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619-2017 沙果育苗及栽培技术规程
DB63/T 1619-2017 DB63/T 1619-2017 Cultivation and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and guo seedling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7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99
B61
备案号:56965-2017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1619—2017
沙果育苗及栽培技术规程
2017-12-18发布2018-3-1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1619—2017
前言
本标准符合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乐都区林业站提出。
本标准由青海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乐都区林业站、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维生、刘小利、李启寿、拉莲梅、沈慧芳、顾文毅、魏海斌、宋传晓、马文
良、李积龙、陈芝兰、张建伟、王兴辉、李万艳、高武军、吴延瑾、荣艳芳、李玉莲。
I
DB63/T1619—2017
沙果育苗及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沙果育苗过程中砧木培育、嫁接及接后管理和栽培过程中的栽植地选择、整地、栽植、
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有害生物防治、果实采摘、越冬管理等的技术要点。
本规程适用于河湟谷地,海拔2200米以下果树分布区的沙果育苗及丰产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术语与定义
以下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沙果
沙果为地方品种花红(MalusasiaticaNakai)的一个类型。本种树冠较开张,呈自然半圆形。枝
条密。新梢红褐色,光滑,茸毛密,皮孔小而密,椭圆形,散生。叶片中等大,呈椭圆形,色绿,背面
密被茸毛,锯齿锐而成双。花淡粉红色,花瓣卵圆形乃至椭圆形,雌蕊3枚,雄蕊17枚~22枚,两者等
高或雌蕊低于雄蕊。果实小,呈长圆形、卵圆形。果面底色黄绿,盖色紫红面,具条纹,果皮光滑,蜡
质中等。梗洼窄,中等深。萼洼浅,有皱褶。萼片宿存,半开张。果肉黄白色,浆液中等,肉质细软,
味甜。
3.2
摘心
在苗木生长期,当苗高达到所需要求后,将其顶端生长点摘除即为摘心。摘心可控制苗木的高生长,
有利于加粗生长。
3.3
带木质芽接
在接芽削取接穗时,盾形芽片内面削带一薄层木质的芽接方法。
1
DB63/T1619—2017
4育苗
4.1砧木培育
4.1.1育苗地的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具有良好的灌溉和排水条件、PH值小于8.0的弱碱性土地作为育苗地。
4.1.2种子选择
选用秋季新采集的完全成熟的海棠种子作为砧木种子。种子质量标准参见GB/T6001。
4.1.3播种前的准备
4.1.3.1消毒
消毒剂及消毒方法参见附录A。
4.1.3.2种子处理
在土壤封冻前进行。选择背风阴凉处,挖深60厘米~80厘米,宽度80厘米~100厘米的坑,长度视
种子量而定的。先在坑底铺设10厘米厚的湿沙,再将消毒好的种、沙按1:5的比例混合均匀填到坑内,
待堆到离地面10厘米左右时,摊平,其上覆20厘米以上湿沙并堆成屋脊状。沙堆上每隔1米~2米插一束
秫秸至坑底。
春季土壤解冻后播种前,将种子挖出,待30%以上种子露白,可进行播种;如种子还未露白,则将
种沙转移到温暖处,每天洒水翻动一次,保湿催芽,直至30%以上种子露白方可播种。
4.1.3.3整地施肥
春季播种前进行全面整地,深翻25厘米~35厘米,耙平,除去碎石杂草。并结合整地施入基肥,施
肥量及方法见附录B。
4.1.3.4灌水
整地后,播种前5天~7天灌透水一次。
4.1.4播种
4.1.4.1播种时间
土壤解冻后进行。
4.1.4.2播种方式
采用条播的方式,行距40厘米。
4.1.4.3播种量
按照计划产苗量每公顷17万株~20万株确定播种量,并参照GB/T6001执行。
4.1.4.4播种方法
播种时开2厘米~3厘米深的沟,将处理好的种沙均匀撒播于沟底,覆沙后镇压。
2
DB63/T1619—2017
4.1.5播后管理
4.1.5.1水肥管理
播种后控制土壤含水量。如遇干旱,可喷水或在宽行中开沟浸水。当苗出齐并显行后,可结合灌水
追施氮肥,施肥方法及施肥量见附录B。
4.1.5.2间苗
间苗的时间、方法和保苗量参照GB/T6001执行。
4.1.5.3摘心
当苗高长至30厘米时,进行摘心。
4.1.5.4有害生物防治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附录C。
4.2嫁接
4.2.1砧木规格及嫁接时间
翌年3月中下旬砧木地径达0.8厘米以上的可进行嫁接,达不到规格的可继续培养至下一年嫁接。
4.2.2嫁接方式
宜采用带木质芽接的方式。
4.2.3接穗采集与储藏
休眠期采集沙果优良母树上树冠外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1年生发育枝,剪口蜡封后及时放入储
藏室中,贮藏室温度<5℃;空气湿度60%~70%。
4.2.4取芽
嫁接时,选取接穗中部饱满芽作为接芽。在要削取的接芽上方1厘米~1.5厘米处下刀,带木质直向
下平削,至芽基以下1.5厘米~2.0厘米,横向斜切一刀,取上薄下厚的带木质芽片,下部厚度不超过0.3
厘米。芽片长2.5厘米~3厘米。
4.2.5削砧木
在砧木距地面10厘米左右光滑处,从上向下削一个与接芽片长宽相当的切面,下端横向斜切一刀去
掉削片。削面深度与芽片下部厚度相近。
4.2.6接芽嵌合
将取下的芽片插入砧木切口,其削面对准形成层紧贴于砧木削面上。
4.2.7绑缚
用宽2.0厘米的嫁接膜一道压一道的缚紧,除接芽露出外,伤口全部缠严缚紧。
4.3嫁接后的管理
3
DB63/T1619—2017
4.3.1剪砧抹芽
嫁接后,在接芽上方2厘米处剪砧,并及时抹除砧木上的萌芽。
4.3.2解绑
当接芽新梢长至5厘米~10厘米时解绑,不能伤及接芽及砧木皮层。
4.3.3水肥管理
在全年保证春季、冬季两次灌水的基础上,7月份之前视土壤墒情适时灌溉,8月份以后控水。
生长期结合灌水在5月~7月间追施氮肥,8月~9月间叶面喷施磷钾肥。用法及用量见附录B。
4.3.4除草
及时除草松土,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全年除草3次~4次。
4.3.5有害生物防治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附录C。
4.3.6补接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CB/Z 230-2013 船舶上层建筑整体吊装技术要求 2013-10-17
- JB/T 11643-2013 危险废物焚烧尾气处理设备 2013-11-25
- MH/T 4015-2013 世界大地测量系统-1984(WGS-84)民用航空应用规范 2013-09-10
- NB/SH/T 0818-2010 橡胶沥青 2010-05-01
- JT/T 786-2010 滚装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车辆积载与隔离技术要求 2010-08-20
- JC/T 2246-2014 精细陶瓷覆层厚度试验方法 磨坑法 2014-10-14
- SJ/T 11434-2012 功率计通用规范 2012-05-24
- JB/T 20065.4-2014 模具式计数装瓶机 2014-10-14
- SJ/T 11433-2012 矢量网络分析仪通用规范 2012-05-24
- HG/T 4287-2012 石油和化工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201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