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江西省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研究院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4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40
A75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933—2024
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规程
Regulationsforapprovedbutnotusedlandcountinganddatebasebuildin
2024-01-17发布2024-07-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6/T1933—2024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1
5清数建库流程......................................................................2
6成果要求..........................................................................6
附录A(资料性)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资料清单..........................................9
附录B(资料性)批而未用土地批消化利用审核标准.......................................10
附录C(资料性)批而未用土地支撑系统示意图...........................................12
附录D(资料性)矢量图层属性结构字段表...............................................14
附录E(规范性)图件规范.............................................................18
附录F(规范性)批而未用地块逐宗调查情况表册.........................................35
附录G(资料性)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分析报告编写提纲.................................37
附录H(规范性)成果提交形式.........................................................38
I
DB36/T193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进军、李资华、姚志文、邹永旺、李海鹰、赖明明、张易、杨少敏、熊剑、
傅小徐、许婷、伍晨刚、李思纯。
II
DB36/T1933—2024
引言
为规范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工作程序,统一技术要求,提高成果质量,以县(市、区)为单位,
逐图斑核清批而未用土地实际状况,发现问题,提出解决之策,推动全省批而未用土地消化利用,促进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III
DB36/T1933—2024
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清数建库流程、成果要求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县(市、区)级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工作,开发区、各类新区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13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T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TD/T1016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1055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2020版)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设用地Constructionland
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是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能源、交通、水利、通信等
基础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用地等;是付出一定投资(土地开发建设费用),通过工程手段,为各
项建设提供的土地。
3.2
批次用地Approvedland
依法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但未达到相关开发利用标准的国有建设用地,包括未供未用土
地、已供未用土地、闲置土地和无法利用土地等。
3.3
批而未用土地Approvedbutnotusedland
是指依法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但未达到相关开发利用标准的国有建设用地,包括未供未用
土地、已供未用土地、闲置土地和无法利用土地等。
3.4
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Approvedbutnotusedlandcountinganddatebasebuilding
以批而未用土地图斑为单元,以现有批而未用土地数据为基础,结合最新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土
