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599-2024 煤矿地震监测站网技术规范
DB41/T 2599-2024 Coal mine seismic monitoring station network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20.25
CCSP15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599—2024
煤矿地震监测站网技术规范
2024-02-01发布2024-05-0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599—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煤矿地震监测站网建设条件...........................................................2
5煤矿地震监测站网建设要求...........................................................2
6煤矿地震监测站网运行与维护.........................................................4
附录A(规范性)煤矿地震监测站网监测能力估算方法.....................................6
附录B(规范性)煤矿地震监测站网相关设备主要技术指标.................................7
参考文献..............................................................................9
I
DB41/T259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地震局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河南理工大学、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贾漯昭、张小兵、刘晓锋、邢康、陈宏峰、宋鹏展、王蔚、吴亚锋、郭明、赵
晖、徐丹、杨龙翔、王明亮、郑培玲、赵大鹏、杨铭、张翰博。
II
DB41/T2599—2024
煤矿地震监测站网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煤矿地震监测站网的建设、运行与维护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煤矿地震监测站网,其他矿山地震监测站网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531.1—2004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1部分:测震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DB/T17—2018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强震动台站
DB/T22—2020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地震earthquake
大地震动。
矿震mining-inducedearthquake
因采矿活动引起的地震事件。
地方性震级localmagnitude
用近震记录测定的地震震级。用ML表示。
面波震级surfacewavemagnitude
用地震面波记录测定的震级,通常用水平向面波记录测定,以符号Ms表示,用垂直向宽频带面波记
录测定的面波震级称为宽频带面波震级,用Ms(BB)表示。
我国规定以它为标准,国外报导的地震震级一般也为面波震级,常用M来表示。
矿震监测区mining-inducedearthquakemonitoringarea
以煤矿开采影响区为监测目标的区域。
1
DB41/T2599—2024
地震计墩seismometerpier
安放地震计的墩体。
测震井seismometerwell
安放井下地震计的井。
4煤矿地震监测站网建设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建设煤矿地震监测站网:
a)冲击地压煤矿;
b)经评估或鉴定煤层(或顶底板岩层)具有冲击倾向性的煤矿;
c)生产能力90万吨/年及以上的井工煤矿;
d)在开采过程中频繁发生大于ML1.5矿震的煤矿;
e)矿区周边地质构造复杂、附近有较大的断层结构,具有发生大于ML2.0天然地震风险的煤矿。
煤矿地震监测站网应与地震管理部门实时共享监测波形、地震目录、震后核实报告等信息。
5煤矿地震监测站网建设要求
煤矿地震监测站网设计
5.1.1煤矿地震监测站网的布设应采用矿井井下与地面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立体监测布局,观测站点应
均匀分布于井田内。
5.1.2煤矿地震监测站网网内监测能力应优于ML0.5,地震水平定位误差应优于200m。
5.1.3煤矿地震监测站点的布设数量和布局,应满足5.1.2。
5.1.4煤矿地震监测站网的监测能力估算方法应符合附录A。
5.1.5采用的地震动传感器应符合DB/T22-2020规定的短周期速度型地震计或DB/T17-2018规定
的加速度地震计的要求。
5.1.6煤矿地震监测站点专用设备、电源设备及其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或优于附录B表B.1的要求。
5.1.7煤矿地震监测站网应由地震观测站、实时数据传输系统、煤矿地震站网中心构成。
煤矿地震监测站观测场地勘选
5.2.1避开断层带、陡坡、风口等。
5.2.2在坚硬、完整、未风化的基岩上,岩体质量要求应符合GB50021—2001的规定。
5.2.3地面观测场地不满足5.2.1.2条件可采用深井观测,观测井深根据地质情况确定,井中安放地
震计的岩层避开溶洞、夹层、裂隙和液化层。
5.2.4观测场地应远离各种震动干扰源,其距离应符合GB/T19531.1—2004第5章的规定。
5.2.5观测场地的环境地噪声水平应小于3.16×10-7m/s。观测场地的环境地噪声水平测试按GB/T
19531.1—2004附录A方法测算。
5.2.6观测场地应具备电力、通讯和交通条件。
煤矿地震监测站(点)建设
5.3.1地面监测站(点)
5.3.1.1地面监测站要求建设观测室。
2
DB41/T2599—2024
5.3.1.2观测室应按照GB50223—2008中重点设防类(乙类)建筑确定抗震设防标准,观测室的抗震
设计符合GB50011—2010中的有关规定。
5.3.1.3观测室建筑物防雷应依据台站所在位置预计雷击次数或平均雷暴次数,按GB50057—2010
确定建筑物防雷类型,采取防雷措施。
5.3.1.4观测室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符合GB50343—2012的规定设防。
5.3.1.5观测室墙壁、顶壁和地面应采取防潮和防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62/T 1833-2009 无公害水产品 甘肃金鳟 2009-08-07
- DB62/T 1826-2009 设施红地球葡萄延后生产技术规程 2009-08-07
- DB62/T 1819-2009 地理标志产品 秦安花椒 2009-08-06
- DB62/T 1829-2009 大丽花生产技术规程 2009-08-07
- DB62/T 1824-2009 岷山猫尾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2009-08-07
- DB62/T 1836-2009 小麦黄矮病测报技术规范 2009-08-07
- DB62/T 1838-2009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范 2009-08-07
- DB62/T 1827-2009 无公害中药材牛蒡子生产技术规程 2009-08-07
- DB62/T 1820-2009 无公害水产品 甘肃金樽养殖技术规范 2009-08-07
- DB62/T 1834-2009 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 200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