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73015-1999 亚麻针织品
FZ/T 73015-1999 Flax knitting good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9年12月
-
2009年11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黑龙江省纺织产品检测中心、黑龙江省纺织工业研究所、哈尔滨质检所
- 起草人:
- 郭桂香、孟繁杰、冯小凡、刘韬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25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FZ/T73015-1999
前言
亚麻针织品的开发和生产已有五、六年的历史,产品由最初单一的T恤衫发展到品种多样化的各
类服装、服饰等,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市场,但始终没有统一、完整的行业标准。为了加快亚麻针织品的开
发,填补我国亚麻针织品行业标准的空白,以适应生产形势和市场的需求,根据原中国纺织总会纺科标
[19971014号关于下达“纺织工业一九九七年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特制定本标
准。
本标准参照FZ/T73004-1991粗《梳毛针织品》,GB/T8878-1997《棉针织内衣》进行编写。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原中国纺织总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亚麻纺织标准化技术归月单位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纺织产品检测中心、黑龙江省纺织工业研究所、哈尔滨质检所共同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桂香、孟繁杰、冯小凡、刘韬。
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亚麻针织品FZ/T73015一1999
Flaxknittinggood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亚麻针织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外观检验、验收规则、包装及标志等技术特征。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纯亚麻针织品、含亚麻50%以上的混纺、亚麻与其他纱线捻、并的针织品的品
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50-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251-1995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2910-1997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B/T2911-1997纺织品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B/T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3921.3-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3
GB/T3922-1995纺织品耐汗演色牢度试验方法
GB/T4841.6-19851/12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
GB/T4856-1993针棉织品包装
GB5296.4-1998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GB/T5713-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GB/T6152-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
GB/T7742-1987纺织品胀破强度和胀破扩张度的测定弹性膜片法
GB/T8427-199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低弧
GB/T8628-1988测定织物尺寸变化时试样的准备、标记和测I
GB/T8629-1988纺织品试验时采用的家庭洗涤及干燥程序
GB/T8630-1988纺织品在洗涤和干燥时的尺寸变化的测定
GB9994-1988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FZ/T01053-1998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FZ/T70007-1999针织上衣腋下接缝强力试验方法(原GB/T8687-1988)
3产品品种、规格
亚寐针织品的品种、规格,根据用户要求按合同规定设计制作。
国家纺织工业局1999一12一28批准2000一07一01实施
Fz/T73015一1999
4技术要求
4.1技术要求包括分等规定、物理指标、染色牢度和外观质量。
4.2分等规定
亚麻针织品的品等以件(套)为单位,按物理指标、染色牢度和外观质量的检验结果评定,并以其中
最低一项定等。分为优、一、二等品,低于二等品者为等外品。其中物理指标,染色牢度的评等以批为单
位。同一产品每一交货单元为一批。外观质量的评等以件(套)为单位。
4.3物理指标的评等
根据试验结果按表1评定,以其中最低项的品等作为该批的品等。
表1
