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046-2008 花生茎蔓栽培杏鲍菇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DB37/T 1046-2008 DB37/T 1046-2008 Peanut Stalks Cultivation of Agaricus Blazei Murill Safety and High-Quality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8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1046-2008
花生茎蔓栽培杏鲍菇安全优质
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SafetyandHighQualityPleurotuseryngii
CultivationwithPeanutStems
2008-12-02发布2009-01-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1046-2008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莘县食用菌管理办公室、利津县绿野菇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鲁长、贾曦、万书波、张正、周卫忠、赵海军、闫怀芹、高霞、张柏松、
王忠春。
I
DB37/T1046-2008
花生茎蔓栽培杏鲍菇安全优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栽培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要求、病虫害防控、质量
安全控制和生产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以菌糠作家畜饲料前提下利用冬暖式大棚设施和花生茎蔓主料栽培杏鲍菇的安全优
质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7096食用菌卫生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9687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12728食用菌术语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749绿色食品食用菌
NY862杏鲍菇和白灵菇菌种
NY/T1098食用菌品种描述技术规范
NY5095无公害食品食用菌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5294无公害食品设施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T5333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12728和NY/T109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安全优质杏鲍菇securityandhighqualityPleurotuseryngii
指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294要求,按照NY/T5333技术规范生产,生产投入品执行NY5099规定,
并限定限量限时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NY5095标准范围内,经专门机构认
定并许可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的杏鲍菇产品。
4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5294和NY/T5333的规定。栽培场所应远离工矿业的“三废”及微生物、粉
尘等污染源,距离在2km以上;栽培棚建在地势平坦、朝阳、通风、便于排水和生产操作的地方;菇棚
周围500m内无污染河塘、各种污水、污物、废菌料堆及畜禽养殖场、废品垃圾粪便场等,并远离医院、
生活区、公路及其他公共场所、原料饲料粮食仓库;要求产地生态环境良好,水源清洁,土壤无污染。
5生产技术要求
1
DB37/T1046-2008
本章没有说明的栽培措施,按常规方法实施。
5.1栽培设施
采用东西长40m~50m、内宽7m~9m的冬暖式半地下塑料大棚,应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排水畅通,
利于防治病虫害。棚内地面下挖30cm~60cm,墙体厚0.8m~1.2m,北墙高出地面1.8m以上,每隔2m
设一个直径为30cm~35cm的通风孔或建拔气筒。棚内立体出菇菌墙、菇畦或出菇床架设为南北向,操
作道宽40cm~60cm。棚顶覆盖无滴膜,上覆草苫,低温季节顶膜下适度横遮黑色薄膜,高温季节棚顶
上方架空搭盖遮阳网。栽培棚的周围开挖排水沟,沟宽×沟深以30cm×50cm为宜。若采用冷库菇房设
施栽培,则可进行杏鲍菇周年生产。所选用的建筑材料、构件制品及配套设备等,不应对环境和杏鲍菇
产品造成污染。
5.2栽培季节
根据杏鲍菇出菇温度及当地气候、设施条件,山东省利用冬暖大棚栽培,以秋冬季接种、冬春季出
菇为宜。制作菌袋时间自当年9月上旬至次年元月上旬,熟料袋栽,保温发菌,大棚出菇时间从12月
上中旬至翌年4月上中旬均可。
5.3品种选择、菌种培养贮存及质量要求
5.3.1品种选用
按照农业部颁布的《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有关要求,选用经过出菇试验、适于山东省气候及原料
