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258-2014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 000)

DZ/T 0258-2014 Specification of multi-purpose regional geochemical survey(1∶250 000)

行业标准-地质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4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Z/T 0258-2014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地质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09-28
实施日期
2014-1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归口单位
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3)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性质、目的任务、设计书编写、野外工作方法、分析指标、样品测试、异常查证与评价、质量管理、图件编制与成果报告编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在我国陆地第四系发育区与近岸海域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起草人:
奚小环、陈国光、张德存、叶家瑜、杨忠芳、成杭新、周国华、白荣杰、李敏、薛水根、顾金秋、李宝强、孙善才、梁晓红
出版信息:
页数:46页 | 字数:8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258—2014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

SpecificationofMulti-PurposeRegionalGeochemicalSurvey

2014-9-28发布2014-12-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

DZ/T0258—2014

目次

前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5

3术语和定义.........................................................................5

4总则...............................................................................6

5设计书的编写.......................................................................6

6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工作方法.......................................................7

6.2表层土壤样品采集工作方法.......................................................7

6.3深层土壤样品采集工作方法.......................................................9

6.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土壤样采集方法............................................10

6.5土壤样品加工..................................................................10

7近岸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样品采集工作方法............................................11

7.1近岸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样品....................................................11

7.2表层沉积物样品采集工作方法....................................................11

7.3深层沉积物样品采集工作方法....................................................12

7.4近岸海域沉积物(包括盐碱土样)分析样品加工....................................13

8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样品采集工作方法................................................13

8.2湖泊表层沉积物样品采集工作方法................................................13

8.3湖泊深层沉积物样品采集........................................................14

8.4湖泊沉积物样品加工............................................................14

9水地球化学样品采集工作方法........................................................14

9.1水地球化学样品................................................................14

9.2采样点布设....................................................................14

9.3样品编号......................................................................14

9.4采样准备......................................................................14

9.5地表水采样位置及采样方法......................................................14

9.6浅层地下水采样方法............................................................15

9.7样品处理与保存................................................................15

9.8定点与标绘同土壤样品采样方法..................................................15

9.9采样记录......................................................................15

9.10水样运输与送验...............................................................15

10样品库...........................................................................15

10.2样品档案.....................................................................16

10.3样品库房管理.................................................................16

I

DZ/T0258—2014

10.4样品回收.....................................................................16

11原始资料质量检查.................................................................16

11.2野外采样质量检查.............................................................16

11.3室内原始资料检查.............................................................16

11.4样品加工检查.................................................................16

11.5野外原始资料验收.............................................................16

11.6原始资料质量评价.............................................................17

12土壤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17

12.1全量分析必测指标.............................................................17

12.2分析方法的选择...............................................................18

12.3分析方法检出限...............................................................18

12.4分析方法准确度...............................................................18

12.5分析方法精密度...............................................................18

12.6样品分析的质量控制...........................................................19

13水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22

13.1水地球化学样品测定项目.......................................................22

13.2分析元素检出限...............................................................23

13.3质量控制.....................................................................23

14数据库与地球化学图编制...........................................................23

14.1数据库.......................................................................23

14.2地球化学数据参数统计.........................................................24

14.3地球化学图件编制.............................................................24

15异常查证与异常评价...............................................................26

15.1异常查证.....................................................................26

15.2异常查证选区.................................................................27

15.3异常查证方法技术.............................................................27

15.4异常评价.....................................................................27

16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报告的编写.................................................27

16.4汇交资料要求.................................................................28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壤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29

附录B(规范性附录)近岸海域沉积物、湖积物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31

附录C(规范性附录)水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33

附录D(规范性附录)野外工作GPS定点及航迹监管要求.................................35

附录E(资料性附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表.......................................36

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壤碳库参数计算方法...........................................39

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壤容重及砾石含量采集技术要求.................................41

附录H(规范性附录)各省、市、自治区的编码.........................................44

II

DZ/T0258—2014

附录I(资料性附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封面、扉页格式...........................45

III

DZ/T0258—2014

前言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是针对我国第四系发育的平原、盆地、滩涂、近

岸海域、湖泊、湿地、草原、黄土高原及丘陵山地等地区开展的区域性、基础性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调

查工作而制定的。

本标准是在DD2005-01《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基础上进一步修订而成。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负责组织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奚小环陈国光张德存叶家瑜杨忠芳成杭新周国华白荣杰李敏薛水根

