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304-2015 仪表型增安屏蔽电缆
DB34/T 2304-2015 Enclosed-type additional grounding shielded cabl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5年0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芜湖)、安徽太平洋电缆股份有 限公司、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安徽江淮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蓝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凌宗勇、吕发忠、李万松、付世财、王赵兰、沈志荣、金伟龙、王海岭、王显 儒、陈涛、陈传、黄睿。
- 出版信息:
- 页数:2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9.060.20
K13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304—2015
仪表型增安屏蔽电缆
Shieldedcableforincreasingmetersecurity
文稿版次选择
2015-02-03发布2015-03-03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304—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芜湖)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芜湖)、安徽太平洋电缆股份有
限公司、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安徽江淮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蓝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海电缆集
团有限公司、安徽华电线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龙庵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凌宗勇、吕发忠、李万松、付世财、王赵兰、沈志荣、金伟龙、王海岭、王显
儒、陈涛、陈传、黄睿。
I
DB34/T2304—2015
仪表型增安屏蔽电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300/500V仪表型增安屏蔽电缆的产品代号、表示方法、要求、试验方法
和验收规则、包装、标志及贮运。
本标准适用于聚氯乙烯绝缘、聚乙烯绝缘、交联聚乙烯绝缘、氟塑料绝缘、硅橡胶绝缘仪表型增安
屏蔽电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51.11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
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
GB/T2951.12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
法
GB/T2951.13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密度测定方
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
GB/T2951.14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
GB/T2951.2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
方法--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
GB/T2951.31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
法--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
GB/T2951.32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2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
法--失重试验--热稳定性试验
GB/T3048.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3048.5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
GB/T3048.8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
GB/T3048.9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
GB/T3082铠装电缆用热镀锌或热镀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低碳钢丝
GB/T3953电工圆铜线
GB/T3956电缆的导体
GB/T4910镀锡圆铜线
GB/T5441.2通信电缆试验方法工作电容试验电桥法
GB/T5441.3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电容耦合及对地电容不平衡试验
GB/T6995.1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T6995.2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2部分:标准颜色
GB/T6995.3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1
DB34/T2304—2015
GB/T6995.4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4部分: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
