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466-2023 寒区高速公路沥青路 面养护技术规范

DB23/T 3466-2023 Arctic region expressway asphalt road surface maintenanc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3/T 3466-2023
标准类型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5-29
实施日期
2023-06-28
发布单位/组织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20

CCSP66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466—2023

寒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2023-05-29发布2023-06-28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3466—2023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养护内容与要求.....................................................................2

养护管理要求...................................................................2

养护质量要求...................................................................2

日常养护.......................................................................2

养护工程.......................................................................2

5路况调查与评价.....................................................................2

一般规定.......................................................................2

公路网级路况调查与评价.........................................................3

日常养护路况调查与评价.........................................................3

养护工程路况调查与评价.........................................................3

6日常养护...........................................................................3

日常巡查.......................................................................3

日常保养.......................................................................3

日常维修.......................................................................4

7养护工程设计要求...................................................................5

一般规定.......................................................................5

病害诊断与养护对策选择.........................................................5

技术设计.......................................................................6

施工图设计.....................................................................6

8病害预处理.........................................................................7

一般规定.......................................................................7

纵向裂缝预处理.................................................................7

横向裂缝预处理.................................................................7

面积类病害预处理...............................................................8

桥头跳车预处理.................................................................8

9透层、下封层、粘层.................................................................8

透层...........................................................................8

下封层.........................................................................8

粘层..........................................................................10

10预防养护.........................................................................11

I

DB23/T3466—2023

薄层罩面.....................................................................11

就地热再生...................................................................15

11功能性修复.......................................................................15

薄层罩面.....................................................................15

铣刨回铺上面层...............................................................15

就地热再生后薄层罩面.........................................................16

12结构性修复.......................................................................16

直接罩面.....................................................................16

铣刨罩面.....................................................................17

铣刨回铺两层及以上...........................................................17

厂拌热再生后罩面.............................................................17

13桥隧沥青铺装养护.................................................................17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养护...................................................17

钢桥面沥青铺装养护...........................................................19

隧道路面沥青铺装养护.........................................................19

14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铺装养护.......................................................19

15养护后评价.......................................................................20

附录A(资料性)公路沥青路面内部状况探地雷达检测方法...............................21

A.1现场检测......................................................................21

A.2准备工作......................................................................21

A.3检测要求......................................................................22

A.4检测作业......................................................................22

A.5数据处理......................................................................22

A.6评价分析与报告编制............................................................24

附录B(资料性)半刚性基层裂缝聚氨酯注浆处治方法....................................26

B.1裂缝调查......................................................................26

B.2三米直尺间隙测量..............................................................26

B.3聚氨酯注浆材料技术要求........................................................26

B.4注浆作业......................................................................27

B.5质量控制......................................................................29

II

DB23/T346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交投公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交投养护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

省公投中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大勇、王庆波、李一珩、曲世琦、谭斌、王成武、高宏双、罗伟东、李猛、

金光来、王旭、滕书斌、王立超、刘孝臣、臧国帅、邱魏、郝鹰鹏、刘海婷、王剑伦、白国亮、费燕华、

李一鹤、钱雨、卢欣欣。

III

DB23/T3466—2023

寒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寒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中涉及的养护内容与要求、路况调查与评价、日常养

护、养护工程设计要求、病害预处理、透层、下封层、粘层、预防养护、功能性修复、结构性修复、桥

隧沥青铺装养护、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铺装养护、养护后评价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1033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GB/T19466.3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3部分:熔融和结晶温度及热焓的测定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JT/T533沥青路面用纤维

JT/T798路用废胎胶粉橡胶沥青

JT/T971沥青加铺层用聚合物改性沥青抗裂贴

JTG514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G521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542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JTG/T5521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计规范

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薄层罩面

1

DB23/T3466—2023

为修复路面轻微病害、改善使用功能,铺筑厚度≤30mm沥青混合料加铺层的养护措施。

结构完整性

从路面结构全空间角度(深度、纵向、横向),表征因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的结构内部材料或结构

缺陷、破损等异常状态,包括层间结合不良、结构松散、层间局部积水等现象。

微创注浆

利用微小创口技术压力注浆,将聚氨酯等注浆材料注入裂缝深处,修复裂缝、脱空等病害。

不粘轮乳化沥青

一种特种乳化沥青,破乳后对行驶施工车辆轮胎及摊铺机履带不黏结,适用于层间黏结。

4养护内容与要求

养护管理要求

4.1.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的养护管理要求,应符合JTG5142的规

定。

4.1.2结合实际及沥青路面病害发展特点,宜选用性能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养护技术。

养护质量要求

4.2.1公路网级沥青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应不小于92,PQI小于92时,应采取养护措施,达到

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要求。

注:沥青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应不小于92,为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提出。

