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998-2022 基础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技术规程

DB11/T 998-2022 Base Mapping Products Quality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7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998-2022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3-24
实施日期
2022-10-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7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40

CCSA75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998—2022

基础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qualityinspectionandacceptance

offundamentalsurveyingandmappingproducts

2022-03-24发布2022-10-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998—2022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

3.1术语和定义...................................................................1

3.2缩略语.......................................................................1

4基本规定.........................................................................2

4.1总体要求.....................................................................2

4.2成果种类.....................................................................2

4.3检查验收方法.................................................................2

4.4仪器设备要求.................................................................3

4.5记录及报告...................................................................3

4.6质量问题处理.................................................................3

5检查验收与质量评价...............................................................3

5.1抽样.........................................................................3

5.2详查概查.....................................................................4

5.3单位成果质量评定.............................................................5

5.4样本质量评定.................................................................7

5.5检验批成果质量判定...........................................................8

5.6报告编制.....................................................................8

6检查验收内容.....................................................................8

6.1控制测量成果.................................................................8

6.2遥感数据....................................................................16

6.3数字线划图(DLG)...........................................................27

6.4数字高程模型(DEM).........................................................33

6.5数字正射影像图(DOM).......................................................40

6.6数字栅格地图(DRG).........................................................44

6.7数字表面模型(DSM).........................................................47

6.8基础地理底图................................................................54

6.9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55

附录A(资料性附录)检查验收记录表.................................................62

附录B(资料性附录)测绘成果检查报告...............................................63

附录C(资料性附录)测绘成果检验报告...............................................66

参考文献..........................................................................70

I

DB11/T998—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对DB11/T998—2013修订,代替DB11/T998-2013的全部内容。与DB11/T998—

201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的技术变化包括:

a)删除、增加了个别术语与定义;

b)将缩略语调整到第3章;

c)修改了第4章基本规定,修改了检验批和样本量的对照关系,增加了成果种类;

d)删除了导线测量成果的检验内容与方法;

e)增加了遥感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字表面模型、基础地理底图的检验内容与方法;

f)修改了控制测量成果、数字线划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检验内容与方法;

g)修改了附录内部分内容。

本文件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建筑大

学、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通州区城乡测绘

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海涛、姜坤丽、马宁、刘韶军、安智明、李森、李兵、祝晓坤、王

攀、王旭辉、陶迎春、赵海涛、霍亮、刘小强、张立伟、郝树宾、张凤录、段红志、刘英杰、魏

培、刘增良、张红、刘鹏、张科伟、左效刚、吕扬、彭泊涵、马原放、陈品祥、贾光军。

II

DB11/T998—2022

引言

本文件的编写贯彻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了基础测绘成果质量,与DB11/T407《基

础测绘技术规程》相适应并配套使用。

本文件根据GB/T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

验收》的相关规定,结合北京市控制测量、遥感数据、数字线划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表面模型(DSM)、基础地理底图以及基

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维护更新的生产技术水平、质量控制要求和检查与验收的实际情况制定,

为以上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工作提供依据。

III

DB11/T998—2022

基础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础测绘成果检查验收的基本规定、检查验收与质量评价、成果种类和检查验收

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基础测绘成果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基础测绘成果fundamentalsurveyingandmappingproducts

公共财政投入并由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所形成的基础性、公益性测绘成果。

3.1.2

过程检查processinspection

在自查、互查的基础上,对单位成果质量要求的全部检查项进行的检查。

3.1.3

最终检查finalinspection

过程检查完成后,对单位成果质量要求的全部检查项进行的检查。

3.1.4

验收检验inspectionbeforeacceptance

最终检查完成后开展的全面检验。

3.1.5

数学精度检测mathematicalaccuracydetect

单位成果的平面位置精度检测、相对位置精度检测及高程精度检测的总称。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

DLG:数字线划地图(digitallinegraphic)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

DRG:数字栅格地图(digitalrastergraphic)

DSM: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surfacemodel)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

IMU/GNSS:惯性测量单元/全球导航卫星系统(inertialmeasurementunit/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

1

DB11/T998—2022

PDOP:空间位置精度因子(positiondilutionofprecision)

RTK:利用载波相位差分的实时动态测量(real-timekinematic)

4基本规定

4.1总体要求

4.1.1检查程序

基础测绘成果质量应通过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验收检验,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应独立进行,不