变更调查成果、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和高清影像,逐图斑核清批而未用土地实际状况和无法再利用土地规
模、位置、原因,全面厘清批而未用土地消化利用安排,建立消化台帐,并对批而未用土地图斑上图入
库。
4基本规定
1
DB36/T1933—2024
4.1清数时点
初始时点:2020年12月31日;更新时点:每年12月31日。
4.2数据来源
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批而未用土地矢量数据。批次用地坐标数据来源于《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用地备案系统》,
其中区位调整(坐标、属性)数据来源于相关台账;省重大项目用地坐标来源于《省级人民政
府批准建设用地备案系统》;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坐标来源于《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用地备
案系统》。村庄建设(农民建房)等批次用地暂不对其进行上图入库。
——正射遥感影像图。影像数据来源于最新年度变更调查影像(拍摄时间一般为当年度10~12月),
影像数据格式为*img格式,数据精度为2米或亚米级(可直接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下使
用)。
——2008年以来土地供应数据、土地征收数据来源于《自然资源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
土地征收数据来源于征地台账。
——最新全国国土调查或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数据来源最新全国国土调查或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属
性数据来源于最新全国国土调查或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数据库。
——最新城市或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数据来源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属性数据来源于
最新城市或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数据库。
——开发区相关数据。开发区四至范围数据来源于《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2018
年后进行了调(扩)区的,以省政府批准的调(扩)区范围为准;开发区实际管辖范围数据来
源于开发区相关批复文件;开发区开发边界数据来源于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成果。
4.3数学基础
矢量数据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带,1985国家高程基准。
4.4数据精度
按照TD/T1055对制图精度的规定执行。
4.5上图面积
按照TD/T1055对制图精度的规定执行。
4.6计量单位
本文件中所涉面积单位如没有特殊说明,均为“公顷”。
5清数建库流程
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流程见图1。
2
DB36/T1933—2024
图1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流程图
5.1资料收集
收集清数年度省级下发的批而未用土地图斑(批而未用土地矢量数据);最新正射遥感影像图;2008
年以来土地供应数据、土地征收数据;最新全国国土调查或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最新城市或城镇总体规
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发区四至范围、实际管辖范围、开发边界;2008年以来重大项目信息;2008
3
DB36/T1933—2024
年以来涉及批次闲置土地信息;区位调整、历年报批等其他有关资料(参见附录A)。并对资料进行分
类梳理、汇总整理,确保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准确性、时效性以及可获得性。
5.2数据整理
5.2.1基本整理
市、县接收省级统一下发的批次图斑(批而未用土地图斑,批而未用土地消化利用审核标准参见附
录B),属性包含对应的批次名称、批准时间、批复文号和批准面积,对下发图斑数据进行核实检查,
补漏纠错。基本整理主要包括批次数据整理、供地数据整理、批而未用土地数据整理、规划要素整理、
园区范围整理和其他资料整理,具体内容如下:
——批次数据整理。本文件所指批次数据为新增国有建设用地批次,批次用地数据整理需核实检查
批次用地数据个数、批次用地面积是否正确,批次用地属性内容是否完整,批次用地数据所有
信息以“建设用地备案系统”为准(参见附录C),确保批次用地不重不漏,整理形成批次用地
矢量图层,其属性结构字段应包含设区市名称、县市区名称、批次名称、批复文号、批准日期、
批准面积、用地性质、批复年度等内容(属性结构字段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
——供地数据整理。本文件所指供地数据来源于自然资源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参见附
录C),供地数据整理需将供地坐标从系统中导出,将其转换成矢量图层,其属性结构字段应
包含设区市名称、县市区名称、电子监管号、供地年份、土地用途、签订日期、供地面积等内
容(属性结构字段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若2011年以前的供地无法找到供地坐标,应通过查
询以前供地卷宗、供地纸质图件等资料落实供地坐标,确保形成完整的供地矢量图层;
