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950-2020 中等跨径钢桥上部结构模块化设计规程
DB32/T 3950-2020 Modular Design Procedures for the Upper Structure of Medium-span Steel Bridges
基本信息
本规程适用于公路30 m~70 m跨径的等高、等宽、直线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钢箱梁桥和钢板梁桥,曲线梁桥、斜梁桥及其他跨径梁桥可参考执行。
发布历史
-
202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南京工业大学、江苏中铁山桥重工有限公司、中铁宝桥(扬州)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张建东、徐秀丽、李雪红、刘朵、丁志群、江臣、李枝军、彭森、唐晓俊、陈朝军、马增岗、李升玉、潘军、王贤强、贲庆国、吴军华
- 出版信息:
- 页数:40页 | 字数:75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93.080.10
P66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949—2020
普通国省干线绿色公路建设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greenhighwayconstructionofnationaland
provincialtrunklines
2020-12-15发布2021-01-15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T3949—2020
目次
前言...............................................................................................................................................................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4
5规划设计........................................................................................................................................................4
6建设施工........................................................................................................................................................6
7运营养护........................................................................................................................................................7
8绿色评价........................................................................................................................................................8
附录A(资料性附录)能源折算计算表....................................................................................................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绿色公路评价指标计分表......................................................................................1
DB32/T3949—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镇江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宁、张志祥、石小武、程祖辉、陈辉方、郝贵发、刘强、张宁波、施小
俊、张亚、张亚慧、明珠、高健文。
I
DB32/T3949—2020
普通国省干线绿色公路建设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在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三个阶段的绿色公路建设技术,并提出了
普通国省干线绿色公路评价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普通国省干线绿色公路建设,其他工程可参考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7808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GB20891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
GB/T2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JT/T1199.1绿色交通设施评估技术要求第1部分:绿色公路
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TF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F6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H10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H1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H12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T2340公路工程节能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绿色公路greenhighway