4.2.2每个基本单元的沥青路面技术状况应符合JTG5142的规定。

日常养护

包括日常巡查、日常保养和日常维修。

养护工程

养护工程包括预防养护、功能性修复和结构性修复,具体养护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a)预防养护包括薄层罩面、就地热再生等措施;

b)功能性修复包括薄层罩面、铣刨回铺上面层和就地热再生后薄层罩面等措施;

c)结构性修复包括直接罩面、铣刨罩面、铣刨回铺两层及以上和厂拌热再生后罩面等措施。

5路况调查与评价

一般规定

5.1.1公路网级沥青路面PQI调查与评定不少于1次/年。

5.1.2沥青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调查与评价宜不少于1次/季,冰雪季结束后,应对撒盐路段加

大调查频率。

2

DB23/T3466—2023

5.1.3针对修复养护路段,宜采用探地雷达对沥青路面结构完整性进行检测评价,检测方法参照附录

A执行。

5.1.4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调查宜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

公路网级路况调查与评价

5.2.1路面技术状况检测和评价主要包括:PC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

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和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等内容。评价单元的长度应为1km。

5.2.2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调查与评定方法应按现行JTG5210的有关规定执行。

日常养护路况调查与评价

日常养护路况调查与评价的内容、要求应符合JTG5142的规定。

养护工程路况调查与评价

5.4.1养护工程的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方法应按JTG5210执行。

5.4.2宜开展结构完整性调查与评价,并符合下列规定:

a)路面结构完整性检测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层间粘结不良率、结构松散率与层间局部积水率等,

评价单元的长度宜为1km,不足1km时按实际长度计;

b)结构完整性普查时,宜采用车载式探地雷达检测,结构完整性精细化检测时,宜采用手持式探

地雷达检测,探地雷达技术要求应按表1执行;

表1探地雷达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车载式探地雷达手持式探地雷达

天线频率500MHz~2000MHz500MHz~2000MHz

天线类型地耦天线地耦天线

天线离地高度≥5cm,<0.25λa0cm

采样间隔≤2.0cm/道≤2.0cm/道

检测速度60km/h~80km/h≤5km/h

天线与主机连接方式光纤/无线光纤/无线

a

λ:电磁波波长。

c)车载式探地雷达检测前,应进行速度变异系数和手持雷达匹配度检测,应满足速度变异系数≤

5%,匹配度≥95%的要求。

6日常养护

日常巡查

日常巡查的内容、要求及频率应符合JTG5142的规定,巡查信息应及时上传至养护综合管理平台。

日常保养

6.2.1清扫保洁

清扫保洁作业要求应符合JTG5142的规定。

3

DB23/T3466—2023

6.2.2排水设施保养

排水作业要求应符合JTG5142的规定。

6.2.3除冰雪

6.2.3.1应根据实际情况,跟踪天气、路况变化,制定适用不同气温、降雪量和积雪厚度的除冰雪和

防冻作业规程,应配备充足的融雪剂、防滑料、除冰雪机械和除冰雪工作人员。

6.2.3.2除冰雪作业宜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作业为辅。除雪作业车辆及机械设备应安装悬挂示警灯、

“除雪作业”等警告反光标志或灯具,作业方向宜与行车方向一致,按照“从左到右”的方式,依次对

超车道、行车道、硬路肩进行除雪。

6.2.3.3针对桥梁、弯道路段和山区高速公路的背阴、隧道口、长大纵坡等易发生冰冻的重点路段,

宜撒布融雪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a)机械除雪前,撒布量宜为20g/m2~30g/m2,反超高路段,硬路肩一并撒布;

b)机械除雪后,撒布量宜为10g/m2~20g/m2;

c)用于融化压实雪、冰层时,撒布量宜为30g/m2~40g/m2;

d)温度低时,撒布量宜取高值。

6.2.3.4路面上的压实雪、融化的雪水或未及时排除的雨水形成冰冻层时,应开展除冰与防滑作业,

作业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a)撒布防滑材料,撒布量宜控制在2kg/m2;

b)防滑材料主要以碎石为主,也可适量掺入融雪剂,防滑材料可装袋备用;

c)除冰完成后,应及时清除防滑材料,以免造成路面污染及影响行车安全。

6.2.3.5除雪标准应满足下列要求:

a)行车道、超车道基本全部露出黑色路面,未露出黑色路面的部位应不连续,标线全部露出,匝

道全部露出黑色路面,连接线的积雪应清除干净;

b)收费车道、收费广场的积雪应彻底清除干净,服务区停车场内无积雪;

c)人工除雪标准应满足下列要求:

1)活动开口护栏处、中央分隔带隔离墩处、路缘带内的积雪清除干净;

