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5052-2015 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规范

DB37/ 5052-2015 The Code for Survey and Design of Architectural Rock and Soil Engineering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3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 5052-2015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5-12-30
实施日期
2016-03-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山东省内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设计。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设计研究院
起草人:
马连仲
出版信息:
页数:23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规范

Codefor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vestigation

andDesignofBuildings

DB37/5052-201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3146-2015

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施行日期:2016年3月1日

2

前言

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安排和要求,由山东省城乡

建设勘察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写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

准《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规范》DB37/5012-2015,规范编制

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山东地区的工程经验,参考有关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

并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14章和20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

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岩土的分类和鉴定,岩土工程勘察,特殊

性岩土和不良地质作用,地下水,地基计算,桩基础,地基处理,

边坡工程,基坑工程,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

文件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东省城乡

建设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

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设计研究院规

范编制组(地址:济南市无影山西路686号,邮编250031,电子

邮箱:sdsskcy@163.com,网址:)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和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山东正元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山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监督站

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4

山东省深基础工程勘察院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山东岩土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潍坊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菏泽市建设工程勘察院

威海市建设工程审图中心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

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

主要起草人员:付宪章马连仲郑全明王殿斌苏玉玺

张洪岗樊祜传罗永现盛根来

(以下按姓氏笔划排序)

