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714-2023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规范

DB13/T 5714-2023 Road transport enterprise safety production risk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河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3/T 5714-2023
标准类型
河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5-06
实施日期
2023-06-06
发布单位/组织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100.50

CCSR01

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714—2023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规范

2023-05-06发布2023-06-06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5714—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1

5工作要求.........................................................................2

6档案文件管理.....................................................................5

7持续运行与改进...................................................................6

附录A(资料性)风险辨识方法.......................................................7

附录B(资料性)风险评估方法.......................................................8

附录C(资料性)风险告知图牌......................................................14

附录D(资料性)记录表格..........................................................18

I

DB13/T571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河北陆航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河北保定交通

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沧州运输集团股份公司、河北省道路运输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武建国、郭安栋、季向超、陈继宝、王胜普、赵乐、何金星、马驰、刘华

峰、任志明、朱小青、付恩玉、高志伟、梁玉民、王春学、李东升、李杰、尹立涛、党晓洁、孙树。

II

DB13/T5714—2023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建设中的工

作内容、工作要求、档案文件管理、持续运行与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与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以下简称“道路运输企业”)安全

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机制的建设,其他类别道路运输企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23694风险管理术语

GB/T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3术语和定义

GB/T2369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道路旅客运输roadpassengertransport

使用客车运送旅客、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具有商业性质的道路客运活动,包括班车(加班车)

客运、包车客运、旅游客运。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roadtransportofdangerousgoods

使用载货汽车通过道路运输危险货物的作业全过程。

致险因素riskfactors

促使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或增加其发生的可能性、或扩大其损失程度、或增大其不良社会影响

的潜在原因或条件。

4基本要求

成立组织机构

4.1.1道路运输企业应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全面负责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建

设工作中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

4.1.2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可单独设立,也可以由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承担

其职责。

4.1.3不单独设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时,应明确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在安

全风险分级管控方面的责任。

4.1.4道路运输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的第一责任人,组成成员一般包

括:分(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分管其他工作的负责人、各部门和基层单位负责人等。

4.1.5各基层单位应明确本单位的安全风险管控组织机构。

1

DB13/T5714—2023

制定工作方案

道路运输企业应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分工、推进计

划、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等事项。

开展培训

4.3.1道路运输企业应将安全风险管理的培训纳入本单位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分层次、分类别、

分阶段的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培训。

4.3.2道路运输企业在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前,应针对参与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的培训。

建立工作制度

4.4.1道路运输企业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本单

位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4.4.2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至少应包括:

a)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度;

b)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c)安全风险动态评估制度;

d)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奖惩制度。

风险辨识与评估

4.5.1道路运输企业应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风险辨识与评估方法,开展道路运

输生产经营安全风险的辨识与评估工作。

4.5.2道路运输企业的风险辨识分为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

4.5.3道路运输企业应每年至少组织1次全面辨识,全面辨识应覆盖道路运输生产经营各环节、各

岗位及所有设施设备。全面辨识工作宜调动全体员工参与。

4.5.4道路运输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经营环节或重点部位、管理对象的安全风险特点,有针对性地开

展专项辨识。在生产经营环节或其要素发生重大变化、高危作业实施前、以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

应及时开展专项辨识。

4.5.5道路运输企业应确定本单位风险分级的原则,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估,根据评

估结果按照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风险级别。

4.5.6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开展风险辨识与评估时,道路运输企业应组织对第三方机构出具的

报告进行确认,并承担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主体责任。

实施风险管控

4.6.1道路运输企业应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级明确公司、部门、岗

位的管控责任,制定并落实管控措施。

4.6.2道路运输企业应建立完善风险监测预警、风险警示告知、风险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并

在重点区域和醒目位置公示相关信息。

4.6.3道路运输企业应结合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

保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5工作要求

教育培训

5.1.1道路运输企业应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专项教育培训。

5.1.2在员工新上岗、转岗或复岗时,应对其进行岗位风险、风险管控措施及应急处置措施的培训。

5.1.3在致险因素、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

训。

风险辨识

2

DB13/T5714—2023

5.2.1辨识范围确定

道路运输企业应根据业务经营范围,综合考虑不同运输业务风险事件发生的独立性,以及历史

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确定本单位风险辨识的范围。

5.2.2作业单元划分

5.2.2.1道路运输企业应按照风险管理需求“独立性”原则,按照作业活动、设施设备、场所和区

域等划分作业单元(风险点),并建立作业单元清单。

5.2.2.2按作业活动划分作业单元,应涵盖运输业务过程中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主

要包括驾驶作业、押运作业、装卸作业、车辆检修、充电或加油(气)作业、调度作业、监控作业。

5.2.2.3按设施设备、场所和区域划分作业单元,应涵盖所有作业区域、设备设施、部位,主要包

括运输车辆、停车场、办公区、检维修区。

5.2.3辨识方法选择

5.2.3.1道路运输企业应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安全风险辨识方法。

5.2.3.2作业活动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进行辨识,设备设施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

进行辨识。辨识方法见附录A。

5.2.4风险辨识开展

5.2.4.1风险辨识应按照GB/T13861的规定,对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的要素开展辨识,

并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5.2.4.2人的因素包括: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以及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人”包括

驾驶员、乘务员、押运员、机务与维修人员、调度人员、装卸人员、管理人员、乘客等所有生产岗位

及相关人员。

5.2.4.3物的因素包括: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物”包括停车场、维修车间、建(构)筑物、车辆、设施设备、货物、乘客携带的物品等。

5.2.4.4环境的因素包括: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环境”包括停车场和检维修场所环境、道路环境、天气因素、特殊时期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辨