通过技术创新和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利用,使公路在全寿命周期内的规划、设计、施工、运
营、养护的能源消耗、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降低、环境效益明显改善的一种公路发展理念。[JT/T
1199.1—2018,定义3.1]
1
DB32/T3949—2020
3.2
两区三厂twoareaandthreefactories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生活区、办公区、钢筋加工厂、拌和厂及预制厂。
3.3
生态驻地ecologicalstation
对于公路施工生产、生活区域,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运用生物学、生态学等技术,提高驻地建设的环
保效益,降低驻地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3.4
清洁能源cleanenergy
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公路沿线用能设施的能源,主要是指风能、太阳能、电能、天然气、
地热能等。
3.5
尾气降解铺装pavementoftailgasdegradation
利用沥青、水泥、树脂等作为二氧化钛等光催化降解材料的载体,形成可以降解汽车尾气中CO、
NOx等有害气体的路面铺装。
3.6
节能照明energysavinglighting
在公路照明区域,采用技术性能好、节能效率高的灯具;并结合照明需求实际情况,分时段、分区
域根据可见度等条件优化照明管理,从而降低电能能耗。
3.7
智慧工地constructionciteofintelligentization
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并将物联网采集到的
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
程建设的信息化水平。
3.8
QHSE管理体系QHSEmanagementsystem
在ISO9001标准、ISO14001标准、GB/T28000标准基础上,根据共性兼容、个性互补的原则整合而
成的质量(Quality)、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3.9
耐久性公路durablehighway
抵抗自然环境及使用双重因素,在设计使用年限内能够良好保持其使用功能(适用性)和安全性的
公路。
3.10
绿色设计greendesign
指在公路设计、建设、使用整个生命周期内,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公路的
功能、质量、建设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公路及其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
影响减到最小,使公路建设的各项指标以及运营期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3.11
绿色施工greenconstruction
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
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2
DB32/T3949—2020
3.12
五清三化Fiveeliminateandthreemodernizations
指公路沿线清除垃圾、清除非法堆积物、清除非法搭建物、清除非法种植物、清除违法广告设施,
绿化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
3
DB32/T3949—2020
4总则
4.1规划设计应符合JTGB01、JTGB04、JTGD20等标准规范的规定,建设施工应符合JTGF40、JTG/T
F50、JTGF60等标准规范的规定,运营养护应符合JTGH10、JTGH11、JTGH12、JTGH30等标准规
范的规定。
4.2应具有通过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水土保持方案;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环境
污染事故,未发生较大及以上质量事故或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4.3绿色公路评价应在工程交工验收后开展。
5规划设计
5.1规划选线
5.1.1路网规划
5.1.1.1应以全生命周期理念为先导,考察公路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全过程的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最
终以折算标准煤为准,各类能源折标准煤系数详见附录A,表A.1各类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排放(各
类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详见附录A,表A.2各类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环境影响等因素,从改善
路网通行能力角度对能耗较大的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进行优化。
5.1.1.2可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原则,统筹利用运输通道资源,鼓励公路与铁路、高
