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934-2008 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

GB/T 934-2008 Methods for measuring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hot work environment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废止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934-200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8-10-30
实施日期
2009-06-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的项目、时间、地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高温作业场所,其他高温环境可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起草人:
陈卫红、邬堂春、李济超、史廷明、吴植恩、郭雁飞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2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100

C71

a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9341989

代替GB/T

高温作同皿’lF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

Methodsforconditionsinthehotwork

measuringmeteorOlogical

2008-10-30发布

丰瞀鹃需瓣警雠瞥篓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

GB/T

刚置

9341

本标准代替GB/T989((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

934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标准与GB/T

增加了高温作业的定义。

一增加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测定方法。

删去翼状风速计的测定方法。

一增加测定注意事项。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卫红、邬堂春、李济超、史廷明、吴植恩、郭雁飞。

本标准于1989年首次发布,2008年第一次修订。

934—2008

GB/T

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的项目、时间、地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高温作业场所,其他高温环境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JJG

204气象用通风干湿表检定规程

JJG2lo水银气压表检定规程

JJG273空盒气压表和空盒气压计检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bulbindex

WBGT指数wetglobetemperature

亦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3.2

inhotenvironment

高温作业work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3.3

气温air

temperature

作业环境中空气的温度。以摄氏度(℃)表示。

3.4

气湿humidity

作业环境空气中水分的含量。以空气中测定时的水蒸气分压力与同一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蒸气分

压力之比(%)表示,即相对湿度。

3.5

air

风速velocity

作业环境中空气的流动速度,单位为米/秒(m/s)。

3.6

radiation

热辐射强度heatintensity

作业环境中红外线及部分可视线的辐射强度,以每平方厘米面积每分钟所受到的热辐射能量的焦

耳数表示,单位为J/(cm2·rain)[1J/(cm2·min)一166.67kw/m2]。

3.6.1

heatradiation

定向热辐射强度directionalintensity

热源对特定方向的热辐射强度。

3.6.2

heatradiation

平均热辐射强度averageintensity

多个热源对某一点的共同热辐射强度的平均值。

3.7

气压press

atmosphere

Pa=0.0075

作业环境中空气的压力。单位为帕(Pa)(1mmHg)。

934--2008

GB/T

4测定项目

WBGT指数、气温、气湿、风速和热辐射强度。特殊作业地点如高山、高空、高气压、井下等,还要测

定气压。

5测量时间

5.1在每年或工期内最热月测定,测定点在室外时,应在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测量。

h~1

5.2作业环境热源稳定时,每天测3次,工作开始后和结束前0.5h测一次,工作中测一次,取平

均值。如在规定时间内停产,测定时问可提前或推后。

h~1

5.3作业环境热源不稳定,生产工艺周期性变动时,应在工作开始后及结束前0.5h各测一次,

生产过程中随生产工艺改变测3~4次,取平均值。

6测定点选择

6.1测定数量

6.1.1工作场所无生产性热源,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存在生产性热源,选择3~5个测点,取平均值。

6.1.2工作场所隔离为不同热环境区域时,每个区域内设置2个测点,取平均值。

6.2测点位置

6.2.1选择作业者操作和经常停留地点,其中应包括温度最高和通风最差的地点。作业者流动工作

时,在流动范围内,一般每10m设置1个测量点,控制室和休息室至少各设置1个测量点。

6.2.2WBGT指数、气温、气湿、风速和平均热辐射强度在作业者停留位置测定,测量高度立姿作业为

1.5m高,坐姿作业为1.1m高。

6.2.3定向热辐射强度在作业者操作位置相当于作业者头部、胸部和大腿部三个不同高度水平测定。

6.2.4测定点在室外时,测定点在作业点的上风向,避开直射阳光。

7测量仪器

7.1WBGT指数测定仪,能测量自然湿球温度、黑球温度和干球温度,测量范围为21℃~49℃。

7.2自然湿球温度计,测量范围为5℃~40℃。

7.3千球温度计,测量范围为10℃~60℃。

7.4黑球温度汁,直径150mm或50mm均可,测量范围为20℃~120℃。

7.5通风干湿球温度计,测量范围为~15℃~50℃。

m/s~30m/s。

7.6热球式电风速计,热球式电风速计能直接读出瞬间风速,适用于风速0.05

7.7杯状风速计,适用风速1m/s~40m/s。

7.8单向热电偶辐射热计。

7.9杯状水银气压计。

7.10空盒气压计。

8测定前准备

8.1现场调查

8.1.1了解工作期内最热月份每天工作环境变化幅度和规律。

8.1.2工作场所状况,包括作业场所面积、作业和休息场所划分、隔热设施、热源分布和作业方式等。

8.1.3工作流程包括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作息时间。

8.1.4作业者的工作状况,包括人员数量、工作方式、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等。

8.2测量仪器准备

8.2.1检查仪器性能正常,按仪器使用要求进行常规校正,电池充电或更换。

8.2.2湿球温度计的储水槽注入蒸馏水,球部用袖套式脱脂棉织品包绕,若用脱脂棉纱布则需要包绕

两层,纱布重叠部分不超过球部周长的四分之一。纱布要保持清洁并且充分浸湿。

GB/T

9测定方法

9.1WBGT指数

9.1.1WBGT指数仪测量法

9.1.1.1测量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测量过程中避免人为气流影响。

9.1.1.2测量仪器进入测定点后,待仪器读数稳定后进行测量。

9.1.1.3WBGT指数仪固定在三脚架上,避免物体阻挡辐射,测量者不要站在靠近设备处,仪器稳定

后读取结果。

在热强度变化较大场所,采用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见式(1):

