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476-2012 南方易灾地区草原改良技术规程

DB51/T 1476-2012 DB51/T 1476-2012 Southern susceptible regions pasture improve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T 1476-2012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11-15
实施日期
2012-12-01
发布单位/组织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1476—2012

南方易灾地区草原改良技术规程

2012-11-15发布2012-12-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T1476—201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前期准备..........................................................................2

5补播..............................................................................3

6封育..............................................................................4

7施肥..............................................................................5

8毒杂草清除........................................................................5

9利用..............................................................................6

附录A(资料性附录)南方易灾地区草原改良草种选择....................................7

附录B(资料性附录)南方易灾地区常用草品种参考理论播种量............................8

附录C(资料性附录)南方易灾地区常用混播草品种的参考比例............................9

I

DB51/T1476—2012

前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负责起草,四川省金种燎原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达州市饲草饲料

站、乐山市饲草饲料站参与。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元华、张新跃、何光武、姚明久、苟文龙、王元清、刘星。

II

DB51/T1476—2012

南方易灾地区草原改良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南方草原改良的术语和定义、草原改良前期准备、补播、封育、施肥、毒杂草清除、

利用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南方易灾地区草原改良的区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30.1~2930.11—2001牧草种子检验规程

NY/T1237—2006草原围栏建设技术规程

DB51/T668—2007牧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JB/T10129-1999编结网围栏架设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易灾地区

指因受特殊的地理、地质的影响,易发生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地区。

3.2

易灾地区草原改良

指通过补播草种、封育、施肥等措施,对易灾地区严重退化、植被覆盖度低的草原进行改良,以提

高草原生产力、增加牧草盖度、减少水土流失,恢复草原植被的技术措施。

3.3

封育

在一定的时间内,采用一定措施(包括围栏等)将退化草原管护起来,停止利用,以便牧草休养生

息、种子成熟和繁殖更新,达到植被复壮,恢复草原生态和提高草原生产能力。

3.4

亚高山区

指主要分布于海拔1500m~3200m温凉气候区域。

1

DB51/T1476—2012

3.5

中山区

指主要分布于海拔800m~1500m的温凉湿润气候区域。

3.6

低山区

主要是指分布于海拔800m以下、山地与平原过渡地带的区域。

3.7

干旱河谷区

主要指分布在地质深度切割、垂直高差大,因受到小气候影响,其气候干燥、风大、少雨、多沙、

蒸发量大,坡度大、土层薄、持水力差,植被稀疏矮小、水土流失严重的高山峡谷地区。如岷江干早河

浴区、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大渡河干热河谷区等。

3.8

带状垦植

采用人工或机械开垦草原一定宽度的带、留存一定宽度的原生草原植被。然后在开垦处、在最适播

种季节播种草种,可以有效地截留降水和防止水土流失。

4前期准备

4.1基本情况调查

通过对补播区域的实地踏查,弄清拟播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立地条件、灾害隐患

和发生情况以及拟种草区域的面积等。

4.2地块选择

根据调查情况,确定实施改良的地块,通过GPS定位确定种草地块的边界,在1:10万或1:5万比例尺

地形图将种草地块上图,估算地块面积。

4.2.1补播地块

草原植被盖度较低、出现大面积秃斑、毒害草比例较大的地块,需补播草种进行改良。

4.2.2封育地块

对草原植被退化、受风沙危害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段,或新补播和新建立的改良草原,需进行封育。

4.2.3施肥地块

草原土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