于永志于洪安王龙军王基文王宇平

王协强叶胜林闫强刚杨庆义杨炳建

李公岩肖代胜吴显金吴邵芳陈松

陈圣仟陆秋生孟凡运彭玉明

主要审查人员:顾宝和梁金国顾国荣高大钊戴一鸣

张维汇蒋世林刘俊岩孙剑平

5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8

3基本规定15

3.1岩土工程勘察15

3.2岩土工程设计18

4岩土分类和鉴定28

4.1岩石的分类和鉴定28

4.2土的分类和鉴定31

5岩土工程勘察要求36

5.1一般规定36

5.2房屋建筑和构筑物37

5.3桩基工程45

5.4地基处理48

5.5既有建筑物的改造与保护51

5.6边坡工程54

5.7基坑工程61

5.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64

6特殊性岩土及不良地质作用66

6.1一般规定66

6.2软土66

6.3黄土69

6.4填土72

6.5膨胀土74

6.6盐渍土77

6.7风化岩和残积土79

6.8污染土82

6.9岩溶和土洞86

1

6.10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92

6.11采空区103

7地下水108

7.1地下水的勘察要求108

7.2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109

7.3地下水作用评价112

8地基计算114

8.1基础埋置深度114

8.2地基承载力计算115

8.3变形计算121

8.4地基稳定性计算127

9桩基础129

9.1一般规定129

9.2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132

9.3桩基沉降计算146

10地基处理147

10.1一般规定147

10.2承载力及变形计算148

10.3换填垫层152

10.4预压地基154

10.5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158

10.6刚性桩复合地基164

10.7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165

10.8旋喷桩复合地基167

10.9砂石桩复合地基168

10.10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171

10.11注浆加固172

10.12微型桩加固173

11边坡工程175

11.1一般规定175

11.2侧向岩土压力计算178

2

11.3锚杆(索)设计179

11.4锚杆(索)挡墙设计187

11.5岩石锚喷支护设计191

11.6重力式挡墙设计194

11.7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设计198

11.8桩板式挡墙设计201

11.9坡率法203

11.10边坡工程排水205

11.11坡面防护206

12基坑工程208

12.1一般规定208

12.2土压力计算211

12.3排桩设计214

12.4双排桩设计221

12.5锚杆设计224

12.6土钉墙设计229

12.7重力式水泥土墙设计234

12.8地下水控制239

13岩土工程检验和监测244

13.1一般规定244

13.2天然地基检验245

13.3桩基工程检验和检测245

13.4地基处理工程检验和检测247

13.5边坡工程检测与监测250

13.6基坑工程检测与监测253

14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文件256

14.1一般规定256

14.2岩土工程勘察256

14.3岩土工程设计264

附录A岩石的风化程度267

附录B地貌单元划分269

3

附录C不同滑面形态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270

附录D山东沿海地区花岗岩特征274

附录E常用的采空区工程物探方法276

附录F渗透系数的计算277

附录G地基岩土的承载力特征值281

附录H高层建筑天然地基极限承载力估算288

附录J桩型与成桩工艺选择290

附录K预压地基平均固结度计算291

附录L边坡土压力计算293

附录M边坡岩石压力计算302

附录N锚杆基本试验要点305

附录P锚杆选型308

附录Q附加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竖向应力标准值计算方法309

附录R渗透稳定性验算313

附录S桩锚支护的稳定性验算315

附录T土钉墙的稳定性验算320

附录U地质年代322

附录V地层符号324

本规范用词说明325

引用标准名录446

4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andsymbols2

1.1Terms2

1.2Symbols8

3BasicRequirements15

3.1GradeandCategoryof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15

3.2GradeandCategoryofGeotechnicalDesign18

4GeotechnicalclassificationandIdentification28

4.1ClassificationandIdentificationofRock28

4.2ClassificationandIdentificationofSoil31

5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36

5.1GeneralRequirements36

5.2BuildingsandStructures37

5.3PileFoundationengineering45

5.4Groundtreatment48

5.5RenovationandProtectionofExistingBuildings51

5.6SlopeEngineering54

5.7ExcavationEngineering61

5.8EngineeringGeologicalMappingandSurveying64

6SpecialRockandsoilandTheAdverseGeologicalActions66

6.1GeneralRequirements66

6.2Softsoil66

6.3Loess69

6.4Fill72

6.5ExpansiveSoil74

6.6Salinesoil77

6.7WeatheredRockandResidualSoil79

6.8ContaminatedSoil82

6.9KarstandEarthCavity(Sinkhole)86

1

6.10EarthquakeAreaandLiquefaction92

6.11Minegoaf103

7GroundwaterControlofprojects108

7.1RequirementforGroundwaterInvestigationofProjects...108

7.2Determinationofhydrogeologicalparameters109

7.3EvaluationofGroundwaterEffect112

8FoundationDesignCalcullation114

8.1EmbeddedDepthofFoundation114

8.2BearingCapacityCalculation115

8.3DeformationCalculation121

8.4StabilityCalculation127

9PileFoundation129

9.1GeneralRequirements129

9.2VerticalBearingCapacityCalculationofPileFoundation132

9.3CalculationforPileFoundationSettlement146

10GroundTreatment147

10.1GeneralRequirements147

10.2CalculationofBearingCapacityandDeformation148

10.3ReplacementLayerofCompactedFill152

10.4PreloadedGround154

10.5CompactedGroundandRammedGround158

10.6CompositeFoundationwith

Cement-Flyash-gravelPiles164

10.7CompositeFoundationwith

cementDeepMixedColumns165

10.8CompositeFoundationwithJetGrouting167

10.9CompositeFoundationwithpileofsandandRock168

10.10CompositeFoundationwith

ImpactDisplacementColumns171

10.11GroundImprovementbyPermeation

andHighHydrofractureGrouting172

10.12GroutingImprovementbyMicropiles173

11SlopeEngineering175

11.1GeneralRequirements175

11.2CalculationofLateralPressureoftheRockandEarth...178

2

11.3DesignofAnchor179

11.4DesignofRetainingWallwithAnchor187

11.5RockslopeRetainingDesignby

Anchor-shotcreteRetaining191

11.6DesignofGravityRetainingWall194

11.7DesignoftheCantileverRetainingWalland

CounterfortRetainingWall198

11.8DesignofPileSheetRetainingWall201

11.9SlopeRatioMethod203

11.10DrainageofSlopeEngineering205

11.11ProtectionofSlope206

12FoundationPitEngineering208

12.1GeneralRequirements208

12.2SoilPressure211

12.3DesignofSoldierPileWall214

12.4DesignofSoldierDoublePileWall221

12.5DesignofAnchor224

12.6DesignofSoilNailingWall229

12.7DesignofGravityCement-SoilWall234

12.8GroundWaterControl239

13InspectionandMonitoring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244

13.1GeneralRequirements244

13.2InspectionofNaturalFoundation245

13.3TestingandInspectionofPileFoundationEngineering.245

13.4TestingandInspectionofGroundTreatment247

13.5InspectionandMonitoringofSlopeEngineering250

13.6InspectionandMonitoringof

FoundationpitEngineering253

14PapersofInvestigationandDesign256

14.1GeneralRequirements256

14.2Investigation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256

14.3Design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264

AppendixAWeatheringDegreeofRock267

AppendixBDivisionofLandformUnit269

AppendixCSlopeStabilityCalculationfor

3

VariousSlidingSurfaceForms270

AppendixDGranitoidCharacteristicsof

ShandongCoastalAreas274

AppendixECommonGeophysicalMethodsinGoaf276

AppendixFDeterminationofPermeabilityCoefficient277

AppendixGCharacteristicValueofSubsoilBearingCapacity281

AppendixHEstimationofUltimateBearingCapacityfor

TallBuilding′sNaturalFoundation288

AppendixJSelectionofPileTypeandPilingTechnology290

AppendixKAverageConsolidationCalculationfor

PreloadedGround291

AppendixLEarthPressureCalculationforSlope293

AppendixMRockPressureCalculationforSlope302

AppendixNKernelofAnchorBasicTest305

AppendixPStyleofAnchor308

AppendixQCalculationforStandardValueof

AdditionalVerticalStressUnderSurcharge309

AppendixRSeepageStabilityAnalysis313

AppendixSStabilityAnalysisofPile-AnchorSupport315

AppendixTStabilityAnalysisofSoilNailingWall320

AppendixUGeologicAge322

AppendixVStratumSymbol324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325