2)中央分隔带内无积雪,应急车道上的积雪清除到拦水梗或路缘石外,堆放高度低于护栏底

边高度;

3)及时疏通排水通道,排除路面融雪水,确保路面无积水。

6.2.3.6根据降雪级别确定除雪时限,降雪级别划分标准按照国家气象局颁布的降雪级别执行,除雪

时限宜满足下列要求:

注:除雪时限指雪停至高速公路基本通行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清理中央分隔带、紧急停靠带及路肩残雪的后

续时间。

a)小雪24小时;

b)中雪48小时;

c)大雪72小时;

d)暴雪和风吹雪等雪灾不超过96小时。

日常维修

6.3.1对于横、纵向裂缝,应在每年春、秋季灌缝处治。

6.3.2其他处治要求应符合JTG5142的规定。

4

DB23/T3466—2023

7养护工程设计要求

一般规定

7.1.1应对修复养护设计单元宜采用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对于技术复杂的,可采用技术设计和施工图

设计两阶段设计。

7.1.2沥青路面养护工程设计应按JTG5421的有关规定执行。

病害诊断与养护对策选择

7.2.1应在开展专项数据调查、确定病害发展层位、诊断病害产生原因、判断病害发展趋势后,进行

各设计单元养护对策的选择。

7.2.2应综合考虑路况专项检测数据、交通荷载、气候环境、施工质量等因素进行病害原因诊断,路

况检测数据的检测时间应不超过6个月。

7.2.3应按表2的规定利用路况检测数据将各评价单元划分为预防养护及修复养护等养护类型。

表2评价单元养护类型划分方法

值域范围

养护类型

PSSIPCI裂缝破损率aRQIRDISRI

≥80<75预防养护

≥90

<80—修复养护

≥90—≥80—预防养护

85~90

<80—修复养护

≥80<85—修复养护

≥80—预防养护

<0.4%≥85

85~90<80—修复养护

≥0.4%<85—修复养护

<85—修复养护

<80—修复养护

a裂缝破损率指裂缝折合损坏面积之和与路面调查面积之百分比,其中裂缝均以已灌缝计算。

7.2.4预防性养护中进行养护对策选择时,需结合路况衰减、交通量增长、经济性等综合因素考虑,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不宜选择就地热再生方案:

a)旧沥青混凝土面层平均厚度<70mm;

b)旧沥青针入度<20.0(0.1mm);

c)旧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含量<3.8%;

d)评价单元裂缝破损率≥0.4%;

e)评价单元平均SRI<80。

7.2.5当评价单元养护类型划分为修复养护时,应区分功能性修复与结构性修复,当出现以下任一情

况,养护类型应划分为结构性修复:

a)评价单元平均PSSI<80;

b)中面层及以下结构出现结构性破坏。

7.2.6功能性修复养护中进行养护决策选择时,需关注面层材料性能、路面技术状况指标及衰减趋势

5

DB23/T3466—2023

等因素,同时结合经济性分析进行选择,具体方案可按表3执行。

表3功能性修复养护方案决策选择

方案薄层罩面就地热再生后薄层罩面就地热再生铣刨单层

1)旧沥青混凝土面层平均厚度

1)旧路面面层平均厚度≥70mm;

≥70mm;1)评价单元裂缝

1)评价单元PCI≥85;2)旧沥青针入度≥20.0(0.1mm);

适用2)旧沥青针入度≥20(0.1mm);破损率≥0.4%;

2)评价单元RQI≥85;3)旧路面上面层沥青含量≥3.8%;

条件3)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沥青含2)评价单元RQI

3)评价单元RDI≥754)评价单元裂缝破损率<0.4%;

量≥3.8%;<85

5)评价单元SRI≥80、RQI≥85

4)评价单元裂缝破损率<0.4%

注:以上条件需同时满足。

7.2.7结构性修复养护中进行养护决策选择时,需重点关注结构内部状况、材料性能、路面技术状况

指标及衰减趋势、路龄等因素,同时结合设计年限及经济性分析选取适宜的方案,具体方案可按表4执

行。

表4结构性修复养护方案决策选择

方案铣刨回铺两层及以上直接罩面铣刨罩面厂拌热再生后罩面

适用不便于罩面路段(路段偏短、不适老路面养护维修老路面养护维修旧沥青混合料(RAP)及场地均具备

条件合标高抬升段)率<25%率≥25%厂拌热再生条件

注:铣刨回铺两层及以上应选择材料性能优于建设期的材料。

7.2.8养护对策选择应最大限度利用既有路面结构,并对路面结构层中的病害进行处治,并对基层、

路基进行处理。

技术设计

7.3.1技术设计包括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结构厚度验算、养护方案综合比选等内容。结构组合设计、