允许偏差或参考指标
项目单位限度
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
纯亚麻产品%100
纤维含量混纺、捻、并产品中亚麻纤维
%不高于446
含量的减少(绝对百分比)
单件重量偏差率%}一一5.0一5.0一7.0
直向%一5.0-+l.5一6.0-+1.5
水洗尺寸变化
横向%一6.0-+1.5一7.0-+1.5
腋下接缝强力N不低于150
顶破强力N}260
一不低于
注
1圈波纹、提花及松结构产品不考核水洗尺寸变化
2水洗尺寸变化结果的表示以负号(一)表示尺寸减少(收缩),以正号(+)表示尺寸增大(伸长)。
4.4染色牢度的评等
染色牢度按表2规定评等。优、一等品只允许一项低半级;有一项低于一级者或有两项低于半级者
降为二等品;凡低于二等品者降为等外品。
表2
考核指标
项目单位限度
优等品一等品
原样变化3-43
耐洗色牢度(麻布)沽色级不低于43
(棉布)沾色3-43
原样变化43
耐水色牢度(麻布)沾色级不低于3-43
(毛布)沾色3-43
原样变化43
耐汗溃色牢度(麻布)沽色级不低于43
(毛布)沾色3一43
干卑擦3
耐摩擦色牢度级不低于
湿卑擦23--432-3
耐热压色牢度一}级一}
}潮压(棉布)沽色一}不低于I一
>1/12标准深度3-4
耐光色牢度<1/12标准深度级不低于33-34
注:亚麻混纺、捻、并产品,第二贴衬布沾色应为另一主要纤维贴衬布
316
FZ/T73015一1999
45外观质量的评等
外观质量包括部位尺寸公差、同件尺寸差异、缝迹伸长率、领圈拉开尺寸及外观疵点,其评等以件为
单位。
4.5.1部位尺寸公差
4.5.1.1上衣类见表30
表3cm
袖长
胸围身长全肩宽挂肩
公气长袖中、短袖
优、一等+-11..言士1.5士15士1.0士1.0士0.5
二等-4-21..05士20土2.0士1.5士1.5士1.0
4.5.1.2裤(裙)类见表4e
表4
裤(裙)长
腰围前后立档横档
}4-a}}11成人装儿童装
优、一等士1.5士1.5士1.0士1.0士1.0
二等士2.0士20士1.5士1.5士1.5
注
1斜肩袖长和后领中量袖长、大外衣身长和连衣裙长、粗针距胖花衫胸围和上松紧布(带)的腰围公差,各品等
增加士。.scm,
2弹力衫、弹力裤(裙)类以直向长度为主考核,横向规格作为参考,以适穿为原则。
3各类裤(裙)长中.长度75cm及以下按儿童装公差;75cm以上的按成人装公差。
4儿童装胸围60cm及以下四大部位公差各品等可减少0.5cm,
5上衣、裤(裙)4、部位公差和其他小类针织品公差及式样,由生产单位根据订货合同要求设计制定
4.5.2同件尺寸差异见表So
表5
序号项目优、一等不超过二等不超过
长袖0.51.0
1袖长不一
中、短袖o.51.0
有肩带0.51.0
z左右肩宽不一
无肩带1.01.5
3挂肩不一0.51.0
成人裤1.02.0
4裤脚长短不一儿童裤}{}
下摆、裤腰0.3}
5罗纹长短不一
}1.0
裤裙〔)口、袖口一
6裤皿肥度不一}一一
7袖子肥皮不一0.51.0
8门襟长短不一一}
}}
9口袋大小、高低不一}0.30.5
注:超过二等品的返修后出厂。
317
Fz/T73015一1999
4.5.3缝迹伸长率(袖缝、摆缝):
平缝不小于io%(平缝仅限于圆机产品);
包缝不小于20%;
链缝不小于30%(包括手缝)。
4.5.4领圈拉开尺寸见表se
表6
类别
成人儿
项目
拉开尺寸>28>26
本规定只限于圆领、梅领领圈.
凡低于本标准规定的产品需返修后再出厂。
胸围75cm及以上为成人装。
4.5.5外观疵点见表7。
表7
卜点分类疵点名称疵点程度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备注
粗细不明显、云斑较浅主要部位不允许允许允许
条干不匀比照标样
粗细明显、云斑较深不允许主要部位不允许允许
粗、细节粗细节明显主要部位不允许主要部位不允许允许比照标样
不明显主要部位不允许允许允许
原料厚薄档比照标样
明显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
疵点
不明显主要部位不允许允许允许
色花比照标样
明显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
异性纤维及不明显主要部位不允许允许允许
杂物明显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
单线不明显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
不明显主要部位不允许允许允许
花针、瘪针、
分散、明显主要部位不允许主要部位不允许允许
三角针
密集明显不允许不允许主要部位不允许
不明显主要部位不允许允许允许
针圈不匀
编织明显不允许不允许主要部位不允许
疵点不明显不允许主要部位不允许允许
花纹错乱
明显不允许不允许主要部位不允许
直向不允许允许lcm允许Icm
纹路偏斜
横向不允许允许lcm允许1cm
不明显不允许允许允许
纹路倒顺
明显不允许不允许允许
318
Fz/T73015一1999
表7(完)
睡点分类疵点名称疵点程度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备注
拷缝及绣缝不明显允许允许允许
不良
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
锁眼、钉扣不良不允许不允许允许
不明显不允许允许允许
修痕
明显不允许不允许允许
裁
缝不明显不允许允许允许
油污、水演
整
理明显不允许不允许主要部位不允许
及
其同件主件之间不低于4-5级4级3-4级
他
疵
同件主件与副件、副件
点4级3-4级3-4级
色差之间不低于
套装件与件之间
4级4级3一4级
不低于
色档不允许不允许允许4级
不明显不允许不允许允许
串色、搭色
明显不允许不允许允许
注
1次要部位规定(见图1)
上衣大身边缝和袖底缝左右各1/6(按尺寸比例计算);
裤裙〔):裤腰下裤(裙)长的1/5和内侧裤缝左右1/6(按尺寸比例计算)。
2凡标准中未规定的其他外观疵点可参照相似疵点评等。
3一般产品反面疵点以不影响正面外观和实物质量为原则.