应省略、代替或颠倒顺序,具体要求按照GB/T24356规定的执行。

4.1.2过程检查

4.1.2.1测绘单位应开展过程检查。

4.1.2.2过程检查应实施全数检查,可不对单位成果质量进行评定。

4.1.3最终检查

4.1.3.1测绘单位应开展最终检查。

4.1.3.2最终检查内业应实施全数检查,涉及外业的检查项可采用抽样检查,抽样按5.1执行。

4.1.3.3最终检查应对成果质量采用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评定。

4.1.4验收检验

4.1.4.1验收检验由项目管理单位或由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组织实施。

4.1.4.2验收检验可采用抽样检验对样本进行详查,抽样按5.1执行,必要时可对样本外成果进行

概查。

4.1.4.3验收检验应对单位成果质量和样本质量采用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评定,应对检验批

质量采用批合格和批不合格两级判定。

4.2成果种类

基础测绘成果基本类型分9大类,共20种测绘成果,见表1。

表1基础测绘成果种类统计表

序号基本类型成果种类数量

1控制测量成果GNSS静态测量成果、GNSS网络RTK测量成果、等级水准测量成果3

框幅式数字航空摄影影像、推扫式数字航空摄影影像、机载激光雷达

2遥感数据5

数据、倾斜航空摄影影像、光学卫星影像

3数字线划图1:500数字线划图、1:2000数字线划图、1:10000数字线划图3

4数字高程模型格网类数字高程模型、点云类数字高程模型2

5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正射影像图1

6数字栅格地图数字栅格地图1

7数字表面模型格网类数字表面模型、点云类数字表面模型2

8基础地理底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多尺度的电子地图数据2

9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1

4.3检查验收方法

2

DB11/T998—2022

4.3.1检查验收可采用比对分析、实地检测和核查分析三种方法。

4.3.2比对分析主要适用于室内方式确定被检成果错漏或获取被检测数据与参考数据的差值。通

过重新计算,检查被检成果精度指标的符合性。

4.3.3实地检测主要适用于实地确定被检成果错漏或获取与野外实测数据的差值。以不低于所检

成果原测精度的技术要求和方法,外业实地对抽查的样本单位成果进行检测。

4.3.4核查分析主要适用于室内方式检查被检成果的质量特性。核查观测数据资料、数据处理资

料,确认观测数据、起算数据使用的正确性,检查计算过程或数据处理过程参数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4.4仪器设备要求

4.4.1检查验收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应通过计量确认并在有效期内,其精度指标应不低于相关

标准及技术文件的要求。

4.4.2检查验收中使用的软硬件的功能应不低于技术文件的要求。

4.5记录及报告

4.5.1检查验收记录包括质量问题及其处理记录、质量统计记录等,检查验收记录填写应及时、完整、

规范、清晰。检查验收人员和复查人员签名后的记录禁止更改、增删,内容和格式参照附录A执行。

4.5.2最终检查完成后,应编制检查报告;验收检验完成后,应编制检验报告。

4.5.3检查报告和检验报告应随基础测绘成果一并归档。

4.6质量问题处理

4.6.1过程检查、最终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改正并经确认。

4.6.2最终检查判定为不合格的单位成果应退回处理,处理后再重新进行检查,直至合格为止。

4.6.3经验收判为合格的批,应返回修改完善。经验收判为不合格的批,应将检验批退回处理,再

次申请验收时应重新抽样。

5检查验收与质量评价

5.1抽样

5.1.1确定单位成果和质量元素及权重

5.1.1.1根据成果特点确定单位成果的计量单位和质量元素。

5.1.1.2质量元素应体现单位成果的质量特性。

5.1.1.3对多种类型、不同等级的成果,应分别确定单位成果和质量元素。

5.1.1.4质量元素及相应权重按照本文件第6章的规定执行,一般不作调整。当检验对象为测绘工

序成果,或仅包含某几项质量元素的测绘相关成果时,按本文件所列相应权的比例调整质量元素的

权,调整后的各质量元素权之和应为1.0。

5.1.2确定检验批和样本量

5.1.2.1当检查验收成果包含多种尺度的数据时,宜按不同尺度分别确定批次、批量。

5.1.2.2当单位成果数小于或等于1000时,可作为一个检验批;当单位成果数大于1000时,应划

分为若干检验批,且批次数最小,各检验批批量应均匀。

5.1.2.3检验批的样本量按表2确定。

3

DB11/T998—2022

表2批量与样本量对照表

级别批量样本量

11~203

221~405

341~607

461~809

581~10010

6101~12011

7121~14012

8141~16013

9161~18014

10181~20015

11201~23217

12233~28220

13283~36224

14363~48730

15488~68540

16686~100056

17≥1001应分批次抽取样本。

注:当样本量等于或大于批量时,则全数检查。

5.1.3抽取样本

5.1.3.1抽样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也可根据不同单位、时间、生产方式、困难类别等因素,进行

