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831-2018 建筑信息模型与城市三维模型信息交换与集成技术规范
DB50/T 831-2018 Spec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nd Urban 3D Modeling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2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重庆市勘测院、北京建筑大学,重庆大学,重庆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大学
- 起草人:
- 薛梅,王昌翰,陈光,胡章杰,曾旭东,任福,陈良超,王国牛,向泽君,张治清,陈华刚,明镜,何兴富,唐相桢,邱月,张艺,刘金榜,王莉,刘寓,王俊勇,李锋,詹勇
- 出版信息:
-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40
A75
备案号:58140-2018DB50
重庆市地方标准
DB50/T831—2018
建筑信息模型与城市三维模型信息交换与
集成技术规范
Exchangingandintegrationspecificationofbuildinginformationmodelandthree
dimensionalcitymodel
2018-02-05发布2018-06-01实施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0/T831-2018
目次
目录..............................................................................I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代号......................................................................1
3.1术语........................................................................1
3.2代号........................................................................2
4基本规定........................................................................3
5BIM和城市三维模型体系对应关系...................................................3
5.1一般规定....................................................................3
5.2BIM模型深度与城市三维模型细节层次对应要求..................................3
6空间信息交换....................................................................5
6.1一般规定....................................................................5
6.2模型数据解析................................................................5
6.3坐标交换....................................................................6
6.4几何要素交换................................................................6
6.5拓扑关系交换................................................................7
7语义信息交换....................................................................7
7.1一般规定....................................................................7
7.2模型对象类映射..............................................................7
7.3纹理映射....................................................................8
7.4对象关系映射................................................................8
7.5模型属性映射................................................................8
8集成应用........................................................................8
8.1一般规定....................................................................8
DB50/T831-2018
8.2城市三维模型集成至BIM应用..................................................8
8.3BIM集成至城市三维模型应用..................................................8
附录A........................................................................10
附录B........................................................................11
附录C........................................................................12
附录D........................................................................13
II
DB50/T831-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制定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重庆市勘测院提出。
本标准由重庆市规划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市勘测院、北京建筑大学,重庆大学,重庆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大
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梅,王昌翰,陈光,胡章杰,曾旭东,任福,陈良超,王国牛,向泽君,
张治清,陈华刚,明镜,何兴富,唐相桢,邱月,张艺,刘金榜,王莉,刘寓,王俊勇,李锋,詹勇。
DB50/T831-2018
建筑信息模型与城市三维模型信息交换与集成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信息模型和城市三维模型信息交换与集成的要求、过程和应用,包括空间信息
交换、语义信息交换和集成应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以及工程设计、建造、运营和管理等领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凡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25507工业基础类平台规范
GB/T51212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CJJ/T157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
CJJ/T186城市地理编码技术规范
CH/T9015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