顾金秋李宝强孙善才梁晓红。

IV

DZ/T0258—2014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性质、目的任务及设计编写、野外工作方法、分析

指标、样品测试、异常查证与评价、质量管理、图件编制与成果报告编写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在我国陆地第四系发育区与近岸海域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999-1991水质采样样品保管和管理技术规定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9649.29-200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地球化学勘查

GB/T14496-1993地球化学勘查术语

GB/T14848-95地下水质量标准

DZ/T0075-1993地球化学勘查图图示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DZ/T0130-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DZ/T0167-2006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50000)

DZ/TXXX-XXX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Multi-purposeregionalgeochemicalsurvey

针对第四系发育区开展的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为主,近岸海底沉积物测

量和湖底沉积物测量为辅,对元素及化合物含量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系统调查,开展基础地质、

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等方面应用研究。

3.2

近岸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Coastlinemarinesedimentgeochemicalmeasurement

系统采集近岸海底沉积物,对元素及化合物含量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系统调查,开展基础

地质、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等方面应用研究。

3.3

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Lakesedimentgeochemicalmeasurement

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是系统采集湖底沉积物,对元素及化合物含量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进

行系统调查,开展基础地质、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等方面应用研究。

3.4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Soilgeochemicalbaseline

土壤地球化学本底的量值,反映在一定范围内深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1-

DZ/T0258—2014

3.5

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Soilgeochemicalbackgroundvalues

土壤地球化学背景的量值,反映在一定范围内表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4总则

4.1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区域主要包括第四系发育的平原区、盆地区、山地丘陵区、黄土

覆盖区、岩溶区、湖泊沼泽区、近海滩涂、近岸海域及其他重要地区。

4.2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方法以区域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近海与湖泊水域采用海底沉积

物测量和湖底沉积物测量)为主,辅以区域水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比例尺为1︰250000,工作区域

按行政区划、经济区带或景观类型部署。

4.3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测量采用双层网格化采样布局,分别采集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

依据地理地貌景观特点采取合适的采样密度,一般地区采样密度较大,荒漠、草原及森林沼泽等西

部特殊景观区采样密度可适当放稀。

4.4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通过采集具有代表性样品,利用大型精密仪器测定其中数十种元素及

十几种有机物指标,要求样品分析具有较低检出限与较高精密度、准确度,以满足调查需求。

4.5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主要提供高精度、高质量地球化学数据及系列参数值,绘制各类地球

化学图,查明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分配特征,选择重要异常进行查证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为各个

领域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4.6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要求对基础地质、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论述。在生态环境

领域,应依据重要地球化学问题,对主要元素异常成因来源及其影响进行初步评价和预测,对土壤

碳储量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议。

4.7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具有为国土资源规划与利用,土地质量与生态科学管护,农业经济区

划和种植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及地方病防治等各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向社会公众发布地学信息,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多层面、多领域服务功能。

5设计书的编写

5.1设计书是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依据,应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

的任务书编写。

5.2设计书编写前应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5.2.1资料收集,内容包括:

a)收集与测区有关的自然地理、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土壤类

型、生态环境、地方病、土壤调查等基础资料。

b)收集与测区有关的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城镇发展、工矿企业布局、以及规划等方面的资

料。

c)收集1:5万、1:10万工作用数字化地形图。

5.2.2实地踏勘,主要开展如下工作:

a)对测区地球化学景观、工农业生产布局等进行实地踏勘,以提出本测区切实可行的多目标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b)对踏勘中发现的特殊技术问题,进行必要的方法试验。

c)确定工作区内的土壤平均厚度。

5.2.3研究和确定野外采样方法及采样点布局。

5.2.4编制样品采集预布点位图。

5.3设计书主要内容,包括:

d)工作任务,包括:任务来源、目的要求、选区依据、测区范围、工作量及技术要点等。

e)调查区概况,包括:自然地理、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等情况概

述,调查区经济发展、农业、土壤及生态环境问题简要评述,前人工作及研究程度评述。

f)野外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要求,包括:拟采用的野外工作方法、样品加工处理方法、质

量要求,野外工作与样品加工的质量检查方法。

-2-

DZ/T0258—2014

g)样品测试分析方法与监控方案,包括:拟测定的元素、指标,分析方法的选定,质量标准、

质量监控方法等。

h)数据处理及基础地球化学图、地球化学应用性图件编制方法。

i)异常查证与评价工作,包括:拟采用异常圈定、异常分类与异常筛选方法,异常查证与评

价方案,异常推断解释与评价成果应用方法等。

j)实物工作量与预期成果。

k)组织管理、人员、装备。

l)经费预算。

m)质量管理与技术保障措施。

n)设计附图:包括地貌景观与工作部署图、样品采集预布点位图、地质矿产图、土地利用现

状图、土壤类型图等图件。

5.4设计书应提交主管部门审查后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有较大变化需要进行修改或补充设