一WBGT一!堡垒!·圣!,±!璺鱼!!兰圭土…::±!望竺!!丕!!r1十zz十……十r。…………(1)

式中:

wBGT——指数时间加权平均值;

£,,f。,£。,…,f。工作人员在第1,2,…,n个工作地点实际停留的时间5

WBGT,,WBGT2,…,WBGT。时间t1,t。,…,t。时的WBGT测量值。

9.1.2湿球黑球测定法

9.1.2.1自然湿球温度计的纱布在测定前30rain用蒸馏水完全浸湿,空气过于干燥时,要定时加水湿

润纱条。

9.1.2.2自然湿球温度计、黑球温度计、干球温度计垂直安放在测定点。室外测定时干球温度计球部加

以屏蔽,免受阳光或其他红外线源的影响。湿球温度计不要屏蔽。最好三种温度计固定在同一支架上。

9.1.2.3自然湿球温度计和黑球温度计都达到稳定。分别读取自然湿球温度(£。)、黑球温度(£。)和

干球温度(£。)的读数。

9.1.2.4计算WBGT指数公式,见式(2)和式(3)。

室外:WBGT:0—7t………(2)

b+0.2t。+0.It。

室内:WBGT--0~7tb+0.3t。…………(3)

9.1.2.5在热强度变化较大场所,采用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见式(1)。

9.2气温和气湿

9.2.1测定仪器使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宜用水银温度计,以摄氏温标表示。

9.2.2测定点地面有热源时,不论热源辐射强度大小,均要用直径20cm的反射性平板材料在迸风口

下方10cm遮挡。

9.2.3将通风干湿球温度计垂直悬挂在测定点,上足发条,3rain后读数,读数时眼睛与水银柱顶端呈

水平,先读取小数,后读整数。

9.2.4测定完毕,待仪器风叶停止转动后,才可收放仪器。

9.2.5查专用的空气相对湿度计算表确定气湿数值(见表A.1),并查阅仪器所附的器差订正值校正。

9.2.6当读数超过专用表的范围时,可用公式计算气湿,见式(4):

R一(A/F)×100……………(4)

式中:

R相对湿度,单位为%;

A一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单位为帕(Pa);

F_-干球温度计所示温度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单位为帕(Pa)(见表A.2)。

式(4)中A的计算见式(5):

A—F,a(tt,)H……………(5)

式中:

F。一湿球温度计所示温度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单位为帕(Pa)(见表A.2);

一不同风速时干湿球温度计系数,单位为每摄氏度(1/℃)(见表A.3);

£一干球温度计度数,单位为摄氏度(℃);

t.一湿球温度计度数,单位为摄氏度(℃);

H_-测定时的大气压力,单位为帕(Pa)。

934—2008

GB/T

9.3风速

9.3.1按估计风速大小选用风速计

风速>1

m/s时,可用热球式电风速计、杯状风速计。

风速≤1m/s时,用热球式电风速计。

rain

9.3.2热球式电风速计测定风速,测定前按常规校正机械零点,调整满度及零位。测定时每0.5

读数1次,连续3次,取平均值。

9.3.3杯状风速计测定风速,测定时先记下初读数,面向上风向,让风杯自由转动,测量者不妨碍气流。

s,记录末读数,按式(6)计算风速。

然后同时开动风速计的启动开关和秒表,测定100

(6)

式中:

。一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s,一末读数,单位为米(m);

如一初读数,单位为米(m);

t一时间,单位为秒(s)。

9.4热辐射强度

分为定向热辐射强度和平均热辐射强度,定向热辐射强度测定来自单一方向的热辐射,平均热辐射

强度反映平均情况。

9.4.1定向热辐射强度可用单向热电偶辐射热计测定,测定时将感受面对着辐射源,打开盖板3s~

5s时,读取电表稳定值[J/(cm2·rain)]。

9.4.2平均热辐射强度用黑球温度计测定。黑球温度计放置在测定位置,待仪器读数稳定后读取温度

计数值,同时测定气温和风速。平均热辐射强度按式(7)计算:

Em乩17…………”)

L\tg-100F273,)4+2.45v啦!)]Ⅻ。

式中:

E。一平均热辐射强度,单位为焦耳每平方厘米分钟EJ/(cm2·rain)];

f。~黑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i

t。——气温,单位为摄氏度(℃);

口——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9.5气压

气压测定可选用杯状水银气压计或空盒气压计。

9.5.1杯状气压计准确,但不方便携带。测定时应垂直挂在内墙,避免摆动和阳光直射,周围无强大热

源。先调节仪器下部的调整螺旋,使水银杯内的水银面刚好接触象牙指针的针尖。移动游标尺,使其零

点的刻线与水银柱柱顶相切,此时,由游标尺零点的刻线所指的固定刻度尺上的刻度读数是气压的整数

(mmHg),再从游标尺上找出一根与固定刻度尺的刻度线吻合的刻度线,游标尺上刻度线的读数即为气

Pa,把大气压力

压的第一位小数,两个读数相加为当时的大气压力(mmHg)数。按1mmHg=133.322

单位换算成帕(Pa)。

9.5.2需要精确测量气压时,还要记下附在气压计上的气温读数,根据每个气压计的使用说明书,进行

气温和器差订正。

9.5.3空盒气压计便于携带,使用前需用水银气压计校正。使用时用手轻拍气压计以防机械摩擦的误

差。指针稳定后,记下读数。

10测量的记录

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应记录以下信息:测量单位、测量者,测量地点、测量时间、测定结果包

括WBGT指数、气温、气湿、风速、热辐射强度,特殊作业地点测定时应包括气压。

11注意事项

在进行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4

GB/T

附录A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