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YX 001-2024 核嘎尹(腰椎间盘突出症)壮医诊疗指南

T/GYX 001-2024 Nuke Ga Yi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Zhuang Medicine Treatment Guidelines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GYX 001-2024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9-24
实施日期
2024-09-24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广西民族医药协会
适用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核嘎尹(腰椎间盘突出症)壮医诊疗指南1范围本指南提出核嘎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流行病学、西医诊断标准、壮医诊断标准、壮医治疗、护理调摄。本指南适用于核嘎尹(腰椎间盘突出症)壮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本指南适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医院的中医科、壮医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壮医是指壮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传统性的民族医药。核嘎尹(腰椎间盘突出症)壮语为Hwetgain,壮医经筋学认为,该病属于壮医火路、龙路病的“吟尹”(筋病)范畴。核嘎尹也称为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是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病症,主要由于腰椎退行性变化或是遭受外力影响,导致腰椎间盘内外的压力失衡,引发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压迫腰椎管内的血管、神经根、脊髓或马尾神经,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1-3]。壮医经筋疗法壮医经筋疗法以壮医三道两路为指导,以古典经筋学说为理论,以现代人体解剖为基础,以生物力学为依据,以自然疗法为手段,其内容包括肌肉解剖生理学、横络盛加病因学、因结致痛病理学、摸结查灶定位学、松筋解结治疗学、拉筋排毒养生学等[4],根据“以痛为腧”的取穴原则,通过手触查灶定穴和采用“经筋手法-经筋针刺-拔罐排毒”疗法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壮医外治法。4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西方国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病率为15%,中国为18 %[5];LDH好发于25~55 岁人群[6-7];LDH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8],且发病趋于年轻化[9]。LDH发病率一般男性多于女性,这可能与运动强度大及外伤劳损等有关。5壮医诊断标准[10-13]症状主症为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可伴活动受限;次症为腰部酸胀,下肢麻木或感觉异常。体征目诊可见“勒答”(白睛)12点位脉络增粗或曲张、瘀点或瘀斑。根据“痛在太阳、麻在少阳、瘫在阳明”的辨筋思路,结合“以痛为腧”的思想,在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足阳明经筋的体表循行路线上行经筋摸结查灶术,可查出阳性筋结[14]:足太阳经筋体现在腰点(L4/5、L5/S1神经根点),臀(尻)点(梨状肌点、盆腔出口点),腘点,腓点(腓肠肌肌点)等;足少阳经筋体现在腰点(L4/5、L5/S1外侧点),臀(尻)点(梨状肌点、盆腔出口点),伏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当前资源暂不支持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医医院、靖西市中医医院、田林县中医医院、隆林各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起草人:
韦英才、梁树勇、谭俊、吕计宝、张芷齐、王凤德、梁子茂、韦达、吴飞、谷振飞、罗珊珊、温勇、朱迎春、黄运福、黄理明、赖威达、黄琳婷、郑春莉、段志刚、李永恒、黄朝连、梁昌盛、许生权
出版信息:
页数:-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暂无内容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