特点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杏鲍菇品种(菌株)。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不同菇形(如保
龄球形、柱形等)品种。生产菌种的品种(菌株)应符合NY/T5333中3.1.2的要求。使用利用基因工
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育成的杏鲍菇菌种,应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中有关转基因
微生物安全管理的规定执行。
5.3.2菌种培养贮存
杏鲍菇菌种扩繁制作按照NY/T528的技术要求进行。成品母种存放于经消毒的4℃~6℃的专用冷
藏箱内,控制传代次数在3代以内;成品原种和栽培种应及时使用,暂时不用的菌种存放于洁净、避光、
干燥、4℃~6℃的冷藏室内,尤其是麦粒菌种,不宜长期贮存。确保生产菌种在使用时菌龄适宜、生活
力强。
5.3.3菌种质量要求
杏鲍菇成品菌种质量要求,按NY862的规定执行。
5.4原辅材料
5.4.1主辅原料
应符合NY5099的要求。栽培杏鲍菇的花生茎蔓、棉籽壳、玉米芯、麦麸、玉米粉、饼(粕)粉等
主辅原料,要求干燥、洁净、无霉、无虫、不结块、无有害污染物和残留物。花生等作物在收获前1
个月不应施高残毒农药。主辅原料在使用前经日光曝晒2d~3d,花生茎蔓粉碎细度为0.1cm~0.3cm≥
80%,其中地膜碎片含量在0.1%以下。
5.4.2生产用水
应符合NY/T5333的规定。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选用清洁的自来水、泉水、井水、湖
水等。喷水中不得随意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明的物质。
5.4.3培养料添加剂
应符合NY5099的要求。栽培基质中不得随意或超量加入化学添加剂,可选用的添加剂主要有:
碳酸氢铵、硫酸铵、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石膏粉、轻质碳酸钙等,不允许添加含有动植物激素、生
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明的混合型添加剂。
5.5培养料配制和栽培袋制作
5.5.1杏鲍菇栽培料配方
配方1:花生茎蔓53%,棉籽壳20%,玉米芯10%,麦麸12%,玉米粉3%,石膏粉1%,轻质碳酸钙
1%。
2
DB37/T1046-2008
配方2:花生茎蔓58%,玉米芯15%,麦麸15%,玉米粉5%,棉籽饼(粕)粉5%,石膏粉1%,轻质
碳酸钙1%。
各地可根据当地原料资源,选用其它配方,但需做栽培试验。
5.5.2拌料
拌料时先将花生茎蔓、棉籽壳、玉米芯按配方比例提前1d润水预湿堆闷,料水比为1+1.5~1+
1.6。根据配方将石膏粉、轻质碳酸钙与麦麸、玉米粉、棉籽饼粉辅料混合均匀,再与主料混合,最后
加水搅拌均匀,含水量为65%左右,以手紧握料时指缝间滴下1~2滴水为宜,pH7.0~7.5。
5.5.3装袋
采用17cm×55cm的折角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栽培,每袋装干料1.1kg~1.2kg。装袋时应调节好装袋机,料
装入袋内应紧贴袋壁、装紧、装实,松紧度均匀一致。袋口应折叠扎紧。
5.5.4灭菌
装袋完毕及时进行灭菌,防止培养料酸败,在0.15Mpa蒸汽压力下灭菌维持3h以上或常压100℃蒸汽灭菌12h以上,
前者焖3h、后者焖10h以后将菌袋取出。
5.5.5接种
灭菌后移出菌袋,自然冷却至室温,及时在无菌室或接种帐内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把接种工
具和待接种菌袋全部放入消毒,空间消毒剂使用紫外线、二氯异氰尿酸钠烟雾剂,4h之后可进行接种。
接种时4~5人配合,用75%酒精或0.25%新洁尔灭溶液擦拭双手、接种工具和菌种瓶表面,用酒精灯火
焰灼烧接种工具和菌种瓶瓶口,脱袋、打孔、接种、套袋、应迅速完成。外袋为20cm×58cm经消毒处
理的低压聚乙烯筒膜,袋口用皮筋扎封。每500mL容量瓶装棉籽壳栽培种接种10袋左右。
5.6发菌培养
发菌场所要求环境清洁干燥,通风避光,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22℃,菌袋料温控制在22℃~
25℃,气温高于26℃时要及时倒袋疏排散热,避免长期在高温下发菌。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
定期消毒与检查,发现杂菌污染袋,及时挑出,进行集中处理,轻微污染的菌袋可单独排放,置于阴凉
通风处继续培养。正常情况下,经40d~45d培养菌丝长满菌袋,即可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9783-1999 播种机 外槽轮排种器 1999-08-06
- JB/T 7876.2-1999 手动泵 技术条件 1999-08-06
- JB/T 9794.1-1999 农用液压榨油机 技术条件 1999-08-06
- JB/T 9792.2-1999 分离式杂粮碾米机 技术条件 1999-08-06
- JB/T 9792.3-1999 分离式碾米机 试验方法 1999-08-06
- JB/T 9782-1999 植保机械 通用试验方法 1999-08-06
- JB/T 9792.1-1999 分离式稻谷碾米机 技术条件 1999-08-06
- JB/T 9793.1-1999 农用螺旋榨油机 技术条件 1999-08-06
- JB/T 9793.2-1999 农用螺旋榨油机 试验方法 1999-08-06
- JB/T 7876.3-1999 手动泵 试验方法 199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