GB/T9330.1-2008塑料绝缘控制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T11091电缆用铜带
GB/T17650.2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第2部分:用测量pH值和电导率
来测定气体的酸度
GB/T19666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GB/T29512手部防护防护手套的选择、使用和维护指南
JB/T8137.1电线电缆交货盘第1部分:一般规定
YB/T024铠装电缆用钢带
YB/T5294一般用途低碳钢丝
YD/T723.5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塑料复合带第5部分:金属塑料复合箔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增安型increasedsafetytype
增安型是防爆的一种型式,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的电气设备采取一些附加措施
以提高安全程度,防止其内部和外部部件可能出现危险温度、电弧和火花可能性的防爆型式。
3.2
标称值nominalvalue
在本部分中,通常标称值引申出的量值在考虑规定公差下通过测量进行检验。
3.3
近似值approximatevalue
既不保证也不检查的数值,例如用于其他尺寸值的计算。
3.4
中间值medianvalue
将试验得到的若干数值以递增(或递减)的次序依次排列时,若数值的数目是奇数,中间的那个值
为中间值;若数值的数目是偶数,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为中间值。
3.5
假设值fictitiousvalue
按附录A计算所得的值。
3.6
例行实验routinetests
2
DB34/T2304—2015
由制造方在成品电缆的所有制造长度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所有电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7
抽样试验sampletests
由制造方按规定的频度,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在取自成品电缆的某些部件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电
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8
型式试验typetests
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部分所包含的一种类型电缆在供货之前所进行的试验,以证明电缆具有满足预
期使用条件的满意性能。
注:该试验的特点是:除非电缆材料或设计或制造工艺的改变可能改变电缆的的特性,试验做过以后就不需要重做。
4符号、代号和产品表示方法
4.1系列代号
仪表型电缆………………DJ
增安型……………………za
阻燃………………Z(或ZR)
阻燃A、(B、C)类……………ZA、ZB、ZC
耐火型……………………N
无卤低烟阻燃型…………………………WDZ
4.2材料特征代号
铜导体………………T(省略)
交联聚乙烯绝缘…………………………YJ
聚乙烯绝缘…………………Y
聚氯乙烯绝缘护套…………………………V
氟塑料绝缘及护套…………………………F
硅橡胶绝缘及护套…………………………G
4.3结构特征代号
铜丝编织屏蔽………………P
镀锡铜丝编织屏…………………………P1
铜带(铜塑复合带)屏蔽…………………P2
铝塑复合带屏蔽…………………………P3
双钢带铠装…………………2
钢丝铠装……………………3
钢丝编织铠装………………9
聚氯乙烯护套………………2
聚烯烃护套…………………3
3
DB34/T2304—2015
软结构(移动敷设)………………………R
4.4产品表示方法
4.4.1产品用型号、规格及标准编号来表示。
4.4.2同一品种采用规定的不同导体结构时,第1种导体用(A)表示(省略),第2种导体用(B)
表示,在规格后标明。
示例1:铜芯聚乙烯绝缘铜带对绞屏蔽与总屏蔽聚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仪表型增安屏蔽电缆,额定电压300/500
V,19对,标称截面为0.75mm2,表示为:za-DJYP2VP2-22300/500V1920.75DB34/T2304—2015
示例2:铜芯硅橡胶绝缘铜丝编织对绞屏蔽与总屏蔽钢丝编织铠装硅橡胶护套阻燃型仪表型增安屏蔽电缆,额定电
压300/500V,10对,标称截面为1.5mm2,B类阻燃,表示为:ZB-za-DJGPGP-9G300/500V1021.5DB34/T
2304—2015
示例3:铜芯氟塑料绝缘铜丝编织对绞屏蔽与总屏蔽钢丝绕包铠装氟塑料护套阻燃A类仪表型增安屏蔽电缆,额定
电压300/500V,16对,标称截面为1.5mm2,表示为:ZA-za-DJFPFP-3F300/500V1621.5DB34/T2304
—2015
示例4: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对绞屏蔽与总屏蔽钢丝编织铠装聚烯烃护套阻燃型仪表型增安屏蔽电缆,额定电
压300/500V,7对,标称截面为1.5mm2,低烟无卤C类阻燃,表示为:WDZC-za-DJYJP2VP2-93300/500V721.5
DB34/T2304—2015
5要求
5.1导体
5.1.1导体用铜单线应符合GB/T3956中第1、第2和第5种导体的规定,镀锡铜线应符合GB/T4910
中TXR型镀锡铜线的规定。
5.1.2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损伤绝缘的毛刺,以及凸起或断裂的单线。
5.1.3导体结构和性能应符合GB/T3956的规定。
5.2绝缘
5.2.1绝缘层采用聚乙烯绝缘、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缘、硅橡胶绝缘、聚全氟乙丙烯或聚四
氟乙烯绝缘电缆材料,其性能应符合材料标准的规定。
5.2.2绝缘标称厚度应符合表1规定。绝缘的平均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其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
称厚度的90%-0.1mm。
表1绝缘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绝缘厚度/mm
/mm2聚氯乙烯聚乙烯交联聚乙烯氟塑料硅橡胶