4对于单纱的横机产品纹路扭曲问题按以下要求掌握:产品摊开抖动平铺在台案上,摆缝倾斜距离应保持在
3cm以内(在下摆罗纹交接处度量)。
5优等品的评定可按标样或外观质量总体要求。
465
优等品外观质量的总体要求
4651
款式、花型美观,配色协调
n45.
表面平整光洁,领型端正,四角平伏。
4653..
产品纹路清晰,匀称、丰满、均匀,三口罗纹弹性好。
4465..
做工精细、考究。
4655...
手感柔软,色泽匀净。
319
FZ/T73015一1999
图1
5试验方法
5,1采样规定
5.1.1以相同原料成分、同纱支、同机号、同组织结构、同后整理方法为同一类品种。
5.1.2供物理指标试验用的样品,由同一类品种的成品中抽取。
5.1.3供试验染色牢度用的样品,要求在同一品种之中的全部色号都要分别织成30cmX30cm的单
色片子
5.1.4供试验单件重量用的样品,从同一品种、同一品等、同一批号中抽取3%,不同色号要求均匀搭
配抽取,但不得少于5件(小类针织品不少于10件)。
5.2单件重量试验方法
5.2.1将完整的若干件样品平铺在温度尾。℃士2C、相对湿度65%士3%的条件下吸湿平衡24h后,
进行逐件称重,精确到。5g,然后计算算术平均值,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得到单件成品
32()
Fz/T73015一1999
初重量(G),
5.2.2从其中一件样品上截取两份试样,每份重量不少于10g,用于测试实际回潮率。
5.2.3将两份试样称重,精确至。.01g,得到烘前重量(GO.
5.2.4将称重后的试样放进八篮烘箱中烘至恒重为止(前后两次称重,不超过0.1%,则认为恒重),得
到试样的烘后重量GO,(精确到0.01go
5.2.5按式(1)计算试样的实际回潮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G、一G,
w=二二二二x土00…。‘.“。,·,·····“。。·······……(I)
七2
式中:W—实际回潮率,%;
G—试样烘前重量,9;
G,—试样烘后重量,9。
5.2.6按式(2)计算单件成品公定回潮重量,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Gx(10o+W)
Ga=,,.“··.···。。······……(2)
100+W
式中:Go—单件成品公定回潮重量,9;
G—单件成品初重量,9;
W。—公定回潮率,%;
W—实际回潮率,%.
5.2.7按式(3)计算单件成品重量偏差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_G。一‘。_
刀=二犷入IU0·········,·······.·……(3)
U,
式中:D—单件成品重量偏差率,%;
G}—单件成品公定回潮重量,9;
G,—工艺设计单件规定重量(或工贸协议规定的公定回潮重量)>go
5.3纤维含量试验
按GB/T2910,GB/T2911执行。
5.4腋下接缝强力试验
按GB/T8687执行。
55顶破强度试验
按GB/T7742执行。
5.6水洗尺寸变化试验
按GB/T8628,GB/T8629-1988中模拟手洗、干燥C和GB/T8630执行,其中洗涤溶液改为清
水。
5.7耐洗色牢度试验
按GB/T3921.3执行。
5.8耐水色牢度试验
按GB/T5713执行。
5.9耐汗渍色牢度试验
按GB/T3922中酸性法执行。
5门0耐摩擦色牢度试验
按GB/T3920执行。
5.11耐热压色牢度试验
按GB/T6152-1997中200℃士2C,潮压法执行。
FZ/T73015一1999
5.12耐光色牢度试验
按GB/T8427-1998中方法4执行。
5.13纤维含量标识
按FZ/T01053执行。
6外观检验及验收规则
6.1规格尺寸检验方法
将所检亚麻针织品放在平整光洁的台案上,在不受任何外力条件下,摊平进行测量。具体量法见图2a
图2
FZ/T73015一1999
61,1上衣类
a-胸围:挂肩下1.5cm外横量。
b—身长:领肩缝交接处量至下摆边底。
c—袖长:肩袖接缝处至袖口边底(袖口罗纹一律平摊量)。
d—肩宽:左肩袖接缝处至右肩袖接缝处(背心包括挂肩边)。
e—挂肩:从肩接缝处顶端至腋下斜量(背心量肩与挂肩边接缝处至腋下接缝处)。
厂—下摆罗纹:从罗纹边至罗纹底。
9—袖口罗纹:从罗纹边至罗纹底。
h-领深
V领领深(开衫):后领接缝中点至第一粒钮扣中心。
V领领深(套衫)、翻领领深:后领接缝中点至前领内口。
i—领阔:指后领内口的宽度禅〔领领阔在领中部横量)。
注
1袖长名称
全袖长‘:从后领接缝中点至袖口边
净袖长己:从肩袖接缝处至袖口边(也称上袖长).
