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6809-2011 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 低温恒温循环装置
GB/T 26809-2011 Thermostatic baths and circulators—Refrigerated circulators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装备了有源制冷装置,以液体传热介质形式提供恒温环境的低温恒温循环装置(以下简称低温循环装置)。
发布历史
-
2011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杭州雪中炭恒温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四达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上海爱斯佩克环境设备有限公司、无锡苏南试验设备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衡阳衡仪电气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徐月明、陈云生、金丽辉、沈才忠、冯华、倪一明、邹苏阳、刘湘衡、熊知明、徐秋玲、金美峰、周修源、王晓峰、励雅琴、廉振荣、周连琴、王家龙、何纲健、王华斌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3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s19.040
N61
.II工
中华人民
和国国家标准
J,、
GB/T26809-2011
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
低温恒温循环装置
Thermostaticbathsandcirculators-Refrigeratedcirculators
2011-12-01实施
2011-07-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6809-2011
、h
目
认
前言……………….……………四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分类·
4使用条件·
4.1
环境条件…·
4.2
供电条件·
4.3供水条件………….2
4.4
被体传热介质·
5要求………………………2
5.1外现及结构………………….2
5.2技术性能………………....…….3
5.3
安全和环境保护……………………3
6试验方法…………………4
6.1主要测试仪器与装置……7………..4
6.2
试验条件……………5
6.3外观及结构试验…………….7
6.4
工作温度范围试验…·
6.5
ACC工作温度试验…………………8
6.6
温度波动度试验……………………8
6.7
制冷量试验………··
6.8
循环泵最大流量试验………………10
6.9
循环泵最大压力试验………………12
6.10
安全和环境保护试验·
7检验规则…………·..Jqυquququ自自A喃喃Aq
7.1检验分类…·.....
7.2检验项目………’品·自喃
AE
7.3检验条件…............
噜
AE
7.4
出厂检验…··
自喃A
Aτa
7.5定型检验……........
,噜a
τa
.
7.6.
周期检验…
8标志……............15
8.1一般要求…............
8.2分类标志………....………..........15
8.3产品铭牌标志·..
8.4与操作有关的标志…………………..........16
I
GB/T26809-2011
8”5安全标志………………………16
8”6包装标志……………M
9包装、运输、贮存……………m
嘈产
rnvnpABvh
9.1包装……........
噜
运输……..AE
9.2
自喃
A
9.3贮存……..
10随行文件………………17
10.1技术文件………·…17
10.2其他文件………………….17
ll
GB/T26809-2011
··‘-
===
目。
在习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井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尊单位:杭州雪中炭恒温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四达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机械工业仪器
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上海爱斯佩克环境设备有限公司、无锡苏南试验设
备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衡阳衡仪电气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
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东方加热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重庆银河试验仪器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月明、陈云生、金丽辉、沈才忠、冯华、倪一明、邹苏阳、刘湘衡、熊知明、
徐秋玲、金美峰、周修源、王晓峰、励雅琴、廉振荣、周连琴、王家龙、何纲健、王华斌.
m
”
GB/T26809-20门
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
低温恒温循环装置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温恒温循环装置的分类、使用条件、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
存及随行文件.
本标准适用于装备了有源制冷装置,以液体传热介质形式提供恒温环境的低温恒温循环装置(以下
简称低温循环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4793.1一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4793.6-2008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6部分=实验室用材料加热设
备的特殊要求
GB/T9969-200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16895.12-2001建筑物电气装置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保护第443节:
大气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保护
GB/T17248.3-1999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发射声压级的
测量现场简易法
JB/T9512一1999气候环境试验设备与试验箱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
3分类
不燃液体或可燃被体均可作为低温循环装置的液体传热介质,低温循环装置的分类名称、要求及标
志见表1.
褒1
标志·
分类名称液体传热介质要求
I不燃液体·过温保护eNFL
II可调温度过温保护a
FL
可燃液体‘
可调温度过温保护和附加液位保护d
皿
·通常是水以及其他在单一放降条件和规定温度范围内不燃烧的液体.
