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RHA 074-2024 急性高原反应“急救链”技术应用模式
T/CRHA 074-2024 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 "first aid chain" technical application model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8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天府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九龙县人民医院、道孚县人民医院
- 起草人:
- 吴丹、陈丽、杨雪丽、杨朝琼、眭万琼、毛小玲、李琴、钟雨、斯朗拉姆、陈志、四郎巴姆、吴霞、吴芝婧、魏倩、魏奕、高丽、谭媛、刘英、赵丽辉、常秀萍、彭蓉、张维林、何敏、李佳丽、俞静、汤学丹、石朝丽、仁真志玛、罗蕾、贾瑞云、四郎巴珍、丁冬梅、詹红梅、王莉、倪国荣、徐弋、代红、赵建伟、苟菊香、郑儒君、陈燕、邓晓梅、周红、德吉、扎西吉、吉克阿英、胡小群、充玉珍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020
CCSC05
团体标准
T/CRHA074—2024
————————————————————————————————
————————
急性高原反应“急救链”技术应用模式
Applicationspecificationof“emergencychain”technologyforAcute
AltitudeIllness
202 4-08-22发布2024-08-30实施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发布
T/CRHA074—2024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2
5基本要求.....................................................................................................................................2
6应用模式.....................................................................................................................................2
7健康宣教.....................................................................................................................................4
附录A(资料性)急性高原反应急救链流程图.........................................................................5
附录B(资料性)不同海拔、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流量和给氧工具参考...............................6
附录C(资料性)DRCAB评估流程...............................................................................................7
附录D(资料性)高原反应症状识别及相关辅助检查...............................................................8
附录E(资料性)围高原反应常用药品的使用说明.................................................................10
附录F(资料性)高原反应健康教育详细措施.........................................................................13
I
T/CRHA07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价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天
府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青海
省果洛藏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九龙县人民医院、道孚县人民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丹、陈丽、杨雪丽、杨朝琼、眭万琼、毛小玲、李琴、钟雨、斯
朗拉姆、陈志、四郎巴姆、吴霞、吴芝婧、魏倩、魏奕、高丽、谭媛、刘英、赵丽辉、常秀
萍、彭蓉、张维林、何敏、李佳丽、俞静、汤学丹、石朝丽、仁真志玛、罗蕾、贾瑞云、四
郎巴珍、丁冬梅、詹红梅、王莉、倪国荣、徐弋、代红、赵建伟、苟菊香、郑儒君、陈燕、
邓晓梅、周红、德吉、扎西吉、吉克阿英、胡小群、充玉珍。
II
T/CRHA074—2024
急性高原反应“急救链”技术应用模式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发生急性高原反应时的急救技术应用模式。
本文件适用于进入高原地区人群的自救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注册医生、护士在实施急
性高原反应急救时的技术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本文件的规范性引用而成为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凡是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991—2023急进高原灾害应急救援队伍防护指南
T/CNAS08—2019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原反应acutealtitudeillness
又称急性高山病(acutemountainsickness,AMS),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是人
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一般指海拔高度在2500米以上),身体因为不适应海拔高度而造成
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寒冷、紫外线强烈等的变化,而由此引发一系列症状和机
能代谢变化的高原适应不全症。
3.2
高原脑水肿highaltitudecerebraledema
又称高原昏迷,一种恶性高原急病,是人体急速进入高原或从高原迅速进入更高海拔地
域时和久居高原者在某些因素(如过劳、上感、猛烈运动、精神剧变等)的诱发下致使机体
对高原低压性缺氧不适应,由于脑缺氧而引发的严峻脑功能障碍,显现严峻的神经病症,乃
至昏迷或(和)共济失调的一种高原特发病,属急性高原病中最严峻的类型之一。
3.3
高原肺水肿highaltitudepulmonaryedema
患者抵达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高原缺氧导致肺泡氧分压下降、肺泡动脉氧分压降
低,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小动脉收缩和急性肺动脉高压,使液体
从肺毛细血管漏出,形成肺水肿。
3.4
自救模式altitudesicknessself-rescuemode
通过日常知识经验积累,参加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等途径所具备的