下袖长己:从腋下沿袖底缝t至袖口边。
2挂肩名称
挂肩。肩袖接缝至腋下斜量。
袖笼(袖根肥)e',自腋下沿坯布横向针纹1至袖上边.
6.1.2裤(裙)类
a)腰围:裤腰口或罗纹下3cm处横量
b)裤长:裤腰边至裤脚边或下摆边(裙子最低边)。
c)前(后)立档:由前(后)裤腰边至立档底直量。
d)横档:档底单MON.
e)裤口肥:裤口处横t,
f)裤口罗纹:由罗纹边至罗纹底。
9)裤腰:由罗纹边至罗纹底。
6.2领圈拉开尺寸检验方法
领内口撑直拉足,量两端点距离,即为领圈拉开尺寸。
613缝迹伸长率检验及计算方法
将待检产品摊平,在大身摆缝(或袖缝)中段量取10cm,做好标记,握持标记两端,用力拉足,量得
尺寸即是缝迹伸长尺寸.
缝迹伸长率计算方法见式(4):
缝迹伸长尺寸一标记尺寸
缝迹伸长率(%)二X100····……,。··……(4)
标记尺寸
6.4外观疵点检验条件
6.4.1一般采用灯光检验,可用40W青光或白光日光灯一支,上面加罩,罩内涂白漆,灯管与检验台
面中心垂直距离为80cm士5cm.
6.4.2在室内利用自然光,必须光线适当,光源射人方向为北向左(或右)上角为标准光源,不能使阳光
直接照射在试验的样品上。
6.4.3检验外观疵点时,台面铺白布一层,将样品平摊在台面上,检验人员的视线应正视,目光与样品
中心距离为40-50cm.
6.5收货部门的检验按本标准规定,一般在成箱前(或后)进行抽验。以同一品种、同一品等、同一交货
Fz/'r73015一1999
量(或人库量)为一批或一个验收单元。
66物理指标及染色牢度是工厂的保证条件。以工厂试验结果为准,收货部门需要试验结果时,由工厂
提供,验收时可不试验。如收货部门需要试验时,可按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不符合品等
时,可以退货返工整理。如试验结果符合规定,但单件重量不符品等率超过试验件数的20%以上时,该
批成品亦可退货返工整理;20%及以内者按实际验出件数调换。
6.了验收外观质量(包括规格尺寸、本身尺寸差异、领圈拉开尺寸、缝迹伸长率和外观疵点)的检验数量
为每批产品的6%。但每一规格不得少于5件。检验结果的不符品等率在5%及以内者,按实际验出件
调换,在5%以上者,该批产品可以退货。
6.8验收发生异议时可复验。复验时抽样加倍,复验结果是最终结果,复验费由责任方承担。
6.9验收后,因收货运输仓储保管不良的原因,致使产品品质受到影响或发生变化时,收货方不得提出
复验或赔偿、调换的要求。
6.10成品出厂后,如发现有不符合品等,明显影响外观实物质量或穿着使用者,又确属生产厂造成,生
产厂应负责包修、包换和包退。
7包装、标志
71内销产品的包装按GB/T4856执行。
27.外销产品的包装可按具体合同要求执行。
门内销产品每一单件产品要有原料配比标志,每一小包装要有检验合格标志。
8其他
8"1标准中某些技术指标,如供需双方另有要求,可制定协议标准。
8.2外销产品可按合同执行。
FZ/T73015一1999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亚麻针织品品质标准补充规定
A1外观疵点说明
酬1条干不匀:由于纱支粗细均匀度不好,在织物表面形成稀疏或密集的针圈高低不匀.呈现或深或
浅的云斑。
Al-2粗细节:条干明显不匀(短片段)影响织物外观,成品上形成针圈大而凸出的横条为粗节,形成针
圈小而凹进的横条为细节
A1.3厚薄档:条干长片段的明显粗细。表现在成品衣片上形成明显较厚或较薄部分。
A1.4异性纤维及杂物:纱线上附有其他纤维、草屑、麻粒、麻皮等杂质,影响产品外观者。
A1.5色花:原料染色时吸色不匀,造成成品全部或局部颜色深浅不一;或因不同原料、不同色泽混纺
时由于混色不匀,使成品上呈现局部颜色深浅不一。
Al.6单线:编织过程,一个针圈内部分纱线(少于1/2)脱钩者。
A1.7花针:成圈过程中由于针或针舌不正常,使成品上出现较大而稍凸出的线圈,反映在一个针柱上
或分散在各部分
瘪针:成品上花纹不突出,如胖花不胖、鱼鳞不起等。
三角针:在一个针眼内,两个针圈重叠,使成品上形成三角形的小孔。
A1.8针圈不匀:
