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062-1993 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10万~1∶20万)

DZ/T 0062-1993 Red-layer area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regulations (scale 1:100,000-1:200,000)

行业标准-地质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Z/T 0062-1993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地质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1993-02-24
实施日期
1994-01-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归口单位
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分技委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江西省地矿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管理司
起草人:
魏文才、楚占昌、李绍武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3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u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062一93

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

(比例尺1:10万一1:20万)

1993一02一24发布1994一01一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

目次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

2引用标准”················“······“·········”·“·············“·········”·”·“·“········””····”…(1)

3总则···”···“·············”·············”················..············””二”··········”··……(1)

4基本技术要求”·”·················”············”·················,.·“·“······”·”·········……(2)

5工程地质测绘”··”·····“···········”············”··”“·······”·”····”·············……(3)

6工程地质勘探··“······················”········”·············”·················”···“···……(6)

7工程地质测试···················”················”···································……(6)

8资料综合整理···················”···············································”·····……(7)

附录A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程度分级标志(参考件)···················“··············”···“·····一(10)

附录B侵蚀模数划分等级(参考件)(10)

附录C地下水的侵蚀性分类和判别标准(参考件·一(11)

附录D边坡容许坡度值及稳定系数计算(参考件》······························”··········”·····……(13)

国标久久免费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DZ/T0062一93

(比例尺1,10万一1,20万)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规程是侏罗纪、白Y-纪、第三纪各种成因类型的红色岩系(以下简称红层)分布地区,开展1:10

万一1:20万工程地质调查的基本准则,规定了工程地质调查内容、工作量、工作质量、评价和报告编写

的基本要求。

1.2本规程适用于已进行过同等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的红层地区,是制定工作设计、质量检查验收和

报告审查批准的依据。本规程是ZBD14002的补充,与其配套使用,未规定的事项,应按ZBD14002执

行。

弓I用标准

GB12328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ZBD14002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

DZ/T006。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万~1:20万)

DZ/T0061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万~1:20万)

DZ/T0063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万~1:20万)

总则

3.11:10万~1:20万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是一项区域性、基础性、综合性的地质工作,其主要目

的是:

备为红层地区国土开发与国土整治、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区域性、基础性资料。

阮为红层地区的各项工程建设,包括水利电力、城市、矿山、海港、国防、交通及其他工程的规划和

合理布局提供区域性的工程地质资料。

c.为区内进一步开展较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质调查、专门性工程地质或环境工程地质勘察提供设

计依据,为编制专门性工程地质图提供区域性地质资料。

3.21:10万~1:20万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的基本任务是:

a.查明区域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在各种主要自然地质因素作用下,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规

卜查明区域主要自然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发育规律。

心查明人类工程一经济活动对区域地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对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发展趋

势作出初步评价和预测。

d.对区内矿产资源、天然建筑材料和景观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状况作概略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993一02一24批准1994一01一01实施

DZ/T0062一93

基本技术要求

4.1工程地质类型的划分

红层地区根据地形、地貌和岩层出露条件,可分为丘陵山区和平原岗地两种工程地质类型。二者具

有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所采取的工作方法也不相同。

4.,.1丘陵山区型:岩层以裸露为主,残积土及风化岩厚度薄;地形被切割强烈,地下水埋藏较深;动力

地质作用强烈,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工作方法以地面调查为主,配合适当的勘探和试验工作。

4.1.2平原岗地型:岩层主要被残积土及其他成因土层所覆盖,覆盖土层及风化岩厚度较大;地形平

缓,微地貌类型多;地下水埋藏较浅,变幅小;水土流失现象普遍。工作方法采用路线调查,物探及钻探等

综合手段,补充适当的试验和观测工作。

4.2红层地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岩类建造、地质结构、地下水埋深与水动力条件,现代地质作用发育程度等划

分。一般情况下按地区的复杂程度可分为简单、中等和复杂三类。

4.2门简单的:地形简单,地貌单一;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属山麓或河湖相1~2种建造类型,岩土性状

差异不大.不良性状岩土不发育;浅层地下水不发育,区域性地下水位基本稳定;现代动力地质作用和地

质灾害不发育,无重大建筑物变形或“病害”现象。

4.2.2中等的: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较单一;岩性岩相变化不稳定,具有2一3种建造类型,层数较多,

层间软弱结构面较发育;岩土性状差异较大,有不良性状岩土分布,有浅层地下水活动,地下水位变动较

大,现代动力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有所发育,已有建筑物变形或“病害”现象不多见。

4.2.3复杂的:地形地貌复杂,岩相岩性变化大,岩类具有多种建造类型,层数多,软弱结构面发育;岩

土工程地质性状差别大,不良性状岩土发育,浅层地下水活动强烈,地下水位变化大;现代动力地质作用

和地质灾害发育.已有较多的建筑物变形或“病害”现象。

4.3区域工程地质调查的技术定额

主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已有的研究程度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确定,一般情况按表

1规定

表1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主要勘查工作量技术定额(每10okm,)