ListofQuotedStandards446

4

1总则

1.0.1为了使岩土工程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做

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根据山东地区的岩土工程特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山东省内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和岩土工

程设计。

1.0.3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

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1.0.4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

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

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设计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条件、

荷载作用及效应、施工技术并结合工程具体要求及工程经验,因

地制宜,合理选型,精心设计,方案可靠,保护环境。

1.0.5山东省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和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

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PB1

2.1.9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compositesubgrade

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

2术语和符号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

露的地基。

2.1术语2.1.1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ofsubgradebear-

ingcapacity

2.1.1岩土工程勘察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

为解决岩土工程问题而进行的工程地质测绘、勘探、测试、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分析、评价,以及形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活动。2.1.11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subsoildeformation

2.1.2工程地质测绘engineeringgeologicalmapping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采用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地质测量、遥感解译等方法,将2.1.12抗浮设防水位waterlevelforpreventionofup-floating

场地的工程地质要素表示在地形图上的工作。地下工程抗浮设计所需的,为保证抗浮设防安全、经济的场

2.1.3岩土工程勘探geotechnicalexploration地地下水位设计值。

岩土工程勘察的手段,包括钻探、井探、槽探、坑探、洞探2.1.13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precautionaryintensity

以及物探、触探等。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

2.1.4原位测试in-situtests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在岩土体原来所处的位置,基本保持岩土体的含水量、密度2.1.14地震动参数区划图seismicgroundmotionparameter

和结构,直接或间接测定岩土工程特性的测试方法。zonationmap

2.1.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report以地震动参数为指标的地震区划图。

根据任务要求、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在勘察工作原始资料2.1.15地震小区划seismicmicrozonation

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分析、归纳、综合、评价,提出结论和建在地震大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地震安

议,形成的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技术文件。全环境的进一步划分,预测这一范围内可能遭遇到的地震影响的

2.1.6地基subgradefoundationsoils分布,包括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和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2.1.16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designbasicaccelerationofground

2.1.7不良地质作用adversegeologicconditionsmotion

由地球的内力和外力产生的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作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加速度设计取值。

用。主要是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2.1.17设计特征周期designcharacteristicperiodofground

2.1.8地基稳定性stabilityoffoundationsoilmotion

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发生过大变形或滑动的性质。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

23

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载,使土排水固结的地基处理方法。

2.1.18现场监测on-sitemonitoring,in-situmonitoring2.1.27压实地基compactedground,compactedfill

在现场对岩土性状、地下水动态、岩土体和结构物的应力和利用平碾、振动碾、冲击碾或其他碾压设备将填土分层密实

位移进行的系统监视和观测。处理的地基。

2.1.19岩土工程设计geotechnicaldesign2.1.28夯实地基rammedground,rammedearth

根据建筑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工程要求进行的岩土工程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

范畴的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量,将地基土密实处理或置换形成密实墩体的地基。

2.1.20桩基础pilefoundation2.1.29多桩型复合地基compositefoundationwithmultiplerein-

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顶连接的承台组成的基础,或由forcementofdifferentmaterialsorlengths

柱与桩直接连接的单桩基础。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桩型,或采用同一桩型、不同桩长形成

2.1.21地基处理groundtreatment,groundimprovement的复合地基。

采用置换、排水、挤密、振密、加筋、掺入固化剂、设置桩2.1.30注浆法groutingmethod

等方法,提高地基土强度,改善地基土变形性能或渗透性能的技用压力泵将水泥浆、黏土浆、硅酸盐浆或其他成分的浆液注

术措施。入岩土体的裂隙或孔隙中,或注入劈裂形成的裂缝中,以提高岩

2.1.22复合地基compositeground,compositefoundation土体的强度、稳定性和降低其渗透性、压缩性,达到加固围岩、

在天然地基中设置桩,与基础间设置垫层,形成由天然土和地基或隔水、止水目的的方法。

桩共同承担荷载并协调变形的人工地基。2.1.31微型桩加固groundimprovementbymicropile

2.1.23换填垫层法replacementlayofcompactedfill在地基中设置直径不大于300mm的桩的地基加固方法。桩体

挖除基础底面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分层可以是树根桩、预制混凝土桩或钢管桩,设置方式可以是竖向,