识:

a)道路环境不安全因素包括陡坡路段、急弯路段、临崖临水路段、视距不良路段、人员密集

路段、地质灾害路段、施工路段、长大隧道等;

b)不良天气因素包括暴雨、雾霾、冰雪、高温等;

c)特殊时期包括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特殊管控时期等。

5.2.4.5管理因素包括: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安全责任制未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应急管理不规范、其他管理因素缺陷等。“管理”包括管理制

度和管理效果。

5.2.4.6道路运输企业应组织辨识人员分析生产经营各环节、各岗位、各区域存在的致险因素及可

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形成本单位的安全风险清单。风险事件的分类参照GB/T6441中规定的事故类

别划分。

风险评估

5.3.1评估方法选择

5.3.1.1道路运输企业应按照GB/T27921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选择确定适

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同一对象也可以用几种方法进行评估,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5.3.1.2道路运输企业可采用附录B中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a)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b)“D=LC”法;

c)风险矩阵分析法(LS);

d)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5.3.2风险评估开展

3

DB13/T5714—2023

5.3.2.1道路运输企业应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对辨识出的致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判定风险等级。

5.3.2.2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应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级别,分别

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进行标识。

5.3.2.3道路运输企业风险评估过程中,应分析本单位近年来风险事件发生的情况,结合道路运输

行业安全生产特点和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充分考虑现有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5.3.2.4进行风险评估时应重点关注运输过程中受影响的人员数量、危险货物特性等因素对事故严

重性的影响。

5.3.2.5道路运输企业运输线路环境复杂或道路状况发生变化时,宜针对运输线路进行专门的风险

评估。

5.3.2.6道路运输企业应组织技术人员对风险评估结论进行评审,并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本单

位安全技术力量不足时,可以聘请外部技术专家参与评审,或委托第三方安全技术服务机构评审。

5.3.3重大风险的判定

属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a)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c)具有中毒、爆炸、火灾、坍塌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d)经风险评估确定为重大风险的;

e)国家、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确定为重大风险的。

5.3.4整体风险等级的确定

5.3.4.1整体风险可分为企业整体风险、辨识范围(业务范围)整体风险、作业单元(风险点)整

体风险三个层次。

5.3.4.2道路运输企业应根据运输业务安全需要,结合历史风险管理经验,进行评估对象不同等级

风险数量阈值设置。当某一级别的风险数量处于阈值范围内,则认为该评估对象整体风险等级达到

一定级别。

5.3.4.3国家、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纳入重大风险管理的事项或作业单元,应按照相关规定进

行重大风险的判定。

5.3.4.4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列为重大风险企业或安全生产失信企业,企业的整体风险等级应直接确

定为重大风险。

5.3.5风险等级的变更

5.3.5.1道路运输企业发现新的致险因素出现,或已有主要致险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发生风险事件

的可能性或后果严重程度显著变化时,应及时开展风险再评估,并变更风险等级。

5.3.5.2道路运输企业对初评为不可接受的重大风险,应针对主要致险因素,加大安全投入,采取

措施降低风险等级。经重新评估后,可变更风险等级。

风险管控

5.4.1道路运输企业应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实施分级管控,分级管控应遵循以下原则:

a)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最高等级的风险应由单位最高管理层负责管控;

b)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c)逐一明确单位、部门、班组、岗位的管控重点、管控责任和管控措施;

d)按照消除、限制和减少、隔离、个体防护、安全警示、应急处置的顺序,控制安全风险;

e)对管控措施复杂、技术难度大、事故后果严重的风险,应适当提高管控级别。

5.4.2道路运输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原则,结合本单位职责分工,确定安全风险的管控级别,

并将风险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的依据,落实各层级、各岗位排查频次和内容。风险管控级别划分

及排查频次见表1。

4

DB13/T5714—2023

表1管控级别与检查频次

风险等级管控级别排查频次

重大风险公司/部门/班组/岗位每季/每月/每周/每天

较大风险部门/班组/岗位每月/每周/每天

一般风险班组/岗位每周/每天

低风险岗位每天

注:“部门”是指具体的风险管控责任部门,不特指安全管理部门。

5.4.3道路运输企业应建立风险管控责任制,按照“分级管理”原则,明确不同级别风险管控责任

分工,并将风险管控责任的落实纳入安全生产绩效考核。

5.4.4道路运输企业应从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识别并评估

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安全性、先进性,并应符合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5.4.5道路运输企业应通过监测系统或人工,实现对风险实时状态和变化趋势的掌握,根据主要致

险因素的管控临界值,实现异常预警,预警信息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和人员。

5.4.6道路运输企业应将风险基本信息、应急措施等内容通过安全手册、告知书、公告牌、分布图、

标识牌、教育培训、信息化等方式告知相关从业人员和进入风险区域的外来人员。风险告知图牌样

式见附录C。

5.4.7道路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应急预案,组建专兼职应急队伍,配备应

急物资和装备,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

5.4.8道路运输企业应根据风险辨识与评估结果,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信息台账,并向全体员工

公布。台账内容应包括:辨识范围、作业单元、致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等级、主要管控措施、应

急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内容。风险分级管控信息台账样式见附录D。

5.4.9在有较大及以上等级风险的生产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关键部位和有关设施设备上,应设置安

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应符合GB2894的规定。

5.4.10对重大风险应采取以下管控措施:

a)制定专项动态监测计划,每月更新1次监测数据或状态,并单独建立档案;

b)制定专项管控方案和应急措施,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

c)将重大风险的名称、位置、危险特性、影响范围、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后果、管控措施和安

全防范与应急措施告知直接影响范围内的相关人员;

d)在重大风险所在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标明危险特性、可能发生的事件后果、安

全防范和应急措施;

e)重大风险应按规定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当风险发生重大变化、进入预警状态或发生事故

时,应将相关信息报送属地交通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