观测路钻探工作量岩石物理

观测点

地区类型比例尺线间距孔数工作量力学试样

个/100km

km个/lookmm/幅组/10Okm

1:。万一}6一100.3~0.51。。0一,500}一3一5

简单}10一15一

平1:10万5~1015~201.0~1.32000~300010~15

原1:20万6~1010~180.5~0.71500~20005~8

岗中等

地1:10万}3一5}“0一3。1.3~1.6}3000一;。。。15~18

{叹1:20万{4一6{18一25一}。.7一1.0}20o0一:5。。8~12

交力亏

1:士0万2~3一3。一;。1.6~2.0}4000一5000一{,5一24

1:20万7~10}1。一1502~0.4}500一1000}{2一4

简单

丘1:10万}3一5120一30一}。.8一1.。}2000一3000一}4一8

陵1:20万5~7

一?15一?:0一}。.3一。.41。。。一:500一{3一5

中等

ilJ1:10万2~33。一45一}。.9一1.:}3000一3500}}。一12

区1:20万3一5一}20一30一}0.4一。.61500~20004~6

复杂

1:10万1~245~601.2~1‘43800一4200}12一15

注:以往做的勘探、测试等工作,经检验质量合格者,可计入表中工作量。

4.4调查工作量部署的特殊要求

4.礴门表1中主要技术定额适用于已作过同等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但未进行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地

国标久久免费下载

Dz/T0062一93

区对于已进行过1-"20万水文地质调查的地区,其区域工程地质调查主要技术定额可减少15^30%.

4.4.2当调查区内已有资料能满足本规程要求时,可以利用已有资料,以编为主,但必须进行野外核

查。

4.4.3遥感图象解译效果较好的地区,可减少野外观测点线,其减少指标按本规范遥感图象应用中有

关条款执行。

4.4.4在地形地貌简单并普遍有残积土覆盖的平原区,可适当减少观测路线和观测点,而增加

10/-20%的钻探和槽探、井探工作量。

4.4.5在国民经济发展急需或重点地区,应按工程地质类型,结合规划和工程布局,增加15-30钻探、

测试工作量。

工程地质测绘

5门基本任务

调查区内工程地质条件的各组成要素。包括:地形地貌特征、岩土体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地质构

造与新构造运动,地下水特征,自然地质现象和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天然建筑材料及景观资源等。为勘

探、试验、专题研究和评价区内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基础资料。

5.2一般要求

5.2.1工作阶段划分

一般可分为遥感图象解译,野外测绘和野外资料整理三个阶段。

5.2.2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要求与方法

工程地质测绘,是工程地质调查的最基本方法,主要通过测制工程地质剖面和路线调查来完

成。

52.2.2工程地质测绘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和航卫片解译成果,先测制代表性地层剖面,进行岩体工

程地质分类,编制工程地质柱状图和剖面图,确定填图单位。

5.2-2.3工程地质剖面,必须根据前人工作程度和调查目的来部署,并按以下要求进行:

工程地质剖面,应选择在层序完整、接触关系清楚、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和厚度具有代表性,能基

本反映工程地质特征或要素的地段;

b.实测剖面比例尺,以能充分表示最小工程地质单元体为原则,一般要求大于测绘比例尺5.10

倍,对其中有特殊意义的软弱夹层,可用符号或夸大表示;

c.实测剖面数量,应根据地质构造,岩相、岩性的复杂程度以及前人工作程度来确定,一般情况

下,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岩相带至少有1-2条剖面。

5.2-2.4路线调查应有连续性、系统性。一般应能控制工程地质条件变化和各类自然地质现象以及主

要影响因素,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8.观测路线应主要穿越岩层、构造线走向和横穿地貌单元。

阮观测点数量及使用,以能有效地控制工程地质单元体的基本要素和各类动力地质现象为原则,

在总体上应满足技术定额的要求。

5.3遥感图象应用

5.3.1遥感图象应用的目的

遥感图象的应用是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的有效手段。应充分利用现有遥感资料进行工程地质解

译,以求减少野外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5.3.2遥感图象应用的原则

图象解译工作,应先于工程地质测绘,并贯穿于调查工作的全过程,使其成为设计书编写,野

外工作布置,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书编写的组成部分。

5.3-2.2通常应用的遥感资料,主要包括航摄像片和卫星图象,应尽量选用不同时间,不同波段的遥感

Dz/T0062一93

图像。卫星图象宜放大到1:25万至1:10万;航片比例尺以1:5万为宜,为适应专门研究需要,可在

重点研究地段进一步搜集较大比例尺的航片,或进行专门的遥感飞行,应将卫星图象与航摄像片的应用

结合起来。

5.3-2.3遥感解译成果应充分利用于野外工程地质观测线路和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线的控制指标要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遥感图象可解程度而定:

a.解译效果较好的地区,主要工程地质体和现象在图象上能连续追索和圈定,则观测点定额可减

少30%-50%,其他技术定额也可适量减少;

b.解译效果中等地区,主要工程地质体和现象不能全部在图象上连续迫索或圈定,则观测点定额

可减少100030%;

c.解译效果差的地区,各种工程地质体和现象在图象上难以圈定,观测路线和观测点只能适当减

5.3.3遥感解译成果

遥感图象解译应提交与调查比例尺相应的工程地质解译图和文字说明,并总结检查遥感资料的利

用程度与实际效果。

5.3.4遥感图象解译内容

应密切结合红层工程地质调查的实际需要和已有遥感资料片种、比例、可解程度而定。一般条件的

地区,主要解译下列工程地质内容:

a划分不同地貌单元,确定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主要微地貌发育特征和分布,判定地形、地貌与

岩体类型、地质构造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关系;

b.划分不同的岩体、岩性和分布范围;

。.确定区域地质构造基础形态,包括:褶皱、断层、节理裂隙密集带和隐伏构造等分布位置,发育

规模、解译新构造活动的迹象;

d.解译自然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