速公路等共用线位,改扩建公路要充分利用原通道资源。
5.1.2生态选线
5.1.2.1应对路线进行多方案比选,确保线路最优。
5.1.2.2线形选择应综合考虑控制因素影响,即应便捷沿线节点利用,缩短路线长度,还应充分考虑噪
声对沿线的影响。
5.1.2.3宜绕避基本农田,禁止耕地超占,减少土地分割。
5.2路基工程
5.2.1路基高度
5.2.1.1结合地形条件、地址条件等因素,在不影响路基承载力的前提下,降低路基填土高度。
5.2.1.2平纵面设计选择合适的路线标高,宜达到土石方填挖平衡,避免高填深挖。
5.2.1.3横断面设计应因地制宜,结合地形、地貌及土石方情况尽量放缓边坡。
5.2.1.4做好填挖结合部、低填浅挖等处的路基处理,宜减小高陡边坡或占压河道。
5.2.1.5对必须通过耕地集中分布区域的路段,路基设计应对技术和经济进行综合考虑,应采取降低桥
台填土高度、设置路基挡土墙、采用节地型排水沟和压缩护坡道、碎落台宽度等可行措施,减少占地数
量和土石方数量。
5.2.2路基边坡
5.2.2.1考虑土地资源节约,避免大开大挖,同时要兼顾固土护坡,防止边坡冲刷,减少水土流失。
5.2.2.2路堑边坡宜选择坡率较缓、坡型自然、有利于生态防护的边坡型式,实现路基排水系统与坡面
防护体系相互协调。
5.2.2.3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位于城镇规划区的路段应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充
分利用公路自身及周边绿地空间开展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建设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
铺装、渗管、渗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通过渗透、调蓄、净化方式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
5.2.3取弃土场
4
DB32/T3949—2020
5.2.3.1合理划分标段,考虑标段土方平衡原则,减少取、弃土场的设置,充分利用土石方资源。
5.2.3.2必须设置取土场时,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应与改田、造地、复垦相结合。
5.2.3.3路基填筑用土宜优先考虑循环利用城市综合弃土,如建筑施工弃土、景观绿化弃土、水运工程
施工弃土以及航道、湖泊开挖弃土等。
5.3路面工程
5.3.1路面结构
5.3.1.1对于长大纵坡、重载交通以及易出现车辙、推移、波浪等变形类病害的路段,路面宜采用耐久
性较高的材料进行铺装。
5.3.1.2宜对柔性基层、组合式基层等结构形式进行优化改良,提高路面结构的抗疲劳破坏性能。
5.3.1.3应结合区域环境条件、工程造价及当地经验,合理选择透水性、低噪音、抗冰雪、彩色铺装及
尾气降解等功能型路面。
5.3.1.4桥面铺装设计应综合考虑桥梁类型、公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桥面铺装层
结构宜与公路主线路面结构相协调;在不降低桥面铺装性能的前提下,宜推广采用低碳薄层桥面铺装体
系。
5.3.2路面材料
5.3.2.1宜采用可循环利用材料替代路面材料中部分原材料,筑路材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规
范的要求;如橡胶沥青混合料、热再生及冷再生等。
5.3.2.2根据工程实际条件宜选择具有高模量、抗裂等特征的路用材料,如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废旧
橡胶粉沥青、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岩沥青混合料等路面新材料新技术。
5.3.2.3桥面铺装宜采用树脂沥青、浇筑式沥青等高性能材料或其他新型材料,提高桥面铺装全寿命周
期效益。
5.4桥涵工程
5.4.1桥型选择
5.4.1.1应贯彻标准化、预制化、装配化和工厂化施工的设计原则,选择受力明确、外形简洁、便于施
工的桥梁结构,提高预制构件的比例。
5.4.1.2从耐久性和去产能的角度,在复杂条件下非标准跨径桥梁中宜采用钢结构桥梁。
5.4.1.3耕地集中区域、水环境敏感区域等路段的桥梁宜增加跨径,少占耕地;同时,敏感水体宜减少
桥墩的布置,桥墩布置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5.4.1.4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上部结构高度低的桥型,以降低桥面高程,降低桥台填
土高度,减少占地。
5.4.1.5注重桥梁可修可检设计,检养通道设置便利,减少后期养护成本。
5.4.2径流收集
5.4.2.1当公路、桥梁跨越(穿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时,应在路面、桥面两侧设置径流截流系
统,将径流收集并适当处理后再排放,禁止直接排入水体。
5.4.2.2当公路、桥梁跨越(穿越)大河、水源保护地、基本农田或耕地时,应设计径流管蓄化池,加
强对路面、桥面融雪剂融化、危险化学品渗漏等对水体、农田、耕地的污染防控。
5.5附属设施
5.5.1交安设施宜采用雨夜反光标线、太阳能交通标志、雾区行车智能诱导系统、超节能可变情报板等
材料及设备。
5
DB32/T3949—2020
5.5.2应对交通噪声防治进行专项设计,因地制宜建设声屏障(隔音墙)等噪声污染治理设施。
5.5.3应开展“智慧公路”专项设计,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智能技术手段。
5.5.4监控、供配电、照明等机电系统应开展节能设计,采用超节能可变情报板、LED节能照明等节能
设备。
5.5.5公路设施用能宜采用风能、太阳能及地热能等绿色能源。
5.5.6应按照“尊重自然,保护优先”的原则,建设相应的湿地保护工程。沿线绿化优先选择少维护、耐
候性强的乡土植物,植物配置应突出地方特色,起到视觉诱导、安全提示、碳汇等新功能,并尽可能增
加沿线生物多样性。
5.5.7强化原生植被的保护性设计,林地路段应严格控制用地范围内林木的砍伐数量,不得砍伐公路用
