的标高及
15
塔顶的偏位等。
7.2.4裂缝观测。换索、调索过程中,结构受力薄弱部位和受力较
大的部位,以及已出现裂缝的部位,有可能出现新裂缝或原有裂缝继续扩
展,须在换索、调索过程中连续观测。当出现异常情况时,须停止作业,
待研究分析后,优化调索方案,并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结构安全。
7.2.5结构温度的监测。结构温度是影响主梁挠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换索过程中,应对结构各控制截面的温度进行测量,以确定张拉锁定时
间。
7.2.6将计算值与量测值进行比较、分析,适时优化调整后续索力。
7.3监控手段
7.3.1确定换索监控参数,建立换索施工监控结构计算图式,进行
换索过程仿真计算。
7.3.2按监控系统设计,在梁、塔、索结构控制部位安设检测数据
采集系统的元、器件,并进行调试和必要的防护。
7.3.3量测仪具应齐全,并保证足够的精度。
7.4调索监控
7.4.1换索过程中,索力、应力和变形实测值与监控计算、设计计
算进行对比。偏差超过允许值时,应进行调索。
7.4.2影响索力的主要因素:
(1)原设计误差(如结构分析计算图式、设计参数)及竣工误差(如
二期恒载超载、主梁预应力及张拉索力误差等);
(2)换索顺序影响;
(3)索力量测误差及仪具精度;
16
(4)换索施工中日温差影响;
(5)梁、塔位移影响;
(6)实际索长与计算索长的差值(锚固状态、阻尼装置等影响);
(7)一组索力与单根索力的不均匀性;
(8)主梁有无裂缝损伤等结构完整性影响;
(9)拉索垂度对刚度的影响。
应认真分析影响索力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调索方案。
7.4.3调索应采用索力、梁塔线形双控,并应使塔梁受力处于基本
平衡状态。
7.4.4索力误差(指实测索力与设计索力)应控制在设计或有关规
范的允许范围之内。
7.4.5应尽量减少调索次数,避免产生索力紊乱。
要求调索监控系统除具备常规的结构分析功能外,依据换索施工特性,
还能及时提供索力、变形和内力的修正值,并能及时调整施工中因结构体
系的多变性(斜拉桥为高次超静定结构)而引起的误差。其调索监控程序
见图7.4.5。
17
现场测试文档输出
●新索重量●索力
●施工荷载●标高
●二期恒载(如有)●截面内力
●结构材料特性
●施工温度、风力
●交通影响实时跟踪分析
●索力理论施工倒退分析
●反力●索力
控制项目量测●内力●挠度
●索力●内力
●挠度
参数识别分析
●截面应力
实时向前分析
误差判别
●索力D≤[D]
●标高T≤[T]
●应力σ≤[σ]
多索调整
实施索力调整作业优化索力调整
下一组调索
下一组调索施工作业施工优化预告
图7.4.5调索监控程序图
8换索竣工测试与与交工验收交工验收
8.1竣工测试目的
为弄清换索前后桥梁结构工作状态的变化及为换索后桥梁的安全运
营、长期监测、合理养护提供依据,对换索后的斜拉桥应进行竣工测试。
18
对全部换索的斜拉桥,竣工测试除测定成桥索力外,还应进行静、
动载试验及结构自振特性试验。
8.2竣工测试主要内容
8.2.1竣工后成桥索力的测定,是换索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竣工
索力与设计索力差值应满足设计或有关规范的要求。
应在拉索外置式阻尼装置安装前、后各测一次,取得换算索长,以便
于养护期间采用振动频率法测试索力的计算。
8.2.2静载试验,主要检测试验荷载作用下桥梁的变形和应力,以
验证换索后斜拉桥静态工作力学性能是否得以恢复或提高。
8.2.3动载试验,通过测试动力参数,评估换索后结构的动态性能,
了解桥梁不同部位变形和应力的动态变化规律。
8.2.4结构自振特性试验,验证结构刚度和支承状态有无变化。
8.3交工验收
换索工程完成后,应按“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的要求进行
交工验收,评价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及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方
可交付使用。
19
本本规程规程用词用语说明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
词用语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可”表示允许有选择。
2规程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按……执
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指定的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时,写法为“可参照……”。
20
附件
斜拉桥换索设计与与施工施工规程
条文说明
21
1.总则
1.0.1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修建斜拉桥最多的国家,在斜拉桥的运营
期间,必须进行1~2次或更多次的拉索更换。换索同时均带有主梁、索塔
结构维修加固的内容,故提出便于养护的要求。
1.0.2本条主要是考虑到我国已经换索的斜拉桥,大部分为预应力
混凝土斜拉桥,较大跨径的钢主梁斜拉桥换索工程尚无样本。因此,适用
范围确定为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见附表-1。
1.0.4应避免因检测手段和评价技术落后,导致滞后换索带来的结
构损坏、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
也应避免盲目实施,影响结构正常使用。
1.0.5斜拉桥设计基准期为100年,而斜拉索设计使用寿命分别为
25年(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产品)、30年(2001~2005年的产品)、50年
(2007年至今的产品)。
22
A
?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NTJGXH 004-2017 金针菜脆条加工技术规程 2017-12-31
- T/CPSS 1007-2023 空气源热泵接入低压电网电能质量技术要求 2023-08-31
- T/HSIAHB 004-2022 永年85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技术规范 2022-04-11
- T/HBLS 0001-2018 荆楚大地 杂粮挂面 2018-06-12
- T/ARAA 009-2023 阿克苏苹果 产地环境条件 2023-12-12
- T/WNJYXH 001-2023 万宁金椰子 2023-11-10
- T/LCX 029-2022 纤夫捞制作工艺技术规范 2022-02-10
- T/SHMHZQ 064-2022 人力资源信息技术服务规范 2022-10-25
- T/CZSCYXH 006-2018 郴州福茶 绿茶 2018-11-20
- T/HNYJNYXH 016-2023 优质菊花标准 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