应对突发事件,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全的能力。
3.5
院前救治prehospitalcare
1
T/CRHA074—2024
对伤病员在到达医院前所进行的现场紧急救治、快速转运、途中监护和与院内交接的医
疗活动。
3.6
综合救治multimodalitytherapy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机体情况、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理分期)和发展趋势,有
合理地、计划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的最佳组合,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医疗活动。
3.7
氧气吸入疗法oxygentherapy
通过吸入高于空气氧浓度的气体,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及氧含量,纠正低
氧血症的治疗方法,简称氧疗。
3.8
脉搏血氧饱和度peripheraloxygensaturation
临床常用的“指脉氧”,经皮肤检测外周小动脉(通常用手指端)搏动时循环血液中氧
和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
3.9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nasalcannula
通过高流量鼻塞持续为患者提供可以调控并相对恒定吸氧浓度(21%~100%)、温度
(31℃~37℃)和相对湿度的高流量(8~80L/min)吸入气体的治疗方式。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MS:急性高山病
HACE:高原脑水肿
HAPE:高原肺水肿
5基本要求
5.1高海拔地区医疗机构宜建立“自救模式+院前救治+综合救治”的急性高原反应急救链
技术应用模式,三个链接应无缝衔接救治流程(见附录A)。
5.2高海拔地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高原反应的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应急人员的培
训、梯队的建立、药品、设备的储备等。
5.3高海拔地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宜建立医师、护理、营养师、心理医师等组成的急性高原
反应急救的多学科团队。
6应用模式
6.1高原反应自救模式
6. 1.1脱离高海拔环境
根据自身安全,应前往低海拔区域,寻求进一步救援。
6.1.2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2
T/CRHA074—2024
应维持心率在60~100次/分,呼吸在16~20次/分,体温在36℃~37℃,血压
(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指脉氧在90%及以上。
6.1.3吸氧
自备便携式氧气装置,可根据海拔高度及指脉氧参数予以吸氧流量和浓度(见附录B
中表B.1)。
6.1.4保暖与休息
发生高原反应时应予以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做好保暖措施。
6.2高原反应院前救治
6.2.1脱离高海拔环境
应保证救治人员和病员安全的情况下,脱离高海拔环境,就近医院治疗。
6.2.2评估
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境况,评估内容参照DRCAB评估流程,尽快转移(见附录C中表C.1)。
6.2.3吸氧
初始吸氧宜采取持续低流量给氧,其他情况可根据评估情况选择氧流量和给氧工具(见
附录B中表B.1)。
6.2.4体位
6.2.4.1病员宜采取半卧位。
6.2.4.2肺水肿病员应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休息,两腿下垂。
6.2.4.3脑水肿病员应采取半卧位或头高足低位休息,降低颅内压。
6.2.5保持呼吸道通畅
应予以侧卧位或者将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和鼻腔异物,及时吸痰。
6.2.6保暖与休息
应保证患者充足休息与睡眠,做好保暖与体温监测及相关工作。
6.2.7心理护理
全程予以心理疏导,以消除恐惧,建立信心。
6.3高原反应综合救治
6.3.1氧疗
6.3.1.1吸氧
应根据病员缺氧情况选择氧流量及给氧工具(见附录B中表B.1)。
6.3.1.2高压氧舱
高压氧压力应保持在1~3个绝对大气压之间,每天1~2次,每次1~2h,5~15次为
一个疗程。
3
T/CRHA074—2024
6.3.1.3呼吸机辅助通气
6.3.1.3.1经鼻高流量氧疗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应高流量氧疗。
6.3.1.3.2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2)>45mmHg。
轻至中度呼吸衰竭的清醒患者早期救治可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6.3.1.3.3气管插管
符合插管指征,可进行气管插管。
6.3.2辅助检查
应予以辅助检查,确诊患者病情(见附录D中表D.1)。
6.3.3药物治疗
应予以药物治疗,恢复身体良好状态(见附录E中表E.1)。
6.3.4亚低温疗法
短期宜使用冰毯或冰帽进行亚低温疗法,保护血脑屏障并缓解脑水肿。
6.4.5心理护理
全程予以心理疏导,以消除恐惧,建立信心。
7健康教育
普及高原反应相关知识(见附录F)。
4
T/CRHA074—2024
附录A
(资料性)
急性高原反应急救链流程图
急性高原反应急救链流程图图A.1。
图A.1急性高原反应急救链流程图
5
T/CRHA074—2024
附录B
(资料性)
不同海拔、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流量和给氧工具参考
不同海拔、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流量和给氧工具参考表B.1。
表B.1不同海拔、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流量和给氧工具参考
海拔高度动脉血氧
吸氧目标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APID 001-2022 沼渣农林基质 2022-04-22
- T/SQFIA 01-2019 小麦专用增效缓释肥技术规范 2019-12-31
- T/NTZX 011-2024 有机质 2024-11-20
- T/FJTF 002-2023 碱性有机肥料 2023-12-30
- T/SDAS 303-2021 堆肥样品的取样、制样和保存方法 2021-12-07
- T/SDAQI 060-2021 肥料中镍、钴、钒、铊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2021-12-27
- T/ZQBJXH 020-2022 复合肥料(水溶有机大量元素型) 2022-02-14
- T/GTM 001-2021 农用微生物菌剂工业化生产标准 2021-02-04
- T/SHZSAQS 00268-2024 畜禽粪便农区土地承载力测算方法 2024-06-09
- T/FJAASS 003-2024 柑橘类果园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 202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