a)由于码子松紧不一,在成品上形成针圈大小或松紧不一的线圈横档。或造成衣片两边松紧长短
不一
b)编织过程中纱线受意外张力作用,造成紧线、紧度,使局部针圈较紧,形成凹进的横条。
c)编织过程中个别针没有编织成圈,用针钩上后造成针圈较紧形成紧针。
d)直向针圈的排列密度不正常,使成品上形成直行两个针圈柱排列间隔稍大或稍小,呈现稀路或
密路状。
A1.9花纹错乱:板花、拨花、提花错误或多摇少摇使花位不正或花型错乱。
A1.10纹路偏斜:产品中直向和横向针纹偏斜者。
A1.11纹路倒顺:产品中二些变化组织,两片间由于纹路的倒顺,影响产品的色泽差异。
Al.12接缝不良:针迹过稀、缝线松紧、缝迹里出外进、漏缝、开缝针洞等,绣花花型走样、花位歪斜、颜
色和花距不对等。
Al门3锁眼、钉扣不良:扣眼间距不一,明显歪斜,针迹不齐或扣眼开错(横、竖或左、右颠倒);扣位与
扣眼不符,缝结不牢。
A1门4修痕:织物经修补后留下了不良痕迹。
Al.15油污、水渍:由于织针、纱线不洁或管理不妥,使产品表面呈现出油渍、污渍和水演。
A1.16色差:成品上同件产品主件之间,主件与副件之间和套装件与件之间,由于色光不同或深浅不
同造成色差者。
A1.17色档:在一个衣片内,由于颜色深浅不一,形成界限者。
Al-18串色、搭色:配色产品(包括缝线)整理定型或洗涤过程中由于染色牢度不好,造成掉色而搭色
者
A2成品公定回潮率规定见表A1:
Fz/T73015一1999
表A1
需缨飞羊毛棉腑纶涤纶亚麻.竺麻其他纤维
公定回潮率,%158.52.00.412按GB9994
A3工厂常规试验时,可采用温度20℃士3'C,相对湿度65%士5%,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色牢度试验规定及几点说明
B1深浅色按GB/T4841.6规定。
浅色指浅于或相当于1/12标准深度;深色指深于1/12标准深度。
B2耐光色牢度曝晒控制说明
试样和蓝色标准的照射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浅色:蓝色标准的3级晒至灰色变色样卡4级。
深色:蓝色标准的4级晒至灰色变色样卡4级。
用遮盖物遮盖试验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浅色:蓝色标准的3级晒至灰色变色样卡3级。
深色:蓝色标准的4级晒至灰色变色样卡3级。
B3耐热压(熨烫色牢度试验选用潮压条件)
B3.1试验中对不同纤维的规定温度为:
a)麻:200℃士2C;
b)毛、粘纤、涤纶、丝:180℃士2'Cc
c)睛纶:150℃士2'C;
d)锦纶:120℃士20C,
B3.2混纺、捻、并产品的规定试验温度采用其中温度低的一种(含量低于10%可不作考虑)。
326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C/T 2110-2022 中国对虾良种选育技术规范 2022-07-11
- WS/T 423-2022 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 2022-09-19
- WS/T 803-2022 居家、社区老年医疗护理员服务标准 2022-09-28
- WS/T 802-2022 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 2022-09-28
- SC/T 6104-2022 工厂化鱼菜共生设施设计规范 2022-07-11
- WS/T 804-2022 临床化学检验基本技术标准 2022-11-02
- SC/T 1162-2022 斑鳢 亲鱼和苗种 2022-07-11
- SC/T 6105-2022 沿海渔港污染防治设施设备配备总体要求 2022-07-11
- WS/T 811-2022 血站信息系统基本功能标准 2022-10-25
- SC/T 1163-2022 水产新品种生长性能测试 龟鳖类 202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