3术语和代号
下列术语和代号适用于本文件。
3.1术语
3.1.1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
创建并利用数字化模型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建造和运营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和优化的过程、
方法和技术。本标准中指代基于BIM技术构建的三维建筑与设施对象模型。
[GB/T51212]
3.1.2
城市三维模型threedimensionalcitymodel
城市地形地貌、地上地下人工建(构)筑物的三维表达,反映对象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纹理及
属性等信息。本标准中的城市三维模型数据主要包括地形、建筑、交通设施、管线、植被等数据内
容。
[CJJ/T157]
3.1.3
几何信息geometricinformation
表示建筑物或构件的空间位置及自身形状(如长、宽、高等)的一组参数,通常还包含构件之间空
间相互约束关系,如相连、平行、垂直等。
3.1.4
几何要素geometricelement
用于构成模型的形状或几何的表达对象。
DB50/T831-2018
3.1.5
几何模型geometricmodel
用点、线、面、体等几何要素构成的实体,表达建模对象的几何形态。
[CJJ/T157]
3.1.6
扫掠实体sweptsolid
将对象之间相交的位置定义为交叉段,然后沿某一方向拉伸交叉段对象,得到的特定长度几何形
状实体。
3.1.7
几何构造实体constructivesolidgeometry
通过对象之间的布尔运算得到的几何对象。
3.1.8
边界表示实体boundaryrepresentation
边界表面围合形成的几何对象。
3.1.9
纹理texture
经过正射纠正和统一匀光处理的用于表示物体色调、饱和度、明度等特征的影像。
[CJJ/T157]
3.1.10
细节层次levelofdetail
针对同一物体建立的细节程度不同的一组模型。不同细节程度的模型具有不同的几何面数和纹理
分辨率。
[CJJ/T157]
3.1.11
模型深度levelofdevelopment
模型中信息的详细程度,包括几何信息深度和语义信息深度。
3.1.12
语义信息semanticinformation
对模型对象的意义、属性、分类的描述。
3.1.13
空间参考spatialreference
引入一个可供测量和计算的框架,使得空间数据能够在这个框架上进行描述,从而描述坐标值所
表达的地球上真实的位置。
3.1.14
构件component
构成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对象或组件。
3.1.15
对象object
代表所有物理的实际实物(例如墙、梁或覆盖物)、物理存在的事物(例如空间)、概念事物(例
如网格或虚边界)、过程(例如工作任务)、控制(例如成本项目)、资源(例如劳动资源)、参与者
(例如参与设计过程的人员等)。
3.2代号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2
DB50/T831-2018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
LOD——细节层次(LevelofDetail)
DTM——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TerrainModel)
CSG——几何构造实体(ConstructiveSolidGeometry)
BRep——边界表示实体(BoundaryRepresentation)
4基本规定
4.1.1BIM所包含的信息应符合工程项目的使用需求。工程项目的使用需求与工程性质、阶段、目的
有关。
4.1.2城市三维模型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应符合CJJ/T157的要求。
4.1.3城市三维模型中各类对象和模型应赋予分类和编码信息,并应符合CJJ/T186的要求。
4.1.4BIM和城市三维模型交互过程中应保证所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1.5BIM与城市三维模型之间未包含在标准中的映射关系,可以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扩展处理,但不
能与本标准规定相冲突。
4.1.6BIM与城市三维模型信息交换与集成内容应包含空间信息交换和语义信息交换。
5BIM和城市三维模型体系对应关系
5.1一般规定
5.1.1BIM与城市三维模型交换应充分顾及几何模型、语义结构、逻辑层次等的差异。
5.1.2BIM建模应采用面向对象思想,以实体(Entity)数据类型作为对现实描述的最小信息单元;模
型体系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专业模型元素、基础模型元素和资源数据。BIM建模体系应符合
附图A.1要求。
5.1.3城市三维模型表达应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底层为核心模块,由几何和语义元素构成;上层为多
个专题模块,每个专题模块又包含相应的专题元素。城市三维模型体系应符合附图A.2要求。
5.1.4BIM模型类与城市三维模型类别的对应关系应符合下列要求:BIM的“建筑外围护与内部构建
信息”类别与城市三维模型的“建筑”类别对应;BIM的“场地地理信息及室外工程”类别与城市三
维模型的“地形、交通设施、管线、植被”类别对应,具体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建筑外围护与内部构件信息场地地理信息及室外工程
建筑
给排道路室外景观
信息建筑结构暖通电气地形
水广场管线绿化
模型
城市
交通
三维建筑地形管线植被
设施
模型
图1BIM与城市三维模型体系对应关系
(深灰色标识的模块为强对应模块,浅灰色标识的模块为弱对应模块)
5.2BIM模型深度与城市三维模型细节层次对应要求
5.2.1BIM模型深度宜分为4个级别,分别用CL100、CL200、CL300、CL400表示,具体应符合表1
要求。
DB50/T831-2018
表1BIM模型深度说明表
模型深度主要应用阶段阶段用途
CL100概念及方案设计概念及方案设计
CL200初步设计初步设计
专项评审报批
节能初步评估
建筑造价估算
CL300施工图设计建筑工程施工许可
施工准备
施工招投标计划
施工图招标控制价
施工预演
产品选用
CL400竣工
集中采购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5.2.2城市三维模型中的LOD定义可分为4个层级,分别用LOD1、LOD2、LOD3、LOD4表示。城
市三维模型LOD应按照表2要求实施(不限于建筑类对象)。
表2城市三维模型细节程度描述表(以建筑为例)
细节程度描述示意图
块状模型:根据建筑基底
和高度生成的平顶柱状模
LOD1型;
平面精度不低于2m,高度
精度不低于3m
基础模型:表现建筑屋顶
及外轮廓的基本特征;
LOD2
平面尺寸和高度精度不低
于2m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X/T 303-2015 极端降水监测指标 2015-12-11
- QX/T 297-2015 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2015-12-11
- QX/T 302-2015 极端低温监测指标 2015-12-11
- QX/T 305-2015 直径47mm大气气溶胶滤膜称量技术规范 2015-12-11
- QX/T 300-2015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马铃薯 2015-12-11
- QX/T 309-2015 防雷安全管理规范 2015-12-11
- QX/T 311-2015 大型浮顶油罐防雷装置检测规范 2015-12-11
- QX/T 295-2015 空间天气短期预报检验方法 2015-12-11
- QX/T 312-2015 风力发电机组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2015-12-11
- QX/T 290-2015 太阳辐射计量实验室技术要求 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