‘液体传热介质的肉点不应小子65℃,E类要求适用,比如硅池.否则皿类要求适用,比如乙部.
e独立的、非自复位的、能同时切断加热器所有极的过温或液位保妒装置.
d可以调节的过温和液位保护装置,应只有借助于工具才能进行.
’制造商可选择采用或不采用.
1
GB/T26809-2011
4使用条件
4.1环境条件
低温循环装置应在下列条件下使用:
a)室内使用;
b)温度为5℃~35℃,无剧烈的环境温度变化;
c)环境温度低于31℃时最大相对湿度为80%,环境温度为35℃时最大相对湿度线性降
~j67%;
d)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m;
e)周围应元影响低温循环装置使用的振动、磁场(地磁场除外〉以及其他冷热辐射的存在;
。污染等级2级,周围无高浓度粉尘或腐蚀性气体;
g)周围无强烈气流,当周围空气需强流动时,气流不应直接吹到低温循环装置制冷系统进风口
和低温循环装置开口表面.
4.2供电条件
为低温循环装置供电的电源应符合以下条件:
a)额定电压:交流220V、380V或其他额定电压,允许健离额定值的范围:一15%~+10%;
b)额定频率:50Hz或其他额定频率,允许偏离额定值的范围:土2%;
c)允许电网电源上出现典型的瞬态过电压.瞬态过电压的标称等级为GB16895.12一2001规定
的脉冲承受电压〈过电压〉类别E。
4.3供水条件...“』-
采用水冷却的低温循环装置,冷却水应满足下列条件:
a)进水温度:不应大于35℃,无明显的水温剧烈变化;
b)进水压力:0.1MPa~o.3MPa,无明显的水压剧烈变化s
c)总硬度:不应大于4mmol/L,应满足工业锅炉用水水质标准.
4.4液体传热介质
使用与工作温度范围和产品分类相适应的液体传热介质,如水、乙醇水溶液或无水乙醇、硅泊、矿物
油等,其中水介质的总硬度应不应大于4mmol/L,满足工业锅炉用水水质标准.液体传热介质在4.1
环境条件下的沸点,应比制造商规定的最高工作泪度高5℃以上,且无明显油烟形成.
在较低工作温度试验时,液体传热介质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的运动勤度不应大于30mm2/s.在
150℃以上工作温度条件试验时,液体传热介质的比热容不应大于2.5kJ/(kg•K),运动勤度不应小
于1mm2/s.
5要求
5.1外观及结构
5.1.1表面涂镀层应色泽均匀、平整光洁,不应有露底、起皱、起泡、斑痕、裂纹及显见的划痕.
5.1.2低温循环装置壳体焊接、棱角部位应按要求磨光、倒钝以后喷涂、抛光或镀层.整体结构应
牢固.
GB/T26809-2011
5.1.3拼接安装部位缝隙应均匀一致。
5.1.4固定机脚应放置平稳,移动脚轮应转动灵活且无异常噪声产生,万向脚轮应在正常操作条件和
其最不利的位置确保低温循环装置无倾覆危险.
5.1.5内胆焊缝应均匀、无渗漏,电热器、蒸发器的安装应整齐、无泄漏,无锈斑.
5.1.6如果适用,低温循环装置盖板与槽体应结合良好,方便操作.
5.2技术性能
低温循环装置技术性能要求见表2.
表2
序号项目单位技术指标
l
工作温度范围·℃应符合制造商技术文件的规定
2ACC工作温度b℃应符合制造商技术文件的规定
3
温度波动度℃在以下规格中选取:土(l,2,5)×10°'-3骂王n《0且为整数
4制冷量·w应符合制造商技术文件的规定
sL/min应符合制造商技术文件的规定
循环泵是大流鑫
6循环泵最大压力MPa应符合创造商技术文件的规定
·应注明20℃环境温度条件下的规定.
‘ACC(ActiveCoolingControl}表示有源冷却控制,允许有源冷却制冷装置稳定工作的经商工作温度.