地范围之外不影响行车安全的林木。
5.5.8针对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与古树名木,应对就地保护与移植异地保护
方案进行比选,在不影响公路行车安全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就地保护方案。
5.5.9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出没路段,应设置预告、禁止鸣笛等标志,并根据需要设置动物横
向过路通道。
5.5.10沿线养护工区设置宜位于管辖路网的中间位置,以减少前往所管养路段最远点的车辆能耗。
5.5.11沿线养护工区及服务区等建筑宜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开展设计。
6建设施工
6.1施工管理
6.1.1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健全,宜推行QHSE、HSE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有
效。
6.1.2应制定项目绿色公路战略计划或绿色公路实施方案,并实施;宜列支绿色公路建设专项资金。
6.1.3广泛开展绿色公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学习、培训教育活动及项目路域范围内培育绿色文化。
6.2节能减排
6.2.1沥青拌和厂宜应用环保型拌和系统,实现燃料系统改造、筒体保温、大气排放、出料控制、运输
车辆保温等功能,节省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6.2.2桥梁桩基施工宜根据地质条件,采用旋挖钻孔施工技术。
6.2.3原材料宜遵循就近采购的原则,原则上原材料生产地距离施工现场不宜大于500km。
6.2.4应采用新的低能耗、低排放施工设备,淘汰老旧、能耗较高的设备;应加强施工设备能耗管理,
开展施工机械设备的能耗监测与管理。
6.3生态环保
6.3.1生态恢复
6.3.1.1路基施工宜采用“边建边绿”施工方式,在主体工程施工的同时,进行绿色边坡防护。
6.3.1.2取弃土场的选择及恢复应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6.3.1.3“两区三厂”应在可持续发展生态路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生物学、生态学规律建立生态驻地。
6.3.1.4临时用地应审批手续齐全,严格控制“两区三厂”占地面积和范围,制定有效复耕方案,用地结
束后及时复耕或复绿。
6.3.2污染防治
6.3.2.1施工场地的生活污水应优先选择接入市政管网,不具备条件的,宜投入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
后达标排放或回收利用。
6
DB32/T3949—2020
6.3.2.2施工场地的生产污水应设置沉淀池沉淀处理,优先选择回用,不能回用的应处理后达标排放;
并做好运营和维护。
6.3.2.3施工场地及施工便道应进行硬化处理,并配备专用洒水车,经常清扫和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6.3.2.4粒料类施工原材料在运输、储存及施工等环节,应采取覆盖、密封等方式,避免扬尘。
6.3.2.5石灰消解过程中,应建设石灰消解大棚,减小粉尘的扩散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
6.3.2.6进出“二区三场”的车辆应进行冲洗,避免带泥、带尘上路。
6.3.2.7对于易造成土壤污染的施工期、运营期以及公路两侧垃圾和生活垃圾,应集中回收,并增设专
门的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6.3.2.8优先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
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运行状态良好。
6.3.2.9合理组织安排强噪声辐射机械的施工时间、施工方式,排放噪声符合GB12523的规定;采取
建筑围挡或临时声屏障等防噪措施,对受噪声影响大的声环境敏感点实施防护,有条件的路段可结合运
营期噪声预测超标情况建设永久性声屏障。
6.4资源节约
6.4.1土地资源
6.4.1.1在路基施工前,应对路域内表土及植被资源进行保护,配备专业绿化或生态施工队伍,进行表
土剥离及集中堆放工作,可用于公路沿线景观区域的绿化,以及取土场、弃渣场、拌和厂、施工便道等
临时用地的生态恢复。
6.4.1.2“两区三厂”临时占地应优先使用荒地、废地,或建设宜租用当地民房、工业厂房等。
6.4.1.3施工便道建设应结合地方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工程结束后移交地方。
6.4.2水资源节约
6.4.2.1生产及生活用水宜按用途分项计量,并制定节水目标和措施,提高用水效率。
6.4.2.2施工机具、生活用水设施等采用节水技术或措施;桥梁预制结构及现浇结构混凝土养生宜投入
自动喷淋系统。
6.4.2.3宜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源,定期检测,确保非传统水源的用水安全。应推广采用预制厂循环养生、
水循环设备清洗等节水设施。
6.4.3废弃材料再利用
6.4.3.1沿线拆迁建筑垃圾,应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作为再生资源重新用于回填路基、基层骨料或
便道。
6.4.3.2在不影响桥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桥梁工程混凝土宜掺加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弃材料,提高
混凝土的黏聚性。
6.4.3.3宜投入砂石分离机对施工剩余混凝土进行分离后利用或用于小型构件预制。
6.5施工信息化
6.5.1应开展智慧工地建设,原材料生产、试验检测、施工进度及投资等全过程应采用信息化施工技术
进行全方位监管。