回填砂石、灰土或工业废渣等性能稳定、无侵蚀性、强度较高的或竖向和斜向相结合。

材料,并夯实振密形成垫层的地基处理方法。2.1.32建筑边坡buildingslope

2.1.24预压地基preloadedground,preloadedfoundation在建筑场地或其周边的对建筑物有影响的自然边坡,或由于

在地基上进行堆载预压或真空预压,或联合使用堆载和真空土方开挖、填筑形成的人工边坡。

预压,形成固结压密后的地基。2.1.33建筑基坑excavations

2.1.25堆载预压preloadingwithsurchargeoffill为进行建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

堆加荷载使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方法。2.1.34边坡(基坑)周边环境slopeenvironment,surroundings

2.1.26真空预压vacuumpreloadingaroundexcavations

在软土中设置竖向和水平向排水通道,覆盖薄膜封闭,抽气边坡或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或影响边坡或基坑的岩土体、

使膜内排水通道处于部分真空,利用膜内外压力差作为预压荷水系、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网等的统称。

45

2.1.35软弱结构面weakstructuralplane2.1.44双排桩double-row-pileswall

两壁平整光滑或充填软弱物质,延伸较远,抗剪强度较低的沿基坑侧壁排列设置的由前、后两排支护桩和梁连接成的钢

结构面。架及冠梁所组成的支挡式结构。

2.1.36岩体等效内摩擦角theequativeangleofinternalfriction2.1.45逆作法topdownconstructionmethod

包括边坡岩体黏聚力、重度和边坡高度等因素影响的综合内利用主体地下结构的全部或一部分作为内支撑,按楼层自上

摩擦角。而下与基坑开挖交替进行的施工方法。

2.1.37锚杆(索)anchor(anchorage)2.1.46地下水控制groundwatercontrol

由杆体(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普通钢筋或钢管)、注在基坑内外采取的排水、降水、截水或回灌等控制地下水位

浆固结体、锚具、套管所组成的一端与支护结构构件连接,另一的措施。

端锚固在稳定岩土体内的受拉杆件。杆体采用钢绞线时,亦可称2.1.47截水帷幕curtainforcuttingoffdrains

为锚索。用以阻隔或减少地下水通过基坑侧壁与坑底流入基坑和防止

在锚杆孔内,由多个独立的单元锚杆所组成的复合锚固体基坑外地下水位下降的幕墙状竖向截水体。

系,称荷载分散型锚杆。2.1.48降水dewatering

2.1.38支挡结构retainingstructure为防止地下水通过基坑侧壁与基底流入基坑,用抽水井或渗

使岩土边坡保持稳定、控制位移、主要承受侧向荷载而建造水井降低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的方法。

的结构物。2.1.49集水明排openpumping

2.1.39锚杆挡墙retainingwallwithanchors用排水沟、集水井、泄水管、输水管等组成的排水系统将地

由锚杆(索)、立柱和面板组成的支护结构。表水、渗漏水排泄至基坑外的方法。

2.1.40土钉墙soilnailingwall2.1.50信息法施工constructionmethodfrominformation

分步开挖施工形成的由基坑侧壁内部的土钉群、喷射混凝土依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和监测数据,对地质结论、设计参

面层及土钉之间的原位土体共同构成的支护结构。数进行验证,对施工安全性进行判断并及时修正施工方案的施工

2.1.41复合土钉墙compositesoilnailingwall方法。

土钉墙与预应力锚杆、微型桩、旋喷桩、搅拌桩等其他一种2.1.51动态设计法methodofinformationdesign

或多种支护技术组成的复合型支护结构。根据信息施工法和施工勘察反馈的资料,对地质结论、设计

2.1.42重力式水泥土墙gravitycement-soilwall参数及设计方案进行再验证,确认原设计条件有较大变化,及时

水泥土桩相互搭接成格栅或实体的重力式支护结构。补充、修改原设计的设计方法。

2.1.43悬臂式支护结构cantileverretainingstructure2.1.52流土flowsoil

不设锚杆或内支撑,完全依靠坑底以下桩墙的嵌固作用进行在向上渗流作用下局部土体表面的隆起、被顶穿或粗颗粒群

挡土护坡的桩墙式支护结构。同时浮动而流失的现象。

67

2.1.53突涌pipingEm——旁压模量;

承压水头压力大于隔水层的自重压力,承压地下水冲破隔水Es——压缩模量;

层涌出的现象。G——剪切模量;

pc——先期固结压力。

2.2符号2.2.3岩土强度参数

c(c′)——黏聚力(有效应力法);

2.2.1岩土物理性质和颗粒组成ccu——三轴固结不排水剪黏聚力;

e——孔隙比;ccq——直剪固结快剪黏聚力;

IL——液性指数;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