计时,应提出书面报告,经原设计审查部门批准后实施。

6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工作方法

6.1土壤地球化学样品包括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两类样品。为避免玷污,两类样品应分别采集、加

工处理。

6.2表层土壤样品采集工作方法

6.2.1采样密度

表层土壤样品基本采样密度为1个点/km2。城市及矿山周边地区,可加密1~2个点/km2。滩涂

(含潮间带)、森林草原、沼泽湿地、荒漠戈壁等特殊景观区,密度可放稀为1~2个点/4km2。

6.2.2采样点布设

采样点布设原则为:

o)样品采集以代表性为主要原则,采样点布局兼顾均匀性与合理性,最大限度控制调查面积。

p)按照采样小格(1km2)均匀布设采样点。每个采样小格均应布点,一般不得连续出现4个空

白小格。为保证采样点均匀分布,各采样点间距离一般应大于500m。

q)采样点布置在土壤分布具有代表性部位。一般平原、盆地、草原及近海滩涂等平缓地区采

样点布置在格子中间部位,丘陵山区布置在土壤易于汇集的平缓坡地、山间平坝等部位,

黄土沟壑区布置在沟谷部位,岩溶区布置在低洼地带等。

r)江河、湖泊、水库及沼泽发育地区,当小格中水域面积超过2/3时,应采集水底沉积物样

品;面积较小时,采集河漫滩与岸边土壤样品。

s)森林沼泽、高寒山区、干旱荒漠等特殊景观区应参照上述要求,将采样点布设在土壤发育

部位。

6.2.3样品编号

样品编号以1:100000或1:50000图幅为单元连续编号。以4km2为单位格子(大格)。

按偶数方里网为界(2×2km)将单位格子编号,编号顺序自左向右再自上而下。在每个单位格子中

划分为4个小格(1km2),标号顺序自左向右再自上而下为A、B、C、D(滩涂不分小格),并在标

号下角脚注阿拉伯数字顺序号,如A1、A2、B1、B2等。

格子编号前先作样品编号表,每50个号码为一批。其中随机取1个号码为重复采样大格编

号。另随机取4个号码为标准控制样分析编号(表1)。样品编号时做到重复样和标准控制样在同

一批次内基本均匀分布。

表1样品编号表

111213141

212223242

313233343

414243444重复采样号

-3-

DZ/T0258—2014

5标准控制样号15253545

616263646

71727标准控制样号37标准控制样号47标准控制样号

818283848

919293949

1020304050

按样品编号表在1:50000或1:100000地形图上按4km2的方里网格依次编号,注意每批次留出5

个号码,不要编在图上(图1)。在编号图框下方注明重复采样及标准控制样号。重复采样大格由质

量检查人员确定。

12346789101113

1415161718192021222324

2526282930313233343536

3839404142434546474950

重复样:44标准控制样:5273748

图1土壤样品编码图

6.2.4采样深度

表层土壤样品的采样深度为0-20cm。

6.2.5采样位置

在遵照采样点布设原则的情况下,具体采样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t)采样物质为采样单元内主要类型土壤。

u)农业区采样点布置在农田、菜地、林(果)地及草地等土层较厚地区,采样时避开田埂、

道路、新近堆积土及垃圾堆等各类点状污染地,避开施肥期和农药喷洒期。要求采样点离

开公路、铁路100m以外,远离各类建筑物。

v)城镇区采样时应先调查土地利用与变更情况,包括建筑取土范围、深度等。样品采集一般

选择公园、寺庙、绿化带及其它较为稳定的部位,采样时尽量避开新近堆积土。

w)山地丘陵、黄土高原等测区内土地利用方式较多时,采样单元内应主要采集分布面积较大

的农田、林地或未利用地等土壤样品。

x)高寒山区、干旱荒漠成壤作用较弱,样品采集尽量选择在植被较为发育的绿洲、林带及水

源地等,采集成熟土壤。

6.2.6采样方法

在样品采集过程中,要求做到:

y)平原、盆地及草原等平缓地区应在采样点周围100m范围内3~5处多点采集组合,或沿路

线3-5处多点采集组合。

z)山地丘陵区当沟谷呈羽状分布时,应分别采样组合,采样点位一般定在主要沟系或接近中

间部位的采样点上。

aa)采样时应去除表面枯枝落叶等杂物,垂直采集地表至20cm深土壤,保证上下均匀采集。样

品中应弃除动、植物残留体、砾石、肥料团块等。土壤样品原始重量大于1000g。

bb)森林覆盖区应去除表层植物凋落物和腐殖层,垂直采集地表至20cm深土壤。沼泽区应参照

湖泊沉积物采样方法采集底积物。

cc)样品采集过程应防止玷污。所有新、旧布袋使用前均需经过洗涤,保证样袋清洁、无污染。

经过污染的样袋(如装过污染区样品等)不能再次使用;样袋外均应套聚乙烯塑料袋隔开。

-4-

DZ/T0258—2014

6.2.7定点与标绘

采样点应正确地标绘在1:50000或1:100000地形图手图上。使用GPS并结合地形图定点,采

用航迹监控(野外工作GPS定点及航迹监管要求见附录D)。使用GPS定点的误差应小于50m。由于表

层样由多个采集点采集,定点可标绘在中心采集点的位置。

6.2.8采样记录

在野外做好对样品性质、位置和所处环境的记录,做到:统一使用标准化的土壤地球化学采样

记录卡(见附录A)。用代码和简明文字记录样品的各种特征和采样环境。

dd)记录卡必须在采样现场用2H(或3H)铅笔填写或野外电子数据采集仪记录。

ee)记录卡填写的内容要求真实、正确、齐全,字迹工整。不准重抄或涂改。发现记录有误,

可将原记录代码划去,在其右上方填上正确的代码。

ff)每天野外工作结束后将GPS测定的采样点地理坐标输入计算机,并以直径2mm小圆圈标定

采样点,写上样品号,投到相同比例尺数字地形图上。

gg)将GPS测定的采样点地理坐标及工作航迹数据输入计算机储存,并打印工作航迹图。航迹

图按工作日期和样点号顺序编号并装订成册。

6.2.9重复样采集

重复样采集点按样品总量的2~3%布设。重复采样应由检查人员在不同时间进行。重复采样应

根据原采样点标记和GPS坐标点选择采样位置。重复采样按土壤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格式填写记录

卡。采样重量大于1000g。

6.2.10样品交接

采样小组每日采样结束后,填好采样清单将样品交野外样品加工组加工。交接时双方要对样品

数量、重量、清单进行核对,确定无误后分别在清单上签字。对编号不清、重量不足、样袋破损、

受玷污的样品,应进行重新采集。

6.3深层土壤样品采集工作方法

6.3.1采样密度

深层土壤样品基本采样密度为1个点/4km2。滩涂(含潮间带)、森林草原、沼泽湿地、荒漠戈

壁等特殊景观区,采样密度可放稀为1~2个点/16km2。

6.3.2采样点布设

采样点应均匀分布。平原、盆地及草原等平缓地区采样点一般布置在格子中间部位,丘陵山区

布置在土壤易于汇集的平缓坡地、山间平坝等部位,黄土沟壑区布置在沟谷部位,岩溶区布置在低

洼地带等。

6.3.3样品编号

深层土壤样品编号以16km2为单位格子(大格),事先在1:100000地形图幅以偶数方里网为

界将单位格子编号。编号顺序自左向右再自上而下。在每个单位格子中划出4个小格(每个小格为4

km2),标号顺序自左至右再自上而下为A、B、C、D。样品编号先制作编号表,再根据编号表对采样

地形图编号,要求与表层土壤样品编号相同。

6.3.4采样深度

深层样应以能避开表层污染、并做到各地区一致为原则确定采样深度。

hh)平原盆地、黄土高原及近海滩涂采样深度应达到150cm以下。

ii)东、中部山地丘陵区采样深度一般应达到120cm以下。当土壤厚度难以达到时,应依据土

壤平均厚度确定采样深度。

jj)西部及边远森林沼泽、高寒山区、干旱荒漠、岩溶景观区等地区,采样深度一般应达到100cm

以下,具体采样深度应依据土壤平均厚度确定。

kk)在规定采样深度地区内,当出现局部采样网格经多处采样仍无法达不到采样深度时,可根

据土壤实际深度采样,并做出标记,记录采样情况。

-5-

DZ/T0258—2014

6.3.5采样位置

在农业区采样点布置在农田、菜地、林(果)地、草地及其它没有明显污染的空旷地带。在城

镇区采样要避开近期搬运的堆积土和垃圾土。采样位置可以布置在人工揭露剖面上,采样时应揭露

出新鲜剖面,确保采集到新鲜土壤样品。

6.3.6采样方法

在样品采集过程中,要求做到:

ll)样品采集使用专门的采样工具。当取样中遇有碎石无法继续掘进时,在附近另行掘进取样。

当地块中碎石过多无法用专门工具时,可采取人工开挖办法采集样品。深层样采集过程中

需防止上部土壤层的混入。

mm)样品应自规定的起始深度以下连续采10~50cm长的土柱,应避免采集基岩风化层,若符合

要求的土层太薄或达不到规定深度时,应一点多坑采样组合,土壤样品原始重量应大于

1000g。

nn)样品防污措施同表层样。

6.3.7采样记录

在野外做好对土壤柱状剖面、样品性质、位置和所处环境的记录,做到:

oo)统一使用标准化土壤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用代码和文字记录样品的各种特征。

pp)深层土壤采样记录应附土壤柱状剖面图。应对土壤质地和第四系堆积类型进行划分,标明

分层界线,描述土壤颜色、粒径、砾石成分、有机质、生物碎屑、铁(锰)结核和钙质结

核含量等特征。

qq)GPS定点记录要求同表层土壤样品采集要求。

6.3.8深层土壤采样定点、标绘与表层土壤采样要求相同。

6.3.9重复样采集

重复样采集方法技术同表层土壤重复样采样方法。并按要求做好记录和土壤剖面描述。

6.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土壤样采集方法

6.4.1选择适当采样密度采集表层土壤有机污染物样品,采样深度为0–20cm。

6.4.2重复样采集点按样品总量的2~3%布设,按要求由检查人员在不同时间采集。

6.4.3样点应选择在农田或菜地,避开水土流失严重、路边、岸坡、城区新近搬运的堆积土、

垃圾土等表土易遭破坏的地区采样。

6.4.4采集土壤样品放入玻璃瓶或经铝箔纸包裹后放入聚乙烯密封袋,标记样品编号,在-18

°下冷冻保存;一般冰箱只能保存5-7天,样品应尽快送实验室分析。样品采集重量为500g。

6.5土壤样品加工

6.5.1样品加工应在野外驻地进行。样品加工组负责样品干燥、过筛、填写样品标签,进行

样品组合,装袋或装瓶、填写送样单及编制样品编码图、装箱送样等。

6.5.2采集的土壤样品可在日光下干燥或50℃以下烘干。在样品干燥过程中要经常揉搓样

品,以免胶结。干燥后的样品在加工(过筛)前用木槌轻轻敲打(切忌用铁锤或其它金属工

具敲打),以便使土壤样品恢复至自然粒级状态。

6.5.3样品加工场地要干净、通风、无污染。每加工完一个样品应对加工工具进行全面清扫,

防止发生人为玷污。样瓶应使用玻璃瓶或聚乙烯塑料瓶,但不得使用再生塑料瓶。在装样前

应对样瓶进行清洗,保持清洁。

6.5.4样品干燥后用尼龙筛,截取-0.8mm(20目)粒级的样品500g,装瓶。样品过筛过程

中要防止混入粗粒级样品,样品重新过筛后筛后残留样品重量应小于1g。装样瓶应贴好标签,

标签的内容为:项目承担单位、图幅号和样品号、采样日期。装瓶样品按1:50000(100000)

图幅填写送样单(一式两份),移交样品库管理人员,做好交接手续,双方签字以示负责。

样品加工流程见图2。

6.5.5组合分析样品

-6-

DZ/T0258—2014

表层土壤样按4km2大格、深层土壤样按16km2大格,格子内样品等重量组合成1个分析样品。组合

样品重≥200g(图3)。滩涂(含潮间带)样品不进行组合。组合分析样品应在样品库管理人员监督

下进行。从样品瓶中提取样品时,应混匀后取样称重。每组合1个样品,取样勺、装样盘要清扫干净,

才能组合下1个组合样品。

图2土壤样品加工流程图

过20目筛

H49D004008H49D004008H49D004008H49D004008

样品≥

18A118B118C118D1

500g

根据分析所需量,

样品库样品库样品库样品库

各取等量样组合

H49D004008

组合样A1。B1。

18

18

细磨加工及分析。C1D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