6.5.2大型桥梁等宜采用BIM技术,实现桥梁等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和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
6.5.3应加强生态环境的监测分析工作,重点对大气、水质和噪音等开展监测分析。
6.5.4应加强能耗统计分析工作,重点对施工机械用能、用水等开展统计分析。
7运营养护
7
DB32/T3949—2020
7.1运营管理
7.1.1应成立运营管理组织机构,全面领导运营期绿色公路运营管理工作。
7.1.2应建立并实施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将节能减排目标逐级分解;并定期公布落实情况;应组织开
展节能减排培训。
7.1.3应建立起能耗及环境监测体系和制度,实行运营能耗及环境监测责任管理。
7.1.4应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优化和规范应急处置流程,加强专业化应急处置救援队伍的建设,不断提
高应急抢险工作的机械化、高效化、专业化水平。
7.1.5应落实“五清三化”整治行动。
7.2养护管理
7.2.1应构建预防性养护体系,定期编制养护技术规划,建立养护技术决策体系,编制技术清单、资金
预算等。
7.2.2应定期进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选择适宜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及大中修养护技术进行养护作业。
7.2.3对预防性养护、大中修养护等,应优先采用可再生、能耗低的养护技术及材料,如注浆、3D摊
铺、抗滑封层、超薄沥青、岩沥青、高模量沥青、苏高沥冷再生乳化沥青等。
7.2.4应制定安排养护作业计划,提升养护机械使用效率,宜禁用高能耗、高污染的老旧施工设备。
7.2.5宜建立路面管理系统、桥梁养护管理系统,并运行有效。
8绿色评价
8.1评价指标
8.1.1绿色公路评价指标体系由绿色设计、节能减排、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品质提升、绿色管理6类
一级指标组成,分别设二、三级指标。绿色公路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分值见表1。
8.1.2绿色公路评价得分满分为100分,评价的最终得分应为所有三级指标得分之和,绿色公路评价应
按总得分确定等级。
8.1.3若无相应的评价项的工程,可不进行评价,评价得分在汇总后按百分制进行折算处理;最终得分
计算方法为按实际得分除以适用于该公路评价总分值再乘以100分计算(评价得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表1绿色公路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清洁能源(3分)
节能设计(6分)
绿色设计(20分)节能控制(3分)
生态设计(7分)生态选线(2分)
生态防护(3分)
生态设计(7分)
工程美学(2分)
绿色设计(20分)土地资源节约(1分)
资源设计(7分)水资源节约(2分)
材料循环利用(4分)
万元建安费能耗/排放(6分)①
节能减排(15分)施工能效及排放评价(15分)施工机械节能(7分)
材料运输(2分)
注:①能源消耗最终以折算标准煤为准,各类能源折标准煤系数详见附录A,表A.1各类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各类能源二
氧化碳排放因子详见附录A,表A.2各类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8
DB32/T3949—2020
表1绿色公路评价指标(续)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取弃土场恢复(3分)
生态恢复(5分)
临时用地恢复(2分)
水污染防治(2分)
生态环保(20分)大气污染防治(5分)
污染防治(15分)土壤污染防治(2分)
固体污染物防治(3分)
噪声污染防治(3分)
土地资源节约(2分)临时用地控制(2分)
节水措施(2分)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4分)
资源节约(10分)水资源循环利用(2分)
清表资源利用(2分)
材料资源节约、集约利用(4分)
废弃资源再利用(2分)
长寿命路面(2分)
结构耐久(9分)功能性路面(3分)
品质提升(15分)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35244-2017 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管理指南 2017-12-29
- GB/T 35248-2017 消费品安全 供应商指南 2017-12-29
- GB/T 35242-2017 主要商品竹苗质量分级 2017-12-29
- GB/T 35245-2017 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2017-12-29
- GB/T 35249-2017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聚苯硫醚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2017-12-29
- GB/T 35241-2017 木质制品用紫外光固化涂料挥发物含量的检测方法 2017-12-29
- GB/T 35251-2017 垃圾裂化焚烧装置 2017-12-29
- GB/T 35243-2017 人造板及其制品游离甲醛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测试方法 2017-12-29
- GB/T 35250-2017 金属间化合物膜过滤器 2017-12-29
- GB/T 35247-2017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技术通则 201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