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17/T 35-2020 地理标志产品 达县苎麻
DB5117/T 35-2020 DB5117/T 35-2020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Daxian Rami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达州市达川区农业农村局、达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达川区农业农村局经作站。
- 起草人:
- 莫柳、文世良、张兴义、赵其江、郭小文。
- 出版信息:
- 页数:2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22
5117
四川省(达州市)地方标准
DB5117/T35—2020
地理标志产品达县苎麻
Productofgeographicalindication——daxianramie
2020-12-22发布2020-12-22实施
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17/T35—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达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达州市达川区农业农村局、达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达川区农业农村局经作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莫柳、文世良、张兴义、赵其江、郭小文。
I
DB5117/T35—2020
地理标志产品达县苎麻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达县苎麻的保护范围、产地环境要求、栽培管理要求、收获和包装、标
签、标志、运输、贮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达县苎麻保护范围内达县苎麻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T16489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GB/T7484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6920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T746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7468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引分光光度法
GB/T7475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7485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7487水质氰化物的测定第二部分:氰化物的测定。
GB/T7699苎麻标准
GB/T11896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
GB/T11914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T15262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15264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15434环境空气氟化物质量浓度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15436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
GB/T17134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1
DB5117/T35—2020
GB/T17136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1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11728土壤中铜的卫生标准
GB/T14550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测定气相色谱法
NY/T395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396农田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397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DB51/T336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或原料)环境条件
GB/T8170数字修约规则
GB/T34783苎麻纤维细度测定
GB/T5885苎麻纤维白渡试验方法
GB/T5882苎麻束纤维断裂强度试验方法
GB/T5884苎麻纤维支数试验方法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2635苎麻纤维拉伸断裂强度试验方法
