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680-2019 玉米粗缩病病原免疫斑点检测方法

DB32/T 3680-2019 The detection of pathogen for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by dot immuobinding assay method

江苏省地方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2/T 3680-2019
标准类型
江苏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2-03
实施日期
2019-12-25
发布单位/组织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麦、小麦、玉米植株和灰飞虱携带玉米粗缩病病原免疫斑点的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大麦、小麦、玉米植株和灰飞虱携带玉米粗缩病病原的检测。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起草人:
周彤、杜琳琳、周益军、孙枫、兰莹、李硕、范永坚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1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16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680—2019

玉米粗缩病病原免疫斑点检测方法

ThedetectionofpathogenforMaizeRoughDwarfdiseasebydotimmuobinding

assaymethod

2019-12-04发布2019-12-25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T3680—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彤、杜琳琳、周益军、孙枫、兰莹、李硕、范永坚。

I

DB32/T3680—2019

玉米粗缩病病原免疫斑点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麦、小麦、玉米植株和灰飞虱携带玉米粗缩病病原免疫斑点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大麦、小麦、玉米植株和灰飞虱携带玉米粗缩病病原的检测。

2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原理

硝酸纤维素膜具有很强的静电吸附力,中性条件下即可有效地吸附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将抗原吸

附于硝酸纤维素膜后,可利用膜作为固相载体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当加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后,即可与

膜上的抗原结合,然后再加入带有标记物的二抗,使酶标记通过二抗和相应抗体的结合间接地交联于纤

维素膜上。最后加入标记物相应的底物后,标记物即可与底物作用形成不溶性产物,呈现斑点状着色。

3仪器设备与试剂材料

3.1仪器设备

台式离心机(5000r/min);具盖塑料离心管:200µL;培养皿(直径为90mm);塑料盒(规格

为100mm×50mm)。

3.2试剂材料

3.2.1试验用水均为蒸馏水,使用的化学试剂未作说明均为分析纯级别。

3.2.2包被缓冲液:0.05mol/L,pH值9.6。称取1.59gNa2CO3和2.93gNaHCO3,加水定容至1000mL,

用HCl调pH值至9.6,4℃保存。

3.2.3磷酸盐Tween20缓冲液(0.01MPBST):0.01mol/L,pH=7.5。称取40gNaCl,1gKCl,1gKH2PO4

和15gNa2HPO4,加水定容至5000mL,用H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