分层随机抽样。

5.1.3.2检验批的样本应分布均匀。

5.1.3.3样本内容包括从检验批中提取的样本成果的全部资料。下列资料作为单位成果的补充材

料,提取原件或复印件:

a)项目的测绘任务书、合同和委托验收文件;

b)经批准的测绘技术设计文件及技术设计更改文件;

c)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及检查记录;

d)需要的样本外成果数据;

e)使用仪器的计量确认证书原件或复印件;

f)其他需要的文档资料。

5.2详查概查

5.2.1详查

对样本成果进行详查。根据各单位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逐个检查单位成果并统计质量元

4

DB11/T998—2022

素、质量子元素和检查项中存在的各类错漏数量或错误率,按照5.3的要求评定单位成果质量。

5.2.2概查

对样本外成果进行概查。根据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对影响成果质量的主要项目和带倾向性

的问题进行检查,一般只记录A类、B类错漏和普遍性问题。当未检查出A类错漏且一个单位成果

同一质量子元素(没有质量子元素,按质量元素统计)B类错漏少于4个时,判成果概查合格;否

则判概查为不合格。

5.3单位成果质量评定

5.3.1单位成果质量评分

5.3.1.1数学精度评分

数学精度评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a)数学精度检测包括:平面位置精度检测、相对位置精度检测和高程精度检测;检测中,检测

点(边)应分布均匀、位置明显,检测点(边)数量视地物复杂程度而定,一般情况下单位成果内

检测点(边)数量宜为20个(条)~50个(条),也可根据项目的技术设计文件及技术设计更改

文件要求确定。

b)按单位成果统计数学精度困难时可适当扩大统计范围。

c)应采用中误差作为数学精度的衡量标准。高精度检测时,在允许中误差2倍以内(含2倍)

的误差值均应参与数学精度统计,超过允许中误差2倍的误差视为粗差。同精度检测时,在允许中

误差22倍以内(含22倍)的误差值均应参与数学精度统计,超过22倍的误差视为粗差。

d)检测点(边)数量少于20个(条)时,以误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代替中误差;大于20个

(条)时,按中误差统计成果精度。

e)高精度检测中误差计算公式:

n

2

å∆i

M=i=1………………(1)

n

式中:

M——成果中误差检测值;

n——检测点(边)总数;

∆i——较差。

f)同精度检测中误差计算公式:

n

2

å∆i

M=i=1………………(2)

2n

式中:

M——成果中误差检测值;

n——检测点(边)总数;

∆i——较差。

g)当中误差检测值不大于中误差允许值时,按公式(3)计算数学精度质量分数;多项数学精度评

分时,单项数学精度得分均大于60分时,取其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

5

DB11/T998—2022

ì40

ïS=60+(m0−m)m0³m>0.3m0…………………(3)

í0.7↔m0

îïS=100m≤0.3m0

式中:

S——涉及中误差的质量元素或检查项得分值;

m0——中误差允许值;

m——中误差检测值。

5.3.1.2质量错漏扣分

GNSS静态测量成果、GNSS网络RTK测量成果、等级水准测量成果、框幅式数字航空摄影影

像、推扫式数字航空摄影影像、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倾斜航空摄影影像、光学卫星影像、基本比例

尺(1∶500、1∶2000、1∶10000)数字线划图成果、基础地理底图成果可根据单位成果中同一质

量子元素(没有质量子元素,按质量元素统计)错漏数量进行评分。

质量评定的具体方法如下:

a)质量元素的错漏分类应按6.1、6.2、6.3、6.8的规定执行。

b)成果质量错漏扣分标准见表3。

表3成果质量错漏扣分标准

错漏类型扣分值

A类42分

B类12/t分

C类4/t分

D类1/t分

注1:当单位成果中检出A类错漏,则不对单位成果质量进行评分,直接评定单位成果质量不合格。

注2:一般情况下取t=1。需要进行调整时,可根据困难类别、要素数量等为原则进行调整(平均困难类别t=1)。调

整后的t值应经过生产委托方批准。

c)质量子元素的评分方法

将质量子元素得分预置为100分,根据相应成果的要求对相应质量子元素中出现的错漏逐个扣

分。S2的值按式(4)计算。

S2=100−[a1×(12/t)+a2×(4/t)+a3×(1/t)]……(4)