0.50.60.60.50.40.7
0.750.60.60.50.40.7
1.00.60.60.50.40.7
1.50.70.70.60.50.8
2.50.70.70.60.50.8
5.2.3绝缘线芯如采用颜色识别标志,其颜色应符合GB/T6995.2规定,颜色应不迁移、不褪色。
4
DB34/T2304—2015
5.2.4绝缘层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表10的要求。
5.2.5绝缘线芯应按GB/T3048.9的规定经受交流50Hz火花试验检查。
5.2.6各种绝缘混合料的导体最高运行温度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各种绝缘混合料的导体最高运行温度
导体最高温度/℃
绝缘混合料绝缘层代号
正常运行短路(最长持续5s)
聚氯乙烯70160PVC
聚乙烯70160PE
交联聚乙烯90250XLPE
氟塑料200500F
硅橡胶180350G
5.3单元绞
5.3.1电缆线芯单元绞
可分为:对线组、三线组及四线组。
5.3.2绞组识别标志
对绞组识别标志推荐采用红/白(或本色)、蓝/白(或本色)、黑/白(或本色)、红/蓝、红/绿
两色,也可采用其它颜色进行区分,三线组和四线组色谱由制造企业自定。
5.3.3单元绞的节距
成品电缆中,1.5mm2及以下单元绞组绞合节距应不大于100mm;2.5mm2及耐火型电缆任一成缆
元件最大绞合节距应为120mm;电缆中非屏蔽成缆元件相邻成缆元件宜采用不同的绞合节距。
5.3.4单元绞的识别
a)数字识别:单元组由一根或多根印有数字识别标志线芯组成,数字识别符合GB/T6995.4规
定;
b)颜色识别:单元组的识别由双色扎带组成,其颜色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颜色识别标志
序号12345678910111213
双色扎白白白白白红红红红红黑黑黑
带颜色蓝桔绿棕灰蓝桔绿棕灰蓝桔绿
序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双色扎黑黑黄黄黄黄黄紫紫紫紫紫—
带颜色棕灰蓝桔绿棕灰蓝桔绿棕灰—
注:绝缘颜色可按用户要求选用。
5.3.5单元绞允许使用非吸湿性材料填充圆整,并可用非吸湿性包带扎紧。
5.3.6线组除上述两根线对绞结构存在外,还可以三根或四根单线为一线组,线组中单线可以根据用
户要求的颜色、数字或色带区别,但线组之间区别方法应不同于线组中单线区别方法。
5
DB34/T2304—2015
5.4成缆
5.4.1多对电缆绞合成缆,成缆最外层方向为右向,相邻层绞向相反。
5.4.2成缆至少重叠绕包一层非吸湿性带子,重叠率应不小于15%。
5.4.3成缆最外层节距应不大于成缆外径的20倍,其中软结构电缆应不大于成缆外径的16倍。
5.5静电屏蔽—单元绞屏蔽和总屏蔽
5.5.1单元绞屏蔽和总屏蔽可采用铜丝编织屏蔽、铜带、铜塑复合带和铝塑复合带绕包屏蔽三种。屏
蔽用铜带和铝塑复合带应分别符合GB/T11091和YD/T723.5的规定,编织屏蔽用铜丝应符合GB/T
3953的规定,镀锡铜线还应符合GB/T4910中TXR型镀锡铜线的规定。
5.5.2屏蔽层内,在单元绞或成缆后重叠绕包一至二层聚酯包带,搭盖率不小于15%。
5.5.3铜丝编织分屏蔽用单丝直径不小于0.12mm,铜丝编织总屏蔽用单丝直径应符合表4的规定,
编织密度不小于80%,其计算按照GB/T9330.1-2008中7.4的规定。
表4铜丝编织前外径和相应的单线直径
屏蔽前假定直径Du/mmDu≤1010<Du≤2525<Du≤3535<Du
单丝直径d/mm0.150.200.250.30
5.5.4软铜带、铜塑复合带和铝塑复合带屏蔽采用绕包或纵包型式,标称厚度为0.05mm,重叠绕包
层的重叠率应不低于25%,纵包重叠率应不低于15%,复合带材其金属面应向内侧,包带层应平整不
得漏包。分屏蔽带下应纵放标称截面不小于0.2mm2的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作为引流线,总屏蔽带下应
纵放标称截面不小于0.5mm2的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作为引流线,确保屏蔽的电气连续性。
5.5.5在各单元绞屏蔽层的外面应绕包二层0.05mm厚的聚酯带或其它在电缆最高额定工作温度下
不会熔融的非吸湿性带材,每层的最小搭盖为25%,或是绕包一层,最小搭盖为50%。
5.5.6总屏蔽层外允许重叠绕包一层0.05mm聚酯带或在电缆最高额定工作温度下不会熔融的非吸
湿性带材。
5.6隔离套
铠装层下内衬层应采用挤包方式(隔离套),挤包型内衬层厚度按附录B计算,内衬层任一点厚度不
应小于标称厚度的80%-0.2mm。
5.7铠装
5.7.1铠装分双钢带铠装、钢丝疏绕铠装、钢丝编织铠装,钢带应符合YB/T024的规定,疏绕用圆
镀锌钢丝应符合GB/T3082的规定,编织用圆镀锌钢丝应符合YB/T5294的规定。
5.7.2钢带铠装应螺旋间隙绕包两层钢带,外层金属带的中间在内层金属带间隙上方,包带间隙应不
大于金属带宽度的50%,其尺寸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铠装金属带标称厚度和宽度
铠装前假定直径DB/mm钢带层数×厚度×宽度/mm
DB≤152×0.2×20
15<DB≤252×0.2×25
25<DB≤302×0.2×30
30<DB≤352×0.5×30
6
DB34/T2304—2015
表5(续)
铠装前假定直径DB/mm钢带层数×厚度×宽度/mm
35<D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2/T 524.1-2002 浅水湖泊网围养殖技术规范 鱼类养殖技术 2002-04-16
- DB63/T 390-2002 天然草地改良技术规程 2002-04-23
- DB32/T 523-2002 无公害泥鳅庭院养殖技术规程 2002-04-16
- DB63/T 392-2002 草田轮作技术规程 2002-04-23
- DB63/T 391-2002 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 2002-04-23
- DB32/T 524.3-2002 浅水湖泊网围养殖技术规范 河蟹养殖技术 2002-04-16
- DB63/T 394-2002 小型打贮草机械选型配套作业技术规程 2002-04-23
- DB12/ 139-2002 淡水鱼用浓缩饲料 2002-04-04
- DB12/ 140-2002 淡水鱼用复合预混合饲料 2002-04-04
- DB32/T 522-2002 淡水造型珍珠质量 200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