NY/T1538苎麻纤维细度快速测定方法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GB/T5884苎麻纤维支数试验方法
GB/T5883苎麻回潮率、含水率试验方法
GB/T5887苎麻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GB/T12411.6黄、洋(红)麻纤维含杂率试验方法
GB4806.1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GB4806.7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4806.8食品接触用纸及纸板材料及制品
GB/T17924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7
年第47号公告)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8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3术语和定义
2
DB5117/T35—2020
GB/T179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麻蔸
苎麻的地下茎和根系的全称。
3.2
蔸型
指苎麻单蔸植株群体着生形态。可分为散生型:单蔸麻株群体地上茎分布比较松散;丛生型:单蔸
麻株群体地上茎分布比较紧凑;串生型:单蔸麻株群体地上茎分布比较稀疏呈满天星着生。
3.3
根型
按根入土深度分:深根型、浅根型、中间型。
3.4
地下茎
系苎麻的营养繁殖器官。根据其着生部位和形态分龙头根:靠近土壤表面的地下茎顶端部分,形似
“龙头”,呈掌状或爪状;扁担根:连接龙头根和萝卜根的中间部分,形似“扁担”;跑马根:系地下茎
分枝,形似“竹鞭”。
3.5
抗逆性
指抵抗风、旱、寒、渍、盐、碱、病虫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3.6
工艺成熟期
指麻杆中下部变色,黑杆1/2-2/3以上,下部叶片脱落,皮骨易分离时为工艺成熟期。
3.7
工艺成熟天数
从从每季麻出苗到成熟期的天数。是品种熟性分类的重要指标。
3.8
苎麻杂交品种
系指采用杂交育种技术,用两个遗传性状稳定的亲本有性杂交的F1代种子。
3.9
3
DB5117/T35—2020
苎麻常规品种
遗传性状稳定,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以无性系群体保持种性的苎麻品种。
3.10
无性繁殖
利用苎麻肥繁殖器官的再生力培育新株体。
3.11
起苗
指新栽麻时,从苗床中取苗,要求麻苗少伤根,带药、带肥。
3.12
定根水
指麻苗栽后,立即浇施的第一次水分,促进根与土结合。
3.13
单纤维支数
指一定重量的纤维长度,用m/g(公制支数)表示。
3.14
破杆
指新麻移栽成活后第一次收获的田间作业。
3.15
脚麻(又称为无效株)
指不能正常上林的弱小植株,一般指苎麻黑杆始期植株群体中不足正常株高1/3的植株。
3.16
上寨
指成龄麻园中,因栽培管理不当或种植时间过长而形成地下茎高于地面的麻蔸。
3.17
败蔸
因土壤渍水、病虫害或施肥不当等因素引起蔸部腐烂,地上部分生长不正常或死亡导致严重减产
的现象。
3.18
剃头
指用锄铲去麻蔸上部的部分,让麻蔸下部重新发苗。
4
DB5117/T35—2020
3.19
焦尾
指刮制麻时,鲜皮尖端部分未刮尽,晒干后呈黑绿色。
3.20
附壳
指剥制时未将表皮刮尽而附着在纤维上的麻壳。
4地理标志产品产地保护范围
包括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现辖区行政区域,见附录F。
5产地环境要求
达县苎麻产地条件适合海拔250m至400m,土壤类型为壤土、沙壤土,土层厚度不少于32cm;有机质
含量≥1.5%;土地PH为6~7。
5.1温度
苎麻生长适宜温度9℃~35℃。
5.2光照
苎麻喜光,对光照敏感性较强。
5.3水分
苎麻适宜大气相对湿度70%以上;土壤含水量20%~24%。
5.4土壤
苎麻对土壤适应性较强。
5.5微风
1~3级风能促进苎麻生长发育。
5.6营养元素
根据面积确定施肥量,按每666.7m2施纯N:10kg~15kg,P2O5:2.6kg~3.9kg,k2O:13.6kg~
19.4kg,N:P:K比例为4:1:5的标准施用。
5.7地形地貌
苎麻对地形地貌适应性较广,宜在坡度小于30°的旱地栽培。
5.8生产基地条件
5.8.1灌溉水要求
灌溉水质量应符合NY/T396的要求,见附录A。
5
DB5117/T35—2020
5.8.2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指标符合NY/T397的要求,见附录B。
5.8.3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符合NY/T395的要求,见附录C。
5.8.4基地选择
种植种植田块应选择远离厂矿、企业、居民等“三废”物质污染区和受粉尘、汽车尾气污染的公路
两侧的区域。
5.8.5基地规模
田地集中成片,规模种植。
5.9环境检测方法
5.9.1灌溉水质指标检测
5.9.1.1氯化物的测定按GB/T11896规定执行。
5.9.1.2氰化物的测定按GB/T7487规定执行。
5.9.1.3氟化物的测定按GB/T7484规定执行。
5.9.1.4总砷的测定按GB/T7485规定执行。
5.9.1.5总汞的测定按GB/T17136规定执行。
5.9.1.6总铅、总铜、总镉的测定按GB/T7475规定执行。
5.9.1.7六价铬的测定按GB/T7467规定执行。
5.9.1.8PH的测定按GB/T6920规定执行。
5.9.1.9粪大肠杆菌群的测定按GB/T5750规定执行。
5.9.1.10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按GB/T11914规定执行。
