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246-2015 城市地下联系隧道防火设计规范

DB11/T 1246-2015 Fire Protection Design Standards for Urban Underground Connection Tunnels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4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1246-2015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5-10-09
实施日期
2016-04-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4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号:DB11/T1246—2015

备案号:—2015

城市地下联系隧道防火设计规范

Codeforfireprotectiondesignofcityroad

undergroundlinkedtunnel

2015-09-23发布2016-04-01实施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联合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市地方标准

城市地下联系隧道防火设计规范

Codeforfireprotectiondesignofcityroad

undergroundlinkedtunnel

DB11/T1246—2015

主编单位: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

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2016年04月01日

2015北京

公告的实施通知(正面)

(背面)

公告(印成彩色)(红头)

(背面)

DB11/T1246—2015

前言

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及北

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4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4〕36号)的要求,编制组经过收集

国内外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和试验,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

外先进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7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

本规定、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防烟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电气等。

本规范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归口管理并组织实

施,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规范日常管理

机构为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

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寄至北京

市公安局消防局(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南小街1号,邮编100035,

电话:010-82215000)。

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联系电话:010-68017520,邮箱:

bjbb3000@163.com。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

本规范参编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品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腾盛智能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DB11/T1246—2015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电投工程研究检

测评定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臧桂丛、马建民、雷蕾、李云浩、

杨欣、马云逸、刘旭东、李磊、

张昊、李宏文、冉鹏、李桂芬、

罗凯、金丽萍、华高英、路世昌、

郭再斌、段旺、李珊、叶晓平、

朱晶晶、尹康、翟传明、孟凡勇、

李培杰、张磊、梁晓光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名)

李引擎、时旭东、陈南、张胜增、

赵克伟、郑实、金路、夏令操

DB11/T1246—2015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5

5防烟排烟系统..............................................................................8

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0

7电气...........................................................................................12

附录A隧道内承重结构体的耐火极限试验升温曲线和相应的

判定标准......................................................................................14

本标准用词说明..............................................................................15

引用标准名录..................................................................................16

条文说明..........................................................................................17

DB11/T1246—2015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Basicrequirement.........................................................................3

4Firewatersupplyandfireextinguishingfacilities..........................4

5Smokecontrolandsmokeexhaustsystem.....................................6

6Firealarmsystem..........................................................................7

7Electricsystem.............................................................................8

AppendixAThetemperature-risecurveforfireresistencerating

andperformancecriteriaofload-bearingstructureintunnel............9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10

Listofquotedstandards....................................................................11

Explanationofprovisions.................................................................12

DB11/T1246—2015

1总则

1.0.1为了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减少火灾危害以及便于救援,合

理地设计城市地下联系隧道,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仅限通行非危险化学品机动车的新建、改建和

扩建的城市地下联系隧道工程的防火设计。

1.0.3针对城市地下联系隧道及其火灾特点,从全局出发,统筹兼

顾,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城市地下联系隧道的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

尚应满足国家及北京市现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规定。

1

DB11/T1246—2015

2术语

2.0.1城市地下联系隧道cityroadundergroundlinkedtunnel

设置于城市地面以下,联系地面道路与地下停车设施的道路交通

工程。

2.0.2隧道匝道tunnelramp

主隧道与地面道路以及相邻其他隧道的连接道,包括隧道出入口

匝道和隧道连接匝道。

2.0.3车库连接道linkingtunnelsforundergroundgarage

主隧道与周边地下车库之间的连接道。

2.0.4疏散防火隔间evacuationfirecompartment

采取防烟措施且设置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及甲级防火门,用

于隧道人员安全疏散至相邻地下车库及相邻隧道的通道。

2.0.5临界风速criticalventilationvelocity

采用纵向通风系统的隧道,防止火灾时烟气回流的最小平均通风

风速。

2.0.6纵向排烟longitudinalsmokeextraction

烟气沿隧道纵深方向流动的排烟形式。

2.0.7横向排烟transversesmokeextraction

烟气沿垂直于隧道横轴线方向流动的排烟形式。

2

DB11/T1246—2015

3基本规定

3.0.1城市地下联系隧道(以下简称隧道)按其封闭段长度和交通

情况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并应符合表3.0.1的规定。

表3.0.1隧道分类

隧道封闭段长度L(m)