——批而未用土地数据整理。本文件所指批而未用土地图斑初始数据从省级下发的批次用地图斑中
提取获得。即提取“JSZK”字段中的“未用”图斑形成批而未用土地图斑初始数据,并将2021年
以前已经通过批而未用土地消化举证、建设用地区位调整调出等图斑删除,形成批而未用土地
图斑底数(确保批而未用土地图斑面积与省级下发的批而未用土地基数一致),其属性结构字
段应包含设区市名称、县市区名称、批次名称、批复文号、批准日期、批准面积、用地性质、
批复年度、批而未用类型、未用原因、地块位置、消化途径、消化用途、消化时限等内容(属
性结构字段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
——重大项目数据整理。本文件所指重大项目为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复的重大项目,重大项目数据整
理从省级下发的批次用地图斑数据中提取,若有批次缺失,应补充完善重大项目批次信息,整
理形成完整的重大项目矢量图层,其属性结构字段应包含设区市名称、县市区名称、批次名称、
批复文号、批准日期、批准面积、用地性质、批复年度、项目名称、项目类型、是否供地等内
容(属性结构字段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
——规划要素整理。本文件所指规划要素为城市或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要素整理
应将城市或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规划范围、规划用途、规划时限等重要信息反
映至批而未用土地图斑信息中,丰富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要素;
——园区范围整理。本文件所指园区范围包括批准四至范围和管辖范围,园区范围整理应将园区批
准范围和管辖范围内的批而未用土地进行重点清数建库,核清园区存量用地分布、面积、成因
以及制定下一步消化措施,促进园区节约集约用地;
——其他资料整理。其他资料整理主要涉及征地、建设用地区位调整、土地利用现状等一些基础资
料的整理。
5.2.2特殊处理
本文件所指特殊处理内容如下:
——省级下发的批而未用图层(在建、未用)合并就是批次矢量图,如缺失批次,需补充遗漏批次;
如批次图斑位置偏移,以备案系统为准;如确实存在批次重复(所有信息均重复,不包含重复
报批),则可删除重复批次;
——因批次坐标与供地坐标不一致导致出现细小图斑,如该地块已消化,则细小图斑作已消化处理,
如该地块尚未消化,图斑不可删除且保留未用状态,在属性中做好备注;
——截至数据时点已消化的批而未用土地图斑可以删除,当年消化的图斑保留,在属性中做好备注,
以防批而未用土地图斑与下发基数不一致。
4
DB36/T1933—2024
5.3套图赋值
本文件所指套图赋值内容如下:
——将整理后的批而未用土地图斑与清数建库时点相符的遥感影像套合,并与供地矢量数据叠加分
析,将供地图层中的电子监管号、供地时间、供地用途等属性赋值至批而未用土地图斑图层,
完善批而未用土地图斑供地信息;
——将整理后的批而未用土地图斑与清数建库时点相符的第三次国土调查或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套
合,并与地类图斑图层叠加分析,将地类名称、地类编码等属性赋值至批而未用土地图斑图层,
完善批而未用土地图斑土地利用现状、地块位置等信息;
——将整理后的批而未用土地图斑与城市或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数据套合,并与相关矢
量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将规划地类名称、地类编码等属性赋值至批而未用土地图斑图层,完善
批而未用土地图斑规划信息;
——将整理后的批而未用土地图斑与开发区范围(批准范围、管辖范围)套合,并与相关矢量图层
进行叠加分析,将开发区范围(批准范围、管辖范围)标注至批而未用土地图斑图层,用于区
分批而未用土地图斑是否坐落在园区;
——将整理后的批而未用土地图斑与征地数据套合,并与相关矢量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将征地信息
赋值至批而未用土地图斑图层,完善批而未用土地图斑征地信息;
——将整理后的批而未用土地图斑分别与清数建库时点相符的遥感影像、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或变
更调查、城市或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发区范围(批准范围、管辖范围)、征地
等数据叠加分析后,形成属性结构完整的批而未用土地图斑(属性结构字段应符合附录B.3的
要求),叠加分析后产生的细小图斑按就近原则合并。
5.4分类分层
5.4.1补充调查
将批而未用土地图斑套图赋值后,逐地块、逐图斑重点补充调查批而未用土地形成原因,暂未消化
原因、消化途径、消化用途、消化时限、消化责任单位以及下一步消化计划等信息,并将相关信息作为
批而未用土地图斑的属性字段,丰富完善清数建库内容。
5.4.2采集分类
本文件所指采集分类内容如下:
——将整理后的批而未用土地图斑与供地图层叠加分析后,可将批而未用土地类型分为未供未用、
已供未用、闲置土地、无法利用等四类,分别统计、分析、汇总四类批而未用土地的相关信息,
制作形成批而未用土地分布图(按主要类型分),图件应符合附录E的要求;
——将整理后的批而未用土地图斑与第三次国土调查或变更调查成果、城市或城镇总体规划、控制
性详细规划、开发区范围(批准范围、管辖范围)叠加分析后,分别统计、分析、汇总批而未
用土地的现状地类、规划地类、地块坐落等信息,制作形成批而未用土地分布图(按现状地类
分)、批而未用土地分布图(按规划用途分)、批而未用土地分布图(按园区坐落分),图件
应符合附录E的要求;
——补充调查批而未用土地相关信息后,对批而未用土地形成原因、消化途径、消化用途、消化时
限、典型案例进行重点统计分析,制作形成批而未用土地分布图(按形成原因分)、批而未用
土地分布图(按消化途径分)、批而未用土地分布图(按消化用途分)、批而未用土地分布图
(按消化时限分)以及批而未用土地典型案例图,图件应符合附录E的要求。
5.4.3核实确认