5.9.1.11硫化物的测定按GB/T16489规定执行。
5.9.2土壤指标检测
5.9.2.1总汞的测定按GB/T17136规定执行。
5.9.2.2总砷的测定按GB/T17134规定执行。
5.9.2.3总铅、总镉的测定按GB/T17141规定执行。
5.9.2.4六、六、六和D、D、T的测定按GB/T14550规定执行。
5.9.2.5铜的测定按GB11728中附录B《土壤全量铜监测检验方法》规定执行。
5.9.3空气质量指标
6
DB5117/T35—2020
5.9.3.1总悬浮颗粒的测定按GB/T15432规定执行。
5.9.3.2二氧化硫的测定按GB/T15262规定执行。
5.9.3.3氮氧化物的测定按GB/T15436规定执行。
5.9.3.4氟化物的测定按GB/T15433规定执行。
5.9.3.5铅的测定按GB/T15264规定执行。
5.10环境评价原则
5.10.1苎麻的产地环境
应符合DB51/336的要求。
5.10.2采样方法
5.10.2.1土壤质量的采样方法按NY/T395规定执行。
5.10.2.2环境空气质量的采样按NY/T397规定执行。
5.10.2.3检验结果数值修约按GB/T8170规定执行。
6栽培管理要求
6.1品种选择
选择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且经种子管理部门认可适宜推广的优良品种。
6.2种子育苗
6.2.1苗床选择
土壤应符合DB51/T336的规定。
6.2.2苗床地整理、施肥
根翻20cm深,捡尽石块和杂草,开厢理沟,厢宽100cm~120cm,沟宽30cm~40cm,欠细整平,用符
合本标准要求的清水浇透土壤或每公顷施经腐熟无重金属污染的人畜禽粪便300担~450担作底肥。
6.2.3用种量
每667m2苗床用种子0.4kg~0.5kg。
6.2.4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40℃左右的温水浸泡5~6h后滤出,再用500倍多菌灵液浸泡消毒3h~5h后滤干,按种子和
无污染的陈草木灰1:40拌均匀。
6.2.5播种方法
2月下旬3月初开始播种,按苗床厢数将处理好的种籽分成若干等份,选无风天气撒播或筛播,播前
用腐熟清粪水灌透厢面,播后撒盖一层细土,以不见种籽为宜,播后贴厢覆盖地膜,再盖高35㎝~45
㎝的小拱膜,待出苗后,揭去贴厢地膜。
7
DB5117/T35—2020
6.3种根育苗
6.3.1种根处理
在晴天选无病健壮麻蔸,剔除病虫、朽根部位。切成小块,不伤麻芽及种根表皮。跑马根切成5g~
10g,龙头根20g~40g扁担根30g~50g,用400~500倍多菌灵液浸泡消毒4h~5h后滤出,晾干水份。露地
育苗在排栽前可先进行催芽。
6.3.2种根排栽方法
在整理好的排栽地厢面按行距开6cm~10cm小沟,沟深3cm~5cm。催芽的种根芽子向上,按株距6cm
排栽,芽尖与厢面平齐,浇定根水后用细土均匀覆盖,盖膜育苗的搭拱盖膜。
6.4嫩梢扦插育苗
6.4.1嫩梢选取
从距麻梢部17cm~20cm处切下,摘去中、下部叶片,留3片心叶,捆成小把,用清水浸泡下部备栽。
6.4.2茎梢排栽方法
在整理好的排栽地厢面按行距8cm~12cm开沟,深10cm~12cm,宽8cm~10cm。按苗距3cm~5cm边开
沟边排栽,苗梢部露出苗床表土5cm左右,用细土将沟填平、按实,浇定根水。
6.5苗床管理
主要是保湿、保温、追肥、除草、防高温烧苗。
6.5.1保湿
苗床保持土壤湿润,以土面不现白为宜。
6.5.2保温
盖膜育苗的膜棚内温度保持25℃~28℃,温度超过35℃时,应揭开棚膜两端通风降温。麻苗长出6
片真叶时育苗,并揭膜练苗。
6.5.3追肥
苗期追肥2次或3次,每667m2施1000kg~1500kg清粪水,弱苗可加尿素1kg~2kg.并结合中耕除草。
6.6移栽方法
6.6.1移栽选地
应符合DB51/T336的规定。
6.6.2施底肥
移栽地施肥应符合DB51/T336的规定。
6.6.3整地开厢
麻地深耕30cm左右,清除地中石块、杂草。平坝、土壤肥沃的地块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51/T 1115-2018 奶牛主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2018-10-25
- DB51/T 677-2018 种鸡人工授精技术规程 2018-10-25
- DB51/T 1275-2018 商品代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2018-10-25
- DB51/T 1084-2018 牛羊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规程 2018-10-25
- DB51/T 1116-2018 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规范 2018-10-25
- DB51/T 2528-2018 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管理规范 2018-10-25
- DB51/T 1277-2018 优质肉鸡商品代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2018-10-25
- DB51/T 1113-2018 奶牛感染性蹄病防治技术规范 2018-10-25
- DB51/T 1103-2018 猪2型链球菌病防治技术规范 2018-10-25
- DB51/T 1095-2018 鸭茅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2018-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