5.3安全和环境保妒
5.3.1保护连接
保护连接的完整性、保护导体端子以及保护连接的阻抗应满足GB4793.1一2007中6.5.1的
规定.
5.3.2介电强度
将受试低温循环装置的保护导体端子〈或电源插头的保护导体端子〉作为一端,所有电源输入端短
接作为另一端,在两端之间施加按表3确定的50Hz交流正弦波试验电压,在5s内将试验电压升高到
规定值,使试验电压不出现明显跳变,然后至少保持5s,应无闪络、电流突然增加或重复飞弧现象。
表3
目
项
受试设备相线一中线电压(U)
篓准试验电压试验地海拔高度。~SOO)m海拔校正后试验电压
v电气间隙·
π1口1V(SOHz)时试验电压修正系数‘V(SOHz)
0.58401.12950
lOO<U运150
.
lSO<Uζ3001.513901.121560
·其他电网电源的电气间隙,tiiGB4793.1-2007表4确定.
b试验地海拔高度不是2000m时,按GB4793.1-2007表10确定修正系数.
3
GB/T26809一2011
5.3.3接触电流
低温循环装置在断开保护接地的供电条件下,在4.2a)规定的1.1倍额定电压和10.1制造商技术
文件中规定的最不利使用组合试验条件下,接触电流不应大子3.5mA。
5.3.4过温保护
如果低温循环装置装备加热装置,应按照低温循环装置的分类和表1的要求实施过温保护.其过
温保护措施应符合GB4793.6-2008中10.101的规定,过温保护装置应满足GB4793.6-2008中14.3
的要求。
5.3.5保温及表面温度限值
5.3.5.1应确保保温层结构与厚度设计的合理性,除开口、排水阀、循环接口等部位以外,低温循环装
置工作在环境温度以下的工作温度和4.1规定的温温度环境条件下,2h内壳体表面应元明显凝露或
结霜.
5.3.5.2低温循环装置工作在制造商规定的最高工作温度和4.1规定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壳体易触
及发热表面的温度限值应符合GB4793.1-2007中10.1和GB4793.6-2008中10.1的规定。
5.3..6制冷荆
一唱…应使用不含CFC(氯氟炬)的环保制冷剂。
5.3.7睫声
低温循环装置噪声的A计仅声压级不应大于75dB.如果超过,制造商应在其技术文件中规定使
用设备的责任部门应采取的防护措施.一’一一一
6试验方法
6.1主要测试仪器与装置
6.1.1温度测量系统
采用铅电阻、热电偶得温度传感器组成温度测量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a)温度测量范围满足被测产品的测量要求;
b)时间常数(63.2%)为(8土2)s;
c)囱测量系统所引人的不确定皮换算成温度值不应大于被测温度波动度绝对值的1/3.
6.1.2功率计
准确度等级不低于1.5级.
6.1.3接地电阻测试仪
能提供满足试验要求的试验电流.
6.1.4介咆强度测试仪
能提供满足试验要求的试验电压。
4
GB/T26809-2011
6.1.5接触电流测试仪
应包含满足GB4793.1-2007的A.1规定的模拟人体网络和额定功率满足低温循环装置正常工
作要求的可调输出电压隔离变压器.
6.1.6压力褒
用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C/T 1009-2006 稻田养鱼技术规范 2006-12-06
- SC/T 1091.1-2006 草型湖泊网围养殖技术规范 第1部分:养鱼 2006-12-06
- SC/T 0004-2006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2006-12-06
- SC 2056-2006 青蛤 2006-12-06
- SC/T 1091.2-2006 草型湖泊网围养殖技术规范 第2部分:养蟹 2006-12-06
- SC/T 1084-2006 磺胺类药物水产养殖使用规范 2006-12-06
- SC/T 1075-2006 鱼苗、鱼种运输通用技术要求 2006-12-06
- SC/T 1091.3-2006 草型湖泊网围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鱼蟹混养 2006-12-06
- SC/T 1087.1-2006 渔药毒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外用渔药急性毒性试验 2006-12-06
- SC/T 1085-2006 四环素类药物水产养殖使用规范 2006-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