批而未用土地信息清数分类后,需向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反馈,经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盖章核
实确认。
5.5统计分析
本文件所指统计分析内容如下:
5
DB36/T1933—2024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批而未用土地暂未利用和无法利用原因。逐图斑分析未用成因(城乡规划
未批准无法供地、未到开工建设时间、企业自身原因、项目推进缓慢、项目在谈、项目流失、
征迁未完成、市政配套未到位、供地材料不全无法供地、报批备案坐标偏移、边角余料难以利
用、已经消化未及时举证,历史遗留问题等),核实图斑未用情况并标注相关信息,选取典型
地块,并按照分区域、分类型对典型地块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根据批而未用土地消化利用计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落实批而未用土地消化处置方式(加速投
资建设、城乡规划批准后加快供地、加快招商引资消化、加快土地供应、限期征迁处置、收回
置换、完善供地手续、纠正报批备案坐标、加快项目落地),逐图斑核实处置措施,标注下一
步处置措施。
5.6汇总入库
完善批而未用土地图层信息,建立批而未用土地数据库、台账、图册,形成9图1册1库1报告成果。
6成果要求
6.1数据库成果
6.1.1成果内容
包括批次土地矢量图层、供地矢量图层、批而未用土地矢量图层,数据库属性结构字段参见附录D。
6.1.2要素分类与编码
批而未用土地数据库要素分类中,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
将批而未用土地数据库要素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和四级类划分,要素代码采用
十位数字的层次码。其结构如下:
XXXXXXXXXX
||||||
大小一二三四
类类级级级级
码码类类类类
要要要要
素素素素
码码码码
其中:
——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其中: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为10,土地信息要素为20。
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
一级类和二级类要素码为2位数字码、三级类和四级类要素码为1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符合GB/T13923的规定。
6.1.3要素代码与特征描述
批而未用土地数据库各类要素的代码、名称与特征描述见表1。
表1批而未用土地数据库要素代码、名称与特征描述表
要素代码要素名称说明
100000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1000100000定位基础
1000110000测量控制点空间数据
1000119000测量控制点注记空间数据
1000120000数学基础
1000120100内图廓线空间数据
1000120200坐标网线空间数据
6
DB36/T1933—2024
表2批而未用土地数据库要素代码、名称与特征描述表(续)
要素代码要素名称说明
1000120200坐标网线空间数据
1000200000水系
1000210000河流空间数据
1000219000河流注记空间数据
1000220000沟渠空间数据
1000229000沟渠注记空间数据
1000230000湖泊空间数据
1000239000湖泊注记空间数据
1000240000水库空间数据
1000249000水库注记空间数据
1000270000水利及附属设施空间数据
1000279000水利及附属设施注记空间数据
1000400000交通
1000410000铁路空间数据
1000419000铁路注记空间数据
1000420000城际公路空间数据
1000429000城际公路注记空间数据
1000430000城市道路空间数据
1000439000城市道路注记空间数据
1000460000水运设施空间数据
1000469000水运设施注记空间数据
1000480000空运设施空间数据
1000489000空运设施注记空间数据
1000600000境界与行政区
1000600100行政区空间数据
1000600200行政区界线空间数据
1000600900行政区注记空间数据
1000700000地貌
1000710000等高线空间数据
1000720000高程注记点空间数据
2000000000土地信息要素
2001000000土地利用要素
2001050000批而未用土地基本信息要素
2001050100基本信息面状要素
2001050101面状图斑空间数据
2001050104面状图斑注记空间数据
2001050200基本信息线状要素
2001050201线状地物空间数据
2001050204线状地物注记空间数据
2001050300基本信息点状要素
2001050301点状地物空间数据
2001050304点状地物注记空间数据
注1:本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第5位至第10位代码参考GB/T13923。
注2:行政区、行政区界线与行政区注记要素按GB/T13923要求的结构进行扩充,各级行政区的信息使用行政区与
行政区界线属性表描述。
注3:实际工作中不存在的要素可空缺。
注4:文本数据应符合附录G的规定。
注5:表格数据应符合附录F的规定。
注6:图件数据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
7
DB36/T1933—2024
6.2图件成果
成果图件主要包括:批而未用土地分布图(按未用类型分)、批而未用土地分布图(按园区坐落分)、
批而未用土地分布图(按形成原因分)、批而未用土地分布图(按消化时限分)、批而未用土地分布图
(按消化用途分)、批而未用土地分布图(按消化途径分)、批而未用土地分布图(按规划用途分)、
批而未用土地分布图(按现状地类分)、批而未用土地典型案例图。制图规范参见附录E。
6.3表册成果
批而未用地块逐宗调查情况表册,制表规范参见附录F。
6.4报告成果