结构厚度验算应符合JTGD50和下列规定:

a)既有路面裂缝较多的路段,可适当增加加铺层厚度,设置应力吸收层,下面层宜采用性能良好

的骨架嵌挤型混合料;

b)重载车比例较大的路段,可采用改性沥青结合料,添加抗车辙改性剂,采用粗粒式级配类型等,

提高加铺结构高温稳定性。

7.3.2养护方案应考虑路况、结构、材料、施工、荷载、环境、经济及安全等方面因素,经过综合比

选确定。

7.3.3结构性修复设计年限应综合考虑交通状况、路面使用性能、养护目标等因素进行选择,作为路

面结构验算的计算参数,宜为10年~15年。

7.3.4功能性修复预期使用年限应与养护目标相匹配,结构组合设计时应选择满足预期使用年限要求

的结构组合形式及材料类型,宜为5年~8年。

7.3.5预防养护的预期使用年限应根据交通荷载等级、原路状况、投资计划和选用的技术措施等因素

合理选择,宜为2年~5年。

7.3.6沥青路面养护工程方案确定后,应根据便于施工、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路段优化合并。

施工图设计

6

DB23/T3466—2023

应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包括材料组成设计、路面结构力学验算、排水设计、交通组织

设计、其他设计等。

8病害预处理

一般规定

8.1.1应对功能性修复及结构性修复路段的原路面进行病害预处理。

8.1.2处治路段内病害应调查详尽,结合病害分布情况,制定科学的病害预处理方案。

8.1.3就地热再生工艺中同一路段内病害预处理方案应与养护工程方案相结合,当病害预处理处治深

度小于养护工程处治深度时,应同步实施。

8.1.4当相邻预处理病害间距<5m时,应进行合并处治。

8.1.5当病害预处理处治厚度>10cm时,应采用分层回铺,搭接台阶宽度不宜<25cm,回填混合料

宜采取同一混合料。

8.1.6病害预处理上面层材料应按11.2的规定执行,中、下面层应按12.1的规定执行,基层宜采用

快凝混凝土,快凝混凝土应符合GB50010的规定,所用抗裂贴应符合JT/T971的规定。

纵向裂缝预处理

纵向裂缝根据成因可划分为疲劳缝、拼接缝、沉降缝、划痕、施工缝,应根据不同类型纵向裂缝制

定相应解决措施。

a)疲劳缝、拼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取探地雷达或钻芯等方法确定裂缝发展层位,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处治层位;

2)以裂缝为中心,左右各铣刨1m宽,铣刨长度为病害长度,铣刨至处治层位;

3)针对发展至基层的裂缝,宜采取微创注浆工艺进行修复,注浆施工工艺参照附录B执行。

b)沉降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需进行沉降稳定性分析,宜在沉降处治后对沥青面层裂缝进行处治;

2)以裂缝为中心,左右各铣刨1m宽,铣刨长度为病害长度,铣刨至稳定部分,底部贴抗裂

贴、聚酯玻纤布等抗裂材料;

3)针对发展至基层的裂缝,宜采取微创注浆工艺进行修复。

c)划痕、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未出现严重病害,可采取灌缝处理;

2)裂缝产生次生病害坑槽、松散或裂缝宽度>5mm时,以裂缝为中心,左右各铣刨1m宽,

铣刨长度为病害长度,铣刨至稳定部分,底部贴抗裂贴、聚酯玻纤布等抗裂材料。

横向裂缝预处理

8.3.1针对非严重横向裂缝,采用灌缝处理。

8.3.2针对严重横向裂缝,预处理前宜采用探地雷达对裂缝发展层位进行检测,当裂缝发展至基层时,

宜采取微创注浆工艺进行修复。

8.3.3当横向裂缝发展程度判定为严重时,应对面层进行局部挖补处理,以裂缝为中心,前后各铣刨

1m长,铣刨宽度为单车道宽度,铣刨至稳定部分,底部贴抗裂贴、聚酯玻纤布等抗裂材料。

8.3.4横向裂缝发展程度判定为严重的依据应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a)伴随坑槽、松散等面积类病害;

7

DB23/T3466—2023

b)裂缝呈放射性,出现分支,原裂缝灌缝后明显呈现发展趋势;

c)裂缝宽度>5mm以上。

面积类病害预处理

对于龟裂、松散等病害,应严格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划出所需修补病害的轮廓线,

其处理范围应根据病害至少扩大25cm处理,开凿至稳定部分,铣刨宽度为单车道宽度,铣刨长度为病

害长度。

桥头跳车预处理

桥头搭板处宜采用探地雷达进行脱空探测,不存在脱空病害时,可直接通过沥青路面调坡进行处理,

存在脱空病害时,应先进行发泡水泥浆注浆处理。发泡水泥浆所涉及原材料要求如下:

a)水泥宜采用P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