用途一类二类三类四类

I类II类

仅限通行非危险化学品等机动车L>30001500<L1000<L500<LL≤500

≤3000≤1500≤1000

注:隧道长度为主隧道、隧道匝道、车库连接道的封闭段长度之和。

3.0.2隧道承重结构体的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隧道承重结构体耐火极限的测定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对于一类、二类隧道,火灾升温曲线应采用本规范附录A第A.0.1

条规定的RABT标准升温曲线,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2.00h和

1.50h;对于三类、四类隧道,火灾升温曲线应采用本规范附录A第

A.0.2条规定的HC标准升温曲线,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2.00h和

0.50h。

3.0.3隧道内装修材料除嵌缝材料外,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不

燃材料。

3.0.4隧道与地下停车库、其他相邻隧道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h的防火墙、防火卷帘进行分隔,与人行疏散出口之间采用甲级

防火门分隔。隧道内的变电室、通风机房、消防水泵房、消防控制

室及其他辅助用房,与车行隧道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

防火隔墙、甲级防火门分隔。

3.0.5隧道埋深大于10m处的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疏

散楼梯可采用封闭楼梯间。

3

DB11/T1246—2015

3.0.6一类、二类、三类单孔隧道,宜设置直通室外的人员疏散出

口,疏散出口间距不应大于250m。确有困难时,可借用地下车库、

隧道匝道的出入口作为人员安全疏散的途径,并应在地下车库出入

口、隧道连接匝道出入口旁侧设置疏散防火隔间作为人员疏散出口。

疏散防火隔间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疏散防火隔间的墙应为实体防火隔墙,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2疏散防火隔间面积不应小于6m2;

3疏散门净宽度不应小于1.2m。

3.0.7双孔隧道应设置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人行横通道的间隔和隧道通向人行疏散通道入口的间隔,不

应大于250m。

2人行疏散横通道应沿垂直双孔隧道长度方向布置,并应通向

相邻隧道。人行疏散通道应沿隧道长度方向布置在双孔中间,并应

直通隧道外。

3人行横通道可利用车行横通道。

4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2m,净高度

不应小于2.1m。

5隧道与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的连通处,应采取防火分

隔措施,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0.8人员疏散出口的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不应设置门

槛。

3.0.9隧道内的变电室、通风机房及其他辅助用房等,若房间面积

不大于200m2,可设置1个疏散门。

3.0.10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隧道,宜设置消防控制室,可与值

班用房或其他管理用房合设。

3.0.11隧道内严禁设置高压电线电缆和可燃气体管道;电缆线槽应

与其他管道分开敷设。

4

DB11/T1246—2015

4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

4.0.1隧道应设置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四类隧道可不设室内消火栓

系统。一类、二类隧道及三类隧道中的I类隧道宜设置水喷雾灭火系

统或泡沫-水喷雾联用灭火系统。

4.0.2消防水源宜优先选用市政给水管网水源。

4.0.3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用水量应按其火灾延续时间和隧道全线同一时间发生

一次火灾计算确定。一类、二类隧道的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0h;

三类隧道不应小于2.0h。

2隧道内应设置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确有困难时,消防用水

可与其他用水合用水池、水箱。当合用时,水池、水箱应采取措施

保证消防用水不作他用。

3消防给水管道及室外消火栓应采取防冻措施;当采用干式系

统时,应在管网最高部位设置自动排气阀,管道的充水时间不宜大

于90s。

4隧道内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隧道外的消火栓用

水量不应小于30L/s。三类隧道中的II类隧道,隧道内、外的消火栓

用水量可分别为10L/s和20L/s。

5管道内的消防供水压力应保证用水量达到最大时,最不利点

水枪充实水柱不小于10m。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超过0.5MPa时,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