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分析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参见附录G。
6.5成果汇交
本文件成果汇交主要内容如下:
——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工作具体实施,按照相关要求,完
成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成果编制,经自检合格后,将成果提交至设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设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成果的汇总审核,经市级审核汇
总,以设区市为单位,统一将辖区内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成果提交至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成果的省级审核汇总,经省级审核通过
后,统一将成果纳入全省自然资源“一张图”管理。成果提交形式参见附录H。
6.6成果检查
6.6.1检查内容
检查内容包括9图1册1库1报告,具体如下:
——数据库成果包括批而未用土地数据库.MDB(含供地图斑.shp、批次土地图斑.shp、批而未用土
地图斑.shp)。
——图件成果包括按照未用类型、园区坐落、形成原因、消化时限、消化用途、现状地类、消化途
径、规划用途分的批而未用土地分布图和典型案例图,格式为.jpg,共9图。
——表册成果包括批而未用地块逐宗调查情况表册,格式为.xlxs。
——成果报告包括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数据分析报告,格式为.docx。
6.6.2形式检查
包括完整性检查、规范性检查。其中完整性检查包括提交成果形式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数量
是否齐备;规范性检查包括文字成果编写、格式是否规范,图件成果类型、内容、格式是否规范,数据
表格内容、格式是否规范,数据库建设是否符合标准。
6.6.3技术检查
包括空间规范性检查、空间属性数据标准符合性检查和图数一致性检查。其中空间规范性检查包括
数据库结构是否完整,矢量图层是否齐全,图层名称是否准确,坐标系统和投影参数等数学基础是否符
合要求;空间属性数据标准符合性检查包括数据库中必备矢量图层的属性结构是否有严格的空间结构,
是否存在拓扑错误,图层字段是否准确,面积是否一致,属性是否匹配,内容是否非空,图斑编号是否
唯一等;图数一致性检查包括图形和数据表是否一致,数据表逻辑关系是否正确。
6.7成果更新
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根据辖区内建设用地报批情况、土地供应情况、批而未用土地消化等情况,
对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成果进行更新,更新内容主要包括报告、表格、图件、数据库等成果。A
8
DB36/T1933—2024
BA
附录A
(资料性)
批而未用土地清数建库资料清单
需收集资料清单包括2008-2020年批而未用土地矢量数据;最新正射遥感影像图;2008年以来土地
供应数据、土地征收数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或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最新城市或城镇总体规划、控制
性详细规划;开发区四至范围、实际管辖范围、开发边界;区位调整、历年报批等其他有关资料,图形
数据应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支持的矢量数据,统计数据一般为电子表格数据。数据收集清单见表
A.1。
表A.1批而未用地土地清数建库资料清单表
序号资料清单数据来源部门
1批而未用土地矢量数据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部门
2017年消化批而未用土地专项行动以来已消化供地
2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部门
清单表
32008年以来区位调整范围矢量数据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部门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Y/T 194-2003 有线电视系统光工作站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2003-10-13
- GY/Z 199-2004 广播电视节目资料分类法 2004-03-09
- GY/T 202.1-2004 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 第1部分:电视资料 2004-10-13
- GY/T 198-2003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QAM调制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2003-12-19
- GY/T 197-2003 数字卫星新闻采集通用技术规范 2003-10-29
- GY/T 204-2004 有线电视用户服务规范 2004-12-09
- GY/T 200.1-2004 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体要求 2004-03-22
- GY/T 208-2005 广播电视高塔供电、防雷、给排水、通风和消防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2005-05-08
- GY/T 200.2-2004 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 第2部分:射频接口及协议 2004-03-22
- GY/T 196-2003 调频广播覆盖网技术规定 2003-10-29