式中:

S2——质量子元素得分;

a1、a2、a3——质量子元素中相应的B类错漏、C类错漏、D类错漏个数;

t——扣分值调整系数。

d)质量元素的评分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质量元素得分。S1的值按式(5)计算。

n

S(SP)……………()

1=å2i↔i5

i=1

式中:

S1、S2i——质量元素、相应质量子元素得分;

6

DB11/T998—2022

Pi——相应质量子元素的权;

n——质量元素中包括的质量子元素个数。

e)单位成果质量的评分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单位成果质量得分S的值按式(6)计算。

n

S(SP)()

=å1i↔i……………6

i=1

式中:

S、S1i——单位成果质量、质量元素得分;

Pi——相应质量元素的权;

n——单位成果中包含的质量元素个数。

5.3.1.3错误率评分

数字高程模型成果、数字正射影像图成果、数字栅格地图成果、数字表面模型成果、基础地理

信息数据库成果可根据单位成果中同一质量子元素(没有质量子元素,按质量元素统计)错误率进

行评分。

质量评定的具体方法如下:

a)质量元素的评定指标分值应按6.4、6.5、6.6、6.7、6.9的规定执行。

b)单位成果质量按公式(6)计算:

S=min(Si)(i=1,2,…,n)………(6)

式中:

S——单位成果质量得分值;

Si——第i个质量元素的得分值;

min——最小值;

n——质量元素的总数。

5.3.2质量等级评定

单位成果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见表4。

表4单位成果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质量等级质量得分

优S≥90分

良75分≤S<90分

合格60分≤S<75分

质量元素检查结果不满足规定的合格条件

单位成果高程精度检测、平面位置精度检测及相对位置精度检测,

不合格

任一项粗差比例超过5%

质量子元素得分小于60分

5.4样本质量评定

5.4.1当样本中出现不合格单位成果时,评定样本质量等级为不合格。

5.4.2样本中全部单位成果合格后,根据单位成果的质量得分,按算术平均方式计算样本质量得分

7

DB11/T998—2022

S,按表5评定样本质量等级。

表5样本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质量等级质量得分

优S≥90分

良75分≤S<90分

合格60分≤S<75分

5.5检验批成果质量判定

检验批按照质量判定条件进行判定,确定质量等级,判定条件见表6。

表6批成果质量判定标准

质量等级判定条件后续处理

生产单位对验收中发现的

批合格样本中未发现不合格的单位成果,且概查时未发现不合格的单位成果

各类质量问题均应修改

生产过程中,使用未经计量确认或计量确认不合格的测量仪器;样本中生产单位对检验批逐一查

批不合格

发现不合格单位成果或概查不合格;伪造成果或技术路线存在重大偏差改合格后,重新提交验收

5.6报告编制

5.6.1检查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参照附录B执行,必要时可增加以下内容:

a)受检成果概况:包括项目来源、测区位置、完成时间、生产方式、成果形式等;

b)检查工作概况:包括检查时间、检查地点、检查人员和软硬件设备等情况;

c)检查依据:包括标准和技术文件等;

d)检查内容及方法:包括抽样方法及数量、各项检验参数及检查方法;

e)质量综述:包括成果质量的综合描述、质量分析及建议等。

5.6.2检验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参照GB/T18316执行,详见附录C。

6检查验收内容

6.1控制测量成果

6.1.1一般规定

6.1.1.1控制测量成果包括GNSS静态测量成果、GNSS网络RTK测量成果和等级水准测量成果。

6.1.1.2控制测量单位成果宜以“点”“测段”为单位。

6.1.2GNSS静态测量成果

6.1.2.1质量元素及权重

GNSS静态测量成果检查验收质量元素及权重见表7。

8

DB11/T998—2022

表7GNSS静态测量成果质量元素及权重表

质量元素权质量子元素权检查项检查方法

核查分析

1.坐标系统的符合性

数学精度0.3比对分析

2.中误差与规范及技术设计文件的符合情况

实地检测

1.仪器检定的有效性

2.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

仪器检验项目

正确性

的齐全性,检

3.仪器精度与规范及技术设计文件的符核查分析

验方法的正确

合性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